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重生之超级砼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程南通看到林教授和李若禹聊得挺高兴,也笑道:“林教授,李总,你们光顾着聊混凝土,也给咱们普及一下知识吧!”
林教授呵呵笑道:“还是让李总来说吧,说实话,在一些新的理念方面,我自认为是不及他的!”
李若禹苦笑道:“林教授,您也太抬举我了,这样的话我会骄傲的!”
一句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
李若禹道:“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它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也很显著,耐久的混凝土必须能抵抗风化作用、化学侵蚀、磨耗和其他破坏过程,这表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应有高强度,而且应具有高刚度,体积变化小,实际上不透水,氯离子难以渗透,高弹性模量,收缩徐变小,热应变小等特点。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组成和结构上与普通混凝土应有所不同,一是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二是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三是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四是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五是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李若禹说完,引得大家一片掌声。
林教授点头道:“是啊,李工总结得很好!我再说一说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关键指标,抗氯离子渗透,国外用电通量指标来检测。电通量指标是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美国有一个ASTMC1202快速电量测定方法,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以往多是以抗渗性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但实践证明,抗渗试验只适合于判定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当强度等级超过C30后,抗渗等级几乎都能达到P20以上,再往下试验比较困难。这正是用电通量指标取代抗渗标号作为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电通量主要取决于水胶比,通过大量试验得到规律,一般水胶比小于0.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2000的要求,水胶比小于0.4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1500的要求。如今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空间很大,但是要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还需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随着我国建筑基础建设的不断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李若禹点头道:“是啊,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一个想法,混凝土生产必须从分散的、半机械作坊式的生产进入现代大工业的、集团式的产业化生产,包括混凝土生产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混凝土工业集团,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初步建成一个混凝土工业集团。未来,大量高技术含量的混凝土品种不断涌现;高耐久性、高工作性、轻质而又高强已经成为工程混凝土可以实现的目标;大量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水利水电大坝、高速公路和铁路、低碳节能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建筑物将成为21世纪文明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混凝土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及资源保护两个同等重要的社会需求之间,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地球天然资源的重要消费者和生态环境损坏的施与者,混凝土工业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接受所有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工艺技术,即环境友好混凝土技术。它们应该建立在下列四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一是大力节约混凝土原材料和能源;二是努力提高混凝土工程及结构的耐久性;三是妥善解决混凝土生产,包括其原材料生产,和使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四是积极寻找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混凝土原材料,尤其是水泥的新材料。我相信,混凝土工业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李若禹的话音一落,就赢得了在座所有人的掌声!特别是米芸和秦海娟,她们可都是李若禹的忠实追随者!(未完待续。)
程南通看到林教授和李若禹聊得挺高兴,也笑道:“林教授,李总,你们光顾着聊混凝土,也给咱们普及一下知识吧!”
林教授呵呵笑道:“还是让李总来说吧,说实话,在一些新的理念方面,我自认为是不及他的!”
李若禹苦笑道:“林教授,您也太抬举我了,这样的话我会骄傲的!”
一句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
李若禹道:“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它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也很显著,耐久的混凝土必须能抵抗风化作用、化学侵蚀、磨耗和其他破坏过程,这表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应有高强度,而且应具有高刚度,体积变化小,实际上不透水,氯离子难以渗透,高弹性模量,收缩徐变小,热应变小等特点。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组成和结构上与普通混凝土应有所不同,一是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二是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三是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四是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五是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李若禹说完,引得大家一片掌声。
林教授点头道:“是啊,李工总结得很好!我再说一说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关键指标,抗氯离子渗透,国外用电通量指标来检测。电通量指标是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美国有一个ASTMC1202快速电量测定方法,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以往多是以抗渗性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但实践证明,抗渗试验只适合于判定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当强度等级超过C30后,抗渗等级几乎都能达到P20以上,再往下试验比较困难。这正是用电通量指标取代抗渗标号作为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电通量主要取决于水胶比,通过大量试验得到规律,一般水胶比小于0.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2000的要求,水胶比小于0.4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1500的要求。如今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空间很大,但是要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还需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随着我国建筑基础建设的不断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李若禹点头道:“是啊,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一个想法,混凝土生产必须从分散的、半机械作坊式的生产进入现代大工业的、集团式的产业化生产,包括混凝土生产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混凝土工业集团,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初步建成一个混凝土工业集团。未来,大量高技术含量的混凝土品种不断涌现;高耐久性、高工作性、轻质而又高强已经成为工程混凝土可以实现的目标;大量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水利水电大坝、高速公路和铁路、低碳节能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建筑物将成为21世纪文明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混凝土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及资源保护两个同等重要的社会需求之间,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地球天然资源的重要消费者和生态环境损坏的施与者,混凝土工业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接受所有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工艺技术,即环境友好混凝土技术。它们应该建立在下列四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一是大力节约混凝土原材料和能源;二是努力提高混凝土工程及结构的耐久性;三是妥善解决混凝土生产,包括其原材料生产,和使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四是积极寻找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混凝土原材料,尤其是水泥的新材料。我相信,混凝土工业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李若禹的话音一落,就赢得了在座所有人的掌声!特别是米芸和秦海娟,她们可都是李若禹的忠实追随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