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武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南京城,又名金陵,金陵之名出处众说纷芸,传说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乾坤独断,出巡途经当时的秣陵关(今南京),见此地山势俊秀,似有帝王之气环绕,秦始皇疑心此地日后会有王者盛出,遂命人凿开方山(今南京方山),以金银之水灌入,意为镇压王气。
自后,金陵之名传开,此为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是自古有目共睹的,金陵城,六朝故都,这不能说是一个巧合。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每每有异族占领中原,汉民百姓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历代汉人王者都会选金陵作为汉民族的临时避难所,在此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北上中原,连没有丝毫进取之心的南宋都将金陵定‘行都’,金陵城成了汉人复兴故土的代名词。
大明王朝丢了半壁江山,却见留都金陵城里皇旗一摇,闲置了两百多年破烂不堪的奉天殿,修修补补,又一次成为大明的权力中心。
今日的奉天殿早已不见当年明太祖时的威严和气派,如同一位迟暮的老者在作着最后的挣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明王朝的六部九卿,满朝文武,是应有尽有,将个奉天殿挤得满满当当。
几日前还是内阁次辅的马士英已经位列众臣之首,取史可法之位而代之,只见他满脸骄横之色,站于龙案之前,背对着弘光帝,面向众文武,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而他身后那坐在龙椅上的弘光帝却是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无从插口。
身着一品大红朝服的马士英,满面红光,沾沾自喜,望着站在朝堂上的百官,道,“众位,我的建议已经说了,今日御前廷议,大家不防畅所欲言,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为免夜长梦多,正好司礼监牚印太监韩公公也在,议出个章程来,再请皇上圣裁”说罢他转身朝弘光帝鞠了一躬,弘光帝一扭脸,去看角落里那新进宫的小宫女。
分班而立的文官武将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有开口,马首辅都表了达,定了调调,谁敢言语。
这要放在崇祯朝,武将站于朝堂与文官并列那是不可思议之事,不过现在的皇帝都是武将们拥立出来的,自然这朝堂上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过了许久,沉寂的朝堂上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兵部尚书史可法还是没有忍住,出班奏道,“臣史可法启奏皇上,闯贼乃我朝之首恶,此次潼关顺贼大败,我朝应当立即挥军北上,决不能让闯贼死于清军之手,逼死先帝、毁我两百年明宫之仇不能假手于人,至于清军,可速速派人前往吴清联军大营,令吴三桂起兵顺运河南下,朝见新君,同时勒令清军立即退回山海关外,汉人之事自有我朝皇上圣裁,方才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之策,臣不敢苟同,此乃引狼入室之计,日后顺贼未平,又添清祸,大明危已”
这话一出,很多朝臣心里暗暗窃笑,清军是你说让他退走他就乖乖听话呀,简直是在痴人说梦,还有那李自成,虽说潼关一败,但人家的实力还远胜于大明,灭贼,站着说话不腰疼,哪个将军吃饱了撑得慌,放着莺歌燕舞,富贵温柔乡的金陵不呆,要跑到北方那打得就剩坟堆的地方去打仗。
史可法刚说完,又有人出班,此人名叫刘孔昭,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刘伯温第十四代孙,承袭诚意伯之爵,他道,“皇上,史大人此言真乃亡国之论,不错,顺贼大逆,不除不足以慰天下臣民,此次清军入关替大明收复北京,又添军于宁远总兵吴三桂,助其于潼关城下大破顺贼,此为我大明光复故土之绝好机会,臣认为,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还不足彰显大明之胸襟,应当联虏平寇,立即派出使者北上,主动和清军联系,出重金请清军代为剿贼,另加封吴三桂为定西伯,重赏其军,命其就地与清军联合灭贼,此计若成,大明国仇得报,而我大明未伤一兵一卒,岂不美哉”
刘孔昭果然遗传了其祖上的聪明才智,借刀杀人这招想得太好了,可清军若是灭了顺军之后,谁能保证他不继续南下侵明。
马士英闻言点头赞道,“诚意伯言之有理,此乃驱狼搏虎之计,甚妙”
史可法一脸不悦,刚想再次开口,却被礼部侍郎钱谦溢给抢了先。
这钱谦溢可是位大人物,南京东林党之首,日前在立何人为君时曾对福王承位大为不满,但无奈,空有一张嘴的东林党哪里争得过和马士英站一条线上的几个大将,自从福王称帝,东林党失去了在朝廷里的话语权,众人生怕被武将排挤出局,全都不约而同地有意无意向马士英等人示好,以求保得平安。
钱谦溢道,“皇上,首辅大人,我朝仓促新立,人心不稳,若真能借满人之手除去顺贼,实为大快人心之事,臣赞成联虏平寇之策”
史可法一抖衣摆,跪了下去... -->>
南京城,又名金陵,金陵之名出处众说纷芸,传说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乾坤独断,出巡途经当时的秣陵关(今南京),见此地山势俊秀,似有帝王之气环绕,秦始皇疑心此地日后会有王者盛出,遂命人凿开方山(今南京方山),以金银之水灌入,意为镇压王气。
自后,金陵之名传开,此为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是自古有目共睹的,金陵城,六朝故都,这不能说是一个巧合。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每每有异族占领中原,汉民百姓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历代汉人王者都会选金陵作为汉民族的临时避难所,在此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北上中原,连没有丝毫进取之心的南宋都将金陵定‘行都’,金陵城成了汉人复兴故土的代名词。
大明王朝丢了半壁江山,却见留都金陵城里皇旗一摇,闲置了两百多年破烂不堪的奉天殿,修修补补,又一次成为大明的权力中心。
今日的奉天殿早已不见当年明太祖时的威严和气派,如同一位迟暮的老者在作着最后的挣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明王朝的六部九卿,满朝文武,是应有尽有,将个奉天殿挤得满满当当。
几日前还是内阁次辅的马士英已经位列众臣之首,取史可法之位而代之,只见他满脸骄横之色,站于龙案之前,背对着弘光帝,面向众文武,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而他身后那坐在龙椅上的弘光帝却是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无从插口。
身着一品大红朝服的马士英,满面红光,沾沾自喜,望着站在朝堂上的百官,道,“众位,我的建议已经说了,今日御前廷议,大家不防畅所欲言,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为免夜长梦多,正好司礼监牚印太监韩公公也在,议出个章程来,再请皇上圣裁”说罢他转身朝弘光帝鞠了一躬,弘光帝一扭脸,去看角落里那新进宫的小宫女。
分班而立的文官武将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有开口,马首辅都表了达,定了调调,谁敢言语。
这要放在崇祯朝,武将站于朝堂与文官并列那是不可思议之事,不过现在的皇帝都是武将们拥立出来的,自然这朝堂上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过了许久,沉寂的朝堂上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兵部尚书史可法还是没有忍住,出班奏道,“臣史可法启奏皇上,闯贼乃我朝之首恶,此次潼关顺贼大败,我朝应当立即挥军北上,决不能让闯贼死于清军之手,逼死先帝、毁我两百年明宫之仇不能假手于人,至于清军,可速速派人前往吴清联军大营,令吴三桂起兵顺运河南下,朝见新君,同时勒令清军立即退回山海关外,汉人之事自有我朝皇上圣裁,方才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之策,臣不敢苟同,此乃引狼入室之计,日后顺贼未平,又添清祸,大明危已”
这话一出,很多朝臣心里暗暗窃笑,清军是你说让他退走他就乖乖听话呀,简直是在痴人说梦,还有那李自成,虽说潼关一败,但人家的实力还远胜于大明,灭贼,站着说话不腰疼,哪个将军吃饱了撑得慌,放着莺歌燕舞,富贵温柔乡的金陵不呆,要跑到北方那打得就剩坟堆的地方去打仗。
史可法刚说完,又有人出班,此人名叫刘孔昭,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刘伯温第十四代孙,承袭诚意伯之爵,他道,“皇上,史大人此言真乃亡国之论,不错,顺贼大逆,不除不足以慰天下臣民,此次清军入关替大明收复北京,又添军于宁远总兵吴三桂,助其于潼关城下大破顺贼,此为我大明光复故土之绝好机会,臣认为,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还不足彰显大明之胸襟,应当联虏平寇,立即派出使者北上,主动和清军联系,出重金请清军代为剿贼,另加封吴三桂为定西伯,重赏其军,命其就地与清军联合灭贼,此计若成,大明国仇得报,而我大明未伤一兵一卒,岂不美哉”
刘孔昭果然遗传了其祖上的聪明才智,借刀杀人这招想得太好了,可清军若是灭了顺军之后,谁能保证他不继续南下侵明。
马士英闻言点头赞道,“诚意伯言之有理,此乃驱狼搏虎之计,甚妙”
史可法一脸不悦,刚想再次开口,却被礼部侍郎钱谦溢给抢了先。
这钱谦溢可是位大人物,南京东林党之首,日前在立何人为君时曾对福王承位大为不满,但无奈,空有一张嘴的东林党哪里争得过和马士英站一条线上的几个大将,自从福王称帝,东林党失去了在朝廷里的话语权,众人生怕被武将排挤出局,全都不约而同地有意无意向马士英等人示好,以求保得平安。
钱谦溢道,“皇上,首辅大人,我朝仓促新立,人心不稳,若真能借满人之手除去顺贼,实为大快人心之事,臣赞成联虏平寇之策”
史可法一抖衣摆,跪了下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