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排队时匆匆几口吃了。
这些消息都通过园里帮忙的伙计之口传到了在偏院中等候的六位作者耳中。六人都是名高一世的才子,不免有些争竞心,都问那些伙计:“是哪一棚看的人多些?”
伙计挠了挠头,为难地说:“到处都排得乌泱乌泱的,也分不出哪一棚多些。客人们头次看见这们大的动画,比崔大人原先弄的动画箱子还新鲜,可不得都看齐了?”
原来还是画吸引人,不是他们的文字么?
才子们心中略觉失落,但想起自己初看画影时的惊艳感,又觉着理所当然。
文字再好,也及不上那么大一张艳彩画卷的冲击。何况那些画与他们的文字配得丝丝入扣,便是他们下笔时,都未能想象出那么宏壮精美的画面。
真该见见居安斋那位、或者那群佚名画师。
别人都在想着画师,独李兆先想着自己的师兄,问那伙计:“崔大人呢?评审文章的老师们可都来了么?”
那伙计道:“崔大人与王大人都在招待‘老师’,崔大人说今天来的前辈先生多,他们得陪侍着。他临行时还命小人们照看好诸位大人,要吃菜喝酒只管吩咐,也有好花生做的酒菜,只是请大人们白天吃些酒也就罢了,晚上评文章时不可多吃。”
李兆先是阁老之子,那花生早在家里就都吃过一遍了,此时倒不想吃东西,只想去外头转转,见见崔燮请的评委。他便跟众人打了个招呼,要先离席,几人都道:“和衷兄劝咱们在这儿待着,不然怕叫外头人认出咱们是写过连环画稿子的,容易出乱子。”
李兆先笑道:“诸位兄长、贤弟都是在《每日农经》和《少年锦衣卫》上留名的才子,自然怕人认出来,我却不是。我今日是头一次写这稿子,没人知道,逛逛也不妨,说不定还能遇上点评文章的前辈才俊,提前结交一番。”
锦衣卫的原作者都是匿名写稿,还故意遮掩了文章风格,一眼看去都是茶陵体与台阁体相混,毫无个人风格,也不知其名字背后是什么人物。但几位评审都是前科进士,无论身份、资历、人望都值得结交,若能借这机会结识了,也是一桩美事。
且不提成化二十三年的五位经魁与弘治九年的状元王守仁,就连郭镛、汤宁两位会试名次略低的,也是京里人追捧多年的“迁安六才子”。这两位前辈若亮出名号来,想求他们续写锦衣卫的,恐怕得比属意他们这些写《少年锦衣卫》《每日农经》之人的还多!
不过……论起诗词文章来,还是他的好。
李兆先自信地整了整衣服,起身走向院外人群。落后的几位才子看着他踏出大门,都颇羡慕他的洒脱,只是不能像他那样不假思索地离开。
众人相对着沉默了一会儿,唐寅忽然也站起身来,拱拱手道:“伯虎也欲出去看看,诸位少坐,我看过一圈便回来。”
唐伯虎这一走,剩下的人也坐不住了,都想提前听听观者对他们新作的评价。反正这里多是百姓,没几个认得他们;便有认得的,总不会连名带姓地叫他们,故意引人围观他们吧?
再退一步说,就是真被人认出他们是写《每日农经》《少年锦衣卫》的才子,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换了笔名写锦衣卫啊!
众人拿定了主意,纷纷要去。连祝枝山这个特征最明显的都换了大袖长袍,揣着眼镜,毅然踏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游园会。
他们其实并没被惊到,惊的其实是几位微服私行,来看新才子们作品的第一代作者。
快到晚饭时,崔燮便引着特地来看点评会的师长们从侧门进园。
他本想叫众人直接到安静的偏院里休息,看看新作,吃吃番薯、花生点心,等点评大会开始,排队的人少了再去看土电影。可这群前辈才子们也和后辈一样闲不住,非要先逛园子,看看热闹。崔燮做弟子的强不过老师,只得带着他们混进人群里,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排队。
杨廷和的儿子尚在稚龄,没带出来,也不怕他偷跑到这会场里,最是潇洒的一个。谢迁、梁储、张璞等人也都千叮万嘱地叫儿子在家读书,不大用担心家人撞见。李东阳与王华却都有个儿子掺和进了新《锦衣卫》,不知什么时候就有可能父子相见,心里都不怎么踏实。
可儿子要跟人斗文、要做人家的评委,亲爹不来看一眼,能安心吗?
,排队时匆匆几口吃了。
这些消息都通过园里帮忙的伙计之口传到了在偏院中等候的六位作者耳中。六人都是名高一世的才子,不免有些争竞心,都问那些伙计:“是哪一棚看的人多些?”
伙计挠了挠头,为难地说:“到处都排得乌泱乌泱的,也分不出哪一棚多些。客人们头次看见这们大的动画,比崔大人原先弄的动画箱子还新鲜,可不得都看齐了?”
原来还是画吸引人,不是他们的文字么?
才子们心中略觉失落,但想起自己初看画影时的惊艳感,又觉着理所当然。
文字再好,也及不上那么大一张艳彩画卷的冲击。何况那些画与他们的文字配得丝丝入扣,便是他们下笔时,都未能想象出那么宏壮精美的画面。
真该见见居安斋那位、或者那群佚名画师。
别人都在想着画师,独李兆先想着自己的师兄,问那伙计:“崔大人呢?评审文章的老师们可都来了么?”
那伙计道:“崔大人与王大人都在招待‘老师’,崔大人说今天来的前辈先生多,他们得陪侍着。他临行时还命小人们照看好诸位大人,要吃菜喝酒只管吩咐,也有好花生做的酒菜,只是请大人们白天吃些酒也就罢了,晚上评文章时不可多吃。”
李兆先是阁老之子,那花生早在家里就都吃过一遍了,此时倒不想吃东西,只想去外头转转,见见崔燮请的评委。他便跟众人打了个招呼,要先离席,几人都道:“和衷兄劝咱们在这儿待着,不然怕叫外头人认出咱们是写过连环画稿子的,容易出乱子。”
李兆先笑道:“诸位兄长、贤弟都是在《每日农经》和《少年锦衣卫》上留名的才子,自然怕人认出来,我却不是。我今日是头一次写这稿子,没人知道,逛逛也不妨,说不定还能遇上点评文章的前辈才俊,提前结交一番。”
锦衣卫的原作者都是匿名写稿,还故意遮掩了文章风格,一眼看去都是茶陵体与台阁体相混,毫无个人风格,也不知其名字背后是什么人物。但几位评审都是前科进士,无论身份、资历、人望都值得结交,若能借这机会结识了,也是一桩美事。
且不提成化二十三年的五位经魁与弘治九年的状元王守仁,就连郭镛、汤宁两位会试名次略低的,也是京里人追捧多年的“迁安六才子”。这两位前辈若亮出名号来,想求他们续写锦衣卫的,恐怕得比属意他们这些写《少年锦衣卫》《每日农经》之人的还多!
不过……论起诗词文章来,还是他的好。
李兆先自信地整了整衣服,起身走向院外人群。落后的几位才子看着他踏出大门,都颇羡慕他的洒脱,只是不能像他那样不假思索地离开。
众人相对着沉默了一会儿,唐寅忽然也站起身来,拱拱手道:“伯虎也欲出去看看,诸位少坐,我看过一圈便回来。”
唐伯虎这一走,剩下的人也坐不住了,都想提前听听观者对他们新作的评价。反正这里多是百姓,没几个认得他们;便有认得的,总不会连名带姓地叫他们,故意引人围观他们吧?
再退一步说,就是真被人认出他们是写《每日农经》《少年锦衣卫》的才子,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换了笔名写锦衣卫啊!
众人拿定了主意,纷纷要去。连祝枝山这个特征最明显的都换了大袖长袍,揣着眼镜,毅然踏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游园会。
他们其实并没被惊到,惊的其实是几位微服私行,来看新才子们作品的第一代作者。
快到晚饭时,崔燮便引着特地来看点评会的师长们从侧门进园。
他本想叫众人直接到安静的偏院里休息,看看新作,吃吃番薯、花生点心,等点评大会开始,排队的人少了再去看土电影。可这群前辈才子们也和后辈一样闲不住,非要先逛园子,看看热闹。崔燮做弟子的强不过老师,只得带着他们混进人群里,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排队。
杨廷和的儿子尚在稚龄,没带出来,也不怕他偷跑到这会场里,最是潇洒的一个。谢迁、梁储、张璞等人也都千叮万嘱地叫儿子在家读书,不大用担心家人撞见。李东阳与王华却都有个儿子掺和进了新《锦衣卫》,不知什么时候就有可能父子相见,心里都不怎么踏实。
可儿子要跟人斗文、要做人家的评委,亲爹不来看一眼,能安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