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题,借你的考棚,已是占了不少便宜,怎能还要你做衣裳呢?”
崔大佬笑道:“要做!几位兄长可是点评三国的才子,上台题诗时穿的岂不得有些三国的风韵,哪儿能穿着青缎直身就上去?追捧你们的读者看着也缺点儿意思。我已安排人给你们挑衣裳了,等咱们安安心心地考完殿试,兄长们便换上魏晋风流的新衣,叫世人看看咱们迁安的风流才子,可好?”
也、也好吧……反正京里如今穿什么的都有,他们宽袍大袖也不显出格。
六位才子默应了,沈铮便问:“你们举人们要应会试,不敢偏费光阴,我与子言不必考举试,可否先看看那是什么衣裳?”
崔燮含笑点头:“两位兄长愿意帮忙自然更好。我们几人即将入场,顾不得这些,兄长们便问计掌柜,若有你们参与,挑选才子装束一事必定办得更圆满。”
这两人不用考试,在京里空待着心里也怕有些别扭。若总到外头吃喝,怕容易撞见别的才子批评他们,暗生闷气,倒不如过来帮他们居安斋搞个三国第一谋士、第一诗人、第一忠臣、第一丞相、第一名将、第一隐士的大评选。
选出六位第一人,正好对应着他们六位迁安才子,上台签售时就换上书中人物所穿的衣裳,这得多么吸睛?到时候得有多少读者肯买精装本叫他们签字题诗!
崔燮满怀感激地将大事托付给他们,跟四位要会试的才子一起收拾考篮:带了毡棚顶、当门帘用的大块油布,整身的皮袄、皮裙、皮靴,不怕干硬的烧饼、薄饼、自制的午餐肉,带有保暖套、装着厚厚干姜末的铜壶,然后才是科考用的笔墨纸砚。
二月初九一早,仍是四更搜检入场。崔燮与迁安四位才子提着篮子、袖着考票,早早到了场外,与早年考中的举人们汇合到一起,在烈烈寒风中说说笑笑的候检。
如此森严的考场外,他竟还隐约从风中听到有人说:“前天我想了半宿,昨儿个早晨还是去买新连环画了,不看见安千户平安无恙我可真安不下心考试啊。你猜那个想无礼安千户的倭奴是怎么死的?”
崔燮还挺爱听人说这些的,微微侧耳,想听听他们是如何评价新单行本的。
可那些跟那说话人站得近的,又没看过新锦衣卫画本的书生却是要恨死他了——他是看完安心了,可这正临考的时候,非说这些挑动人心思的东西,叫别人又怎么能安心考试!
第188章
不等那位考生绘声绘色地讲完安千户如何高贵冷艳不可侵犯地装作丞相千金、某亲王未过门的儿媳,力拒倭寇强暴,挑动一群倭寇、汉奸为他争风吃醋,自相杀伐,四更的钟鼓声便已敲响。
龙门开始放人了。
门外巡场的正是明威将军,锦衣卫都督同知朱骥,搜检的也是锦衣卫中、前两所的校尉与力士们。锦衣卫的人对锦衣卫的迷弟们态度总要好些,搜检到那个大声讲安千户故事的举子时,两名力士下手都轻了些,没像别人那样照怀里狠摸。
搜到崔燮时,几名军士看他眼熟,更加关照了几分,只是顺着衣裳拍拍摸摸,叮嘱他不许夹带私藏便是了。
崔燮承了情,拢起衣裳排队进了龙门,给收掌试卷官交上考票,换了自己的试卷进场。
他是北直隶考生,按顺序第一批入场,考舍也靠前,周围干干净净,巡检的校尉们巡得也勤,要水要吃的都挺方便。
他去年刚考完乡试,内外都熟得很,不用看环境,只把两块板子插好,站在“桌”上毡了房顶,又把油布挂在门口暂挡寒气,找巡场的军官买了一壶热水,灌进那把套着厚厚棉套的铜壶里,当作个小暖炉揣在怀里,盘腿抱壶,先暖热了手脚。
黎明时分,巡检场内的指挥同知顾大人陪着提调御史巡了最后一趟场,两位收掌试卷官便取了新印出来的、墨迹犹未全干的考卷来,叫巡检军校散给众考生。
这一场才是真正的抡才大典,考取了就能青云直上,入朝为官,考不中的至少又要等三年辛苦蹉跎。场中近四千考生的情绪都压抑到了极点、激扬到了极点,在这种尖锐冲突的情绪中接过考卷,颤抖着揭开卷面,仔细阅看题目。
第一场仍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
考题顺序是按着《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来排的,不过因《大学》《中庸》两本内容太短,可出的题目几乎都考遍了,近年考试还是多在孔孟二子之作里出。这一场主考官就没从《大学》里出题,第一题出了《论语·述而》的“子在齐闻韶”一节,第二题则是《中庸》的“文武之政”两句,第三题是《孟子·告子上》的“诗曰天生烝民”。
而五经题目虽粗看满纸都是,每科题目之前却都近乎顶格写着“易、诗、书、春秋、礼记”五个科名,对应着一眼就能看到“诗”字后面列出的四道题目:首题是《周南·麟之趾》全篇,之后是取自《小雅·裳裳者华》的“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两句,《大雅·假乐》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一句,《商颂·殷武》的“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三句。
题,借你的考棚,已是占了不少便宜,怎能还要你做衣裳呢?”
崔大佬笑道:“要做!几位兄长可是点评三国的才子,上台题诗时穿的岂不得有些三国的风韵,哪儿能穿着青缎直身就上去?追捧你们的读者看着也缺点儿意思。我已安排人给你们挑衣裳了,等咱们安安心心地考完殿试,兄长们便换上魏晋风流的新衣,叫世人看看咱们迁安的风流才子,可好?”
也、也好吧……反正京里如今穿什么的都有,他们宽袍大袖也不显出格。
六位才子默应了,沈铮便问:“你们举人们要应会试,不敢偏费光阴,我与子言不必考举试,可否先看看那是什么衣裳?”
崔燮含笑点头:“两位兄长愿意帮忙自然更好。我们几人即将入场,顾不得这些,兄长们便问计掌柜,若有你们参与,挑选才子装束一事必定办得更圆满。”
这两人不用考试,在京里空待着心里也怕有些别扭。若总到外头吃喝,怕容易撞见别的才子批评他们,暗生闷气,倒不如过来帮他们居安斋搞个三国第一谋士、第一诗人、第一忠臣、第一丞相、第一名将、第一隐士的大评选。
选出六位第一人,正好对应着他们六位迁安才子,上台签售时就换上书中人物所穿的衣裳,这得多么吸睛?到时候得有多少读者肯买精装本叫他们签字题诗!
崔燮满怀感激地将大事托付给他们,跟四位要会试的才子一起收拾考篮:带了毡棚顶、当门帘用的大块油布,整身的皮袄、皮裙、皮靴,不怕干硬的烧饼、薄饼、自制的午餐肉,带有保暖套、装着厚厚干姜末的铜壶,然后才是科考用的笔墨纸砚。
二月初九一早,仍是四更搜检入场。崔燮与迁安四位才子提着篮子、袖着考票,早早到了场外,与早年考中的举人们汇合到一起,在烈烈寒风中说说笑笑的候检。
如此森严的考场外,他竟还隐约从风中听到有人说:“前天我想了半宿,昨儿个早晨还是去买新连环画了,不看见安千户平安无恙我可真安不下心考试啊。你猜那个想无礼安千户的倭奴是怎么死的?”
崔燮还挺爱听人说这些的,微微侧耳,想听听他们是如何评价新单行本的。
可那些跟那说话人站得近的,又没看过新锦衣卫画本的书生却是要恨死他了——他是看完安心了,可这正临考的时候,非说这些挑动人心思的东西,叫别人又怎么能安心考试!
第188章
不等那位考生绘声绘色地讲完安千户如何高贵冷艳不可侵犯地装作丞相千金、某亲王未过门的儿媳,力拒倭寇强暴,挑动一群倭寇、汉奸为他争风吃醋,自相杀伐,四更的钟鼓声便已敲响。
龙门开始放人了。
门外巡场的正是明威将军,锦衣卫都督同知朱骥,搜检的也是锦衣卫中、前两所的校尉与力士们。锦衣卫的人对锦衣卫的迷弟们态度总要好些,搜检到那个大声讲安千户故事的举子时,两名力士下手都轻了些,没像别人那样照怀里狠摸。
搜到崔燮时,几名军士看他眼熟,更加关照了几分,只是顺着衣裳拍拍摸摸,叮嘱他不许夹带私藏便是了。
崔燮承了情,拢起衣裳排队进了龙门,给收掌试卷官交上考票,换了自己的试卷进场。
他是北直隶考生,按顺序第一批入场,考舍也靠前,周围干干净净,巡检的校尉们巡得也勤,要水要吃的都挺方便。
他去年刚考完乡试,内外都熟得很,不用看环境,只把两块板子插好,站在“桌”上毡了房顶,又把油布挂在门口暂挡寒气,找巡场的军官买了一壶热水,灌进那把套着厚厚棉套的铜壶里,当作个小暖炉揣在怀里,盘腿抱壶,先暖热了手脚。
黎明时分,巡检场内的指挥同知顾大人陪着提调御史巡了最后一趟场,两位收掌试卷官便取了新印出来的、墨迹犹未全干的考卷来,叫巡检军校散给众考生。
这一场才是真正的抡才大典,考取了就能青云直上,入朝为官,考不中的至少又要等三年辛苦蹉跎。场中近四千考生的情绪都压抑到了极点、激扬到了极点,在这种尖锐冲突的情绪中接过考卷,颤抖着揭开卷面,仔细阅看题目。
第一场仍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
考题顺序是按着《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来排的,不过因《大学》《中庸》两本内容太短,可出的题目几乎都考遍了,近年考试还是多在孔孟二子之作里出。这一场主考官就没从《大学》里出题,第一题出了《论语·述而》的“子在齐闻韶”一节,第二题则是《中庸》的“文武之政”两句,第三题是《孟子·告子上》的“诗曰天生烝民”。
而五经题目虽粗看满纸都是,每科题目之前却都近乎顶格写着“易、诗、书、春秋、礼记”五个科名,对应着一眼就能看到“诗”字后面列出的四道题目:首题是《周南·麟之趾》全篇,之后是取自《小雅·裳裳者华》的“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两句,《大雅·假乐》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一句,《商颂·殷武》的“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