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暄璃江山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梁洪光十四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不断发生。政治*,又逢洪灾,土地皆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以至于承天郡黄恺、黄涛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百姓纷纷响应,追随效力。
同年八月,朝廷下旨,命定国将军武毅侯李克宇领兵平叛,不得有误。李克宇无愧为身经百战的名将,即刻赴任后,迅速整顿军务,实地探查,不与势头正旺的起义军硬碰硬,采取空间换时间之策略,迂回曲折,避实就虚,集中优势力量在豫州寿平郡进击起义军薄弱侧翼,大获全胜,一举诛杀黄恺手下两大将,俘获上万人,迫使起义军将进攻节奏放缓。
十月,经验不足的起义军转战豫州北部,李克宇挥师涵阳关,据险以守,背水一战,以逸待劳,后又夜袭营帐,俘杀了地王黄涛,起义军群龙无首,士气大衰,顿作鸟兽散。
经此一役,李克宇终于得到大量的休整时间,他清楚认识到叛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又有民众支持,要打退它还得靠几场大仗,积少成多,持久对峙,方能胜利,然而朝中粮饷已是捉襟见肘,为了节省,必须自力更生。于是他下令按照“以其兵卫其地,以其地养其兵”的理念,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只争朝夕,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
此期间起义军与梁军较量几次,互有损伤。
次年四月,黄恺因连失诸将,亲弟被斩于旗下,悲愤交加,心病堆积,身心交瘁,郁郁而终。起义军由其舅舅黄泽接管,不得不撤至楚州,占领商田、汉南等地。李克宇急忙联络楚州梁军围追堵截,奈何地方上的梁军日久颓疲,虽在其严厉督导下,有几次小胜,然后继乏力,只能眼睁睁望着起义军败退南方,放虎归山。
时至七月,李克宇率己部与各路梁军汇整,以数倍兵力接连打击了起义军分散在楚州各部,才使豫州、楚州趋于平定。起义军几经中原鏖战,损失惨重,若潮水般退却,后又在武岭山失利,元气大伤,一路避走,潜伏于大梁西南部云州山区,才扎下根来,休整喘息,而后坚持反梁。
洪光十五年九月,李克宇奉命班师回朝,朝廷又另派地方大员,督促云州军政,极力剿匪。
十一月,李克宇率师还京,抵达城门,肃宗得到消息,兴奋不已,率文武百官亲迎,并当场下旨褒奖,进李克宇为夏国公,赐金千两,其余将官,皆有封赏。
当晚在皇宫举行的恩宴上,君臣畅饮,举杯同欢,觥筹交错,一派歌舞升平之象。唯有荣亲王与李克宇两人忧心忡忡,借口以酒力不支,提前退席。
皇城小道上,李克宇与萧煜并肩而行,皆是一脸愤然。
“哼,与邶国交战,梁军败退如潮,与叛军交战,却是猛然如虎,真是可笑哉!打外侮时,百官个个藏头缩颈,唯恐上阵,轮到打平头百姓时,却是摩拳搽掌,议论不休。眼下平叛成功,看看这帮子人都高兴成什么样了!我委实不明白镇压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到头来,伤的还是我大梁的国本!”
萧煜咬牙切齿道,恨意深深,怨气积蓄已久。
李克宇闻言,苦笑不已,他的内心何尝不是这等想法。作为国家的底层,百姓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决计不会造反。可眼下正是因为国家太过黑暗,让他们左右活不下去了,才被逼无奈,聚众而起。这场大战,打来打去,伤的还是梁国元气,何喜之有?
“重嘉,你切莫心急,眼下国家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你我皆为肱骨之臣,更应理智,不可鲁莽”,年愈花甲的李克宇语重心长劝诫道。
重嘉是萧煜的字,极少有人敢这般直呼一位威名赫赫的亲王。但李克宇却是不同,他资历颇高,早年戍守北境,整饬边防,抵抗戎狄,立有大功,皆因前朝穆宗听信谗言,罢免其职,将其困于京城,久不得志,及至肃宗即位方才得以重新启用。这要说起来,现在的镇北元帅萧煜还是他的半个徒弟,二人向来亲近,不拘于俗礼。
“恩师,国事已至此,我身为王亲,日夜费神,焉能不急?”
萧暄面对昔日老师,无所忌讳,直抒胸臆。
“急又如何?力挽狂澜从非易事,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克宇摇头叹息,心中钝钝作痛。
两人自知多说无益,出了宫门,分道扬镳,各自回府。
至此,轰轰烈烈的起义暂被梁军镇压,永京之危得以解除,然而此次调派大军出征,又是官民相斗,内耗严重,实则使风雨动荡的梁王朝雪上加霜。不论其他,单单是前期为了筹集平乱梁... -->>
大梁洪光十四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不断发生。政治*,又逢洪灾,土地皆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以至于承天郡黄恺、黄涛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百姓纷纷响应,追随效力。
同年八月,朝廷下旨,命定国将军武毅侯李克宇领兵平叛,不得有误。李克宇无愧为身经百战的名将,即刻赴任后,迅速整顿军务,实地探查,不与势头正旺的起义军硬碰硬,采取空间换时间之策略,迂回曲折,避实就虚,集中优势力量在豫州寿平郡进击起义军薄弱侧翼,大获全胜,一举诛杀黄恺手下两大将,俘获上万人,迫使起义军将进攻节奏放缓。
十月,经验不足的起义军转战豫州北部,李克宇挥师涵阳关,据险以守,背水一战,以逸待劳,后又夜袭营帐,俘杀了地王黄涛,起义军群龙无首,士气大衰,顿作鸟兽散。
经此一役,李克宇终于得到大量的休整时间,他清楚认识到叛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又有民众支持,要打退它还得靠几场大仗,积少成多,持久对峙,方能胜利,然而朝中粮饷已是捉襟见肘,为了节省,必须自力更生。于是他下令按照“以其兵卫其地,以其地养其兵”的理念,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只争朝夕,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
此期间起义军与梁军较量几次,互有损伤。
次年四月,黄恺因连失诸将,亲弟被斩于旗下,悲愤交加,心病堆积,身心交瘁,郁郁而终。起义军由其舅舅黄泽接管,不得不撤至楚州,占领商田、汉南等地。李克宇急忙联络楚州梁军围追堵截,奈何地方上的梁军日久颓疲,虽在其严厉督导下,有几次小胜,然后继乏力,只能眼睁睁望着起义军败退南方,放虎归山。
时至七月,李克宇率己部与各路梁军汇整,以数倍兵力接连打击了起义军分散在楚州各部,才使豫州、楚州趋于平定。起义军几经中原鏖战,损失惨重,若潮水般退却,后又在武岭山失利,元气大伤,一路避走,潜伏于大梁西南部云州山区,才扎下根来,休整喘息,而后坚持反梁。
洪光十五年九月,李克宇奉命班师回朝,朝廷又另派地方大员,督促云州军政,极力剿匪。
十一月,李克宇率师还京,抵达城门,肃宗得到消息,兴奋不已,率文武百官亲迎,并当场下旨褒奖,进李克宇为夏国公,赐金千两,其余将官,皆有封赏。
当晚在皇宫举行的恩宴上,君臣畅饮,举杯同欢,觥筹交错,一派歌舞升平之象。唯有荣亲王与李克宇两人忧心忡忡,借口以酒力不支,提前退席。
皇城小道上,李克宇与萧煜并肩而行,皆是一脸愤然。
“哼,与邶国交战,梁军败退如潮,与叛军交战,却是猛然如虎,真是可笑哉!打外侮时,百官个个藏头缩颈,唯恐上阵,轮到打平头百姓时,却是摩拳搽掌,议论不休。眼下平叛成功,看看这帮子人都高兴成什么样了!我委实不明白镇压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到头来,伤的还是我大梁的国本!”
萧煜咬牙切齿道,恨意深深,怨气积蓄已久。
李克宇闻言,苦笑不已,他的内心何尝不是这等想法。作为国家的底层,百姓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决计不会造反。可眼下正是因为国家太过黑暗,让他们左右活不下去了,才被逼无奈,聚众而起。这场大战,打来打去,伤的还是梁国元气,何喜之有?
“重嘉,你切莫心急,眼下国家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你我皆为肱骨之臣,更应理智,不可鲁莽”,年愈花甲的李克宇语重心长劝诫道。
重嘉是萧煜的字,极少有人敢这般直呼一位威名赫赫的亲王。但李克宇却是不同,他资历颇高,早年戍守北境,整饬边防,抵抗戎狄,立有大功,皆因前朝穆宗听信谗言,罢免其职,将其困于京城,久不得志,及至肃宗即位方才得以重新启用。这要说起来,现在的镇北元帅萧煜还是他的半个徒弟,二人向来亲近,不拘于俗礼。
“恩师,国事已至此,我身为王亲,日夜费神,焉能不急?”
萧暄面对昔日老师,无所忌讳,直抒胸臆。
“急又如何?力挽狂澜从非易事,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克宇摇头叹息,心中钝钝作痛。
两人自知多说无益,出了宫门,分道扬镳,各自回府。
至此,轰轰烈烈的起义暂被梁军镇压,永京之危得以解除,然而此次调派大军出征,又是官民相斗,内耗严重,实则使风雨动荡的梁王朝雪上加霜。不论其他,单单是前期为了筹集平乱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