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dayspring_pp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站点已经记不清了,从27路下了车,便是长长的上坡,一边是幽静的村庄,家家都如一座幽静的茶楼,一边是大片的竹林,因为是中午,人烟稀少,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耳边飘过。身边的婆婆不停的给我们介绍龙井的由来,并邀请我们去她家喝茶。这使我想起到杭州后的第一个感觉:每一个杭州人都是一个好导游,说起景点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第二个感觉是杭州人很会做生意,让你心甘情愿的买东西,花了钱还心生感激。婆婆是我们在27路的岳坟站遇到,那时候,我们几个人百无聊赖地站在那里等车。婆婆上来搭讪问我们去那儿,听说我们要去龙井问茶,便赶紧告诉我们说她也乘坐27路,车很快就来了,不要着急。hoho,后来才明白,婆婆其实在招揽生意。
本想把一路上的美景写下来,那幽静的山庄,微风穿过的竹林,门口炒茶的电铁锅,各式各样尖顶的,平顶的楼房,还有那郁郁层层的墨绿色茶树。可是当我对着这空白的记事本时才发现,简单的词汇,枯燥的语言,平静的心态,当初的一切的美景我都无法表达,只好放过自己,不去糟蹋那内心深处的美丽,直接逃到婆婆的家里。
“茶中之美数龙井”而龙井茶又尤以西湖龙井为最美。据说,清朝年间,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后四次驾临龙井茶区看茶农采茶、制茶。听说这位嗜茶的长寿之君曾亲自动手采茶并把他在胡公庙老龙井寺采的一些茶芽夹在书中带回京城,献给皇太后观赏。太后看了被书夹扁了的茶芽甚是喜欢,并指定要这样的贡茶。没到胡公庙,当然也看不到那乾隆帝赐封为“御茶”的18棵老茶树。只是在龙井的茶香上又增添了一层历史人文的余香。
婆婆给我们从缸里拿出一大包牛皮纸包着的茶叶,纸包下面是一层塑料薄膜,掀起薄膜,再下面是白色的石灰粉,婆婆告诉我们是用来干燥用的,这个我们当然知道。婆婆在泡茶,我便跑到外面转悠。巷口里有一口又黒又亮的大锅,公公告诉我说是用来炒茶用的。一锅茶大概要十来道工序,动作看似简单,真要想学,恐怕一辈子都学不来。炒茶的时候锅内温度很高,皮肤嫩的话,很容易烫出疱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炒茶了。公公伸出手给我看,黑黑粗糙的手掌上有一层厚厚的茧。于是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湖龙井炒茶绝艺后继乏人”的报道,报道中说:“炒茶的辛苦,让茶农的后代们望而生畏。而这门没有止境的技艺,更需要数年的勤学苦练才能修成正果。”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在西湖,在很多茶区都存在着。
公公说茶应该差不多了,我便和公公一起转身进了屋。透明玻璃杯底停着许多嫩绿色叶子,婆婆称之为“宝绿色”凑近杯子,茶香便顺着呼吸流了进来。婆婆告诉我们这是狮峰的茶叶,怪不得这么香。婆婆说这些时,我已经忍耐不住,端起杯子就喝了起来。这已经不能叫品茶了,该叫“饮茶”或“灌茶”还差不多。放下茶杯,香气萦绕,舌尖有淡淡的甜。喝完茶,我们就毫不犹豫的决定带些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或者自己喝。
杯子里的茶香诱惑着我,这已经是四开茶了,飘香依旧,婆婆告诉我说第二遍茶最好喝,叫“和谐的第二遍茶”如果有机会再到西湖,我一定还会来问茶,尝尝淡淡的清茶香,感受一下茶农的殷勤和朴实。
站点已经记不清了,从27路下了车,便是长长的上坡,一边是幽静的村庄,家家都如一座幽静的茶楼,一边是大片的竹林,因为是中午,人烟稀少,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耳边飘过。身边的婆婆不停的给我们介绍龙井的由来,并邀请我们去她家喝茶。这使我想起到杭州后的第一个感觉:每一个杭州人都是一个好导游,说起景点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第二个感觉是杭州人很会做生意,让你心甘情愿的买东西,花了钱还心生感激。婆婆是我们在27路的岳坟站遇到,那时候,我们几个人百无聊赖地站在那里等车。婆婆上来搭讪问我们去那儿,听说我们要去龙井问茶,便赶紧告诉我们说她也乘坐27路,车很快就来了,不要着急。hoho,后来才明白,婆婆其实在招揽生意。
本想把一路上的美景写下来,那幽静的山庄,微风穿过的竹林,门口炒茶的电铁锅,各式各样尖顶的,平顶的楼房,还有那郁郁层层的墨绿色茶树。可是当我对着这空白的记事本时才发现,简单的词汇,枯燥的语言,平静的心态,当初的一切的美景我都无法表达,只好放过自己,不去糟蹋那内心深处的美丽,直接逃到婆婆的家里。
“茶中之美数龙井”而龙井茶又尤以西湖龙井为最美。据说,清朝年间,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后四次驾临龙井茶区看茶农采茶、制茶。听说这位嗜茶的长寿之君曾亲自动手采茶并把他在胡公庙老龙井寺采的一些茶芽夹在书中带回京城,献给皇太后观赏。太后看了被书夹扁了的茶芽甚是喜欢,并指定要这样的贡茶。没到胡公庙,当然也看不到那乾隆帝赐封为“御茶”的18棵老茶树。只是在龙井的茶香上又增添了一层历史人文的余香。
婆婆给我们从缸里拿出一大包牛皮纸包着的茶叶,纸包下面是一层塑料薄膜,掀起薄膜,再下面是白色的石灰粉,婆婆告诉我们是用来干燥用的,这个我们当然知道。婆婆在泡茶,我便跑到外面转悠。巷口里有一口又黒又亮的大锅,公公告诉我说是用来炒茶用的。一锅茶大概要十来道工序,动作看似简单,真要想学,恐怕一辈子都学不来。炒茶的时候锅内温度很高,皮肤嫩的话,很容易烫出疱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炒茶了。公公伸出手给我看,黑黑粗糙的手掌上有一层厚厚的茧。于是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湖龙井炒茶绝艺后继乏人”的报道,报道中说:“炒茶的辛苦,让茶农的后代们望而生畏。而这门没有止境的技艺,更需要数年的勤学苦练才能修成正果。”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在西湖,在很多茶区都存在着。
公公说茶应该差不多了,我便和公公一起转身进了屋。透明玻璃杯底停着许多嫩绿色叶子,婆婆称之为“宝绿色”凑近杯子,茶香便顺着呼吸流了进来。婆婆告诉我们这是狮峰的茶叶,怪不得这么香。婆婆说这些时,我已经忍耐不住,端起杯子就喝了起来。这已经不能叫品茶了,该叫“饮茶”或“灌茶”还差不多。放下茶杯,香气萦绕,舌尖有淡淡的甜。喝完茶,我们就毫不犹豫的决定带些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或者自己喝。
杯子里的茶香诱惑着我,这已经是四开茶了,飘香依旧,婆婆告诉我说第二遍茶最好喝,叫“和谐的第二遍茶”如果有机会再到西湖,我一定还会来问茶,尝尝淡淡的清茶香,感受一下茶农的殷勤和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