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陈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若是论吃,最吃不厌的要数米饭和腌菜了。
记得从懂事起,米饭和腌菜总是形影相吊的。那时候米少,胃口好,腌菜就帮了大忙,一斤米下锅,一锅水倒满“扑扑扑”地烧上半来个钟头,待似糊未糊时,再撒进去几把腌菜,放一勺盐,就成就了一锅最简单的“杂饭”若是米少嘴多寅吃卯粮的家庭,那寡米清汤中还得添加萝卜或蕃薯。这种由腌菜维系的“杂饭”可任你三碗五碗的填肚。农家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打发了,苦命的孩子也一个个在腌菜气中茁壮成长。腌菜这东西真是好,套用一句话,那时的庄户人家,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腌菜,当初要不是腌菜的功劳,真不知肚皮该怎么填?光有热粥而没有腌菜相伴相佐,那东西即使进了肚皮,也仍会大反你的胃;光有饭粒、萝卜、蕃薯的混杂,那东西是分田到户后农家用来膘猪的,叫做“猪食”猪食中不放腌菜,而“杂饭”中放腌菜,人与猪的区别就在这里,说明腌菜它的确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比味精强比味精鲜,可以百吃不厌。那时候越是没饭吃就越吃腌菜,越吃腌菜就越搜肠刮肚,腌菜既既维系了生活,也制造了饥饿。只有一点倒是共同的,过日子的滋味与吃腌菜的味道,一样地津酸津酸。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一代,除了幼年时能品尝到父母牙缝里省下的几碗白米饭权作营养饭之外,此后的岁月,在腌菜面前,其实是人人平等的。腌菜缸多过米缸的时候,人们做得越多,吃得越薄;腌菜缸少于米缸的时候,人们吃得越好,做得越少。腌菜从来没有退出过我们生活的舞台,从来没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担忧,只要米饭还是我们米饭,那么腌菜就永远是我们的腌菜。我们与祖宗们相比,吃腌菜,只有一个量的多少而没有质的分别,如同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要多,他们吃的苦比我们吃的糖要多一样,他们吃的腌菜也肯定比我们吃的米饭要多。但我们毕竟也很不幸运地赶上了那个腌菜时代。
腌菜再前进一步,就成了干菜。物质奇缺的年代,老百姓将一时吃不完的腌菜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就成了可以多年贮藏而不变质的霉干菜。说霉干菜是个雅称,因为霉干菜是绍兴的特产,现在成了畅销的旅游商品,尽管其身价还是停留在“拎拎起来一包一包,付付钞票很少很少”的阶段,我们那时候则称“霉干菜”为“燥毛干菜”勤劳持家的说晒干菜是为了换口味,懂得晒干菜的人就是懂得过日子的人。可这日子因为干菜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燥毛,干菜没有猪油蒸拌,轻易不会变霉,于是我们的饭桌上除了有一道永远的腌菜,还多出了一道永远的燥毛干菜。
说到“永远的干菜”就不得不说读书时候的生活。我们这代人,若要说起读书与不读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信有百分之八十的寒窗学子,一定会念念不忘那时候永远也吃不完的干菜。说我们这里的民风是“耕读传家”倒不如说是“干菜传家”来得贴切。我的初中身份叫做午膳生,那时候一饭盒一菜盒,菜盒里百分之九十的天数是燥毛干菜。我的高中身份叫做住校生,那时候一日三餐,捧进捧出的菜盒子里,装的也大多是干菜。捧,只不过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形式主义而已。那时候学校食堂里青菜五分钱可打一大盆,五分钱的青菜若晒成干菜,一定没有一筷子。我不是嫌青菜少而是嫌钞票少,就只好吃青菜,反正吃青菜与吃干菜,只是吃法不同,而吃的本质是一致的。当然,为... -->>
若是论吃,最吃不厌的要数米饭和腌菜了。
记得从懂事起,米饭和腌菜总是形影相吊的。那时候米少,胃口好,腌菜就帮了大忙,一斤米下锅,一锅水倒满“扑扑扑”地烧上半来个钟头,待似糊未糊时,再撒进去几把腌菜,放一勺盐,就成就了一锅最简单的“杂饭”若是米少嘴多寅吃卯粮的家庭,那寡米清汤中还得添加萝卜或蕃薯。这种由腌菜维系的“杂饭”可任你三碗五碗的填肚。农家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打发了,苦命的孩子也一个个在腌菜气中茁壮成长。腌菜这东西真是好,套用一句话,那时的庄户人家,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腌菜,当初要不是腌菜的功劳,真不知肚皮该怎么填?光有热粥而没有腌菜相伴相佐,那东西即使进了肚皮,也仍会大反你的胃;光有饭粒、萝卜、蕃薯的混杂,那东西是分田到户后农家用来膘猪的,叫做“猪食”猪食中不放腌菜,而“杂饭”中放腌菜,人与猪的区别就在这里,说明腌菜它的确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比味精强比味精鲜,可以百吃不厌。那时候越是没饭吃就越吃腌菜,越吃腌菜就越搜肠刮肚,腌菜既既维系了生活,也制造了饥饿。只有一点倒是共同的,过日子的滋味与吃腌菜的味道,一样地津酸津酸。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一代,除了幼年时能品尝到父母牙缝里省下的几碗白米饭权作营养饭之外,此后的岁月,在腌菜面前,其实是人人平等的。腌菜缸多过米缸的时候,人们做得越多,吃得越薄;腌菜缸少于米缸的时候,人们吃得越好,做得越少。腌菜从来没有退出过我们生活的舞台,从来没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担忧,只要米饭还是我们米饭,那么腌菜就永远是我们的腌菜。我们与祖宗们相比,吃腌菜,只有一个量的多少而没有质的分别,如同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要多,他们吃的苦比我们吃的糖要多一样,他们吃的腌菜也肯定比我们吃的米饭要多。但我们毕竟也很不幸运地赶上了那个腌菜时代。
腌菜再前进一步,就成了干菜。物质奇缺的年代,老百姓将一时吃不完的腌菜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就成了可以多年贮藏而不变质的霉干菜。说霉干菜是个雅称,因为霉干菜是绍兴的特产,现在成了畅销的旅游商品,尽管其身价还是停留在“拎拎起来一包一包,付付钞票很少很少”的阶段,我们那时候则称“霉干菜”为“燥毛干菜”勤劳持家的说晒干菜是为了换口味,懂得晒干菜的人就是懂得过日子的人。可这日子因为干菜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燥毛,干菜没有猪油蒸拌,轻易不会变霉,于是我们的饭桌上除了有一道永远的腌菜,还多出了一道永远的燥毛干菜。
说到“永远的干菜”就不得不说读书时候的生活。我们这代人,若要说起读书与不读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信有百分之八十的寒窗学子,一定会念念不忘那时候永远也吃不完的干菜。说我们这里的民风是“耕读传家”倒不如说是“干菜传家”来得贴切。我的初中身份叫做午膳生,那时候一饭盒一菜盒,菜盒里百分之九十的天数是燥毛干菜。我的高中身份叫做住校生,那时候一日三餐,捧进捧出的菜盒子里,装的也大多是干菜。捧,只不过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形式主义而已。那时候学校食堂里青菜五分钱可打一大盆,五分钱的青菜若晒成干菜,一定没有一筷子。我不是嫌青菜少而是嫌钞票少,就只好吃青菜,反正吃青菜与吃干菜,只是吃法不同,而吃的本质是一致的。当然,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