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朝花秋实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这两个字在我心里一直是沉甸甸的,他生前给我的感觉如此,而今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4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感觉依然是沉甸甸的。
一、辞世
2004年12月25日,是一年一度西方人的圣诞节,主耶稣诞生的日子,父亲不是基督教徒,但他却在这一天人们的狂欢声中辞世了。人们常说西天是极乐世界,那么父亲一定是去到极乐世界了。他生前仿佛只是为了赎罪,没有享受过一天,等到赎完了罪,他便重新回到天国去过神仙般的日子了,我一直以为父亲在这一天辞世其灵魂是复活了的。
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当我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连夜赶回老家的时候,父亲已经被盛棺入殓,他的灵柩停放在小院里东面的柴房,乡邻们已为他烧过了第一夜纸钱。
我哭啊,肝肠寸断,但父亲再也不会为我擦掉泪痕了。他安详地躺在那里,穿着母亲给他缝制的绸缎衣服,无声无息地睡着了。
屋内的土炕上少了父亲的物什,显得空荡荡的。母亲坐在炕头,廋小的身影让人感觉更加凄清。母亲一个劲地安慰我:“别哭了,别哭了,他走了就好了,活着也是受罪的。”可是母亲越是这样说,我的泪越发汩汩滔滔。
79岁的父亲,按说也算是高寿了,再加上辞世前因为脑梗他已偏瘫在床9年,所以,亲朋乡邻都觉得他去了应该是喜事,于他于家人都是一种解脱。
可是再多的道理和劝说都不能够抑制泪水的泉涌,当一个朝夕相处多少年的亲人突然间失去了音容笑貌,当你想跟他说说话,他却再也不会听到了的时候,悲伤会情不自禁地袭击你。
怀着悲痛的心情,我和哥哥一起筹钱准备父亲的丧事。那一年我刚买了新房,经济上很拮据,但我还是从朋友那里借了钱跟哥哥一起把父亲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
花圈、纸作、鼓乐,此起彼伏的哭泣和怀念一路把父亲送往坟茔。那个地下的土宫,成了父亲肉体最终的归宿。
烧掉所有的纸作和纸钱,火光中所有的送殡人都给父亲跪地、磕头。
父亲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二、生平
父亲的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小时候亲生母亲就得病去世,跟着爷爷种田务农,干的都是大人的活儿。后来参军,跟着徐向前的部队走了大半个中国。这一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中的辉煌。这段经历所长的见识也成为他一生的谈资。
父亲是在部队要开赴朝鲜战场的时候离开队伍的,他撂不下新婚的母亲和孤独的父亲,为了他们,他做了逃兵。
他从部队回来,就守着母亲和爷爷,春种秋收,伺弄土地。
那时家里面土地很多,家里人口也多,种地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小集体耕种模式,一大家十大几口人,靠辛勤的汗水也过得其乐融融。
奶奶是父亲和母亲给爷爷娶回来的第二个妻子,他们一生都当她是长辈,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长跪在地向她磕头示敬,直到父亲生病瘫在床上。
后来土地归公,爷爷被扣上一顶富农的帽子。成分不好,人再好也受欺负。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方圆闻名的石匠,到土改的时候,爷爷的家道还是很殷实的,银元有好几坛子。生逢乱世,爷爷把装有银元的坛子埋在院子里怕被人搜走,这些银元直到他死都没来得及刨出来。临终前,他告诉了他的两个儿子——父亲和叔叔银元埋藏的大约地点。
这银元公道说来应该是兄弟平分的,可是叔叔偷偷地刨走了银元直到父亲问他他才象征性地给了父亲很少的几个。
父亲说他没有得老人祖产的命,又说叔叔子女多,就让着他点吧。
父亲的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我和哥哥都是抱养的。
在我和哥哥到来之前,父亲对自己的侄女侄儿都倾尽了伯父之爱。我的堂姐因为出麻疹不顺利,叔叔婶婶都觉得孩子活不成了,有心相弃,是父亲日夜相守,用冷水一点点融开她紧糊的双眼,不断地给水润湿她的双唇,挽救了堂姐的一条小命。
到生产队的时候,父亲做了大队的饲养员,每天伺候牲口,他对牲口也是满怀感情的。他喂养的牲口一个个膘肥体壮,都像是他的老伙计。
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父亲一辈子的经验都用在了自己的土地上,他耕种的土地收获的粮食总比别人家的多。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秋天院子里都堆满了高粱玉米谷子糜子豆类,小山似的,一派丰收景象。那个季节是一个特别累的季节,但也是心情最好的季节。父亲每每欣慰地说:“看看,爹是有点吃土的命的吧!”
土地有情,他没有薄待我父亲的勤劳。
1995年,土地对父亲的厚报激发了父亲更大的劳动热情。他除了种地外还养了一群羊,同时还要饲养耕地的骡子。每天忙完地里的活,中午回家吃口饭就又去给羊和骡子弄吃的,全然不顾自己已是70岁的老人。
那一年秋天,粮食又像小山似地堆满了院子,但父亲却在一次午睡后下地时感觉脚对地面失去了知觉。从此,再没能够站起来。
三、性格
父亲像山一样实诚、厚道,他从不计较什么,所以总是活得很坦然。
每一个丰收年景,收获的那么多粮食,他都首先是想着亲戚家,这家缺谷子、那家缺糜子,你家三斗、我家两斗地给人家送去,对乡邻们也是一样。我家种了西瓜,全村人都肯定是品尝过的,蔬菜水果也都是大家分着吃。农具物什也是,只要我家有就没有不借给人家一说。
父亲是种地的好把式,春种秋收,适合种什么、什么时候该务什么农活,乡邻亲戚们总要请教于他,而他总会不吝赐教,有时还义务地去视察别人家的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地给以指点。
乡邻亲戚们都很敬重他。谁家办喜事了、办丧事了要么叫他去吃席,要么就送个小席,事宴上的吃喝一应送到家中,所以一年四季我们家总是有吃不完的油糕。
父亲的厚道和宽容有时让人觉得懦弱。小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我的一个堂婶跟我们家吵架,说是吵架,其实是由着人家骂。堂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女人,人送外号“母老虎”村里面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被她骂过或者跟她吵过架。那一次,堂婶骂了半天还不解气,后来又去老宅摘了一扇大门才平息下来。我后来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说堂婶认为老宅的一切都有她的一半,所以就摘了一扇大门。父亲惹不起堂婶,他默默地找来砖头把空开的那一扇门的位置堵上。又有一次,堂婶的儿子我平日叫他大哥,也因为什么家务事来找父亲的不是。我记得是吃午饭的时间,大哥气势汹汹... -->>
“父亲”这两个字在我心里一直是沉甸甸的,他生前给我的感觉如此,而今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4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感觉依然是沉甸甸的。
一、辞世
2004年12月25日,是一年一度西方人的圣诞节,主耶稣诞生的日子,父亲不是基督教徒,但他却在这一天人们的狂欢声中辞世了。人们常说西天是极乐世界,那么父亲一定是去到极乐世界了。他生前仿佛只是为了赎罪,没有享受过一天,等到赎完了罪,他便重新回到天国去过神仙般的日子了,我一直以为父亲在这一天辞世其灵魂是复活了的。
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当我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连夜赶回老家的时候,父亲已经被盛棺入殓,他的灵柩停放在小院里东面的柴房,乡邻们已为他烧过了第一夜纸钱。
我哭啊,肝肠寸断,但父亲再也不会为我擦掉泪痕了。他安详地躺在那里,穿着母亲给他缝制的绸缎衣服,无声无息地睡着了。
屋内的土炕上少了父亲的物什,显得空荡荡的。母亲坐在炕头,廋小的身影让人感觉更加凄清。母亲一个劲地安慰我:“别哭了,别哭了,他走了就好了,活着也是受罪的。”可是母亲越是这样说,我的泪越发汩汩滔滔。
79岁的父亲,按说也算是高寿了,再加上辞世前因为脑梗他已偏瘫在床9年,所以,亲朋乡邻都觉得他去了应该是喜事,于他于家人都是一种解脱。
可是再多的道理和劝说都不能够抑制泪水的泉涌,当一个朝夕相处多少年的亲人突然间失去了音容笑貌,当你想跟他说说话,他却再也不会听到了的时候,悲伤会情不自禁地袭击你。
怀着悲痛的心情,我和哥哥一起筹钱准备父亲的丧事。那一年我刚买了新房,经济上很拮据,但我还是从朋友那里借了钱跟哥哥一起把父亲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
花圈、纸作、鼓乐,此起彼伏的哭泣和怀念一路把父亲送往坟茔。那个地下的土宫,成了父亲肉体最终的归宿。
烧掉所有的纸作和纸钱,火光中所有的送殡人都给父亲跪地、磕头。
父亲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二、生平
父亲的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小时候亲生母亲就得病去世,跟着爷爷种田务农,干的都是大人的活儿。后来参军,跟着徐向前的部队走了大半个中国。这一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中的辉煌。这段经历所长的见识也成为他一生的谈资。
父亲是在部队要开赴朝鲜战场的时候离开队伍的,他撂不下新婚的母亲和孤独的父亲,为了他们,他做了逃兵。
他从部队回来,就守着母亲和爷爷,春种秋收,伺弄土地。
那时家里面土地很多,家里人口也多,种地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小集体耕种模式,一大家十大几口人,靠辛勤的汗水也过得其乐融融。
奶奶是父亲和母亲给爷爷娶回来的第二个妻子,他们一生都当她是长辈,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长跪在地向她磕头示敬,直到父亲生病瘫在床上。
后来土地归公,爷爷被扣上一顶富农的帽子。成分不好,人再好也受欺负。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方圆闻名的石匠,到土改的时候,爷爷的家道还是很殷实的,银元有好几坛子。生逢乱世,爷爷把装有银元的坛子埋在院子里怕被人搜走,这些银元直到他死都没来得及刨出来。临终前,他告诉了他的两个儿子——父亲和叔叔银元埋藏的大约地点。
这银元公道说来应该是兄弟平分的,可是叔叔偷偷地刨走了银元直到父亲问他他才象征性地给了父亲很少的几个。
父亲说他没有得老人祖产的命,又说叔叔子女多,就让着他点吧。
父亲的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我和哥哥都是抱养的。
在我和哥哥到来之前,父亲对自己的侄女侄儿都倾尽了伯父之爱。我的堂姐因为出麻疹不顺利,叔叔婶婶都觉得孩子活不成了,有心相弃,是父亲日夜相守,用冷水一点点融开她紧糊的双眼,不断地给水润湿她的双唇,挽救了堂姐的一条小命。
到生产队的时候,父亲做了大队的饲养员,每天伺候牲口,他对牲口也是满怀感情的。他喂养的牲口一个个膘肥体壮,都像是他的老伙计。
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父亲一辈子的经验都用在了自己的土地上,他耕种的土地收获的粮食总比别人家的多。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秋天院子里都堆满了高粱玉米谷子糜子豆类,小山似的,一派丰收景象。那个季节是一个特别累的季节,但也是心情最好的季节。父亲每每欣慰地说:“看看,爹是有点吃土的命的吧!”
土地有情,他没有薄待我父亲的勤劳。
1995年,土地对父亲的厚报激发了父亲更大的劳动热情。他除了种地外还养了一群羊,同时还要饲养耕地的骡子。每天忙完地里的活,中午回家吃口饭就又去给羊和骡子弄吃的,全然不顾自己已是70岁的老人。
那一年秋天,粮食又像小山似地堆满了院子,但父亲却在一次午睡后下地时感觉脚对地面失去了知觉。从此,再没能够站起来。
三、性格
父亲像山一样实诚、厚道,他从不计较什么,所以总是活得很坦然。
每一个丰收年景,收获的那么多粮食,他都首先是想着亲戚家,这家缺谷子、那家缺糜子,你家三斗、我家两斗地给人家送去,对乡邻们也是一样。我家种了西瓜,全村人都肯定是品尝过的,蔬菜水果也都是大家分着吃。农具物什也是,只要我家有就没有不借给人家一说。
父亲是种地的好把式,春种秋收,适合种什么、什么时候该务什么农活,乡邻亲戚们总要请教于他,而他总会不吝赐教,有时还义务地去视察别人家的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地给以指点。
乡邻亲戚们都很敬重他。谁家办喜事了、办丧事了要么叫他去吃席,要么就送个小席,事宴上的吃喝一应送到家中,所以一年四季我们家总是有吃不完的油糕。
父亲的厚道和宽容有时让人觉得懦弱。小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我的一个堂婶跟我们家吵架,说是吵架,其实是由着人家骂。堂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女人,人送外号“母老虎”村里面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被她骂过或者跟她吵过架。那一次,堂婶骂了半天还不解气,后来又去老宅摘了一扇大门才平息下来。我后来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说堂婶认为老宅的一切都有她的一半,所以就摘了一扇大门。父亲惹不起堂婶,他默默地找来砖头把空开的那一扇门的位置堵上。又有一次,堂婶的儿子我平日叫他大哥,也因为什么家务事来找父亲的不是。我记得是吃午饭的时间,大哥气势汹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