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晨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南的园林,向来都是大自然与文学的结晶,山光水色,充满如诗如画的风韵。上海豫园为江南古典园林之冠。集中国山水、诗文之精华。园中匾对、题刻上百件,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为豫园风景增色不少。其间丘壑深涧,楼台亭阁,其玲珑雅致更为游人所倾慕。
随着络绎的人群,我走进了豫园的大门。穿过宽敞的三穗堂,便到了一座两层楼厅,此厅隔池与大假山相对,故称仰山堂。上层的楼名卷雨楼,此楼之得名,据说是出自苏东坡的书烟江叠嶂诗中“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而我觉得以王勃的“珠帘暮卷西山雨”来作为卷雨楼之得名,倒更显得富有意境。
漫步登卷雨楼,仰观大假山,山色清远幽雅。倘若此时下些微雨,领略那细雨迷蒙、雾气缥缈的情趣,就更富有诗意了。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曾为卷雨楼撰联并亲笔题写,联曰: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画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联语用典雅致,清晰地描绘出卷雨楼的幽雅风光,诚为豫园佳联。可惜原联已失,不能使后来者一睹大家手笔,实有憾焉!
卷雨楼上还有一幅佳联:楼高但任云飞去,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为清人沈炳垣所作,其潇洒飘逸之韵,令人回味无穷。
走下卷雨楼,穿过一个游廊,左侧有一洞门,门上题有“溪山清赏“匾额,文出南朝山水诗名家谢眺诗“江乘得清赏,山际果幽寻”字为明代东吴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亲笔,是豫园珍贵的题匾之一。进入此门,沿着一条迂回曲折的小道拾阶而上,便到了大假山。
大假山乃豫园景物之精华,堪称江南园林之魂宝。大假山高约四丈,全部用浙江武康黄石堆砌而成,山势雄健,石壁森严,飞桥临涧,清泉若注。游人至此,有置身山野之幽趣,大假山为明代著名园林家张南阳设计建造。张南阳自幼随父习画,又熟读诗文,所以他筑的假山多丘壑之美。前人曾这样赞美大假山:“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人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
从点春堂向西经会景楼南行,有一座临水三曲石板桥,一堵粉墙横亘东西,墙间开一洞,洞口有题匾,曰“引玉”引导游人步向豫园佳景——玉玲珑。
玉玲珑高约丈余,石呈青黝色,玲珑剔透,周身多孔。据说在洞孔里焚香,缕缕烟雾便会从各个洞孔里喷出,如果从石头上端往下倒水,水便会从各个洞口里溢出。“漏、皱、瘦、透”为石中四品,玉玲珑四品皆具,为石中精华。
玉玲珑是豫园内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据豫园旧主、明代四川布政史潘允端豫园记所载,玉玲珑“盖石品之甲,相传为宣和漏网”宣和为北宋徽宗年号,宋徽宗不问政事,宠信权奸,却又能诗善画,爱好山水之学,一些权奸小人乘机投其所好,在各地搜罗奇峰异石,称“花石纲”运到开封为徽宗营建宫室,装点亭院,弄得民生凋敝,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其中的一部分奇石在战乱中失落,玉玲珑即为其一。据说此石曾为明代权臣严嵩之亲信赵文华所得,后辗转流入上海浦东储昱之手。储家与潘家结为儿女之亲,玉玲珑便移到了豫园中。匆匆的岁月如流,洗去了几多繁华,几多沧桑!几百年来,玉玲珑作为豫园兴废的见证,一直伫立于此。我久久凝视着这块久经风雨的奇石,期盼着能从它身上读出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奇石无语,夕阳中依旧默默伫立,几多无奈,几多苍凉!
从玉玲珑往西,穿过“衬玉玲珑”右转,一座建筑精美的楼宇出现在眼前。此楼雕梁画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雅。楼前有“皓月千里”的匾额,故此楼取名得月楼。明月当空,登此楼而赏荷花池中月色,想来一定是很风趣的。得月楼上题有一联,是当代中国园林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所作,联曰:
近水楼台先得月,临流泉石最宜人。
上联借古人旧句,为得月楼命名,下联写出得月楼前的“浣云”大假山的风姿。浣云大假山全部用湖石砌成,背倚得月楼,面临一泓清泉,清清泉水倒映出白云悠悠,仿佛洗白云于泉中。沿石径而上山顶,听山涧流泉叮咚,颇具大自然之野趣。得月楼的对面,还有一座精致的楼阁,叫藏书楼。藏书楼在清末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任伯年、吴昌硕等著名画家都曾在此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现虽人去楼空,但临风怀想大师纵横丹青,笔走龙蛇之神态,不禁心神向往之。
从藏书楼旁小径出来,有一大湖,曰荷花池;一桥以九曲之势达于对岸,曰九曲桥;有亭翼然浮于水上,曰湖心亭。荷花池内植绿荷,盛夏荷花盛开之时,游人络绎不绝,竞相观赏。前人曾有佳作记荷花之胜:“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喷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甚暑,洒然沁人心脾。”现在虽因时令的不同,不能一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分外红”的盛景,但读前人之作,亦有神游之快。
暮色苍茫中,我离开了豫园。几度回首,只见淡淡的烟霭气雾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之间,把豫园装扮得益加古朴、雅致,宛如仙境。别了,豫园!但愿年年岁岁,你风采依旧,但愿有朝一日,我能重到你的身边,再睹你那秀雅迷人的姿容。
江南的园林,向来都是大自然与文学的结晶,山光水色,充满如诗如画的风韵。上海豫园为江南古典园林之冠。集中国山水、诗文之精华。园中匾对、题刻上百件,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为豫园风景增色不少。其间丘壑深涧,楼台亭阁,其玲珑雅致更为游人所倾慕。
随着络绎的人群,我走进了豫园的大门。穿过宽敞的三穗堂,便到了一座两层楼厅,此厅隔池与大假山相对,故称仰山堂。上层的楼名卷雨楼,此楼之得名,据说是出自苏东坡的书烟江叠嶂诗中“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而我觉得以王勃的“珠帘暮卷西山雨”来作为卷雨楼之得名,倒更显得富有意境。
漫步登卷雨楼,仰观大假山,山色清远幽雅。倘若此时下些微雨,领略那细雨迷蒙、雾气缥缈的情趣,就更富有诗意了。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曾为卷雨楼撰联并亲笔题写,联曰: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画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联语用典雅致,清晰地描绘出卷雨楼的幽雅风光,诚为豫园佳联。可惜原联已失,不能使后来者一睹大家手笔,实有憾焉!
卷雨楼上还有一幅佳联:楼高但任云飞去,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为清人沈炳垣所作,其潇洒飘逸之韵,令人回味无穷。
走下卷雨楼,穿过一个游廊,左侧有一洞门,门上题有“溪山清赏“匾额,文出南朝山水诗名家谢眺诗“江乘得清赏,山际果幽寻”字为明代东吴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亲笔,是豫园珍贵的题匾之一。进入此门,沿着一条迂回曲折的小道拾阶而上,便到了大假山。
大假山乃豫园景物之精华,堪称江南园林之魂宝。大假山高约四丈,全部用浙江武康黄石堆砌而成,山势雄健,石壁森严,飞桥临涧,清泉若注。游人至此,有置身山野之幽趣,大假山为明代著名园林家张南阳设计建造。张南阳自幼随父习画,又熟读诗文,所以他筑的假山多丘壑之美。前人曾这样赞美大假山:“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人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
从点春堂向西经会景楼南行,有一座临水三曲石板桥,一堵粉墙横亘东西,墙间开一洞,洞口有题匾,曰“引玉”引导游人步向豫园佳景——玉玲珑。
玉玲珑高约丈余,石呈青黝色,玲珑剔透,周身多孔。据说在洞孔里焚香,缕缕烟雾便会从各个洞孔里喷出,如果从石头上端往下倒水,水便会从各个洞口里溢出。“漏、皱、瘦、透”为石中四品,玉玲珑四品皆具,为石中精华。
玉玲珑是豫园内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据豫园旧主、明代四川布政史潘允端豫园记所载,玉玲珑“盖石品之甲,相传为宣和漏网”宣和为北宋徽宗年号,宋徽宗不问政事,宠信权奸,却又能诗善画,爱好山水之学,一些权奸小人乘机投其所好,在各地搜罗奇峰异石,称“花石纲”运到开封为徽宗营建宫室,装点亭院,弄得民生凋敝,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其中的一部分奇石在战乱中失落,玉玲珑即为其一。据说此石曾为明代权臣严嵩之亲信赵文华所得,后辗转流入上海浦东储昱之手。储家与潘家结为儿女之亲,玉玲珑便移到了豫园中。匆匆的岁月如流,洗去了几多繁华,几多沧桑!几百年来,玉玲珑作为豫园兴废的见证,一直伫立于此。我久久凝视着这块久经风雨的奇石,期盼着能从它身上读出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奇石无语,夕阳中依旧默默伫立,几多无奈,几多苍凉!
从玉玲珑往西,穿过“衬玉玲珑”右转,一座建筑精美的楼宇出现在眼前。此楼雕梁画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雅。楼前有“皓月千里”的匾额,故此楼取名得月楼。明月当空,登此楼而赏荷花池中月色,想来一定是很风趣的。得月楼上题有一联,是当代中国园林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所作,联曰:
近水楼台先得月,临流泉石最宜人。
上联借古人旧句,为得月楼命名,下联写出得月楼前的“浣云”大假山的风姿。浣云大假山全部用湖石砌成,背倚得月楼,面临一泓清泉,清清泉水倒映出白云悠悠,仿佛洗白云于泉中。沿石径而上山顶,听山涧流泉叮咚,颇具大自然之野趣。得月楼的对面,还有一座精致的楼阁,叫藏书楼。藏书楼在清末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任伯年、吴昌硕等著名画家都曾在此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现虽人去楼空,但临风怀想大师纵横丹青,笔走龙蛇之神态,不禁心神向往之。
从藏书楼旁小径出来,有一大湖,曰荷花池;一桥以九曲之势达于对岸,曰九曲桥;有亭翼然浮于水上,曰湖心亭。荷花池内植绿荷,盛夏荷花盛开之时,游人络绎不绝,竞相观赏。前人曾有佳作记荷花之胜:“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喷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甚暑,洒然沁人心脾。”现在虽因时令的不同,不能一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分外红”的盛景,但读前人之作,亦有神游之快。
暮色苍茫中,我离开了豫园。几度回首,只见淡淡的烟霭气雾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之间,把豫园装扮得益加古朴、雅致,宛如仙境。别了,豫园!但愿年年岁岁,你风采依旧,但愿有朝一日,我能重到你的身边,再睹你那秀雅迷人的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