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生死观念及其意义的讨论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chenjinso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世的一个阶段。这也是伊斯兰一个很重要的基本信仰。相信在世界末日,每个人都会复生,并在真主的跟前接受审判,审判的标准是每人在今世时所作的善恶为准;如果某人是信仰正确兼且行善,这人就会得到天园的赏赐;相反,如果某人不信真主,恶绩昭彰,所得的将会是火狱的刑罚。信仰后世,是符合人类的道德良知。由于伊斯兰教导人们信仰后世,所以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确信可以克服,因为生命是真主赐予的,我们要好好利用短暂的生命,做好事奉其主的工作,执行其代理者的职务,所以伊斯兰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对任何困难,都应忍耐,绝不应自我结束生命,因为生命本来就是真主付托我们的。
读过李泽厚的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此书中也有讨论了孔子和海德格尔对生死关系的理解。海德格尔“未知死,焉知生”与孔老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形成一个对比。依据海德格尔,只有排除“活在世上”“与他人共在”而专注于“前行到那无可避免的死亡”而敞开的多种可能性中的自觉选择和自我决断,才有真正的“在”面向死亡的个体情感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这种“未知死焉知生”的死亡哲学,给予人的并不是怯懦、消极或悲观,而是勇敢、悲情、奋发、冲力,海德格尔的“未知死焉知生”的反理性哲学,是以极度抽象的理性凝聚鄙弃日常生活和生存以制造激情的崇高,从而使这种感情可以引向某种深沉的狂热。与之相反“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的是,以普通日常生活为本根实在,以细致、丰富、多样的人世冷暖为“本真本己”以“活在世上”的个体与他人的你、我、他(她)的“共在”关系,来代替个体与“在”或上帝的单向却孤独的“圣洁”关系。“未知生焉知死”将“神圣”建立在这个平凡、世俗、具体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就是“道在伦常日用之中”就是“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明张岱书信),在此平凡世俗中去窥探生存的本体、存在的奥秘正如纳兰性德“当时只道是寻常”:你的日常世俗生活中的种种滋味,其实并不寻常。这样让人在那些极端琐细的衣食住行和人情世故中,在种种交往活动、人际关系、人情冷暖中,去感受那人生的哀痛、悲伤和爱恋,去领略、享受和理解人生。
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更了解并乐于接受本土观念。譬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的表达。再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字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人生生死观的理念。太史公司马迁也说过:“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他在遭到无辜的宫刑迫害以后,忍受屈辱,自序言到“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所以他没有选择死,而是发愤图强,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倾尽身心创作史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正如本文开篇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有的人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后面还有内容:“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有的人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也是在于传达一种生命生与死的价值观,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贡献社会人民联系在一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中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解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而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生死人生观的自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由此,寻求生命存在之意义,端正生死观念的态度更能实现生命价值。宗教信仰是一种人文关怀,理想信念也是成长奋斗的内驱力。也许如果自己有一种信仰,并为之忘却生死,那么,生与死对于自己来说都同等重要。假如真的要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抑或是某项事业理想而死,并且认为是值得的,那么,死也会很坦然。生死观是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的伟大,死的光,为自己的事业、理想理念、信仰意义奋斗终身,视死如归,正所谓“生若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也抑或是壮丽豪迈!
后世的一个阶段。这也是伊斯兰一个很重要的基本信仰。相信在世界末日,每个人都会复生,并在真主的跟前接受审判,审判的标准是每人在今世时所作的善恶为准;如果某人是信仰正确兼且行善,这人就会得到天园的赏赐;相反,如果某人不信真主,恶绩昭彰,所得的将会是火狱的刑罚。信仰后世,是符合人类的道德良知。由于伊斯兰教导人们信仰后世,所以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确信可以克服,因为生命是真主赐予的,我们要好好利用短暂的生命,做好事奉其主的工作,执行其代理者的职务,所以伊斯兰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对任何困难,都应忍耐,绝不应自我结束生命,因为生命本来就是真主付托我们的。
读过李泽厚的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此书中也有讨论了孔子和海德格尔对生死关系的理解。海德格尔“未知死,焉知生”与孔老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形成一个对比。依据海德格尔,只有排除“活在世上”“与他人共在”而专注于“前行到那无可避免的死亡”而敞开的多种可能性中的自觉选择和自我决断,才有真正的“在”面向死亡的个体情感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这种“未知死焉知生”的死亡哲学,给予人的并不是怯懦、消极或悲观,而是勇敢、悲情、奋发、冲力,海德格尔的“未知死焉知生”的反理性哲学,是以极度抽象的理性凝聚鄙弃日常生活和生存以制造激情的崇高,从而使这种感情可以引向某种深沉的狂热。与之相反“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的是,以普通日常生活为本根实在,以细致、丰富、多样的人世冷暖为“本真本己”以“活在世上”的个体与他人的你、我、他(她)的“共在”关系,来代替个体与“在”或上帝的单向却孤独的“圣洁”关系。“未知生焉知死”将“神圣”建立在这个平凡、世俗、具体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就是“道在伦常日用之中”就是“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明张岱书信),在此平凡世俗中去窥探生存的本体、存在的奥秘正如纳兰性德“当时只道是寻常”:你的日常世俗生活中的种种滋味,其实并不寻常。这样让人在那些极端琐细的衣食住行和人情世故中,在种种交往活动、人际关系、人情冷暖中,去感受那人生的哀痛、悲伤和爱恋,去领略、享受和理解人生。
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更了解并乐于接受本土观念。譬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的表达。再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字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人生生死观的理念。太史公司马迁也说过:“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他在遭到无辜的宫刑迫害以后,忍受屈辱,自序言到“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所以他没有选择死,而是发愤图强,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倾尽身心创作史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正如本文开篇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有的人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后面还有内容:“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有的人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也是在于传达一种生命生与死的价值观,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贡献社会人民联系在一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中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解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而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生死人生观的自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由此,寻求生命存在之意义,端正生死观念的态度更能实现生命价值。宗教信仰是一种人文关怀,理想信念也是成长奋斗的内驱力。也许如果自己有一种信仰,并为之忘却生死,那么,生与死对于自己来说都同等重要。假如真的要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抑或是某项事业理想而死,并且认为是值得的,那么,死也会很坦然。生死观是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的伟大,死的光,为自己的事业、理想理念、信仰意义奋斗终身,视死如归,正所谓“生若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也抑或是壮丽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