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长安回望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佳节重阳刚过,心里还惦念着什么。重阳历史渊远,蕴意丰沛,古人也是奇怪,一个个本该闲适享乐的日子偏偏伤情伤怀,重阳也不例外。“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没了出游赏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断肠的凄凉牵挂;“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缺了“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纵情,满了愁肠百结的旅夜情怀;“遥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纵目眺望的宏阔,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泽东“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情万丈是一个特例。九月初九,无论如何,都脱不了登高的干系。今年重阳因是周五而错失感受古人习俗的机缘,但错失有时未尝不是一种美丽。重阳后第二天携妻儿登临龙山,领略着别一番意趣。
错失重阳登高的美丽在于心灵的轻盈,不必紧绷心弦惦记重阳,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气充鼻绵绝,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龙山,我并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让自己担着太重的历史文化负压。它在我看来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致也是平常至极,犹如山里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静宁谧。但我还是有必要叙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或来或往,与我们擦肩而过。儿子五岁,欣喜于爬向高处的石阶,雀跃在通往山顶曲折蜿蜒的道上。路两边多荆棘灌木,密密匝匝,绿意仍旧耀眼在秋光里。素淡的无名小花昭示着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确切,人工的铺砌让爬的姿势停留在荒凉的深山密林里。路上撒满了儿子清脆的笑语。不经意的回望摄入心底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路不长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风暖日,绿树薄云,秋天标准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几句心情,跟儿子嬉戏,用相机摄下欢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绝中演绎,一切与重阳无关,一切似乎与龙山无关,任何的文化与厚重在错失与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内存无比宽余。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标总锁定高耸的顶点,那是征服的峰顶,可以敞开襟怀尽情呐喊,四方风景尽收心底。壮哉,当你把山踏在脚下。然而我以为登山不必求至顶。登山而不能达顶者情况有二,一是现实无奈,或因不识去路,徘徊迂回;或因无路可走,荆棘丛生;或是体力不够,前程可望,心余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济共回;或是登临随意,折回无憾;其次,却是兴之所至,兴尽而返。登临是一种历练,一种体悟,征程过半,兴致蓬勃,内心喷薄的情感被激发,再冲顶也不过如此。此种情趣如居山阴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是一种潇洒脱俗。兴致的催动可以让人匪夷所思,张岱雪夜湖心亭的痴举让人咋舌,一痕长堤,一点湖亭,一芥小舟,两三粒人诠释着兴致。秉承古人兴致者总有几个迂腐书生,摇首晃耳,在路上吟咏诗句,和清风融日,不亦快哉。然此类人少矣。而我们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缘于第一次登临,前路远近未卜,更是儿子撒娇要我驮行,不登也罢,兴随情终。
不必惋惜于放弃,放弃有时也是收获,率性顺时而为方显本性。王介甫在探询褒禅山途中折回,也悔恨过,却悟得为事之时物、力、志三者内在的千丝万缕,道出“志”为本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虽止步于半山腰,但至少足迹延伸到林间小庙。小庙没有平地庙宇的器宇轩昂,它屋顶破旧,墙面斑驳暗淡,却有属于自己的信徒香火。庙背青山,上俯林木蔽日,凉风送爽;面朝深壑,下瞰沟壑幽深,翠竹盈目,风水极佳。宇檐下,几条旧凳,几张方桌,临崖坡处生一堆火煮茶水,一群闲情逸致的老人,围聚娱乐,或打麻将,或抓双扣,并不与庙宇相悖。静谧犹如信徒的虔诚,在未到山顶之前有如此所见不愧此行,心静如水,灵魂皈依,在喧嚣而塌实的地面何处可求?屋旁一角,有清泉汩汩奔涌,清冽沁心,登山者携壶舀取,一举两得,这是龙山甘甜的体液,滋润着山脉血气,我更愿意称它为“龙眼”能在这儿停留品尝净水,在污染肆虐的平地江河间是一种奢求。山有山的凝重,但却少不了水的灵性,此眼泉水源于深山藏于深山,与她邂逅能使内心澄澈。周围缓坡上,岩石边,有锻炼的老者,那动作舒缓,衔接流畅,目收葱山翠林,耳闻细风鸟鸣,口纳清气舒爽,此乃人生一大惬意,何必登顶醍醐,观赏他们被他们所牵引濡染,本身也是一份恬淡意趣。儿子似乎很喜欢在这儿逗留,时而俯冲长长缓缓的斜坡,时而拾碎石远投,时而眺望远天,玩得尽兴。是幽静使他有玩乐的倾情,还是童趣的激扬在这恬淡的情境。我可以望见山顶的孤塔,距离有时是一种美感;我可以想象登峰顶的激动,但绝没有“一览众山小”的逼人气势;我还会臆想山顶空旷平坦之地有情侣的缠绵,胜利者的舒啸,但登上山顶去看可能会有不过如此的慨叹。当匆忙的步履略过此处,不让心栖息,未免可惜。弄拙成巧的天意来自顺其自然的率性,自然会公平地馈赠青睐它的每个人。
回路却感短促,背负儿子,跨阶而下,兴味犹然。在错失重阳和山顶的拾级中,我得到了更多,是自然平和,是率性,是掩埋于内心亟待生长的宁静,追求风景的过程中自然的本真最适合人,就像我在登临时并未想到写篇小文,在晚上洗漱后翻开书页自然而然冒出此念,思绪绵连,人生如登山,在汲汲于世俗名利,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风光无限时,是否该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无穷。有人在山脚,有人在山腰,有人在山顶,是休憩玩赏还是透支体力践踏心情奔波,朋友你肯定知道。
佳节重阳刚过,心里还惦念着什么。重阳历史渊远,蕴意丰沛,古人也是奇怪,一个个本该闲适享乐的日子偏偏伤情伤怀,重阳也不例外。“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没了出游赏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断肠的凄凉牵挂;“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缺了“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纵情,满了愁肠百结的旅夜情怀;“遥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纵目眺望的宏阔,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泽东“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情万丈是一个特例。九月初九,无论如何,都脱不了登高的干系。今年重阳因是周五而错失感受古人习俗的机缘,但错失有时未尝不是一种美丽。重阳后第二天携妻儿登临龙山,领略着别一番意趣。
错失重阳登高的美丽在于心灵的轻盈,不必紧绷心弦惦记重阳,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气充鼻绵绝,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龙山,我并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让自己担着太重的历史文化负压。它在我看来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致也是平常至极,犹如山里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静宁谧。但我还是有必要叙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或来或往,与我们擦肩而过。儿子五岁,欣喜于爬向高处的石阶,雀跃在通往山顶曲折蜿蜒的道上。路两边多荆棘灌木,密密匝匝,绿意仍旧耀眼在秋光里。素淡的无名小花昭示着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确切,人工的铺砌让爬的姿势停留在荒凉的深山密林里。路上撒满了儿子清脆的笑语。不经意的回望摄入心底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路不长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风暖日,绿树薄云,秋天标准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几句心情,跟儿子嬉戏,用相机摄下欢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绝中演绎,一切与重阳无关,一切似乎与龙山无关,任何的文化与厚重在错失与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内存无比宽余。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标总锁定高耸的顶点,那是征服的峰顶,可以敞开襟怀尽情呐喊,四方风景尽收心底。壮哉,当你把山踏在脚下。然而我以为登山不必求至顶。登山而不能达顶者情况有二,一是现实无奈,或因不识去路,徘徊迂回;或因无路可走,荆棘丛生;或是体力不够,前程可望,心余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济共回;或是登临随意,折回无憾;其次,却是兴之所至,兴尽而返。登临是一种历练,一种体悟,征程过半,兴致蓬勃,内心喷薄的情感被激发,再冲顶也不过如此。此种情趣如居山阴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是一种潇洒脱俗。兴致的催动可以让人匪夷所思,张岱雪夜湖心亭的痴举让人咋舌,一痕长堤,一点湖亭,一芥小舟,两三粒人诠释着兴致。秉承古人兴致者总有几个迂腐书生,摇首晃耳,在路上吟咏诗句,和清风融日,不亦快哉。然此类人少矣。而我们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缘于第一次登临,前路远近未卜,更是儿子撒娇要我驮行,不登也罢,兴随情终。
不必惋惜于放弃,放弃有时也是收获,率性顺时而为方显本性。王介甫在探询褒禅山途中折回,也悔恨过,却悟得为事之时物、力、志三者内在的千丝万缕,道出“志”为本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虽止步于半山腰,但至少足迹延伸到林间小庙。小庙没有平地庙宇的器宇轩昂,它屋顶破旧,墙面斑驳暗淡,却有属于自己的信徒香火。庙背青山,上俯林木蔽日,凉风送爽;面朝深壑,下瞰沟壑幽深,翠竹盈目,风水极佳。宇檐下,几条旧凳,几张方桌,临崖坡处生一堆火煮茶水,一群闲情逸致的老人,围聚娱乐,或打麻将,或抓双扣,并不与庙宇相悖。静谧犹如信徒的虔诚,在未到山顶之前有如此所见不愧此行,心静如水,灵魂皈依,在喧嚣而塌实的地面何处可求?屋旁一角,有清泉汩汩奔涌,清冽沁心,登山者携壶舀取,一举两得,这是龙山甘甜的体液,滋润着山脉血气,我更愿意称它为“龙眼”能在这儿停留品尝净水,在污染肆虐的平地江河间是一种奢求。山有山的凝重,但却少不了水的灵性,此眼泉水源于深山藏于深山,与她邂逅能使内心澄澈。周围缓坡上,岩石边,有锻炼的老者,那动作舒缓,衔接流畅,目收葱山翠林,耳闻细风鸟鸣,口纳清气舒爽,此乃人生一大惬意,何必登顶醍醐,观赏他们被他们所牵引濡染,本身也是一份恬淡意趣。儿子似乎很喜欢在这儿逗留,时而俯冲长长缓缓的斜坡,时而拾碎石远投,时而眺望远天,玩得尽兴。是幽静使他有玩乐的倾情,还是童趣的激扬在这恬淡的情境。我可以望见山顶的孤塔,距离有时是一种美感;我可以想象登峰顶的激动,但绝没有“一览众山小”的逼人气势;我还会臆想山顶空旷平坦之地有情侣的缠绵,胜利者的舒啸,但登上山顶去看可能会有不过如此的慨叹。当匆忙的步履略过此处,不让心栖息,未免可惜。弄拙成巧的天意来自顺其自然的率性,自然会公平地馈赠青睐它的每个人。
回路却感短促,背负儿子,跨阶而下,兴味犹然。在错失重阳和山顶的拾级中,我得到了更多,是自然平和,是率性,是掩埋于内心亟待生长的宁静,追求风景的过程中自然的本真最适合人,就像我在登临时并未想到写篇小文,在晚上洗漱后翻开书页自然而然冒出此念,思绪绵连,人生如登山,在汲汲于世俗名利,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风光无限时,是否该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无穷。有人在山脚,有人在山腰,有人在山顶,是休憩玩赏还是透支体力践踏心情奔波,朋友你肯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