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抱朴阿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脚已踏进了大学的门,将来人会到哪儿都难说,再定个媳妇反是累赘,就婉言谢绝了。母亲给我说了以后,我就觉得奇怪:云不是正跟别人谈恋爱么,她家怎么会托人向我家提亲?不过我当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也没多想。
后来,我考入了外省一所重点大学,云却落榜了。后来听说云又补习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再后来,听说云找了个对象,是本地的一个万元户。
大三那年春节,我回到家,母亲告诉我,云要出嫁了,日子定在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一阵管乐声由远及近传来。母亲说:“送亲的队伍过来了,外面热闹得很,你也去看看吧”
不知为什么,我不想去看。
听管乐队正吹奏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天空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冲天炮响,我心烦意乱,书一行也看不进去,脑子里不停地闪现出云骑在马上出嫁的模样。
后来有天夜里,我竟梦到云出嫁的情景,而骑在马上的新郎就是我。
娟娟
在我刚上学的那个年代,正是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吧,学校经常会让我们排练一些文艺节目,或者到公社、大队参加汇演,或者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在班里就算得上是一名文艺骨干。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大队文艺汇演,表演的节目是一个快板,其中有几句是:“我是小娃娃,从小爱庄稼,谁要来破坏,坚决斗争他”表演时配以文革味特浓的动作与表情,非常夸张,现在看了一定能把人笑死。后来我表演老头子的节目最多,因为小孩子演老头子,反差很大,让人觉得有趣。有次老师要排练一个节目,是白毛女中的一个片断,演的是喜儿坐在杨白劳面前,杨白劳一边充满慈爱地替喜儿扎红头绳,一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家缺钱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为我喜儿扎起来”后面还有一大段喜儿的唱段及表现喜悦之情的独舞。
杨白劳的角色老师选择了我,喜儿的角色老师选择了娟娟——一个与我同桌时间最短但缘分却最长的小姑娘。
娟娟在家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娟娟父亲在西北一个大城市工作,母亲是农村户口,常年在家独自操劳,担负着养儿育女的重任。因为父亲在大城市的缘故,娟娟就显得与一般农村孩子不太一样,经常能穿到时髦的衣服,吃到农村很少见到的稀罕食品,这让我们煞是羡慕。
娟娟与我同岁,一同上的幼儿园。记忆中的娟娟瘦瘦的脸,瘦瘦的身子,大大的眼睛,头上总是扎着两个羊角小辫,喜欢穿粉红色上衣。娟娟舞跳得特别好,有一种天赋在里面。白毛女这个节目因为有一大段独舞,所以老师选中了她。
这个节目足足排练了近一个月,然后被学校选派到公社参加比赛。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这个节目拿了个二等奖,算是为学校争了光,我俩一人得了一个带有彩色插页的塑料皮日记本,还有一个奖状。我们两人互相交换着欣赏日记本里的彩色插页,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自此,我与娟娟就成了好朋友。放学后,我们常常在一起写作业,星期天会一起到地里给猪拔草。村里的大婶大妈见了,觉得我俩真像一对,就撺掇母亲向娟娟家提亲。当时我父亲是学校的公办教师,家里生活比一般人家要好些,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于是母亲就托人向娟娟妈提亲,没想到娟娟妈也有此意,两家一拍即合,娟娟便成了我未来的“媳妇”
那年,我俩刚满八岁。
自打与娟娟结了“娃娃亲”我俩的关系似乎应该更亲密、实际上开始疏远。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周围人便会拿我俩开心一番。更何况一想到将来两人会住到一块、生儿育女,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发展到后来,两人路上碰见,都低着头匆匆走过,不打招呼。这种现象在农村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与城市的谈恋爱绝对是两码子事。
因为有这层“特殊”关系,老师一般是不会让我俩同桌的。然而,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还是与娟娟同桌了几天。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捣乱,被班主任揪着耳朵拉到讲台上站着。乘班主任不注意,我时不时在上面做个鬼脸,引得同学们在下面“咯咯咯”地笑个不停。班主任一气之下,抡起巴掌就向我头上扇来。急中生智,我用握有笔尖的右手在头上挡了一下。只听“哎哟”一声,笔尖扎进了班主任的手掌里,流出了鲜红的血,疼得他跳了一下。
由于搞不清我是有意还是下意识那么做,班主任气急败坏地让我滚回座位上去。
第二天,班主任就调整了我的座位,让娟娟与我同桌,我坐里面,娟娟坐外面,娟娟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管我。
也许是班主任觉得这样不妥,没过几天,又把我俩分开了。
在我们升入小学三年级的那年夏天,娟娟父亲回来了,说这次要把全家都带到城里去住。至于是哪个城市,我当时也不清楚,只知道离我们村很远很远。
在娟娟全家离开的头天晚上,娟娟父母领着娟娟来我家告别。大人们在房间说话,我和娟娟在院子里玩。
那晚的月亮很圆,院子里不时传来蛐蛐的叫声。
我问娟娟:“过年你回来不?”
娟娟歪着头想了想说:“不知道,得问我爸。”
“那地方离咱村远不?”
“听我爸说,得坐两天两夜的火车。”
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娟娟也低下头,用手不停地搓衣角。
那天晚上,大人们一直谈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顾不得洗脸,抬腿便朝门外跑去,母亲叫住了我。
“我去送娟娟。”
“天没亮他们就走了。”母亲说。
我禁不住啜泣起来,只怪母亲没有早点叫醒我。
其后的十多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毛孩子到长大成人,我再也没有见过娟娟。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娟娟总是能勾起我对那段渐行渐远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有一年,我出差到娟娟所在的那座城市。但我没有去找她,却在她住的附近特意逗留了几次,想着不定会碰见她,因为我挺相信“缘”但没有。也许已经碰见,只是已认不出,毕竟,在我的脑海里,娟娟永远是那个扎着羊角小辫、穿着粉红色上衣的活泼动人的小姑娘。
只脚已踏进了大学的门,将来人会到哪儿都难说,再定个媳妇反是累赘,就婉言谢绝了。母亲给我说了以后,我就觉得奇怪:云不是正跟别人谈恋爱么,她家怎么会托人向我家提亲?不过我当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也没多想。
后来,我考入了外省一所重点大学,云却落榜了。后来听说云又补习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再后来,听说云找了个对象,是本地的一个万元户。
大三那年春节,我回到家,母亲告诉我,云要出嫁了,日子定在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一阵管乐声由远及近传来。母亲说:“送亲的队伍过来了,外面热闹得很,你也去看看吧”
不知为什么,我不想去看。
听管乐队正吹奏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天空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冲天炮响,我心烦意乱,书一行也看不进去,脑子里不停地闪现出云骑在马上出嫁的模样。
后来有天夜里,我竟梦到云出嫁的情景,而骑在马上的新郎就是我。
娟娟
在我刚上学的那个年代,正是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吧,学校经常会让我们排练一些文艺节目,或者到公社、大队参加汇演,或者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在班里就算得上是一名文艺骨干。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大队文艺汇演,表演的节目是一个快板,其中有几句是:“我是小娃娃,从小爱庄稼,谁要来破坏,坚决斗争他”表演时配以文革味特浓的动作与表情,非常夸张,现在看了一定能把人笑死。后来我表演老头子的节目最多,因为小孩子演老头子,反差很大,让人觉得有趣。有次老师要排练一个节目,是白毛女中的一个片断,演的是喜儿坐在杨白劳面前,杨白劳一边充满慈爱地替喜儿扎红头绳,一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家缺钱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为我喜儿扎起来”后面还有一大段喜儿的唱段及表现喜悦之情的独舞。
杨白劳的角色老师选择了我,喜儿的角色老师选择了娟娟——一个与我同桌时间最短但缘分却最长的小姑娘。
娟娟在家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娟娟父亲在西北一个大城市工作,母亲是农村户口,常年在家独自操劳,担负着养儿育女的重任。因为父亲在大城市的缘故,娟娟就显得与一般农村孩子不太一样,经常能穿到时髦的衣服,吃到农村很少见到的稀罕食品,这让我们煞是羡慕。
娟娟与我同岁,一同上的幼儿园。记忆中的娟娟瘦瘦的脸,瘦瘦的身子,大大的眼睛,头上总是扎着两个羊角小辫,喜欢穿粉红色上衣。娟娟舞跳得特别好,有一种天赋在里面。白毛女这个节目因为有一大段独舞,所以老师选中了她。
这个节目足足排练了近一个月,然后被学校选派到公社参加比赛。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这个节目拿了个二等奖,算是为学校争了光,我俩一人得了一个带有彩色插页的塑料皮日记本,还有一个奖状。我们两人互相交换着欣赏日记本里的彩色插页,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自此,我与娟娟就成了好朋友。放学后,我们常常在一起写作业,星期天会一起到地里给猪拔草。村里的大婶大妈见了,觉得我俩真像一对,就撺掇母亲向娟娟家提亲。当时我父亲是学校的公办教师,家里生活比一般人家要好些,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于是母亲就托人向娟娟妈提亲,没想到娟娟妈也有此意,两家一拍即合,娟娟便成了我未来的“媳妇”
那年,我俩刚满八岁。
自打与娟娟结了“娃娃亲”我俩的关系似乎应该更亲密、实际上开始疏远。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周围人便会拿我俩开心一番。更何况一想到将来两人会住到一块、生儿育女,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发展到后来,两人路上碰见,都低着头匆匆走过,不打招呼。这种现象在农村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与城市的谈恋爱绝对是两码子事。
因为有这层“特殊”关系,老师一般是不会让我俩同桌的。然而,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还是与娟娟同桌了几天。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捣乱,被班主任揪着耳朵拉到讲台上站着。乘班主任不注意,我时不时在上面做个鬼脸,引得同学们在下面“咯咯咯”地笑个不停。班主任一气之下,抡起巴掌就向我头上扇来。急中生智,我用握有笔尖的右手在头上挡了一下。只听“哎哟”一声,笔尖扎进了班主任的手掌里,流出了鲜红的血,疼得他跳了一下。
由于搞不清我是有意还是下意识那么做,班主任气急败坏地让我滚回座位上去。
第二天,班主任就调整了我的座位,让娟娟与我同桌,我坐里面,娟娟坐外面,娟娟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管我。
也许是班主任觉得这样不妥,没过几天,又把我俩分开了。
在我们升入小学三年级的那年夏天,娟娟父亲回来了,说这次要把全家都带到城里去住。至于是哪个城市,我当时也不清楚,只知道离我们村很远很远。
在娟娟全家离开的头天晚上,娟娟父母领着娟娟来我家告别。大人们在房间说话,我和娟娟在院子里玩。
那晚的月亮很圆,院子里不时传来蛐蛐的叫声。
我问娟娟:“过年你回来不?”
娟娟歪着头想了想说:“不知道,得问我爸。”
“那地方离咱村远不?”
“听我爸说,得坐两天两夜的火车。”
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娟娟也低下头,用手不停地搓衣角。
那天晚上,大人们一直谈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顾不得洗脸,抬腿便朝门外跑去,母亲叫住了我。
“我去送娟娟。”
“天没亮他们就走了。”母亲说。
我禁不住啜泣起来,只怪母亲没有早点叫醒我。
其后的十多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毛孩子到长大成人,我再也没有见过娟娟。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娟娟总是能勾起我对那段渐行渐远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有一年,我出差到娟娟所在的那座城市。但我没有去找她,却在她住的附近特意逗留了几次,想着不定会碰见她,因为我挺相信“缘”但没有。也许已经碰见,只是已认不出,毕竟,在我的脑海里,娟娟永远是那个扎着羊角小辫、穿着粉红色上衣的活泼动人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