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语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bobo102003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君子是社会的中上层人士,也就是所谓的剥削阶级,这些人往往都会参与社会的管理。君子常常是“谋道不谋食”的,也就是说,他们不经常参与社会的直接生产,而只是管理社会的生产,他们没有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价值,但他们却能调节社会生产关系,有了他们的组织管理,社会生产关系更有序,社会生产效率更高。这些人手握大权,能够左右一群人的生死,一定程度上也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如何节制和管理这些人是古代社会的难题,在孔子时代虽然有些国家如郑国、晋国有刑典出现,但是由于人治并不能对社会中上层形成有效制约。那些有特权的上层贵族不会允许对自己无差别并且不可操控的法的出现。战国后期虽然在秦国出现了法治,但却很短暂,秦以后的中国并没有形成法治的传统。对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制约,在孔子时代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外在的,即礼制,一种是内在的,即强调君子的修养。没有法治的时代礼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导人们遵从礼制的结果就是出现了君子。君子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稳定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兴盛,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力的增强,更需要民族素质的提高,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并不仅仅在于人们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更在于人们修养的提高,所以在现代中国培养君子也是必要的。
孔子学说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培养君子,也就是培养绅士。即培养一些有教养、有修养、有爱心、懂礼仪的社会中上层骨干。他们是仁者,智者,贤者,勇者,进而可以出入朝堂、邦交外国,退而可以名动乡邻、教化一方。
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君子有什么样的形象呢?在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君子应具有基本的形象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文质彬彬”、“博文约礼”、“成人之美”、谦虚诚信、恭敬明礼、谨言慎行、庄重刚直、有志气、有骨气、有气节。这样的形象对于那些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历史上那些大儒们都有这样的,这种形象好象已经形成了传统。在中国近代活跃的一些政治家也都有这样的形象,例如曾国藩、孙中山、周恩来等。论语中对君子的一些要求往往往往也是后世儒者的形象,下面具体来谈一谈。
1、君子应谋道、提升自身素质、为人民造福。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四句话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是指君子要谋求真理大道和实现真理大道的方法,也就是要掌握谋略类的东西,要制定和把握治理社会的政策策略,而不是谋求具体的吃饭门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指君子应表现得文质彬彬,中正平和有风度,不能表现得粗野、粗俗,也不能表现得娇柔做作、虚假轻浮。“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指君子博文约礼之后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指君子经常成就人们的好事,但是又不会帮人做坏事。“成人之美”有点象是“助人为乐”其本质意思应该是为人民造福。文质彬彬、恪守礼仪、忧国忧民、运筹帷幄、造福四方的君子是我们所需要的。
2、君子应明礼、谦逊、诚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君子把仁义做为自己的根本、本质、品质或德性),以礼来处世,以谦逊的态度来表现,以诚信成全人。这就是君子了。”
3、君子应言语谨慎,做事灵活有方法。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宪问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他,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是不会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君子寡言少语“言必有中”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如果“言过其行”就失去了信用。所以就要“敏于事而慎于言”
4、君子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言语及语气,注重仪表。论语泰伯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段话意思是,曾子病重,孟敬子去探望。曾子说:“鸟将死的时候,叫的声音很悲哀;人将死的时候,他说的话也是善良忠恳的。君子所重视的仁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容貌谦和恭敬,这样就可以与暴躁怠慢区别开来;使脸色庄重严肃,这样看起来就诚实有信;说话注意言辞和语气,就不显粗俗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官吏去处理。”
君子容貌要严肃、庄重、端正,不要让人觉得粗鲁、暴躁、骄横、怠慢。脸色要端正、诚执、恳切、热情,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诚实有信及自己对对方的尊重。说话要注意言辞、语气,要和蔼、亲切、有感染力,不要让人觉得粗俗、鄙下、无教养。论语子张记载,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句话意思是,子夏说:“君子三种变化:远处看外表庄重可敬,接近看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肃严历。”
5、君子应表现得泰、刚、毅、讷,即庄重、严肃、正直、刚强、果毅、忠厚实在。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正派、刚直、有气节、有志气、有骨气、忠厚朴实。论语子路中,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老成持重而不骄傲放肆,小人骄傲意得而不知持重。”论语子路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刚强不屈、坚毅果决、质朴中正、老实少语,接近于仁。”
二、君子修身时刻应注意九思、三畏、三修、三戒。九思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九个方面的思考,三畏是是君子应敬畏的事物,三修是君子面对社会时应有三个层次的心态,三戒是君子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注意事项。
1、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急躁武断。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的思考:看就要看清楚,听就要听明白,脸色要温和,神态要庄重恭谨,说话要忠诚老实,做事要敬业,疑难要询问,发怒要思后患,遇到利益要考虑是否合乎义。”
2、君子君子要敬畏自然规律或社会法则,敬畏有权势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敬畏,不尊重高居上位的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在这里天命应该是自然规律或社会法则,而不是指上天、天帝或者天神,因为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
3、君子面对社会时应有三个层次的心态,即:敬人,安人,安百姓。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段话意思是,孔子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持自己保持对人恭敬。”问:“这样就行了吗?”说:“修持自己使他人安心。”问:“这样就行了吗?”说:“修持自己使百姓安乐。修持自己使百姓安乐,这是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的呀。”
君子“克己复礼”强调了修养过程,而敬人、安人、安百姓则是修养的结果。首先要敬人,对人恭敬有礼,如果“恭而无礼”就会徒劳无功。孔子说过“出门如见大宾”也就是面对他人时要时刻保持恭敬的态度。这里的敬人,也有爱人的意思,因为“君子学道则爱人”敬人是对所有人都要有恭敬心,无论贵贱贫富,论语颜渊中子夏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其次要安人,使别人安心。使别人安心,就没有敌人,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让别人立足自己也能立足。最后要安百姓,仁者是以尧舜为榜样的,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是以积极入仕为目标的,敬人、安人、安百姓,这样的次序一旦实现,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4、君子三戒,少戒色、壮戒斗、老戒得。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贪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争斗;到老年,血气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戒色,因为温柔乡是英雄冢,一个人年轻人沉溺于色是很难有出息的。戒斗,因为与人争斗同“文质彬彬”的形象是相违背的,争斗则结怨,会引起报复,这样就会结亲族带来灾祸,与人争斗是很糊涂的事。论语颜渊中孔子说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戒得,因为君子要见得思义的,做什么事都不能贪得无厌。
三、君子应心怀正义,应当做正义、真理的化身,应遵循和弘扬道德,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君子应正派但不固执,应严于律己,忠于君上和国家,养民以惠,使民以义。君子应惠民、爱民、心正不贪、谦逊不骄、庄重而不凶恶。
1、君子应心怀正义,应当做正义、真理的化身。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意思是,君子把仁义做为自己的根本、本质、品质或德性。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君子认为正义是最高尚的。
2、君子应遵循和弘扬道德,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百姓却一心想着自己的一片田地;君子心怀法制,百姓却一心贪图实惠。”
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处于管理阶层理应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做出点贡献。老百姓为了生存往往只在乎自己的田地,在乎自己的生计,管理者是社会的消费阶层,就应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怎样谋福祉呢?无非是政策措施得当,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弘扬道德,修订法令,可以为社会构建良好的氛围,使得社会可以良性发展。最起码管理者也应当遵循法令和道德,不扰乱社会秩序。
3、君子应正派但不固执。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恪守于正道而不拘泥固执于一点。”
4、君子应严于律己,忠于君上(国家),养民以惠,使民以义。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谈论子产时,说:“他具备君子之道的地方体现在四个方面:自我修养严肃认真,对待君主恭敬谨慎,对人民施于较多恩惠,役使百姓合乎大义。”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很高的,论语宪问记载,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这句话是说,有人问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惠及大众的人。”
5、君子应惠民、爱民、心正不贪、谦逊不骄、庄重而不凶恶。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人施恩惠但又不太过耗费;役使人又不惹怨怒;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又不贪婪;处事泰然又不骄纵;庄重威严又不显凶猛。”
四、君子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君子应心态端正、有正气,应心态端正,有仁德修养并能始终坚持,要善于自我批评,自省、反思,应同时具有不忧、不惑、不惧的心理品质。
1、君子应心态端正、有正气。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平坦宽阔,小人常常忧愁不安。”上文提到,君子是可以做到“不忧、不惑、不惧”的。
2、君子应心态端正,有仁德修养并能始终坚持。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的欲望;不用仁义的方式得到它,君子是不接受的。贫困与卑贱,是人所厌恶的;不... -->>
君子是社会的中上层人士,也就是所谓的剥削阶级,这些人往往都会参与社会的管理。君子常常是“谋道不谋食”的,也就是说,他们不经常参与社会的直接生产,而只是管理社会的生产,他们没有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价值,但他们却能调节社会生产关系,有了他们的组织管理,社会生产关系更有序,社会生产效率更高。这些人手握大权,能够左右一群人的生死,一定程度上也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如何节制和管理这些人是古代社会的难题,在孔子时代虽然有些国家如郑国、晋国有刑典出现,但是由于人治并不能对社会中上层形成有效制约。那些有特权的上层贵族不会允许对自己无差别并且不可操控的法的出现。战国后期虽然在秦国出现了法治,但却很短暂,秦以后的中国并没有形成法治的传统。对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制约,在孔子时代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外在的,即礼制,一种是内在的,即强调君子的修养。没有法治的时代礼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导人们遵从礼制的结果就是出现了君子。君子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稳定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兴盛,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力的增强,更需要民族素质的提高,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并不仅仅在于人们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更在于人们修养的提高,所以在现代中国培养君子也是必要的。
孔子学说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培养君子,也就是培养绅士。即培养一些有教养、有修养、有爱心、懂礼仪的社会中上层骨干。他们是仁者,智者,贤者,勇者,进而可以出入朝堂、邦交外国,退而可以名动乡邻、教化一方。
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君子有什么样的形象呢?在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君子应具有基本的形象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文质彬彬”、“博文约礼”、“成人之美”、谦虚诚信、恭敬明礼、谨言慎行、庄重刚直、有志气、有骨气、有气节。这样的形象对于那些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历史上那些大儒们都有这样的,这种形象好象已经形成了传统。在中国近代活跃的一些政治家也都有这样的形象,例如曾国藩、孙中山、周恩来等。论语中对君子的一些要求往往往往也是后世儒者的形象,下面具体来谈一谈。
1、君子应谋道、提升自身素质、为人民造福。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四句话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是指君子要谋求真理大道和实现真理大道的方法,也就是要掌握谋略类的东西,要制定和把握治理社会的政策策略,而不是谋求具体的吃饭门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指君子应表现得文质彬彬,中正平和有风度,不能表现得粗野、粗俗,也不能表现得娇柔做作、虚假轻浮。“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指君子博文约礼之后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指君子经常成就人们的好事,但是又不会帮人做坏事。“成人之美”有点象是“助人为乐”其本质意思应该是为人民造福。文质彬彬、恪守礼仪、忧国忧民、运筹帷幄、造福四方的君子是我们所需要的。
2、君子应明礼、谦逊、诚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君子把仁义做为自己的根本、本质、品质或德性),以礼来处世,以谦逊的态度来表现,以诚信成全人。这就是君子了。”
3、君子应言语谨慎,做事灵活有方法。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宪问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他,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是不会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君子寡言少语“言必有中”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如果“言过其行”就失去了信用。所以就要“敏于事而慎于言”
4、君子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言语及语气,注重仪表。论语泰伯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段话意思是,曾子病重,孟敬子去探望。曾子说:“鸟将死的时候,叫的声音很悲哀;人将死的时候,他说的话也是善良忠恳的。君子所重视的仁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容貌谦和恭敬,这样就可以与暴躁怠慢区别开来;使脸色庄重严肃,这样看起来就诚实有信;说话注意言辞和语气,就不显粗俗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官吏去处理。”
君子容貌要严肃、庄重、端正,不要让人觉得粗鲁、暴躁、骄横、怠慢。脸色要端正、诚执、恳切、热情,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诚实有信及自己对对方的尊重。说话要注意言辞、语气,要和蔼、亲切、有感染力,不要让人觉得粗俗、鄙下、无教养。论语子张记载,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句话意思是,子夏说:“君子三种变化:远处看外表庄重可敬,接近看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肃严历。”
5、君子应表现得泰、刚、毅、讷,即庄重、严肃、正直、刚强、果毅、忠厚实在。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正派、刚直、有气节、有志气、有骨气、忠厚朴实。论语子路中,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老成持重而不骄傲放肆,小人骄傲意得而不知持重。”论语子路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刚强不屈、坚毅果决、质朴中正、老实少语,接近于仁。”
二、君子修身时刻应注意九思、三畏、三修、三戒。九思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九个方面的思考,三畏是是君子应敬畏的事物,三修是君子面对社会时应有三个层次的心态,三戒是君子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注意事项。
1、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急躁武断。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的思考:看就要看清楚,听就要听明白,脸色要温和,神态要庄重恭谨,说话要忠诚老实,做事要敬业,疑难要询问,发怒要思后患,遇到利益要考虑是否合乎义。”
2、君子君子要敬畏自然规律或社会法则,敬畏有权势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敬畏,不尊重高居上位的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在这里天命应该是自然规律或社会法则,而不是指上天、天帝或者天神,因为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
3、君子面对社会时应有三个层次的心态,即:敬人,安人,安百姓。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段话意思是,孔子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持自己保持对人恭敬。”问:“这样就行了吗?”说:“修持自己使他人安心。”问:“这样就行了吗?”说:“修持自己使百姓安乐。修持自己使百姓安乐,这是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的呀。”
君子“克己复礼”强调了修养过程,而敬人、安人、安百姓则是修养的结果。首先要敬人,对人恭敬有礼,如果“恭而无礼”就会徒劳无功。孔子说过“出门如见大宾”也就是面对他人时要时刻保持恭敬的态度。这里的敬人,也有爱人的意思,因为“君子学道则爱人”敬人是对所有人都要有恭敬心,无论贵贱贫富,论语颜渊中子夏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其次要安人,使别人安心。使别人安心,就没有敌人,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让别人立足自己也能立足。最后要安百姓,仁者是以尧舜为榜样的,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是以积极入仕为目标的,敬人、安人、安百姓,这样的次序一旦实现,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4、君子三戒,少戒色、壮戒斗、老戒得。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贪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争斗;到老年,血气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戒色,因为温柔乡是英雄冢,一个人年轻人沉溺于色是很难有出息的。戒斗,因为与人争斗同“文质彬彬”的形象是相违背的,争斗则结怨,会引起报复,这样就会结亲族带来灾祸,与人争斗是很糊涂的事。论语颜渊中孔子说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戒得,因为君子要见得思义的,做什么事都不能贪得无厌。
三、君子应心怀正义,应当做正义、真理的化身,应遵循和弘扬道德,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君子应正派但不固执,应严于律己,忠于君上和国家,养民以惠,使民以义。君子应惠民、爱民、心正不贪、谦逊不骄、庄重而不凶恶。
1、君子应心怀正义,应当做正义、真理的化身。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意思是,君子把仁义做为自己的根本、本质、品质或德性。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君子认为正义是最高尚的。
2、君子应遵循和弘扬道德,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百姓却一心想着自己的一片田地;君子心怀法制,百姓却一心贪图实惠。”
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处于管理阶层理应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做出点贡献。老百姓为了生存往往只在乎自己的田地,在乎自己的生计,管理者是社会的消费阶层,就应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怎样谋福祉呢?无非是政策措施得当,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弘扬道德,修订法令,可以为社会构建良好的氛围,使得社会可以良性发展。最起码管理者也应当遵循法令和道德,不扰乱社会秩序。
3、君子应正派但不固执。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恪守于正道而不拘泥固执于一点。”
4、君子应严于律己,忠于君上(国家),养民以惠,使民以义。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谈论子产时,说:“他具备君子之道的地方体现在四个方面:自我修养严肃认真,对待君主恭敬谨慎,对人民施于较多恩惠,役使百姓合乎大义。”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很高的,论语宪问记载,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这句话是说,有人问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惠及大众的人。”
5、君子应惠民、爱民、心正不贪、谦逊不骄、庄重而不凶恶。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人施恩惠但又不太过耗费;役使人又不惹怨怒;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又不贪婪;处事泰然又不骄纵;庄重威严又不显凶猛。”
四、君子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君子应心态端正、有正气,应心态端正,有仁德修养并能始终坚持,要善于自我批评,自省、反思,应同时具有不忧、不惑、不惧的心理品质。
1、君子应心态端正、有正气。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平坦宽阔,小人常常忧愁不安。”上文提到,君子是可以做到“不忧、不惑、不惧”的。
2、君子应心态端正,有仁德修养并能始终坚持。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的欲望;不用仁义的方式得到它,君子是不接受的。贫困与卑贱,是人所厌恶的;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