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芭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器先进了,但是重量也增加了,仪器还是要靠人背上测量点去。这对于珠峰测量队员来说也轻松不了多少。现代的电子仪器,没有电,什么也干不成。可在那种寒冷环境中,一块电池只能用一到两个小时,再好的仪器电池也不行,电池功效的20%都到不了。如果珠峰成功登顶的话,必须要取得连续测量,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在离测站点不远的地方还要放一个发电机,而且要求每天间隔四个小时就要上去取电池回来充电。所有的这一切,对于陈永军等组织者,都必须全面地考虑到。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这次的珠峰测量一点也不亚于1975年那一次。
陈永军的一点遗憾
陈永军对此次测量队没有最后登上珠峰有点儿遗憾。但是他认为,这一次珠峰测量总体还是很成功的,重力测量测到7790(米),陈永军的测量队员也上到7000米以上。同时,对八名登山队员的培训也很成功,因为,那八名登山队员是陈永军队伍里的成员。在高山上对他们进行培训,也是测量队的工作。正是因为这八名登山队员经过了培训,才圆满地完成预定任务。陈永军认为,测量队如果能冲顶固然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这也不能强求。因为一旦发生任何意外,那对于测绘系统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污点。珠峰一直在那里,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另外,没能最后登顶还有很多诸如天气、统一指挥要求等客观情况,测绘系统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作为一个指挥员来说,如果不能和一线的测量队员并肩作战,你就不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因此,在6500米的那几个(交会点)测站,陈永军全部跑过至少两遍以上。有一次,因为登顶测量需要的觇标底下那个冰锥断了,情况十分紧急,当时陈永军到营地里好多人都睡在那里,感觉大家好像体力都不行,陈永军决定亲自把冰锥送到6500米测站点上。他从当天下午的两点钟一直走到夜里的十一点钟,真正用了9个小时,行程16公里。当时陈永军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冰锥送上去!因为不知道测站上的测量队员是明天登峰,还是后天登峰,如果没有冰锥,觇标就没有办法在珠峰上面固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一天雪很大,天气特别寒冷,氧气又少。陈永军领着队员们测导线,当测到5800米高度的时候,有人说,我们回吧。陈永军说:“大家出来是干嘛的,活干3个小时就想回去,那我们的任务岂不是要干到下半年不成?要回?你们回!我不回!”大家听了,谁都不敢再说回去的话。最后咬咬牙,还是上去了,上到了6500米高度,一个团队就得要有这样的精神。
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
陈永军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他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一直没有脱离生产一线,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他先是被提拔到中队长岗位,然后又到副大队长职位。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所以他与职工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任何隔阂。职工在陈永军面前说话也很放松、随便,职工有什么难事,真正解决不了的,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
1997年以后,陈永军担任中队长期间,所承揽的任务都是一些国家大型的工程,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在技术上、工作上都非常敬业,工程紧张的时候,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需要连续作战,连续几天都不能睡觉是常有的事。也有可能在某一个工程紧张的时候,一天要赶6、7公里的路程。如由他承担完成的苏通大桥测量方案设计。当时有一个6公里的二等跨江水准,要达到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常规的方法就不行了,需要进行特殊的技术设计。他白天与职工一起出去测数据,晚上分析数据,进行设计,包括各个限差、各个步骤。因为工期紧,精度高,他一连7天没有睡觉,当时感觉整个身体就要崩溃了。后来工程结束了,开会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都在听他作报告,这个时候自尊心和自信心马上就起来了。测绘工作是靠敬业精神吸引你不断地做下去。
优越的家庭环境对自己是一种约束
有的人是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则是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走向成功。人们都认为陈永军出生于高干家庭,他的成功道路肯定是铺满了鲜花。而陈永军这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父亲的影响对他来说实际上是多了一种约束,什么事情他只能做到别人前头。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假如你我两个人同在大本营,你的身体状态又比我好,现在需要有一个人上到6500米高度。如果是我一个普通人,你上了我没上,那么别人就会说应该;但因为我是领导的儿子就不行了,人家可能就会说他是领导干部的子女,他就可以不上去嘛。所以说,这实际上对于陈永军来说,在某些事情上很难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陈永军在干外业和做技术处理的时候,总是冲在第一个,很多事情咬着牙也要顶下来。在这次送冰锥的时候也一样,走到6300多米的时候,他每走10米,都要歇半分钟到一分钟,腿已经没有感觉了,只是机械地往上走。在那种情况如果你不上去,可能别人就会说你,这实际上并不是很公平。
陈永军认为,优越的家庭环境就像脑袋上撑着一棵很大的树,但具体这棵树能不能乘凉,谁都不知道,反正大家就是觉得你是乘凉了。
面对随珠峰测量而来的荣誉,面对所有的一切,陈永军只是平淡的一句“生下来就是干活的”“如果关键时候还需要我上,我还会上的”
器先进了,但是重量也增加了,仪器还是要靠人背上测量点去。这对于珠峰测量队员来说也轻松不了多少。现代的电子仪器,没有电,什么也干不成。可在那种寒冷环境中,一块电池只能用一到两个小时,再好的仪器电池也不行,电池功效的20%都到不了。如果珠峰成功登顶的话,必须要取得连续测量,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在离测站点不远的地方还要放一个发电机,而且要求每天间隔四个小时就要上去取电池回来充电。所有的这一切,对于陈永军等组织者,都必须全面地考虑到。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这次的珠峰测量一点也不亚于1975年那一次。
陈永军的一点遗憾
陈永军对此次测量队没有最后登上珠峰有点儿遗憾。但是他认为,这一次珠峰测量总体还是很成功的,重力测量测到7790(米),陈永军的测量队员也上到7000米以上。同时,对八名登山队员的培训也很成功,因为,那八名登山队员是陈永军队伍里的成员。在高山上对他们进行培训,也是测量队的工作。正是因为这八名登山队员经过了培训,才圆满地完成预定任务。陈永军认为,测量队如果能冲顶固然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这也不能强求。因为一旦发生任何意外,那对于测绘系统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污点。珠峰一直在那里,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另外,没能最后登顶还有很多诸如天气、统一指挥要求等客观情况,测绘系统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作为一个指挥员来说,如果不能和一线的测量队员并肩作战,你就不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因此,在6500米的那几个(交会点)测站,陈永军全部跑过至少两遍以上。有一次,因为登顶测量需要的觇标底下那个冰锥断了,情况十分紧急,当时陈永军到营地里好多人都睡在那里,感觉大家好像体力都不行,陈永军决定亲自把冰锥送到6500米测站点上。他从当天下午的两点钟一直走到夜里的十一点钟,真正用了9个小时,行程16公里。当时陈永军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冰锥送上去!因为不知道测站上的测量队员是明天登峰,还是后天登峰,如果没有冰锥,觇标就没有办法在珠峰上面固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一天雪很大,天气特别寒冷,氧气又少。陈永军领着队员们测导线,当测到5800米高度的时候,有人说,我们回吧。陈永军说:“大家出来是干嘛的,活干3个小时就想回去,那我们的任务岂不是要干到下半年不成?要回?你们回!我不回!”大家听了,谁都不敢再说回去的话。最后咬咬牙,还是上去了,上到了6500米高度,一个团队就得要有这样的精神。
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
陈永军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他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一直没有脱离生产一线,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他先是被提拔到中队长岗位,然后又到副大队长职位。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所以他与职工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任何隔阂。职工在陈永军面前说话也很放松、随便,职工有什么难事,真正解决不了的,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
1997年以后,陈永军担任中队长期间,所承揽的任务都是一些国家大型的工程,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在技术上、工作上都非常敬业,工程紧张的时候,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需要连续作战,连续几天都不能睡觉是常有的事。也有可能在某一个工程紧张的时候,一天要赶6、7公里的路程。如由他承担完成的苏通大桥测量方案设计。当时有一个6公里的二等跨江水准,要达到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常规的方法就不行了,需要进行特殊的技术设计。他白天与职工一起出去测数据,晚上分析数据,进行设计,包括各个限差、各个步骤。因为工期紧,精度高,他一连7天没有睡觉,当时感觉整个身体就要崩溃了。后来工程结束了,开会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都在听他作报告,这个时候自尊心和自信心马上就起来了。测绘工作是靠敬业精神吸引你不断地做下去。
优越的家庭环境对自己是一种约束
有的人是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则是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走向成功。人们都认为陈永军出生于高干家庭,他的成功道路肯定是铺满了鲜花。而陈永军这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父亲的影响对他来说实际上是多了一种约束,什么事情他只能做到别人前头。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假如你我两个人同在大本营,你的身体状态又比我好,现在需要有一个人上到6500米高度。如果是我一个普通人,你上了我没上,那么别人就会说应该;但因为我是领导的儿子就不行了,人家可能就会说他是领导干部的子女,他就可以不上去嘛。所以说,这实际上对于陈永军来说,在某些事情上很难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陈永军在干外业和做技术处理的时候,总是冲在第一个,很多事情咬着牙也要顶下来。在这次送冰锥的时候也一样,走到6300多米的时候,他每走10米,都要歇半分钟到一分钟,腿已经没有感觉了,只是机械地往上走。在那种情况如果你不上去,可能别人就会说你,这实际上并不是很公平。
陈永军认为,优越的家庭环境就像脑袋上撑着一棵很大的树,但具体这棵树能不能乘凉,谁都不知道,反正大家就是觉得你是乘凉了。
面对随珠峰测量而来的荣誉,面对所有的一切,陈永军只是平淡的一句“生下来就是干活的”“如果关键时候还需要我上,我还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