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章彼何人斯
第八十章彼何人斯
“这算是圣裁么?!”垂拱殿中的众臣心中都不禁画了个问号,还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皇帝早就没影了!一时间原本鸦雀无声的垂拱殿立刻变成了菜市场,有人对皇帝的决定感到过于轻率,这么草草的决定三司使这样的重要职位太过儿戏;有人觉得包拯实在是手段高超,弹倒了一个三司使,否决了一个继任者的任命,居然自己迈了这个通往执政的捷径;更有人心中捶胸顿足,这三司使又没有机会了,等包拯把这个萝卜坑空出来,至少也要一两年这中间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
自始至终,包拯都是直立在御案之前,对于耳边充斥的各种声音他显得极为漠然,半天之后转身便在众多大臣的评论声和复杂的目光下,缓缓的走出垂拱殿
王景范自然是在朝会之后便得到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他手中那本堪称逆天的全宋词因为包拯不显文名遂并没有录入包拯的小传,他所知道的包拯全部都是父亲生前口述的。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d因为包拯在千年之后的后世依旧影响力巨大,用父亲的话来说包拯已经被“封神”了,所传事迹十有都是虚构的,正是包拯不畏权贵是以百姓将他的事迹都神化塑造成了一个为民做主的断案高手。
断案如神固然能够在某个阶段成为一个人升官的助力,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对一个入仕之人的禁锢,这样的人在官场发展将会极为有限。王景范只知道包拯秉持公心判案,但是审理案件的手段可未必算得是登峰造极。倒是父亲曾言“只要百姓一ri被权贵欺压,黎民百姓便一ri离不开包拯”一言甚得王景范的心思,午夜梦回之时思量一番亦是别有收获。
父亲对于包拯的经历知道的虽然并不是非常精确,但大体还是非常可靠的——包拯是死在任的,最高的官职似乎是枢密副使但很快便去世了,结合其仕宦生涯整个都在当今皇帝主政时期,尽管并不清楚包拯到底是哪一年去世的,但细细想来也不过就是这么两三年了。
王景范在听过这个消息之后也只是虚应了一下那个有些略显兴奋的同僚,在回到家之后便接到了伯丈韩绛的邀请。韩绛将白天垂拱殿议事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之后,王景范才明白自己那个同僚就是一根废柴,罔他也算官场中人,包拯受命的是“权三司使”而非“三司使”虽然三司还是今后以包拯为龙头,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是大得很——庆历三年1043年叶清臣以知永兴军、翰林学士再入三司,他接受的官职便是“权三司使”这可是当时的执政有意压制叶清臣,自那以后三司的长官就分为三司使、权三司使公事、权三司使三个等级,甚至这权三司使位在翰林学士之下。
“包希仁能否坐得稳这个权三司使位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认为他是适合三司使的人选朝中议论纷纷,不少大臣都言明要反对,然以景范而言,这次三司的风波终究算不得什么,陛下虽是年事已高然并非糊涂之人,这也是君臣相知”
王景范并不在乎韩绛的脸色,对于这个伯丈说起来他的观感并不是太好。诚然在做了韩氏家族的女婿之后,王景范受了不少恩惠,一些事情因为有韩家女婿的招牌而顺畅了不少,尤其是在自己产业经营他更是省去了不少心思。不过毕竟是老牌权贵世家,王景范在韩氏家族的长辈面前还是无时无刻的感受到一种压力,这其中尤以韩绛为最,而韩家二代的领军人物韩宗彦亦有此种倾向。
韩家更看重的是王景范这个状元身份,在韩家二代子弟只有韩宗彦一人挑大梁的情况下,吸收新鲜血液稳固家族的政治地位就显得极为迫切了。今年韩家又有两个子弟参加科考,再过半个月也就出榜了,王景范可以预料若是这两个人高中进士的话,那自己在韩家的地位毫无疑问的会下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世家力量可以借用但不可以倚重,自己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发展起来,何必太过在意韩绛的看法?况且只要自己的眼光在,韩绛也要倚重自己!
“哦?”韩绛轻咦了一声说道:“君臣相知?陛下此举未免有些太过”
王景范说道:“包希仁曾历任户部判官、转运使、户部副使、都转运使等职,若以三司而言包希仁入三司并不唐突,陛下也不会轻易的将三司交给他,权三司使要成为三司使自然要看包希仁如何去做,是否符合陛下的心意”
韩绛略微点点头,包拯的言官威名实在是太盛,推倒的对手也太强太多,这样的经历使得所有人都有意识的回避了包拯的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过仔细的算起来包拯的从政经历他的言官经历并不是最主要的,如王景范而言的包拯的那些任职履历,要是入主三司已经是足够了。
一想到这里,韩绛心中不禁一突,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王景范所言的“君臣相知”是什么意思。所有人都看到了包拯的弹章威力,甚至有“包弹”的威名,而只有皇帝陛下一人才注意到了包拯的任职经历,而包拯这样的人皇帝是肯定看过其所有的奏章的,韩绛自然也是看过一部分,除了“包弹”之外更多的是涉及一些帝国运转改进方面的谏。
“陛下此次任命并非是心血来潮,当然若不是包希仁连续参倒了两个三司使让陛下一时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陛下也未必会如此下旨,毕竟三司繁琐总领我大宋财政。朝廷可以缺几个参知政事,但三司却不可一ri无主”王景范淡淡的说道。
王景范所言“三司不可一ri无主”的道理韩绛心中自然很清楚,而王景范所言的“参知政事缺和不若三司使缺”他也是赞同的。文人自然侈谈货利,偏偏三司就是干这个的,这多少成为文人眼中的“脏活”不过这“脏活”要是有空缺保证九成九的文人都会打破头的往里挤,只是大多都没有这个资格罢了。
三司的地位仅次、枢密院,但是三司设立的初衷便是分割宰相财权,有了财权开路,三司的影响力和实际的权利ri益增大,它的职权范围不仅浸入了传统六部事务,甚至连言官系统的职权都有很大的发言权,更可怕的是它的系统向着垂直化发展——各地方州县所有的财政事务三司都能插一脚甚至是全权包办。
“包希仁难道就不怕外议喧然么?”韩绛不屑的反问道。
那天皇帝陛下离开之后,除了众多大臣的议论之外,就连比较亲近包拯的吴奎等人都对此非常担心,至于包拯的老对手欧阳修更是放言要弹劾包拯。庆历三年正值“庆历新政”始端,欧阳修与包拯在论列按察官“争为苛虐“的问题进行过一次交锋,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范仲淹的十事疏中关于“择官长”的一次政治斗争,欧阳修自然是打着新政人物的标签,而当时正任监察御史里行的包拯却没有任何倾向,倒是新政的成败与具有建言和纠察之责的台谏官有着密切的关系。欧阳修太过乐观不切实际的主张自然被包拯先后两次驳斥的完败,不过双方的政治分歧也就埋下了根子。
王景范也同样不屑的笑着反问道:“欧阳永叔能梳理的好三司么?”
韩绛心头微微一怒,随即便想到眼前这个侄女婿与欧阳修之间的恩怨也便放下了。韩绛没有欧阳修这么高尚,科举考试干系甚大,虽说进士和状元都是进士,但谁也不会傻到有状元不取取个普通的进士,更何况按照朝廷新的章程这状元和普通进士的差距更大了——欧阳修断王景范的状元路这是大仇,任谁都不会轻飘飘的放过,就算王景范做了韩家女婿从而与欧阳修有了一定的亲戚关系,这个仇怨是怎么也抹不了的,更要命的是欧阳修声望高,官位高,但王景范年纪实在是太年轻,有头脑精权术,要是这个侄女婿心胸狭隘真是对欧阳修记了死仇,后果不可预料
韩绛下意识的摇摇头,... -->>
第八十章彼何人斯
第八十章彼何人斯
“这算是圣裁么?!”垂拱殿中的众臣心中都不禁画了个问号,还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皇帝早就没影了!一时间原本鸦雀无声的垂拱殿立刻变成了菜市场,有人对皇帝的决定感到过于轻率,这么草草的决定三司使这样的重要职位太过儿戏;有人觉得包拯实在是手段高超,弹倒了一个三司使,否决了一个继任者的任命,居然自己迈了这个通往执政的捷径;更有人心中捶胸顿足,这三司使又没有机会了,等包拯把这个萝卜坑空出来,至少也要一两年这中间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
自始至终,包拯都是直立在御案之前,对于耳边充斥的各种声音他显得极为漠然,半天之后转身便在众多大臣的评论声和复杂的目光下,缓缓的走出垂拱殿
王景范自然是在朝会之后便得到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他手中那本堪称逆天的全宋词因为包拯不显文名遂并没有录入包拯的小传,他所知道的包拯全部都是父亲生前口述的。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d因为包拯在千年之后的后世依旧影响力巨大,用父亲的话来说包拯已经被“封神”了,所传事迹十有都是虚构的,正是包拯不畏权贵是以百姓将他的事迹都神化塑造成了一个为民做主的断案高手。
断案如神固然能够在某个阶段成为一个人升官的助力,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对一个入仕之人的禁锢,这样的人在官场发展将会极为有限。王景范只知道包拯秉持公心判案,但是审理案件的手段可未必算得是登峰造极。倒是父亲曾言“只要百姓一ri被权贵欺压,黎民百姓便一ri离不开包拯”一言甚得王景范的心思,午夜梦回之时思量一番亦是别有收获。
父亲对于包拯的经历知道的虽然并不是非常精确,但大体还是非常可靠的——包拯是死在任的,最高的官职似乎是枢密副使但很快便去世了,结合其仕宦生涯整个都在当今皇帝主政时期,尽管并不清楚包拯到底是哪一年去世的,但细细想来也不过就是这么两三年了。
王景范在听过这个消息之后也只是虚应了一下那个有些略显兴奋的同僚,在回到家之后便接到了伯丈韩绛的邀请。韩绛将白天垂拱殿议事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之后,王景范才明白自己那个同僚就是一根废柴,罔他也算官场中人,包拯受命的是“权三司使”而非“三司使”虽然三司还是今后以包拯为龙头,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是大得很——庆历三年1043年叶清臣以知永兴军、翰林学士再入三司,他接受的官职便是“权三司使”这可是当时的执政有意压制叶清臣,自那以后三司的长官就分为三司使、权三司使公事、权三司使三个等级,甚至这权三司使位在翰林学士之下。
“包希仁能否坐得稳这个权三司使位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认为他是适合三司使的人选朝中议论纷纷,不少大臣都言明要反对,然以景范而言,这次三司的风波终究算不得什么,陛下虽是年事已高然并非糊涂之人,这也是君臣相知”
王景范并不在乎韩绛的脸色,对于这个伯丈说起来他的观感并不是太好。诚然在做了韩氏家族的女婿之后,王景范受了不少恩惠,一些事情因为有韩家女婿的招牌而顺畅了不少,尤其是在自己产业经营他更是省去了不少心思。不过毕竟是老牌权贵世家,王景范在韩氏家族的长辈面前还是无时无刻的感受到一种压力,这其中尤以韩绛为最,而韩家二代的领军人物韩宗彦亦有此种倾向。
韩家更看重的是王景范这个状元身份,在韩家二代子弟只有韩宗彦一人挑大梁的情况下,吸收新鲜血液稳固家族的政治地位就显得极为迫切了。今年韩家又有两个子弟参加科考,再过半个月也就出榜了,王景范可以预料若是这两个人高中进士的话,那自己在韩家的地位毫无疑问的会下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世家力量可以借用但不可以倚重,自己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发展起来,何必太过在意韩绛的看法?况且只要自己的眼光在,韩绛也要倚重自己!
“哦?”韩绛轻咦了一声说道:“君臣相知?陛下此举未免有些太过”
王景范说道:“包希仁曾历任户部判官、转运使、户部副使、都转运使等职,若以三司而言包希仁入三司并不唐突,陛下也不会轻易的将三司交给他,权三司使要成为三司使自然要看包希仁如何去做,是否符合陛下的心意”
韩绛略微点点头,包拯的言官威名实在是太盛,推倒的对手也太强太多,这样的经历使得所有人都有意识的回避了包拯的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过仔细的算起来包拯的从政经历他的言官经历并不是最主要的,如王景范而言的包拯的那些任职履历,要是入主三司已经是足够了。
一想到这里,韩绛心中不禁一突,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王景范所言的“君臣相知”是什么意思。所有人都看到了包拯的弹章威力,甚至有“包弹”的威名,而只有皇帝陛下一人才注意到了包拯的任职经历,而包拯这样的人皇帝是肯定看过其所有的奏章的,韩绛自然也是看过一部分,除了“包弹”之外更多的是涉及一些帝国运转改进方面的谏。
“陛下此次任命并非是心血来潮,当然若不是包希仁连续参倒了两个三司使让陛下一时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陛下也未必会如此下旨,毕竟三司繁琐总领我大宋财政。朝廷可以缺几个参知政事,但三司却不可一ri无主”王景范淡淡的说道。
王景范所言“三司不可一ri无主”的道理韩绛心中自然很清楚,而王景范所言的“参知政事缺和不若三司使缺”他也是赞同的。文人自然侈谈货利,偏偏三司就是干这个的,这多少成为文人眼中的“脏活”不过这“脏活”要是有空缺保证九成九的文人都会打破头的往里挤,只是大多都没有这个资格罢了。
三司的地位仅次、枢密院,但是三司设立的初衷便是分割宰相财权,有了财权开路,三司的影响力和实际的权利ri益增大,它的职权范围不仅浸入了传统六部事务,甚至连言官系统的职权都有很大的发言权,更可怕的是它的系统向着垂直化发展——各地方州县所有的财政事务三司都能插一脚甚至是全权包办。
“包希仁难道就不怕外议喧然么?”韩绛不屑的反问道。
那天皇帝陛下离开之后,除了众多大臣的议论之外,就连比较亲近包拯的吴奎等人都对此非常担心,至于包拯的老对手欧阳修更是放言要弹劾包拯。庆历三年正值“庆历新政”始端,欧阳修与包拯在论列按察官“争为苛虐“的问题进行过一次交锋,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范仲淹的十事疏中关于“择官长”的一次政治斗争,欧阳修自然是打着新政人物的标签,而当时正任监察御史里行的包拯却没有任何倾向,倒是新政的成败与具有建言和纠察之责的台谏官有着密切的关系。欧阳修太过乐观不切实际的主张自然被包拯先后两次驳斥的完败,不过双方的政治分歧也就埋下了根子。
王景范也同样不屑的笑着反问道:“欧阳永叔能梳理的好三司么?”
韩绛心头微微一怒,随即便想到眼前这个侄女婿与欧阳修之间的恩怨也便放下了。韩绛没有欧阳修这么高尚,科举考试干系甚大,虽说进士和状元都是进士,但谁也不会傻到有状元不取取个普通的进士,更何况按照朝廷新的章程这状元和普通进士的差距更大了——欧阳修断王景范的状元路这是大仇,任谁都不会轻飘飘的放过,就算王景范做了韩家女婿从而与欧阳修有了一定的亲戚关系,这个仇怨是怎么也抹不了的,更要命的是欧阳修声望高,官位高,但王景范年纪实在是太年轻,有头脑精权术,要是这个侄女婿心胸狭隘真是对欧阳修记了死仇,后果不可预料
韩绛下意识的摇摇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