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一代武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关副将是程谨安的消息,让朝廷震了一下。
着实都没想到皇帝怎的就想便宜这么个小子了,按道理萧安还是三关大将,副将就不太可能是程谨安。
皇帝同时下的任命还有封乌将军为齐水伯,调任京城任京城西营副统。京城分东西二营,副统各有二,姓乌的本被萧安请为副将,没想到一下子蹦到了京城,虽明着官职是不如副将,可天下脚下的前程跟边关的前程相比,到底还是在天子脚下占便宜。
当然也有的人想法不同,却也没有多说,现下里朝廷讨论得最关键的是副将人选,无论如何也不能是程谨安。
三关大将才十五岁,可萧安太能打,功劳摆在那,调回京城许还有麻烦在,又狗屎运来了没死成,朝廷里的也拿她没办法。
可有这么一个十五岁的大将,副将再是才十七的程谨安就不行了,到底两个都年轻气盛的年纪,不如换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较为稳妥。
当初封萧安为三关大将都已经是皇帝执意,朝臣们没能扭过他,现在再拿副将顶程谨安,朝臣们就不愿意了。
没道理舍了一个大将让皇帝儿戏,这会儿得寸进尺连副将都给出去的道理。
也是皇帝说了这样的话,有人心里嘀咕,还不如让乌将军留在三关,把程谨安丢在京城里呢,不过西营副统之位,想想也有些舍不得。
又是一通搅合,皇帝也没法子了,只得道:“瞧着这开年了,三关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谨安虽年纪不大,在三关的战功诸位卿家也是看在眼里的。他与萧安自幼一道长大,在带兵打仗上极为互补,副将之职也只有他担得起了。”
也亏得皇帝这般不要脸把程谨安夸上了天去,明白的都知晓,只怕这厮的身份当是承恩侯府的谁了,皇帝这才有徇私的想法。
也有人把关注点放在了皇帝所言的三关还有一仗上,顿时交头接耳起来。
随后不久,户部尚书便出了列,“禀陛下,年前三关之战,已耗费无数辎重,如今乃是春种之季,国库又已捉襟见肘,边关军户也要下地播种,实在是不好再与蛮子开战了。”
顿时就有户部的两位侍郎出列,“请陛下三思。”
就是别的朝臣,赞同户部尚书此言的也不在少数。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论是因一场战事和历过一季寒冬而空了的国库,还是边关待开垦的土地,都经不起再打仗的。
春时有春害,要国库拨款下去的地方多去了,三关将士下半载的吃食,还得靠春夏这两季。
所以国库空虚,又要耽搁三关春种,这是万万不行的。
这个道理,程谨安也知道,可也只能站出列来,道:“诸位大人说得有理,只是我们不打蛮子,蛮子难道就不会来打我们了?还是诸位大人觉得,因为国库空虚,就要边关让出城池满足蛮子丧权辱国为好?”
程谨安这话就严重了,兵部侍郎站出来道:“程将军此言差矣,边关不守,大庆百姓何以安居?”
可兵部不管粮草,这话说得自然是不腰疼了。
“只是,开春的这一仗,是否有必要?还是程将军可以保证开年后这一仗,一定会大胜?还有程将军的意思是蛮子开春会再来侵犯,可手中有实证?”兵部侍郎连番问道。
很明显,就是兵部也不赞成再打仗的。
程谨安眼皮一撩,就道:“蛮子攻打大庆,何时提前打过招呼?不过以防万一,避免有之前一台关与胡马关之祸罢了。能不打自然最好。”
军事上,谁也没有兵部有发言权,然而边关到底会不会打仗,从信息的时效性、对蛮子的了解上来看,也唯有边关的将士才更有发言权。
程谨安知道主动出击必然会被举朝反对,必不可行,但被动守城却是避免不了的,无非是先给户部提个醒,今年三关春夏之时许有调用粮草之时。
因听闻只是可能会打仗,并非三关将士必须要主动出击,户部的人也松了口气,就是兵部也不好再说。
就如程谨安所言,总不能让大庆退一城让给蛮子来掠夺,如今今日一城,明日两城,再过几日大庆就无完土了。
况还涉及帝国威严,焉能对不如自己的蛮子退步的道理。
但如此朝臣们也并不愿意就这么接受程谨安为三关副将,这回连萧安也捎带上了,萧安跟程谨安,二者只能存一,而大将副将两职只得选之一来。
萧安不可能退出三关,就是调回京城,京城里也没适合她的职位,其实还是在逼程谨安,好让他知难而退。
程谨安并不多言,反正是听群臣嚼舌头,下决定的还是皇帝跟那么几个阁老相爷。
皇帝也只有着朝臣们争去,接着对六关的两道旨意又摆出来了。
一道是给常凤了,因援助三关有功,封千户,驻守六关。一道是给常凤胞弟的,着调入御前侍卫,与其父述职时一道进京履职。
又是一个掌兵权的女人,虽然才一个小小的千户,然而皇帝亲下圣旨,这其中的意义又不一样。
加上萧安与魏氏,三关与六关已经有了三女,均地位不低。
礼部尚书终于立不住了,赶紧出列道:“陛下,虽自古也有女子能上战场统领三军,然也千年不过一二,纵是本朝男子能领三军者也不过万万之一,还请陛下慎重。”
三个女人,要是占父辈的遗泽倒还好,也有个说头,以大局为重就能把人撸下来,偏偏个个都是有本事的,又有无法抹杀的军功在前。
就是礼部尚书觉得这几个女子实在是有违礼数,有一个都差不多了,再多却是有违阴阳协调,也不能直接说出来,毕竟都是在替大庆江山卖命,家国国家,家总是要排在国后的。
这种事情,到底事涉国家安危,不比别的皇帝不听劝还要撞柱子威胁一二。
也是早年这种动辄要血溅金銮殿的御史跟别的官员被皇帝狠狠收拾过两回,朝廷至今还有余悸,才将此种恶性遏制下来。
如今除了事关国本正统之外的事,也没人愿意死谏了。
朝廷里的考量,也未必没有道理。
军中女子是多了,恐天下女子效仿,而无人愿意在家安分嫁人生子延续子嗣,从而影响赋税与兵源。
可这天下就是男子愿意从军的也没多少,又何况女人,皇帝在勤政殿里,召见了礼部尚书,见他声声诉苦,便如此回道。
礼部尚书哑然,其实他在意的是阴阳调和之事,要是女子都越在男子头上去了,这上下尊卑还如何持续。
往私里说,礼部尚书对萧安倒是没多大意见,他家子弟都正经没挨过萧安揍不算有私仇,而且人家是正儿八经打仗打出来的军功,在那个时候,皇帝要重赏想让三关将士齐心御敌,也是许多臣子都明白的,因此才跟皇帝对上的时候会选择退步,毕竟总得要人先把城守住。
后来,后来是萧安太狠,一场场的战书往京城里送,没让京城有机会派别的人去三关收拾局面。
然后三关里,自然就是萧安称雄称霸,对魏氏及常凤的功绩,自然不像当年魏侯在之时那般,压了再压,压不住了才会往上请封。
这里面的考量,实在是萧安太年轻,身边也没个能教导的在,才犯了这样的错,她自己当了三关大将,那是时也命也,可其余两个其实完全没必要请功,就是请功也不能给这般高的职位。
礼部尚书少不得要把这事的严重性说给帝王听。
说到底了,是因女人能站在男人头上了,恐尊卑不分,乱了秩序,后面有样学样就不将皇权放在眼里,迟早会乱起来,不利于江山的统治与稳定。
男人有男人做的事儿,女人有女人该做的事情,大家都该恪守本份才对。
皇帝却是比自己的臣子们想得开,道:“当年若是没有楚太后,朕还不知道会在哪,是否有命活着。卿家觉得乱了尊卑乱了阴阳不好,可是说楚太后当初不该多管闲事?”
楚太后是先帝最后一任皇后,从宫外迎进皇宫里的,那时候先帝都已经四十。前头三位皇后各自生有嫡皇子,各嫔妃自也有子在。
当时先帝立了元配皇后之子为太子,然而亦是无用,诸皇子之间,该争的还是要争,带着各自外家把朝廷搞得一团糟。
当今母族微弱,皇子之争严重起来,到最后那般光景,已经不是说是谁想躲就能躲过的时候。
也幸有楚太后庇佑,当今才能保下性命,到最后更是得登地位。
虽是当今登基后,与楚太后一系也有过争权,但楚太后就是死了,也得皇帝厚葬,亲自扶棺前往先帝皇陵,以表情义。
如今皇帝这么一说,礼部尚书自然不敢再提,噗通一声跪下,忙道:“陛下,臣并无侵犯楚娘娘之意。娘娘乃是先帝正宫,一般女子焉能与之相比。”
皇帝却是笑了,他才吃完了丹药,身体暖烘烘的,人也有些高兴,倒没真生气,反倒是和蔼的道:“卿家啊,你们想的什么,朕心里都明白。可朕心里想什么呢,你们却不懂。你们不懂,我也想与你们唠叨唠叨。”
“你们觉得重用女子,会乱了纲常,乱了尊卑。可这天下都是朕家的,劳诸位士大夫共治。这男人女人都是朕的臣民,都是朕的子女,对朕而言有什么差别?”皇帝问道。
“其实没差别的,只要是有本事,就是女子又如何?就是尔等所说的娶妻娶贤,不也是这么个意思?媳妇娶得好,能好三代,娶得不好,祸害全家,也是这个意思吧?她们能当将军,自然是好事儿。成婚生子乃是女子天职,可比起让... -->>
三关副将是程谨安的消息,让朝廷震了一下。
着实都没想到皇帝怎的就想便宜这么个小子了,按道理萧安还是三关大将,副将就不太可能是程谨安。
皇帝同时下的任命还有封乌将军为齐水伯,调任京城任京城西营副统。京城分东西二营,副统各有二,姓乌的本被萧安请为副将,没想到一下子蹦到了京城,虽明着官职是不如副将,可天下脚下的前程跟边关的前程相比,到底还是在天子脚下占便宜。
当然也有的人想法不同,却也没有多说,现下里朝廷讨论得最关键的是副将人选,无论如何也不能是程谨安。
三关大将才十五岁,可萧安太能打,功劳摆在那,调回京城许还有麻烦在,又狗屎运来了没死成,朝廷里的也拿她没办法。
可有这么一个十五岁的大将,副将再是才十七的程谨安就不行了,到底两个都年轻气盛的年纪,不如换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较为稳妥。
当初封萧安为三关大将都已经是皇帝执意,朝臣们没能扭过他,现在再拿副将顶程谨安,朝臣们就不愿意了。
没道理舍了一个大将让皇帝儿戏,这会儿得寸进尺连副将都给出去的道理。
也是皇帝说了这样的话,有人心里嘀咕,还不如让乌将军留在三关,把程谨安丢在京城里呢,不过西营副统之位,想想也有些舍不得。
又是一通搅合,皇帝也没法子了,只得道:“瞧着这开年了,三关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谨安虽年纪不大,在三关的战功诸位卿家也是看在眼里的。他与萧安自幼一道长大,在带兵打仗上极为互补,副将之职也只有他担得起了。”
也亏得皇帝这般不要脸把程谨安夸上了天去,明白的都知晓,只怕这厮的身份当是承恩侯府的谁了,皇帝这才有徇私的想法。
也有人把关注点放在了皇帝所言的三关还有一仗上,顿时交头接耳起来。
随后不久,户部尚书便出了列,“禀陛下,年前三关之战,已耗费无数辎重,如今乃是春种之季,国库又已捉襟见肘,边关军户也要下地播种,实在是不好再与蛮子开战了。”
顿时就有户部的两位侍郎出列,“请陛下三思。”
就是别的朝臣,赞同户部尚书此言的也不在少数。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论是因一场战事和历过一季寒冬而空了的国库,还是边关待开垦的土地,都经不起再打仗的。
春时有春害,要国库拨款下去的地方多去了,三关将士下半载的吃食,还得靠春夏这两季。
所以国库空虚,又要耽搁三关春种,这是万万不行的。
这个道理,程谨安也知道,可也只能站出列来,道:“诸位大人说得有理,只是我们不打蛮子,蛮子难道就不会来打我们了?还是诸位大人觉得,因为国库空虚,就要边关让出城池满足蛮子丧权辱国为好?”
程谨安这话就严重了,兵部侍郎站出来道:“程将军此言差矣,边关不守,大庆百姓何以安居?”
可兵部不管粮草,这话说得自然是不腰疼了。
“只是,开春的这一仗,是否有必要?还是程将军可以保证开年后这一仗,一定会大胜?还有程将军的意思是蛮子开春会再来侵犯,可手中有实证?”兵部侍郎连番问道。
很明显,就是兵部也不赞成再打仗的。
程谨安眼皮一撩,就道:“蛮子攻打大庆,何时提前打过招呼?不过以防万一,避免有之前一台关与胡马关之祸罢了。能不打自然最好。”
军事上,谁也没有兵部有发言权,然而边关到底会不会打仗,从信息的时效性、对蛮子的了解上来看,也唯有边关的将士才更有发言权。
程谨安知道主动出击必然会被举朝反对,必不可行,但被动守城却是避免不了的,无非是先给户部提个醒,今年三关春夏之时许有调用粮草之时。
因听闻只是可能会打仗,并非三关将士必须要主动出击,户部的人也松了口气,就是兵部也不好再说。
就如程谨安所言,总不能让大庆退一城让给蛮子来掠夺,如今今日一城,明日两城,再过几日大庆就无完土了。
况还涉及帝国威严,焉能对不如自己的蛮子退步的道理。
但如此朝臣们也并不愿意就这么接受程谨安为三关副将,这回连萧安也捎带上了,萧安跟程谨安,二者只能存一,而大将副将两职只得选之一来。
萧安不可能退出三关,就是调回京城,京城里也没适合她的职位,其实还是在逼程谨安,好让他知难而退。
程谨安并不多言,反正是听群臣嚼舌头,下决定的还是皇帝跟那么几个阁老相爷。
皇帝也只有着朝臣们争去,接着对六关的两道旨意又摆出来了。
一道是给常凤了,因援助三关有功,封千户,驻守六关。一道是给常凤胞弟的,着调入御前侍卫,与其父述职时一道进京履职。
又是一个掌兵权的女人,虽然才一个小小的千户,然而皇帝亲下圣旨,这其中的意义又不一样。
加上萧安与魏氏,三关与六关已经有了三女,均地位不低。
礼部尚书终于立不住了,赶紧出列道:“陛下,虽自古也有女子能上战场统领三军,然也千年不过一二,纵是本朝男子能领三军者也不过万万之一,还请陛下慎重。”
三个女人,要是占父辈的遗泽倒还好,也有个说头,以大局为重就能把人撸下来,偏偏个个都是有本事的,又有无法抹杀的军功在前。
就是礼部尚书觉得这几个女子实在是有违礼数,有一个都差不多了,再多却是有违阴阳协调,也不能直接说出来,毕竟都是在替大庆江山卖命,家国国家,家总是要排在国后的。
这种事情,到底事涉国家安危,不比别的皇帝不听劝还要撞柱子威胁一二。
也是早年这种动辄要血溅金銮殿的御史跟别的官员被皇帝狠狠收拾过两回,朝廷至今还有余悸,才将此种恶性遏制下来。
如今除了事关国本正统之外的事,也没人愿意死谏了。
朝廷里的考量,也未必没有道理。
军中女子是多了,恐天下女子效仿,而无人愿意在家安分嫁人生子延续子嗣,从而影响赋税与兵源。
可这天下就是男子愿意从军的也没多少,又何况女人,皇帝在勤政殿里,召见了礼部尚书,见他声声诉苦,便如此回道。
礼部尚书哑然,其实他在意的是阴阳调和之事,要是女子都越在男子头上去了,这上下尊卑还如何持续。
往私里说,礼部尚书对萧安倒是没多大意见,他家子弟都正经没挨过萧安揍不算有私仇,而且人家是正儿八经打仗打出来的军功,在那个时候,皇帝要重赏想让三关将士齐心御敌,也是许多臣子都明白的,因此才跟皇帝对上的时候会选择退步,毕竟总得要人先把城守住。
后来,后来是萧安太狠,一场场的战书往京城里送,没让京城有机会派别的人去三关收拾局面。
然后三关里,自然就是萧安称雄称霸,对魏氏及常凤的功绩,自然不像当年魏侯在之时那般,压了再压,压不住了才会往上请封。
这里面的考量,实在是萧安太年轻,身边也没个能教导的在,才犯了这样的错,她自己当了三关大将,那是时也命也,可其余两个其实完全没必要请功,就是请功也不能给这般高的职位。
礼部尚书少不得要把这事的严重性说给帝王听。
说到底了,是因女人能站在男人头上了,恐尊卑不分,乱了秩序,后面有样学样就不将皇权放在眼里,迟早会乱起来,不利于江山的统治与稳定。
男人有男人做的事儿,女人有女人该做的事情,大家都该恪守本份才对。
皇帝却是比自己的臣子们想得开,道:“当年若是没有楚太后,朕还不知道会在哪,是否有命活着。卿家觉得乱了尊卑乱了阴阳不好,可是说楚太后当初不该多管闲事?”
楚太后是先帝最后一任皇后,从宫外迎进皇宫里的,那时候先帝都已经四十。前头三位皇后各自生有嫡皇子,各嫔妃自也有子在。
当时先帝立了元配皇后之子为太子,然而亦是无用,诸皇子之间,该争的还是要争,带着各自外家把朝廷搞得一团糟。
当今母族微弱,皇子之争严重起来,到最后那般光景,已经不是说是谁想躲就能躲过的时候。
也幸有楚太后庇佑,当今才能保下性命,到最后更是得登地位。
虽是当今登基后,与楚太后一系也有过争权,但楚太后就是死了,也得皇帝厚葬,亲自扶棺前往先帝皇陵,以表情义。
如今皇帝这么一说,礼部尚书自然不敢再提,噗通一声跪下,忙道:“陛下,臣并无侵犯楚娘娘之意。娘娘乃是先帝正宫,一般女子焉能与之相比。”
皇帝却是笑了,他才吃完了丹药,身体暖烘烘的,人也有些高兴,倒没真生气,反倒是和蔼的道:“卿家啊,你们想的什么,朕心里都明白。可朕心里想什么呢,你们却不懂。你们不懂,我也想与你们唠叨唠叨。”
“你们觉得重用女子,会乱了纲常,乱了尊卑。可这天下都是朕家的,劳诸位士大夫共治。这男人女人都是朕的臣民,都是朕的子女,对朕而言有什么差别?”皇帝问道。
“其实没差别的,只要是有本事,就是女子又如何?就是尔等所说的娶妻娶贤,不也是这么个意思?媳妇娶得好,能好三代,娶得不好,祸害全家,也是这个意思吧?她们能当将军,自然是好事儿。成婚生子乃是女子天职,可比起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