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龙兴华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变的吧?
林义哲正在那里浮想联翩,门房来报,说翰林院编修张佩纶来访。
听到是张佩纶前来拜访,林义哲不由得微微一怔,心中立时警惕起来。
对于张佩纶的生平,熟知历史的他,当然再清楚不过。
虽然他知道,张佩纶之父张印塘与李鸿章是早年旧识(张印塘字雨樵,嘉庆己卯科举人,曾任浙江各地县官。张印塘人生的最后几年,一直在安徽与太平军作战,在征战中与当时刚从北京回乡办团练的李鸿章结下了交情。李鸿章曾为他撰写墓表:“方江淮鼎沸,独君与鸿章率千百羸卒,崎岖于忧攘之际,君每自东关往来庐州,辙过予里舍,或分道转战,卒相遇矢石间,往往并马论兵,意气投合,相互激励劳苦。余谓古所传坚忍负重者,君殆其人。”——作者注),张佩纶很早就和李鸿章相熟,应该了解自己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同寻常,但这并不表明,张佩纶会对自己如同李鸿章一般。
毕竟,现在的张佩纶,还是“北清流”领袖帝师李鸿藻的得意门生!
林义哲回想着脑中关于张佩纶师徒的历史片断,突然间,他的脑中猛地闪过一道火花!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当中,曾经对洋务派颇有非议没少给洋务派添堵的清流领袖李鸿藻,最终可是成了李鸿章在朝中的眼线!而他们之间的居中联系人,便是在马江之败之后成了李鸿章东床快婿和重要幕僚的张佩纶!
虽然张佩纶、李鸿章分属“清流”、“浊流”两大对立派系,但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清流”的中坚分子,例如张佩纶、张之洞、陈宝琛等人,在治国理念上并不迂腐,他们与封疆大吏李鸿章等人有着广泛接触,相互间建立起深厚的人脉关系,在许多重大事件中互通信息、协同行动,并未受到派系的约束。
自己能不能利用这一点,在清流里面,为自己和洋务派培养代理人呢?
慈禧太后可是都指点过自己,说清流并非铁板一块啊!
而张佩纶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如果自己通过张佩纶来影响李鸿藻的话,至少可以保证李鸿藻不会与自己为敌!
而张佩纶今天主动来见自己,似乎也说明了什么……
“快请。”林义哲心中计议已定,立刻吩咐道,“我去换件衣服,你们给张大人上茶,用上好的碧螺春,把‘兔毫盏’拿出来给张大人用。”
“是。老爷。”仆人领命而去。
张佩纶坐在客厅之中,好整以暇的看着周围的陈设,等待着林义哲的到来。
林义哲的客厅虽然不大,但布设得很是简单雅致,完全是文人雅士的风格,看不到丝毫的西洋气息,令张佩纶暗暗称奇。
看来这林鲲宇,并不似外间传言的那样,是“洋妖”……
“张大人,请用茶。”林府仆人恭恭敬敬的说道,这才让张佩纶回过神来。
张佩纶看到仆人将一个不起眼的黑釉大碗放在了桌上,用一个同样是黑釉的大茶壶给自己冲茶,好似在市井茶肆一般,不由得有些恼怒。
张佩纶以为林义哲是有意轻慢自己,正待发作,但当他的目光落到黑釉大茶碗中翻滚的茶汤时,猛地愣在了那里。
林府仆人似乎注意到了张佩纶脸上表情的变化,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阵阵茶香漂来,显示这是用极品的茶叶泡的茶,但张佩纶似乎没有闻到,他此时的注意力,全然集中在了茶碗之上。
只见在茶碗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好似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
而这些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丘壑一般,颜色上浓下淡,最后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灵动的美感。
“兔毫盏……”张佩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才觉察到那淡淡的茶味清香。
张佩纶欣赏着茶碗中的汤花和碗底的兔毫构成的奇妙图景,竟然好似痴了一般,迟迟不肯举碗饮茶。
过了好一会儿,待到汤花全部消失,张佩纶方才举起碗来,轻轻的啜了一口。
“好茶,好茶。”张佩纶轻声叹道,心中对林义哲的好感,又多了一层。
他从没想过,林义哲竟然也是个有如此雅趣之人!
看来,洪陶士所言非虚啊!难怪他对这林鲲宇的为人,如此倾心!
而林义哲用这名贵无比的茶具招待他,显然也是用了一番心思,表达“另眼相看”之意!
张佩纶又细品了一口香茗,只觉回味无穷,一时间竟然有些神游物外。
自己是第二回,喝到这用“兔毫盏”盛的香茗了吧?
他现在还记得,那一次和朋友去大林寺游玩,大林寺的方丈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且拿出镇寺“三宝”让他们观赏,这三宝之一,便是10只“建盏”。这10只“建盏”都是“兔毫盏”,一个个完美无缺,细毫清晰,金光闪闪,实在讨人喜欢。当时正值炎夏,方丈给他们讲述了“兔毫盏”的妙用后,并拿出一只普通的白瓷碗与一只“兔毫盏”各盛满一碗茶汤,说:“到明日清晨,这两碗茶的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当时大家都半信半疑,到了第二天上午,大家品尝了这两碗茶汤,果真如此,“兔毫盏”盛的茶汤依然如新泡的茶一样清香如故,而白瓷碗里的茶汤却有明显的馊味,当时大家都觉得神妙无比。
而正是那一次,张佩纶才深刻领悟到了这茶道之妙。
“让幼樵久等了,呵呵。”林义哲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但张佩纶却好似没有听到一般,他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了面前的“兔毫盏”之上
林义哲注意到了张佩纶的样子,不由得微微一笑。他上前几步,来到张佩纶的身边,又轻声唤道:“幼樵?……”
张佩纶这才回过神来,他觉察出了自己刚才的失态,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起身和林义哲见礼。
二人礼毕,分宾主落座,林义哲笑着说道:“早知幼樵深明茶道,是以不敢怠慢,用了这古建窑的茶具,不知可否合幼樵之意。”
“呵呵,不瞒鲲宇,这建盏乃是‘兔毫盏’,为茶家之重珍,万金难寻,一般不轻易示人。张某也只是见过一次而已。”张佩纶丝毫没有掩饰对这件珍瓷的喜爱之意,“今日鲲宇竟以此待客,足见厚爱,张某在这里谢过了。”
“幼樵太客气了,不过是一件古瓷而已。”林义哲大方地说道,“幼樵如若喜欢,便送于幼樵好了。”
“鲲宇如此厚赠,恕张某万不敢领受。”张佩纶摆了摆手,正色道,“君子不夺人所爱,今日得见此物,张某已足慰平生,万万不敢据为已有,还请鲲宇收回成命。”
林义哲听张佩纶的话说得郑重,明白他的心意,心中暗暗感叹。
这个张佩纶,果然如史书中所言,是不轻易受人馈赠的!
“幼樵太客气了。”林义哲说道,“久闻幼樵大名,今日得见,喜慰之极,知幼樵于茶道深有研究,故而欲以此物相赠。林某性子直,有些孟浪了,还望幼樵不要见怪才是。”
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变的吧?
林义哲正在那里浮想联翩,门房来报,说翰林院编修张佩纶来访。
听到是张佩纶前来拜访,林义哲不由得微微一怔,心中立时警惕起来。
对于张佩纶的生平,熟知历史的他,当然再清楚不过。
虽然他知道,张佩纶之父张印塘与李鸿章是早年旧识(张印塘字雨樵,嘉庆己卯科举人,曾任浙江各地县官。张印塘人生的最后几年,一直在安徽与太平军作战,在征战中与当时刚从北京回乡办团练的李鸿章结下了交情。李鸿章曾为他撰写墓表:“方江淮鼎沸,独君与鸿章率千百羸卒,崎岖于忧攘之际,君每自东关往来庐州,辙过予里舍,或分道转战,卒相遇矢石间,往往并马论兵,意气投合,相互激励劳苦。余谓古所传坚忍负重者,君殆其人。”——作者注),张佩纶很早就和李鸿章相熟,应该了解自己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同寻常,但这并不表明,张佩纶会对自己如同李鸿章一般。
毕竟,现在的张佩纶,还是“北清流”领袖帝师李鸿藻的得意门生!
林义哲回想着脑中关于张佩纶师徒的历史片断,突然间,他的脑中猛地闪过一道火花!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当中,曾经对洋务派颇有非议没少给洋务派添堵的清流领袖李鸿藻,最终可是成了李鸿章在朝中的眼线!而他们之间的居中联系人,便是在马江之败之后成了李鸿章东床快婿和重要幕僚的张佩纶!
虽然张佩纶、李鸿章分属“清流”、“浊流”两大对立派系,但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清流”的中坚分子,例如张佩纶、张之洞、陈宝琛等人,在治国理念上并不迂腐,他们与封疆大吏李鸿章等人有着广泛接触,相互间建立起深厚的人脉关系,在许多重大事件中互通信息、协同行动,并未受到派系的约束。
自己能不能利用这一点,在清流里面,为自己和洋务派培养代理人呢?
慈禧太后可是都指点过自己,说清流并非铁板一块啊!
而张佩纶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如果自己通过张佩纶来影响李鸿藻的话,至少可以保证李鸿藻不会与自己为敌!
而张佩纶今天主动来见自己,似乎也说明了什么……
“快请。”林义哲心中计议已定,立刻吩咐道,“我去换件衣服,你们给张大人上茶,用上好的碧螺春,把‘兔毫盏’拿出来给张大人用。”
“是。老爷。”仆人领命而去。
张佩纶坐在客厅之中,好整以暇的看着周围的陈设,等待着林义哲的到来。
林义哲的客厅虽然不大,但布设得很是简单雅致,完全是文人雅士的风格,看不到丝毫的西洋气息,令张佩纶暗暗称奇。
看来这林鲲宇,并不似外间传言的那样,是“洋妖”……
“张大人,请用茶。”林府仆人恭恭敬敬的说道,这才让张佩纶回过神来。
张佩纶看到仆人将一个不起眼的黑釉大碗放在了桌上,用一个同样是黑釉的大茶壶给自己冲茶,好似在市井茶肆一般,不由得有些恼怒。
张佩纶以为林义哲是有意轻慢自己,正待发作,但当他的目光落到黑釉大茶碗中翻滚的茶汤时,猛地愣在了那里。
林府仆人似乎注意到了张佩纶脸上表情的变化,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阵阵茶香漂来,显示这是用极品的茶叶泡的茶,但张佩纶似乎没有闻到,他此时的注意力,全然集中在了茶碗之上。
只见在茶碗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好似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
而这些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丘壑一般,颜色上浓下淡,最后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灵动的美感。
“兔毫盏……”张佩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才觉察到那淡淡的茶味清香。
张佩纶欣赏着茶碗中的汤花和碗底的兔毫构成的奇妙图景,竟然好似痴了一般,迟迟不肯举碗饮茶。
过了好一会儿,待到汤花全部消失,张佩纶方才举起碗来,轻轻的啜了一口。
“好茶,好茶。”张佩纶轻声叹道,心中对林义哲的好感,又多了一层。
他从没想过,林义哲竟然也是个有如此雅趣之人!
看来,洪陶士所言非虚啊!难怪他对这林鲲宇的为人,如此倾心!
而林义哲用这名贵无比的茶具招待他,显然也是用了一番心思,表达“另眼相看”之意!
张佩纶又细品了一口香茗,只觉回味无穷,一时间竟然有些神游物外。
自己是第二回,喝到这用“兔毫盏”盛的香茗了吧?
他现在还记得,那一次和朋友去大林寺游玩,大林寺的方丈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且拿出镇寺“三宝”让他们观赏,这三宝之一,便是10只“建盏”。这10只“建盏”都是“兔毫盏”,一个个完美无缺,细毫清晰,金光闪闪,实在讨人喜欢。当时正值炎夏,方丈给他们讲述了“兔毫盏”的妙用后,并拿出一只普通的白瓷碗与一只“兔毫盏”各盛满一碗茶汤,说:“到明日清晨,这两碗茶的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当时大家都半信半疑,到了第二天上午,大家品尝了这两碗茶汤,果真如此,“兔毫盏”盛的茶汤依然如新泡的茶一样清香如故,而白瓷碗里的茶汤却有明显的馊味,当时大家都觉得神妙无比。
而正是那一次,张佩纶才深刻领悟到了这茶道之妙。
“让幼樵久等了,呵呵。”林义哲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但张佩纶却好似没有听到一般,他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了面前的“兔毫盏”之上
林义哲注意到了张佩纶的样子,不由得微微一笑。他上前几步,来到张佩纶的身边,又轻声唤道:“幼樵?……”
张佩纶这才回过神来,他觉察出了自己刚才的失态,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起身和林义哲见礼。
二人礼毕,分宾主落座,林义哲笑着说道:“早知幼樵深明茶道,是以不敢怠慢,用了这古建窑的茶具,不知可否合幼樵之意。”
“呵呵,不瞒鲲宇,这建盏乃是‘兔毫盏’,为茶家之重珍,万金难寻,一般不轻易示人。张某也只是见过一次而已。”张佩纶丝毫没有掩饰对这件珍瓷的喜爱之意,“今日鲲宇竟以此待客,足见厚爱,张某在这里谢过了。”
“幼樵太客气了,不过是一件古瓷而已。”林义哲大方地说道,“幼樵如若喜欢,便送于幼樵好了。”
“鲲宇如此厚赠,恕张某万不敢领受。”张佩纶摆了摆手,正色道,“君子不夺人所爱,今日得见此物,张某已足慰平生,万万不敢据为已有,还请鲲宇收回成命。”
林义哲听张佩纶的话说得郑重,明白他的心意,心中暗暗感叹。
这个张佩纶,果然如史书中所言,是不轻易受人馈赠的!
“幼樵太客气了。”林义哲说道,“久闻幼樵大名,今日得见,喜慰之极,知幼樵于茶道深有研究,故而欲以此物相赠。林某性子直,有些孟浪了,还望幼樵不要见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