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武则天]女皇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朕如今可不比先帝当年,凡事都是阿舅在做主,凡用人都是政事堂举荐,朕竟无用武之地……”李治忍不住用一种询问臣下的口吻问吴诩,“那么,以你之见,朕当如何广纳贤士呢?”
吴诩闻言,忍不住一笑,用手指虚空一指,眨眨眼道:“前朝创建的科考制度,不就是解决之道吗?”当年李二陛下也曾想用大力推进科举考试的办法打破世家门阀对朝中取士的垄断,可是因为陇西贵族的阻挠,最终没达到什么效果
聪明人一点就透,李治听了吴诩这话立刻陷入了沉思。
这晚,李小九陛下难得没有化身为饿狼,让小吴同学睡了个好觉。
数日后,李小九陛下下诏,命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先帝时编成的《五经正义》,为今后改革科举制度埋下伏笔……
这是后话,却说李小九陛下忽然要求编书这件事倒也没引起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应,首辅长孙相公反而十分支持,还主动要求参与。
不过很快,太尉长孙相公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却是梁国公房遗直终于收集齐了高阳公主勾结荆王李元景谋反的罪证,再次告到长孙相公面前。
长孙相公这次再也没有隐而不发,直接使出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秘密抓捕了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及驸马房遗爱、巴陵公主及驸马柴令武和丹阳公主的薛万彻。
此时正是中秋佳节过后不久,李小九陛下刚刚巡幸了在长安的几位公主的府邸,其中高阳公主和新城公主的公主府,李小九陛下还特地留了下来参加宴席。
现在李小九陛下案头忽然出现了关于高阳公主谋反的一份详尽报告……
李治虽然心里早就知道长孙舅舅要行动了,面上还是出现了吃惊的神色。
但当李治仔细看完那份调查报告后,他脸上的伪吃惊,变成了真震惊,忍不住问长孙无忌道:“为什么吴王和江夏王也……”
他的话还没说完,长孙无忌就打断道:“吴王李恪身在吴地却一直与长安暗中沟通,尝有怨怼之言,在吴地收揽人心,自诩‘地亲望重,中外所向’,实为谋逆主犯!”
“可是……”李治当然不可能不猜忌吴王李恪,可是他阿舅铲除三郎的手段未免也太简单粗暴了点吧?
而之后的江夏王李道宗、侍中宇文节、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等人分明是无辜被诬陷的好吧!
李治忍不住皱眉,道:“此案事关重大,朕请阿舅严加审查,切不可冤屈无辜……”
荆王李元景和高阳公主夫妇有造反之心,他倒是相信。
房遗直提供的证据里就十分详尽地罗列了高阳公主夫妇两人某年某月某日与某些人在公主府或在荆王府密谈,诽谤朝政,诋毁君主之类大逆不道之言……
其中还有一条也引得李治十分愤怒,就是高阳公主曾经在公主府招揽胡僧和道士,举行占卜之术,来揣测宫中的人事。
而高阳公主做这些巫蛊活动的时间偏偏就在吴诩生小五郎和小三娘的那几天前后……
只凭这一条,李治就恨不得把高阳公主千刀万剐。
而高阳公主居然也对密谈和占卜之事都供认不讳。
至于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则是不断试图与远在昭陵行宫的齐王李泰联络,甚至秘密蓄养死士,企图营救李泰……
这三人自然是死有余辜,李治不可能为他们说一句话。
至于吴王,李治可不相信他会没有僭越的野心,可是他如今已经主动退回藩地,在民间又十分有声望,怎么可以随便处置?!
再有就是诸如李道宗、宇文节这些人分明与上述几人没有任何关联,只是与他家阿舅政见不合罢了,这样被随意攀扯上谋逆的罪名,也不太好吧……
李治还待说什么,长孙无忌已经强硬地表示:“圣人,谋逆之事事关重大,老臣岂敢轻忽?!如今的结果,都是老臣明察暗访,费尽心力所得,岂会有冤屈无辜之事?”
一句话,这就是铁案了!
李治默了半天,最后还是执拗道:“这个案子,朕要亲审!”他是要弄死高阳公主夫妇没错,可长孙无忌的做法却让他感到一阵心寒!
长孙无忌当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如今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按照他们长孙家的平均寿命来看,他的年纪已经很不小了,也不知能再辅佐李小九陛下几年了。
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勉强压得住李氏宗室中一些对李治有威胁的皇亲贵胄,他若是不幸亡故了,他的儿子都是不成器的,手下的褚遂良还不能独当一面,同僚宇文节与他面和心不合,李绩又是个只懂行军打仗的武夫……
到时候,九郎该怎么办?
如今高阳公主谋逆一事,正是扫清朝堂中可能祸害九郎的隐患的最佳机会!
长孙无忌觉得,即使他会因此背上铁血的恶名,也在所不惜!
“圣人若执意要亲审,老臣亦无话可说,但谋逆之罪若不重判,圣人之威信必将受损,请圣人慎之……”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给自家外甥提醒道。
“此事,朕自有决断……”李治脸色很不好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跟阿舅的同盟会因为这桩案子产生这样大的裂痕。
正当李治和长孙无忌争之间的气氛变得万分僵硬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急报。
“启禀圣人,齐王薨了!”
“什么?!”李治闻言,一脸震惊地站了起来,而坐在下手的长孙无忌则是一脸的讳莫如深,仿佛对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意外。
作者有话要说:先发四胖的饭盒=。=
下面还有很多外卖要送~~~~
p; “朕如今可不比先帝当年,凡事都是阿舅在做主,凡用人都是政事堂举荐,朕竟无用武之地……”李治忍不住用一种询问臣下的口吻问吴诩,“那么,以你之见,朕当如何广纳贤士呢?”
吴诩闻言,忍不住一笑,用手指虚空一指,眨眨眼道:“前朝创建的科考制度,不就是解决之道吗?”当年李二陛下也曾想用大力推进科举考试的办法打破世家门阀对朝中取士的垄断,可是因为陇西贵族的阻挠,最终没达到什么效果
聪明人一点就透,李治听了吴诩这话立刻陷入了沉思。
这晚,李小九陛下难得没有化身为饿狼,让小吴同学睡了个好觉。
数日后,李小九陛下下诏,命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先帝时编成的《五经正义》,为今后改革科举制度埋下伏笔……
这是后话,却说李小九陛下忽然要求编书这件事倒也没引起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应,首辅长孙相公反而十分支持,还主动要求参与。
不过很快,太尉长孙相公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却是梁国公房遗直终于收集齐了高阳公主勾结荆王李元景谋反的罪证,再次告到长孙相公面前。
长孙相公这次再也没有隐而不发,直接使出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秘密抓捕了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及驸马房遗爱、巴陵公主及驸马柴令武和丹阳公主的薛万彻。
此时正是中秋佳节过后不久,李小九陛下刚刚巡幸了在长安的几位公主的府邸,其中高阳公主和新城公主的公主府,李小九陛下还特地留了下来参加宴席。
现在李小九陛下案头忽然出现了关于高阳公主谋反的一份详尽报告……
李治虽然心里早就知道长孙舅舅要行动了,面上还是出现了吃惊的神色。
但当李治仔细看完那份调查报告后,他脸上的伪吃惊,变成了真震惊,忍不住问长孙无忌道:“为什么吴王和江夏王也……”
他的话还没说完,长孙无忌就打断道:“吴王李恪身在吴地却一直与长安暗中沟通,尝有怨怼之言,在吴地收揽人心,自诩‘地亲望重,中外所向’,实为谋逆主犯!”
“可是……”李治当然不可能不猜忌吴王李恪,可是他阿舅铲除三郎的手段未免也太简单粗暴了点吧?
而之后的江夏王李道宗、侍中宇文节、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等人分明是无辜被诬陷的好吧!
李治忍不住皱眉,道:“此案事关重大,朕请阿舅严加审查,切不可冤屈无辜……”
荆王李元景和高阳公主夫妇有造反之心,他倒是相信。
房遗直提供的证据里就十分详尽地罗列了高阳公主夫妇两人某年某月某日与某些人在公主府或在荆王府密谈,诽谤朝政,诋毁君主之类大逆不道之言……
其中还有一条也引得李治十分愤怒,就是高阳公主曾经在公主府招揽胡僧和道士,举行占卜之术,来揣测宫中的人事。
而高阳公主做这些巫蛊活动的时间偏偏就在吴诩生小五郎和小三娘的那几天前后……
只凭这一条,李治就恨不得把高阳公主千刀万剐。
而高阳公主居然也对密谈和占卜之事都供认不讳。
至于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则是不断试图与远在昭陵行宫的齐王李泰联络,甚至秘密蓄养死士,企图营救李泰……
这三人自然是死有余辜,李治不可能为他们说一句话。
至于吴王,李治可不相信他会没有僭越的野心,可是他如今已经主动退回藩地,在民间又十分有声望,怎么可以随便处置?!
再有就是诸如李道宗、宇文节这些人分明与上述几人没有任何关联,只是与他家阿舅政见不合罢了,这样被随意攀扯上谋逆的罪名,也不太好吧……
李治还待说什么,长孙无忌已经强硬地表示:“圣人,谋逆之事事关重大,老臣岂敢轻忽?!如今的结果,都是老臣明察暗访,费尽心力所得,岂会有冤屈无辜之事?”
一句话,这就是铁案了!
李治默了半天,最后还是执拗道:“这个案子,朕要亲审!”他是要弄死高阳公主夫妇没错,可长孙无忌的做法却让他感到一阵心寒!
长孙无忌当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如今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按照他们长孙家的平均寿命来看,他的年纪已经很不小了,也不知能再辅佐李小九陛下几年了。
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勉强压得住李氏宗室中一些对李治有威胁的皇亲贵胄,他若是不幸亡故了,他的儿子都是不成器的,手下的褚遂良还不能独当一面,同僚宇文节与他面和心不合,李绩又是个只懂行军打仗的武夫……
到时候,九郎该怎么办?
如今高阳公主谋逆一事,正是扫清朝堂中可能祸害九郎的隐患的最佳机会!
长孙无忌觉得,即使他会因此背上铁血的恶名,也在所不惜!
“圣人若执意要亲审,老臣亦无话可说,但谋逆之罪若不重判,圣人之威信必将受损,请圣人慎之……”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给自家外甥提醒道。
“此事,朕自有决断……”李治脸色很不好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跟阿舅的同盟会因为这桩案子产生这样大的裂痕。
正当李治和长孙无忌争之间的气氛变得万分僵硬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急报。
“启禀圣人,齐王薨了!”
“什么?!”李治闻言,一脸震惊地站了起来,而坐在下手的长孙无忌则是一脸的讳莫如深,仿佛对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意外。
作者有话要说:先发四胖的饭盒=。=
下面还有很多外卖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