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恩典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唐朝贵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恩典,如此……皇帝才能放心。还有……前些日子,是谁瞎咧咧将皇帝称为李二郎的,要噤口,谁再喊,老夫抽他。皇帝仁厚啊,老夫活了这么多年,历经了多少皇帝,唯有当今皇帝,最是仁厚。”
三叔公大义凛然的样子。
陈正泰看着三叔公,心里说,三叔公你说的是有理,可是你为何说话的时候要眨眼睛,眼里进沙子了。
陈继业在一旁小心的提醒三叔公:“三叔,前些日子,你提李二郎最多。”
三叔公对陈继业的提醒置若罔闻,冷哼一声:“虽说你们是嫡系,可老夫好歹也是长辈,你能不能不要在老夫面前抬杠。”
陈继业憋红了脸,老半天才不甘愿的道:“是,是侄儿口不择言了。”
……
李世民一觉醒来,觉得神清气爽,若不是遂安公主,李世民只怕还不知这宫里还有一个刘昭容,昨夜在刘昭容处下榻,这刘昭容姿色在众妃之中虽是尔尔,不过大体也还算温柔。
一夜过来,李世民精神奕奕,他至宣政殿,今日的早朝还未开始,便有传敕命的宦官前来复命。
“陛下,陈氏已接敕命了。”
李世民面带微笑:“可有书信来?”
“这……”宦官道:“二皮沟县男说……说……近来忙碌……”
李世民听到此处,面上不禁露出了遗憾之色,他吁了口气:“这样啊,朕知道了。”
“除此之外……”
“嗯?”李世民凝视着宦官。
宦官道:“奴还得知,陈家得了恩旨,大宴三日……”
李世民眼底深处,掠过了一丝别样的意味:“朕知道了,退下!”
………
一连三天的宴席,陈正泰怀疑自己要被吃穷了。
是人都经不起吃啊。
一说到吃,陈正泰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来,于是叫来了盐业的掌柜李晓,吩咐了几句,李晓大惊失色的道:“买粮?公子……去岁的时候,五谷丰登,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只怕粮价还要再跌下去,公子……现在买粮,是要大亏的呀。”
贞观二年,虽是有一些地方性的灾患,可大体上还是丰收的。
许多世家大族家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到现在都卖不出去,而到了今年,大体还算是风调雨顺,虽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旱灾,不过并不算严重,因此人们都预计,到了秋收,粮价将要跌落到了谷底。
可是……陈正泰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大量购置粮食……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让你买你便买,啰嗦什么,所有盐铺的得利,都要动用,有多少,要多少。不只是向世家买粮,还要鼓励向番邦人买,东市和西市不是有许多番邦人兜售牛马吗?也一并去交涉,不要怕花钱,除此之外,还要在二皮沟那儿,建起粮仓来,听到了没有?”
陈正泰若是记忆没有错,贞观三年,在即将秋收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将席卷整个关中,铺天盖地的飞蝗,会将一切可以吃的粮食啃噬的一干二净。
而这一场巨大的灾难,成了唐初一段极可怕的记忆。
岁饥,人相食。
甚至连皇帝李世民,都不得不作出表率,亲自吃了蝗虫,鼓励百姓灭蝗,用蝗虫充饥。
虽然到了那个时候,再怎么样,也饿不着陈家,可陈正泰既然知道历史上即将发生的灾难,怎么可以置若罔闻呢?
李晓脸抽了抽……这是亏本买卖啊,陈家刚有起色,突然之间,这多余的钱财,居然去买粮食。
粮食当然有用,可现在的谷价购粮,实在太不值当了,何不等秋收了再说?
“除此之外……
陈正泰慢悠悠的道:“去所收一些鸡鸭来,有一种鸭,叫麻鸭,生在越州一带,你托了人,去越州收购,再送至长安来,得快马加鞭去。不只如此……告诉其他的商贾,若是有人有多余的粮,或是有这麻鸭,哪怕是其他鸡鸭,都可折价换盐,这事儿你得抓紧着办,办不好,便收拾铺盖,滚蛋。”
恩典,如此……皇帝才能放心。还有……前些日子,是谁瞎咧咧将皇帝称为李二郎的,要噤口,谁再喊,老夫抽他。皇帝仁厚啊,老夫活了这么多年,历经了多少皇帝,唯有当今皇帝,最是仁厚。”
三叔公大义凛然的样子。
陈正泰看着三叔公,心里说,三叔公你说的是有理,可是你为何说话的时候要眨眼睛,眼里进沙子了。
陈继业在一旁小心的提醒三叔公:“三叔,前些日子,你提李二郎最多。”
三叔公对陈继业的提醒置若罔闻,冷哼一声:“虽说你们是嫡系,可老夫好歹也是长辈,你能不能不要在老夫面前抬杠。”
陈继业憋红了脸,老半天才不甘愿的道:“是,是侄儿口不择言了。”
……
李世民一觉醒来,觉得神清气爽,若不是遂安公主,李世民只怕还不知这宫里还有一个刘昭容,昨夜在刘昭容处下榻,这刘昭容姿色在众妃之中虽是尔尔,不过大体也还算温柔。
一夜过来,李世民精神奕奕,他至宣政殿,今日的早朝还未开始,便有传敕命的宦官前来复命。
“陛下,陈氏已接敕命了。”
李世民面带微笑:“可有书信来?”
“这……”宦官道:“二皮沟县男说……说……近来忙碌……”
李世民听到此处,面上不禁露出了遗憾之色,他吁了口气:“这样啊,朕知道了。”
“除此之外……”
“嗯?”李世民凝视着宦官。
宦官道:“奴还得知,陈家得了恩旨,大宴三日……”
李世民眼底深处,掠过了一丝别样的意味:“朕知道了,退下!”
………
一连三天的宴席,陈正泰怀疑自己要被吃穷了。
是人都经不起吃啊。
一说到吃,陈正泰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来,于是叫来了盐业的掌柜李晓,吩咐了几句,李晓大惊失色的道:“买粮?公子……去岁的时候,五谷丰登,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只怕粮价还要再跌下去,公子……现在买粮,是要大亏的呀。”
贞观二年,虽是有一些地方性的灾患,可大体上还是丰收的。
许多世家大族家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到现在都卖不出去,而到了今年,大体还算是风调雨顺,虽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旱灾,不过并不算严重,因此人们都预计,到了秋收,粮价将要跌落到了谷底。
可是……陈正泰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大量购置粮食……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让你买你便买,啰嗦什么,所有盐铺的得利,都要动用,有多少,要多少。不只是向世家买粮,还要鼓励向番邦人买,东市和西市不是有许多番邦人兜售牛马吗?也一并去交涉,不要怕花钱,除此之外,还要在二皮沟那儿,建起粮仓来,听到了没有?”
陈正泰若是记忆没有错,贞观三年,在即将秋收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将席卷整个关中,铺天盖地的飞蝗,会将一切可以吃的粮食啃噬的一干二净。
而这一场巨大的灾难,成了唐初一段极可怕的记忆。
岁饥,人相食。
甚至连皇帝李世民,都不得不作出表率,亲自吃了蝗虫,鼓励百姓灭蝗,用蝗虫充饥。
虽然到了那个时候,再怎么样,也饿不着陈家,可陈正泰既然知道历史上即将发生的灾难,怎么可以置若罔闻呢?
李晓脸抽了抽……这是亏本买卖啊,陈家刚有起色,突然之间,这多余的钱财,居然去买粮食。
粮食当然有用,可现在的谷价购粮,实在太不值当了,何不等秋收了再说?
“除此之外……
陈正泰慢悠悠的道:“去所收一些鸡鸭来,有一种鸭,叫麻鸭,生在越州一带,你托了人,去越州收购,再送至长安来,得快马加鞭去。不只如此……告诉其他的商贾,若是有人有多余的粮,或是有这麻鸭,哪怕是其他鸡鸭,都可折价换盐,这事儿你得抓紧着办,办不好,便收拾铺盖,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