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北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
恼羞成怒的他,下了一道昏庸的命令。
封路。
封锁了整个河西走廊的道路。
目的是为了封死甘州回鹘,让他们不能跟大宋、大辽联系,向这两位霸主求援。
他对手下兵马下令,但凡遇见甘州回鹘去见大宋、大辽的使节,一律劫掠一空。
但凡大宋、大辽去见甘州回鹘的使节,一样劫掠。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对敌对的实力不择手段,大家都能理解。
可偏偏手底下的人劫掠使节劫掠顺手了,顺手把辽国派去安抚西夏王李德明的使节给劫掠了。
一下把辽皇耶律隆绪惹火了。
辽皇耶律隆绪打服了高丽,腾出了手,立马挥舞着马鞭,冲到西夏教他做人。
……
满朝文武听到了寇准的解释,仍旧觉得不可思议。
王钦若在沉吟了良久以后,开口道:“不论怎样,辽国攻打西夏,已成定局。接下来就看,朝廷如何应对此事。是在西夏王李德明被打的向我大宋求援的时候出手帮忙,还是任由西夏和辽国打个你死我活,我们坐山观虎斗?”
曹利用皱着眉头,沉声道:“就不能趁机出兵,咬下一块肉吗?”
王钦若晃着脑袋,道:“不能,西夏若亡,辽人下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我大宋。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是否出手帮助西夏,为我大宋保住一个抵御辽人的力量,可以考虑一二。
可若趁机去占领疆土,无疑是招祸。
若是跟辽人联手,瓜分了西夏,等到辽人消化完了占领了西夏的疆土,势必会对我大宋出手。
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不可取。”
寇准、曹利用、寇季三人听到这话,直皱眉头。
满朝文武,有点头的,也有憋着嘴摇头的。
曹利用沉声道:“那要是趁机去辽国身上咬下一块肉呢?”
王钦若一愣,失笑道:“挑衅辽国吗?我大宋真要趁机对辽国出兵,难保辽皇耶律隆绪不会放弃西夏,转攻我大宋,这依旧是取死之道。
说不定死的更快。
不可取。”
此话一出,朝中有不少人点头。
寇准也若有若无的点了点头。
唯有寇季暗暗的皱起了眉头。
寇准看向王钦若,淡然道:“诸位不必在这件事上纠扯了。此事老夫和太后,早有定夺。”
此话一出。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寇准身上。
王钦若踏前一步,逼近寇准,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早就知道了辽人要攻打西夏?”
寇准没有隐瞒的点点头,道:“早在去岁年末,老夫和太后就知道了此事。”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王钦若咬着牙道:“那太师和太后,又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寇准在这件事上隐瞒了寇季影子,淡然的说道:“自然是从各地送上来的奏疏当中发现的端倪。”
“什么奏疏?”
“关于辽国背地里派人从我大宋购买粮草的奏疏。”
“可否查验?”
“可。”
“……”
此事事关重大。
王钦若频频质问寇准,有种代表百官的架势。
寇准也没有因为王钦若质问他而生怒,除了隐去了寇季在其中的影子外,其余的有问必答。
王钦若要查验寇准发现辽人攻打西夏消息的奏折,寇准也没有阻拦。
当即,让内侍宦官去了存放奏疏的地方,把那些写有辽人购买粮草消息的奏疏拿到了垂拱殿上,供百官查阅。
王钦若、李迪、王曾等人代表百官,凑上前仔细查验了一番那些奏疏以后。
李迪恼怒的道:“原来淮南、江浙一带,以及代、唐、邓等州闹粮荒,是辽人搞的鬼。”
王钦若的关注点,从来都不在粮荒上面。
他看完了奏疏以后,面对寇准,质问道:“太师,辽人在我大宋大肆购买粮食不假,可是太师是如何从辽人购买粮食,猜测到辽人要攻打西夏的?”
寇准闻言,细细的把辽人一反常态向大宋示好,以及辽人在大宋购买粮草,再加上各国各藩属之间的局势的分析,给王钦若,以及满朝文武说了一遍。
满朝文武听了一口,一脸恍然。
他们心里不由自主的对寇准生出了佩服之意。
能把这么多蛛丝马迹联系在一起,推断出辽人动兵的意图,着实厉害。
但是王钦若却没有就此罢言的意思,他盯着寇准沉声道:“太师刚才说,早在你发现了这件事以后,就和太后对此事做出了处置,不知道太师和太后是如何抉择的?”
寇准坦言道:“经老夫和太后商议,决定借机出兵,为我大宋开疆拓土。老夫和太后先是许了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其用意,是为了让折种两家在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趁机出兵,牵制双方。
随后,老夫和太后又差遣丁谓为监军,李昭亮为征讨元帅,率领大同、永兴、感德三军,共六厢十五万人马,赶赴战场。
只要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折种两家的兵马,能趁机牵制住他们。
朝廷大军一到,自然能借机从西夏身上撕下肉,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西夏王李德明在辽军入侵之际,必然会调动西夏精锐兵马,抵御辽军。
各地城池内的守军,必然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我大宋要是借此出兵,肯定能长驱直入。”
王钦若盯着寇准,眯着眼,冷笑道:“太师的意思是,你和太后瞒着百官,调动了不下于十五万的人马,参与到了这场大战当中了?”
不等寇准开口,王钦若朗声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此举,置我等于何地?”
满朝文武闻言,一个劲的点头。
王钦若掷地有声的喊道:“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信不过我等,所以才没有把此等大事告诉我等。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不在乎我等,才会瞒着我等,不跟我等商议,就冒然出兵。
然,太师和太后有没有想过,此战不论胜败,皆对我大宋不利。
若是借此为我大宋招来了祸端,谁能承担?
他日辽人兵临城下,是太师自请乞骸骨,还是太后自请自消后位?”
王钦若话音落地,便有御史言官,纷纷出面力挺他的话,纷纷质疑此次出兵的事宜。
了。
恼羞成怒的他,下了一道昏庸的命令。
封路。
封锁了整个河西走廊的道路。
目的是为了封死甘州回鹘,让他们不能跟大宋、大辽联系,向这两位霸主求援。
他对手下兵马下令,但凡遇见甘州回鹘去见大宋、大辽的使节,一律劫掠一空。
但凡大宋、大辽去见甘州回鹘的使节,一样劫掠。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对敌对的实力不择手段,大家都能理解。
可偏偏手底下的人劫掠使节劫掠顺手了,顺手把辽国派去安抚西夏王李德明的使节给劫掠了。
一下把辽皇耶律隆绪惹火了。
辽皇耶律隆绪打服了高丽,腾出了手,立马挥舞着马鞭,冲到西夏教他做人。
……
满朝文武听到了寇准的解释,仍旧觉得不可思议。
王钦若在沉吟了良久以后,开口道:“不论怎样,辽国攻打西夏,已成定局。接下来就看,朝廷如何应对此事。是在西夏王李德明被打的向我大宋求援的时候出手帮忙,还是任由西夏和辽国打个你死我活,我们坐山观虎斗?”
曹利用皱着眉头,沉声道:“就不能趁机出兵,咬下一块肉吗?”
王钦若晃着脑袋,道:“不能,西夏若亡,辽人下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我大宋。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是否出手帮助西夏,为我大宋保住一个抵御辽人的力量,可以考虑一二。
可若趁机去占领疆土,无疑是招祸。
若是跟辽人联手,瓜分了西夏,等到辽人消化完了占领了西夏的疆土,势必会对我大宋出手。
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不可取。”
寇准、曹利用、寇季三人听到这话,直皱眉头。
满朝文武,有点头的,也有憋着嘴摇头的。
曹利用沉声道:“那要是趁机去辽国身上咬下一块肉呢?”
王钦若一愣,失笑道:“挑衅辽国吗?我大宋真要趁机对辽国出兵,难保辽皇耶律隆绪不会放弃西夏,转攻我大宋,这依旧是取死之道。
说不定死的更快。
不可取。”
此话一出,朝中有不少人点头。
寇准也若有若无的点了点头。
唯有寇季暗暗的皱起了眉头。
寇准看向王钦若,淡然道:“诸位不必在这件事上纠扯了。此事老夫和太后,早有定夺。”
此话一出。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寇准身上。
王钦若踏前一步,逼近寇准,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早就知道了辽人要攻打西夏?”
寇准没有隐瞒的点点头,道:“早在去岁年末,老夫和太后就知道了此事。”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王钦若咬着牙道:“那太师和太后,又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寇准在这件事上隐瞒了寇季影子,淡然的说道:“自然是从各地送上来的奏疏当中发现的端倪。”
“什么奏疏?”
“关于辽国背地里派人从我大宋购买粮草的奏疏。”
“可否查验?”
“可。”
“……”
此事事关重大。
王钦若频频质问寇准,有种代表百官的架势。
寇准也没有因为王钦若质问他而生怒,除了隐去了寇季在其中的影子外,其余的有问必答。
王钦若要查验寇准发现辽人攻打西夏消息的奏折,寇准也没有阻拦。
当即,让内侍宦官去了存放奏疏的地方,把那些写有辽人购买粮草消息的奏疏拿到了垂拱殿上,供百官查阅。
王钦若、李迪、王曾等人代表百官,凑上前仔细查验了一番那些奏疏以后。
李迪恼怒的道:“原来淮南、江浙一带,以及代、唐、邓等州闹粮荒,是辽人搞的鬼。”
王钦若的关注点,从来都不在粮荒上面。
他看完了奏疏以后,面对寇准,质问道:“太师,辽人在我大宋大肆购买粮食不假,可是太师是如何从辽人购买粮食,猜测到辽人要攻打西夏的?”
寇准闻言,细细的把辽人一反常态向大宋示好,以及辽人在大宋购买粮草,再加上各国各藩属之间的局势的分析,给王钦若,以及满朝文武说了一遍。
满朝文武听了一口,一脸恍然。
他们心里不由自主的对寇准生出了佩服之意。
能把这么多蛛丝马迹联系在一起,推断出辽人动兵的意图,着实厉害。
但是王钦若却没有就此罢言的意思,他盯着寇准沉声道:“太师刚才说,早在你发现了这件事以后,就和太后对此事做出了处置,不知道太师和太后是如何抉择的?”
寇准坦言道:“经老夫和太后商议,决定借机出兵,为我大宋开疆拓土。老夫和太后先是许了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其用意,是为了让折种两家在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趁机出兵,牵制双方。
随后,老夫和太后又差遣丁谓为监军,李昭亮为征讨元帅,率领大同、永兴、感德三军,共六厢十五万人马,赶赴战场。
只要西夏和辽国大战的时候,折种两家的兵马,能趁机牵制住他们。
朝廷大军一到,自然能借机从西夏身上撕下肉,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西夏王李德明在辽军入侵之际,必然会调动西夏精锐兵马,抵御辽军。
各地城池内的守军,必然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我大宋要是借此出兵,肯定能长驱直入。”
王钦若盯着寇准,眯着眼,冷笑道:“太师的意思是,你和太后瞒着百官,调动了不下于十五万的人马,参与到了这场大战当中了?”
不等寇准开口,王钦若朗声质问道:“太师和太后此举,置我等于何地?”
满朝文武闻言,一个劲的点头。
王钦若掷地有声的喊道:“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信不过我等,所以才没有把此等大事告诉我等。太师和太后分明是不在乎我等,才会瞒着我等,不跟我等商议,就冒然出兵。
然,太师和太后有没有想过,此战不论胜败,皆对我大宋不利。
若是借此为我大宋招来了祸端,谁能承担?
他日辽人兵临城下,是太师自请乞骸骨,还是太后自请自消后位?”
王钦若话音落地,便有御史言官,纷纷出面力挺他的话,纷纷质疑此次出兵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