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谅山下,越王降。
镇南关虽险,可也仅是据守一道山隘,周边群山连绵,驻军有限,且供给不便,又能以屯垦自给。
谅山则不同,虽然周边也被群山高地环绕,地形险峻,可左溪上游左流的穷奇河穿流而过,使的这片山区里也有了一片肥沃的山间盆地平原。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北面之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经,便一马平川,顺着河谷大道能直趋交州河内。
镇南关相比谅山,顶多算是一个前院门,谅山才是大宅正门。凭着难得的河谷平地,谅山完全可以屯田自给,也能建起一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屯兵、储粮等都能满足,使的这里能够长期驻扎一支不下万人的军队。
这才是秦琅一直盯着谅山的原因所在。
谅山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自然不会是无主之地,也正因这块地方的优越,向来是争夺激烈。如今控制着这块地方的是杨家,祖上也是来自中原。当家人杨季元,在隋朝刘元出兵讨伐李佛子时被俘,于是投降朝廷,被授予了军职。
后来平灭李佛子势力后,又随刘方征讨侵拢交州的林邑国,随后还曾入长安拜见天子,又曾在长安任职。
隋末大乱后,回到交州老家,招募乡勇蛮少等,组织了一支人马,当时谅山蛮周叔玄做乱,自称黑帝,劫掠杨家。于是杨季元带人马与周叔玄交战,最后擒杀黑帝周叔玄,于是交趾太守丘和干脆授杨季元为交趾郡假兵曹参军事。
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也很混乱,杨季元于是干脆在谅山原黑帝的贼剿老寨,开始建立坞壁,招集流民,聚拢宗族子弟,又收纳了许多俚僚蛮部,于是一时间倒也是势力极强,远近不敢来犯。
连交趾的太守丘和,都对他十分客气。
后来丘和归附势力进入岭南的萧铣,只是他派去朝贡的官员们还没到达江陵,唐军已经在李孝恭和李靖的率领下灭亡了萧铣,于是丘和转而归附大唐。
交趾改交州,丘和先是做了交州总管,再改都督府,又做交州都督,数年间,丘和依然统领着交州地区,而与丘和关系密切的杨季元,也一直控制着谅山一带。
丘和受征入朝后,杨季元也没再担任官职,而是致仕归家,可谅山坞壁,这几年不但没有解散,反而越搞越大。
“杨季元怎么说的?”秦琅问。
杨季元这种家伙,一把年纪了,但更加难以对付,这些人就是老江湖滚刀肉,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所以对付蛮子们的那一套,有时对他们并不管用。
最重要的在于,杨家的谅山坞壁很有实力。
坞壁这种东西,也叫坞堡,最早其实是中原流行的,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地区因战乱多,故此许多有实力的地方大族豪强们,纷纷选择一些险要之地,或高山,或深谷,建起坞堡。
这种坞堡,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堡,有围墙有壕沟,甚至有角楼。
坞堡外就是开垦的田地,坞主在堡内还有大量的部曲和家兵,也有许多坞民依附。
这种坞堡虽然汉光武帝曾经下令摧毁禁绝,可是屡禁不绝,尤其是当时西北边地,羌蛮袭扰,边民于是自发修建坞堡,抱团自卫。
到了西晋末年,北方五胡乱华,百姓更是民不聊生,于是汉人地主豪强们,纷纷建立坞堡,组织乡兵,屯聚堡坞,据险自守。
这种坞堡在面对一般的流贼饥民,或者是小股的胡人兵马时,往往能够自守,对方若想强攻下这些守备森严的坞堡并不容易,所以要么绕过,要么勒索点钱粮。
在五胡乱华最黑暗的那段岁月里,整个北方曾经一度只剩下了三百万汉人,而这些汉人又有大半是依靠这些坞堡存活下来的。
后来这些中原汉人豪强们的坞堡,也为那些胡蛮们所看中,于是也有样学样的搞起坞堡来聚居。
乱世之中,坞堡很有用,但到了隋唐之后,坞堡已经慢慢的减少了,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已经形成很大规模的大型坞堡。
比如隋末时,李世民跟刘武周在河东的柏壁大战,柏壁,其实也叫柏坞,就是一处大型坞堡。
而在边地,坞堡则传承下来。
特别是如谅山坞堡这样的坞堡,因为处于蛮荒之地,不是朝廷正管,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法律之类的,坞主就是土皇帝,他们不向官府纳税,也不受官府法律管辖。
坞中自有一套规矩,坞主其实也就是地主,坞民们就是坞主的佃户、部曲,坞中也组建有乡兵、部曲,备有武装。
谅山坞堡里,主体其实是杨氏家族,故此杨家许多人都是地主。
只是因为隋乱时,杨家也征讨了不少小蛮垌,故此堡里也还有许多依附于杨家的蛮子。
坞中有房屋也有集市,连仓库、监狱都全齐备。
特别是因为近年来已经趋于安定,谅山又守在交邕之间,陆路入交州,谅山是必经之处,故此这里近年商业交易也挺热闹。
杨家的势力更是进一步扩张。
>
谅山下,越王降。
镇南关虽险,可也仅是据守一道山隘,周边群山连绵,驻军有限,且供给不便,又能以屯垦自给。
谅山则不同,虽然周边也被群山高地环绕,地形险峻,可左溪上游左流的穷奇河穿流而过,使的这片山区里也有了一片肥沃的山间盆地平原。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北面之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经,便一马平川,顺着河谷大道能直趋交州河内。
镇南关相比谅山,顶多算是一个前院门,谅山才是大宅正门。凭着难得的河谷平地,谅山完全可以屯田自给,也能建起一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屯兵、储粮等都能满足,使的这里能够长期驻扎一支不下万人的军队。
这才是秦琅一直盯着谅山的原因所在。
谅山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自然不会是无主之地,也正因这块地方的优越,向来是争夺激烈。如今控制着这块地方的是杨家,祖上也是来自中原。当家人杨季元,在隋朝刘元出兵讨伐李佛子时被俘,于是投降朝廷,被授予了军职。
后来平灭李佛子势力后,又随刘方征讨侵拢交州的林邑国,随后还曾入长安拜见天子,又曾在长安任职。
隋末大乱后,回到交州老家,招募乡勇蛮少等,组织了一支人马,当时谅山蛮周叔玄做乱,自称黑帝,劫掠杨家。于是杨季元带人马与周叔玄交战,最后擒杀黑帝周叔玄,于是交趾太守丘和干脆授杨季元为交趾郡假兵曹参军事。
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也很混乱,杨季元于是干脆在谅山原黑帝的贼剿老寨,开始建立坞壁,招集流民,聚拢宗族子弟,又收纳了许多俚僚蛮部,于是一时间倒也是势力极强,远近不敢来犯。
连交趾的太守丘和,都对他十分客气。
后来丘和归附势力进入岭南的萧铣,只是他派去朝贡的官员们还没到达江陵,唐军已经在李孝恭和李靖的率领下灭亡了萧铣,于是丘和转而归附大唐。
交趾改交州,丘和先是做了交州总管,再改都督府,又做交州都督,数年间,丘和依然统领着交州地区,而与丘和关系密切的杨季元,也一直控制着谅山一带。
丘和受征入朝后,杨季元也没再担任官职,而是致仕归家,可谅山坞壁,这几年不但没有解散,反而越搞越大。
“杨季元怎么说的?”秦琅问。
杨季元这种家伙,一把年纪了,但更加难以对付,这些人就是老江湖滚刀肉,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所以对付蛮子们的那一套,有时对他们并不管用。
最重要的在于,杨家的谅山坞壁很有实力。
坞壁这种东西,也叫坞堡,最早其实是中原流行的,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地区因战乱多,故此许多有实力的地方大族豪强们,纷纷选择一些险要之地,或高山,或深谷,建起坞堡。
这种坞堡,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堡,有围墙有壕沟,甚至有角楼。
坞堡外就是开垦的田地,坞主在堡内还有大量的部曲和家兵,也有许多坞民依附。
这种坞堡虽然汉光武帝曾经下令摧毁禁绝,可是屡禁不绝,尤其是当时西北边地,羌蛮袭扰,边民于是自发修建坞堡,抱团自卫。
到了西晋末年,北方五胡乱华,百姓更是民不聊生,于是汉人地主豪强们,纷纷建立坞堡,组织乡兵,屯聚堡坞,据险自守。
这种坞堡在面对一般的流贼饥民,或者是小股的胡人兵马时,往往能够自守,对方若想强攻下这些守备森严的坞堡并不容易,所以要么绕过,要么勒索点钱粮。
在五胡乱华最黑暗的那段岁月里,整个北方曾经一度只剩下了三百万汉人,而这些汉人又有大半是依靠这些坞堡存活下来的。
后来这些中原汉人豪强们的坞堡,也为那些胡蛮们所看中,于是也有样学样的搞起坞堡来聚居。
乱世之中,坞堡很有用,但到了隋唐之后,坞堡已经慢慢的减少了,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已经形成很大规模的大型坞堡。
比如隋末时,李世民跟刘武周在河东的柏壁大战,柏壁,其实也叫柏坞,就是一处大型坞堡。
而在边地,坞堡则传承下来。
特别是如谅山坞堡这样的坞堡,因为处于蛮荒之地,不是朝廷正管,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法律之类的,坞主就是土皇帝,他们不向官府纳税,也不受官府法律管辖。
坞中自有一套规矩,坞主其实也就是地主,坞民们就是坞主的佃户、部曲,坞中也组建有乡兵、部曲,备有武装。
谅山坞堡里,主体其实是杨氏家族,故此杨家许多人都是地主。
只是因为隋乱时,杨家也征讨了不少小蛮垌,故此堡里也还有许多依附于杨家的蛮子。
坞中有房屋也有集市,连仓库、监狱都全齐备。
特别是因为近年来已经趋于安定,谅山又守在交邕之间,陆路入交州,谅山是必经之处,故此这里近年商业交易也挺热闹。
杨家的势力更是进一步扩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