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更何况,如今是新旧朝交接的时候,大唐推翻了隋朝,而李世民的贞观朝又取代了武德朝,在这种大环境下,其实对于他们这些新贵是极有利的,这也是他们这些新功崛起的最佳时机,现在不抓住,错过了这波风口,以后再想起来,可就难了。
无数的旧贵族们会死死的踩着他们不放的。
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不杀功臣的皇帝,非到万不得已他都不会杀,不像刘邦朱元璋他们,没理由都要罗织点大案来装几麻袋功臣砍了,就为了给儿子削掉权杖上的荆棘好传位。
所以贞观朝对于新贵们来说更有利,只要不做死,崛起的机会很大。但也有大坑得小心,这大坑就是继承人之争。
历史上,这个继承人之争,坑掉了太多贞观功臣们,侯君集、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顶级勋贵,可谓都是倒在这上面的。
可秦家现在又被迫捆绑在了承乾的船上,已经下不了船了。
无论如何,秦琅都得保住承乾,否则承乾倒,秦家也必倒。
秦琅要保承乾,长孙无忌也要保承乾。
而太极宫里,李世民同样也想办法要扶稳太子承乾。
这一次缘起于李恪封广州大都督的一场潜流,让李世民也更加有了几分不安。皇子们还年轻,可这些年轻的皇子后面,居然已经开始有了利益集团了。
两仪殿里。
李世民在宴请两位老臣,宋国公萧瑀和江国公陈叔达。
这两位都曾是武德和贞观朝的宰相,也都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年轻时还曾是皇子,萧瑀是西梁皇子,陈叔达是南陈皇子,而他们现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天子的亲家翁,两人的儿子,都被李世民赐婚公主。
一壶国公酒,一碟冷切五香卤牛肉,一碟炒蚕豆,一盘凉拌黄瓜,一般拌三丝,一盘醉青虾。
几杯酒下肚。
李世民话越说越开。
“朕欲始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
这句话一出,倒是让两位天子亲家翁都有些意外,怎么好好的就突然说到这些了。
两人都是聪明人,皇帝这句话虽不长,可重点就两个,一是子孙长久,一是社稷永安。
这两点恰说明,现在皇帝担忧子孙不能长久,社稷不能永安。
重点还是在于子孙上面,皇帝在担忧子孙,但皇子们还都年幼,最年长的太子承乾也才十岁啊。
是何原因让皇帝开始担忧这个?
联系到刚刚朝中的一些争议,两人都马上就明白了皇帝有此疑惑的缘由了。
“萧卿?”
萧瑀本身曾是前朝皇子,对于这个话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深刻理解的,所以面对皇帝的提问,也只是想了想便答道,“臣观前代国祚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逾四百年之久。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守!”
“陈卿?”
“陛下,汉封王子弟,守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踵,封建有效!”陈叔达跟萧瑀倒是难得统一态度。
李世民感叹着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亡。昔吕后欲威刘氏,终赖宗室刘氏诸王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皇帝的态度表露无疑,皇子们虽年幼,可他确实已经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并开始在寻求解决之道了。
李世民自己是通过兵变夺嫡称帝的,所以对这些事情很敏感,加之他对于前朝灭亡的殷鉴,经常拿杨家父子的事情来做比较。
杨广刚愎自用,猜忌过度,导致强盛的大隋朝很快大乱,而杨广当年也正是通过陷害太子杨勇夺嫡上位,上位后又幽禁兄弟,甚至逼反了弟弟,导致本就只有兄弟五人的杨广,在位之时,大隋居然没有一个可靠的宗室为屏藩。
而杨广自己儿子又少,太子又早死,次子又因昏庸被他废黜软禁,结果到了后来,杨广只能让自己年幼的孙子们留守长安和洛阳,在大隋朝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他们留守东都西京,却根本无法作为,眼看着杨广最后只能在江都被权臣弑杀。
李世民始终觉得这是隋败亡的一个重要教训。
近来细读史书,李世民想从史书记载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发现的却是曹魏对宗室过于苛刻,导致最后司马家篡夺了曹魏江山。
南北朝时期,各国对宗室也是极为防范,宗室难以为国羽翼屏藩,因此南北朝时期,政权总是很快灭亡,尤其往往都是被权臣们篡夺的。
看来看去,也就是周分封子弟传八百年,而汉分封得国四百年。
李世民想要国祚长久,觉得周汉两朝的分封值得学习。
他不希望自己的皇子们困在长安争储厮杀,也不希望将来后世子孙时代代如此困境。
若是当年太上皇李渊早给他分封建国,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玄武门兵变了也有可能。
“萧卿,陈卿,你们以为我大唐应当如何分封?该定一个什么制度,才能永保国祚绵延,子孙长久?”
bsp; 更何况,如今是新旧朝交接的时候,大唐推翻了隋朝,而李世民的贞观朝又取代了武德朝,在这种大环境下,其实对于他们这些新贵是极有利的,这也是他们这些新功崛起的最佳时机,现在不抓住,错过了这波风口,以后再想起来,可就难了。
无数的旧贵族们会死死的踩着他们不放的。
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不杀功臣的皇帝,非到万不得已他都不会杀,不像刘邦朱元璋他们,没理由都要罗织点大案来装几麻袋功臣砍了,就为了给儿子削掉权杖上的荆棘好传位。
所以贞观朝对于新贵们来说更有利,只要不做死,崛起的机会很大。但也有大坑得小心,这大坑就是继承人之争。
历史上,这个继承人之争,坑掉了太多贞观功臣们,侯君集、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顶级勋贵,可谓都是倒在这上面的。
可秦家现在又被迫捆绑在了承乾的船上,已经下不了船了。
无论如何,秦琅都得保住承乾,否则承乾倒,秦家也必倒。
秦琅要保承乾,长孙无忌也要保承乾。
而太极宫里,李世民同样也想办法要扶稳太子承乾。
这一次缘起于李恪封广州大都督的一场潜流,让李世民也更加有了几分不安。皇子们还年轻,可这些年轻的皇子后面,居然已经开始有了利益集团了。
两仪殿里。
李世民在宴请两位老臣,宋国公萧瑀和江国公陈叔达。
这两位都曾是武德和贞观朝的宰相,也都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年轻时还曾是皇子,萧瑀是西梁皇子,陈叔达是南陈皇子,而他们现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天子的亲家翁,两人的儿子,都被李世民赐婚公主。
一壶国公酒,一碟冷切五香卤牛肉,一碟炒蚕豆,一盘凉拌黄瓜,一般拌三丝,一盘醉青虾。
几杯酒下肚。
李世民话越说越开。
“朕欲始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
这句话一出,倒是让两位天子亲家翁都有些意外,怎么好好的就突然说到这些了。
两人都是聪明人,皇帝这句话虽不长,可重点就两个,一是子孙长久,一是社稷永安。
这两点恰说明,现在皇帝担忧子孙不能长久,社稷不能永安。
重点还是在于子孙上面,皇帝在担忧子孙,但皇子们还都年幼,最年长的太子承乾也才十岁啊。
是何原因让皇帝开始担忧这个?
联系到刚刚朝中的一些争议,两人都马上就明白了皇帝有此疑惑的缘由了。
“萧卿?”
萧瑀本身曾是前朝皇子,对于这个话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深刻理解的,所以面对皇帝的提问,也只是想了想便答道,“臣观前代国祚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逾四百年之久。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守!”
“陈卿?”
“陛下,汉封王子弟,守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踵,封建有效!”陈叔达跟萧瑀倒是难得统一态度。
李世民感叹着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亡。昔吕后欲威刘氏,终赖宗室刘氏诸王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皇帝的态度表露无疑,皇子们虽年幼,可他确实已经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并开始在寻求解决之道了。
李世民自己是通过兵变夺嫡称帝的,所以对这些事情很敏感,加之他对于前朝灭亡的殷鉴,经常拿杨家父子的事情来做比较。
杨广刚愎自用,猜忌过度,导致强盛的大隋朝很快大乱,而杨广当年也正是通过陷害太子杨勇夺嫡上位,上位后又幽禁兄弟,甚至逼反了弟弟,导致本就只有兄弟五人的杨广,在位之时,大隋居然没有一个可靠的宗室为屏藩。
而杨广自己儿子又少,太子又早死,次子又因昏庸被他废黜软禁,结果到了后来,杨广只能让自己年幼的孙子们留守长安和洛阳,在大隋朝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他们留守东都西京,却根本无法作为,眼看着杨广最后只能在江都被权臣弑杀。
李世民始终觉得这是隋败亡的一个重要教训。
近来细读史书,李世民想从史书记载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发现的却是曹魏对宗室过于苛刻,导致最后司马家篡夺了曹魏江山。
南北朝时期,各国对宗室也是极为防范,宗室难以为国羽翼屏藩,因此南北朝时期,政权总是很快灭亡,尤其往往都是被权臣们篡夺的。
看来看去,也就是周分封子弟传八百年,而汉分封得国四百年。
李世民想要国祚长久,觉得周汉两朝的分封值得学习。
他不希望自己的皇子们困在长安争储厮杀,也不希望将来后世子孙时代代如此困境。
若是当年太上皇李渊早给他分封建国,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玄武门兵变了也有可能。
“萧卿,陈卿,你们以为我大唐应当如何分封?该定一个什么制度,才能永保国祚绵延,子孙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