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名折冲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实际上就是把几十万卫府兵,分散在几百个折冲府,由几百个折冲都尉统领,分散了兵权,诸卫的大将军们对府兵的掌握降到很低。
而另一方面,都督府体系,各都督以及边将们,却只统领府下当值驻守的边军,对于境内的折冲府的府兵,却没有征调指挥之权。
越王李泰,拜扬州大都督。
蜀王李恪,拜益州大都督。
燕王李佑,拜幽州大都督。
皇六弟赵王元景,改封荆王,授荆州大都督。
皇七弟鲁王元昌,改封凉王,封凉州大都督。
皇九弟周王李元方,改封吴王,拜交州大都督。
皇十一弟韩王元嘉,改封晋王,拜并州大都督。
三子四弟,出任七大都督。
从这里可看出,皇帝对于大都督这个职位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轻授臣子。他授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弟弟。
而老六老七后面却没老八,这是因为老八酆王李元亨的母亲是尹德妃,当年李世民跟建成斗的厉害的时候,尹德妃可是坚决支持建成了的,没少害李世民。
原来的三级都督府,现在改成两级了。
七大都督全是皇弟皇子,但荆王元景也不过十岁,他那几个弟弟也都是十岁九岁的,全是秦琅崇贤馆的学生呢,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呢,则都是八岁七岁的,要不是因为其它皇子才三两岁,其实李世民也没必要把大都督的位置让给弟弟们。
可封归封,他们年纪还小,无法上任。
因此七个大都督府,实际上都是要派长史去主持的。
李绩这个并州都督,改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宇文士及这个凉州大都督也改为凉州大都督府长史·······
秦琅在那里喝着茶,他没加盐加胡椒粉,而是加了牛奶和糖,倒也别有番滋味的。
细品之下,倒也听出来皇帝今天廷议上突然让老杜提出这都督府改革的用意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事调整。
原来四十三都督府,现在调整为二十四都督府。
先是大都督府规定只由亲王担任,于是几个大都督都降职或换职,担任长史的都是皇帝信的过的人了。
再一个,并撤剩下十七个都督府,皇帝也直接来了个全面大调整,或是对调,或是直接派出自己的潜邸旧部去任职。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
大唐边境防御体系重新确立,府兵边军体系也明确了,另一方面,统兵的将领也都换成了自己人。那些武德朝的元老,或是当年半路归降的杂系将领,李世民大多数调回了朝中,塞到十二卫府里去喝茶去了,不给他们实际统兵之权。
不得不佩服皇帝,手段还是很高的。
大都督们是二品,都督是原来中都督的品级,正三品。
每个都督府,下面都起码管着两个以上的边州,并兼任本州刺史。
每个都督,都握着起码一两万的边军。
本来秦琅在那里喝茶喝的正香,结果就听到皇帝突然提起,说要派忠心可靠又勇猛能干的大臣去边境兼任都督。
这么重要的差事,居然还让大臣兼职?
皇帝这是啥意思?
大都督你嫌级别太高权势太重,让亲王遥领这说的过去,可正三品的都督,也不过是上州刺史级别啊,有必要也要让朝中大臣挂职兼任吗?
然后秦琅就听到李世民在那里点他的名。
“改雍州府为京兆府,雍州牧改为京兆牧,以皇太子承乾领京兆牧,以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长孙无忌任京兆尹,以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秦琅为京兆少尹。”
“秦琅兼领胜州都督、刺史!”
秦琅愣了一下。
一下子就又多了两个兼职?
京兆少尹和胜州都督?
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京兆少尹就不说了,兼职就兼职吧,毕竟都在长安。可是这胜州却是在关内道最东北啊,在梁师都控制的银州北面,也在颉利可汗控制的漠南汗庭的南面。
东面隔一条黄河是河东朔州,西面是毛乌素沙漠戈壁,北面也是黄河,隔河是河套的前套地区。
当然,在秦汉时代,其实从白于山以此到阴山以南的,整个地区,都是河套。
但如今的胜州处境可是很尴尬的,东面是苑君璋控制的代北之地,南面是梁师都控制的银夏之地,正北是颉利可汗的汗庭,西北是郁射设占据的后套丰州地区。
北东两面都是黄河为界,西面又是茫茫沙漠戈壁。
正因如此,之前突厥几次南下,胜州都是直接失守。
只是因为这地方太穷,所以突厥人每次借路经过,南下敲诈完大唐后,便也不留恋,直接撤走送还唐朝。
但这地方实在太残破了。
虽说也是个战略要点,但因为周边的形势,导致这其实是一块废地。
要人口没人口,要经济没经济的,谁也不敢过去,去了没多久肯定就成突厥人的奴隶了。
派到那地方去当官,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上次突厥路过再次破城后,现在胜州已经好久没有派官员去了。
连百姓都没,派官员也没啥意义。
可现在皇帝把胜州也设为都督府,还让秦琅兼任胜州都督,秦琅感觉很扯淡。
名折冲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实际上就是把几十万卫府兵,分散在几百个折冲府,由几百个折冲都尉统领,分散了兵权,诸卫的大将军们对府兵的掌握降到很低。
而另一方面,都督府体系,各都督以及边将们,却只统领府下当值驻守的边军,对于境内的折冲府的府兵,却没有征调指挥之权。
越王李泰,拜扬州大都督。
蜀王李恪,拜益州大都督。
燕王李佑,拜幽州大都督。
皇六弟赵王元景,改封荆王,授荆州大都督。
皇七弟鲁王元昌,改封凉王,封凉州大都督。
皇九弟周王李元方,改封吴王,拜交州大都督。
皇十一弟韩王元嘉,改封晋王,拜并州大都督。
三子四弟,出任七大都督。
从这里可看出,皇帝对于大都督这个职位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轻授臣子。他授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弟弟。
而老六老七后面却没老八,这是因为老八酆王李元亨的母亲是尹德妃,当年李世民跟建成斗的厉害的时候,尹德妃可是坚决支持建成了的,没少害李世民。
原来的三级都督府,现在改成两级了。
七大都督全是皇弟皇子,但荆王元景也不过十岁,他那几个弟弟也都是十岁九岁的,全是秦琅崇贤馆的学生呢,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呢,则都是八岁七岁的,要不是因为其它皇子才三两岁,其实李世民也没必要把大都督的位置让给弟弟们。
可封归封,他们年纪还小,无法上任。
因此七个大都督府,实际上都是要派长史去主持的。
李绩这个并州都督,改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宇文士及这个凉州大都督也改为凉州大都督府长史·······
秦琅在那里喝着茶,他没加盐加胡椒粉,而是加了牛奶和糖,倒也别有番滋味的。
细品之下,倒也听出来皇帝今天廷议上突然让老杜提出这都督府改革的用意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事调整。
原来四十三都督府,现在调整为二十四都督府。
先是大都督府规定只由亲王担任,于是几个大都督都降职或换职,担任长史的都是皇帝信的过的人了。
再一个,并撤剩下十七个都督府,皇帝也直接来了个全面大调整,或是对调,或是直接派出自己的潜邸旧部去任职。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
大唐边境防御体系重新确立,府兵边军体系也明确了,另一方面,统兵的将领也都换成了自己人。那些武德朝的元老,或是当年半路归降的杂系将领,李世民大多数调回了朝中,塞到十二卫府里去喝茶去了,不给他们实际统兵之权。
不得不佩服皇帝,手段还是很高的。
大都督们是二品,都督是原来中都督的品级,正三品。
每个都督府,下面都起码管着两个以上的边州,并兼任本州刺史。
每个都督,都握着起码一两万的边军。
本来秦琅在那里喝茶喝的正香,结果就听到皇帝突然提起,说要派忠心可靠又勇猛能干的大臣去边境兼任都督。
这么重要的差事,居然还让大臣兼职?
皇帝这是啥意思?
大都督你嫌级别太高权势太重,让亲王遥领这说的过去,可正三品的都督,也不过是上州刺史级别啊,有必要也要让朝中大臣挂职兼任吗?
然后秦琅就听到李世民在那里点他的名。
“改雍州府为京兆府,雍州牧改为京兆牧,以皇太子承乾领京兆牧,以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长孙无忌任京兆尹,以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秦琅为京兆少尹。”
“秦琅兼领胜州都督、刺史!”
秦琅愣了一下。
一下子就又多了两个兼职?
京兆少尹和胜州都督?
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京兆少尹就不说了,兼职就兼职吧,毕竟都在长安。可是这胜州却是在关内道最东北啊,在梁师都控制的银州北面,也在颉利可汗控制的漠南汗庭的南面。
东面隔一条黄河是河东朔州,西面是毛乌素沙漠戈壁,北面也是黄河,隔河是河套的前套地区。
当然,在秦汉时代,其实从白于山以此到阴山以南的,整个地区,都是河套。
但如今的胜州处境可是很尴尬的,东面是苑君璋控制的代北之地,南面是梁师都控制的银夏之地,正北是颉利可汗的汗庭,西北是郁射设占据的后套丰州地区。
北东两面都是黄河为界,西面又是茫茫沙漠戈壁。
正因如此,之前突厥几次南下,胜州都是直接失守。
只是因为这地方太穷,所以突厥人每次借路经过,南下敲诈完大唐后,便也不留恋,直接撤走送还唐朝。
但这地方实在太残破了。
虽说也是个战略要点,但因为周边的形势,导致这其实是一块废地。
要人口没人口,要经济没经济的,谁也不敢过去,去了没多久肯定就成突厥人的奴隶了。
派到那地方去当官,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上次突厥路过再次破城后,现在胜州已经好久没有派官员去了。
连百姓都没,派官员也没啥意义。
可现在皇帝把胜州也设为都督府,还让秦琅兼任胜州都督,秦琅感觉很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