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妻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天南会发这么大的火,当然不是因为坊间的流言,那流言的内容太过骇人,现在还人敢捅到赵天南这里来。
他之所以没控制住脾气,是因为这两天递上来的奏折里,都提到了一件事。
因为凤鸣阁的特殊性,各地的凤鸣阁也就成了读书人最喜欢的聚集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各地凤鸣阁里聚集的读书人之间就开始冒出一种言论,道是江南等地这次之所以会经受灾荒,是因为当今皇上执政不仁,所以上苍特地降下警示以诫万民。
许是有人操控着,这种言论经由读书人的嘴迅速往外传,没用多久,竟然就形成了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
若只是在读书人之间私下流传也就罢了,但尤为可恨的是,如今这种言论已经传到了大武朝的普通百姓耳里。
这个年代的人,敬鬼神,惧君王。
但若真把鬼神与君王放在一起比较,最让他们害怕的,当然还是鬼神。
如果这次江南等地的灾荒真的是上苍对当今皇上没能治理好天下的警示,那可要怎么办?
就在百姓们心里存着这个问题时,很快,就有人为百姓们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
上苍仁慈,若当今皇上能认识到己身的失误,然后下罪己诏以供天下万民传阅,必定会让上苍接收到当今皇上的诚意,从而换回接下来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江南等地的灾荒让几乎半个大武朝的百姓都深受其害,这些百姓的生活从原来的平静安宁变成了现在的颠沛流离,那些艰难困苦早已让他们变得麻木,但再怎么麻木,他们心底深处到底都存了一丝丝的希望。
如今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便无疑是将百姓们心底的希望放大了。
不过是让当今皇上下一纸罪己诏罢了,又不会给皇上带来什么损失,若是这样就能让这次灾荒安然度过,即使那是当今皇上,为了天下万千子民,做点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可以的吧?
于是,当天下万民的期望汇聚到一起时,便形成了一股足以冲击皇权的力量。
这股力量,叫民心。
当百姓汇聚的这股洪流汇向京城时,凤鸣阁那些读书人,也没有闲着。
细数历朝历代,君王在国家遭遇天灾时下罪己诏,本就是极为寻常的事,所以在这些读书人眼中,这本也算不得什么开了先河的事,再有百姓们的呼声,这些以传达民声为己任的读书人顿时如打了鸡血般,自然而然的就开始自发奔走,然后联名上书,恳请当今皇上为了平息上苍的怒火而下罪己诏,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若只是少部分读书人的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偏偏这次是许许多多读书人拧成了一股绳,爆发出来的力量,即使是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
各地读书人的联名上书,这些天已经陆陆续续的送达京城,因事关重大,自然是交到了内阁,最终到了身为内阁首辅的寒老爷子手里。
那时的寒老爷子正为了赵天南只随便把顺妃推出来作为“交代”而冷笑不已,看到那一本本联名上书,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当时他为了流言之事去安国公府时,凤止歌从容的对他说,早已经想好了要怎样还击。
凤鸣阁,寒老爷子自然不会忘了其幕后的主人到底是谁。
想必,这些,就该是素素为赵天南精心准备的一道大餐吧。
有了这个认知,寒老爷子心情舒畅之下,在内阁其他几位阁老的摇摆不定之中,决定将这些汇聚到一起的各地读书人联名上书全部送到了赵天南手里。
于是,也就有了林公公进来时看到的那一幕。
听林公公问及自己动怒的原因,赵天南好不容易平复下的怒火又有了抬头的趋势,他将手中的汤盅重重一搁,指着那散落满地的折子怒道:“这些个胆大的贱民和穷酸书生,也敢放言要朕下什么罪己诏!看来,朕这些年还是对百姓太过宽容了……”
话说到后面,赵天南面目之间已经带了些狰狞。
林公公心里在笑,但表面上仍是一副担忧的模样,他来到那一地的奏折面前,一本本的将那些奏折归整好又重新放回御案之上。
待将一地的狼藉收拾妥当,林公公才低垂着头站回他站了二十几年的位置,轻声劝慰道:“皇上,不过是些无足轻重之人的狂言罢了,皇上又何必为了这些人而动怒,如今大武朝正是需要皇上的时候,皇上当以保重龙体为重。”
赵天南并未因林公公的劝慰而放松心情,一张脸更是因愤怒而变得扭曲。
就如同那些读书人所想一般,历代帝王在遇到天灾时下罪己诏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赵天南看来,这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
大武朝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他能有今天,靠的是他在战场上留下的无数鲜血,靠的是他的以命相搏,而不是靠的什么上苍或者天意。
登基二十几年,他自认自己身为帝王,做到了他能做的极致,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武朝日渐强大,百姓安居乐业。
可如今,因为一场干旱,那些原本只能仰望畏惧于他的百姓,就敢要求他下什么罪己诏?
他是大武朝的主宰,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这些靠仰他鼻息生活的蝼蚁,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那些贱民,那些酸儒,莫非他们以为什么联名上书就能逼迫他低头?
他无错,自然不会下什么罪己诏!
如果心里的想法能化作声音,那赵天南心里的这些话,必定是铿锵有力的。
至于他不理会百姓的心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天南遥遥记得,当年的素素,在大武朝初建时,曾说过一句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这就是来自于素素的反击吗?
赵天南一时之间有些神思恍惚。
事实上,在让人将那流言传出去之后,赵天南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不是后悔要置凤止... -->>
赵天南会发这么大的火,当然不是因为坊间的流言,那流言的内容太过骇人,现在还人敢捅到赵天南这里来。
他之所以没控制住脾气,是因为这两天递上来的奏折里,都提到了一件事。
因为凤鸣阁的特殊性,各地的凤鸣阁也就成了读书人最喜欢的聚集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各地凤鸣阁里聚集的读书人之间就开始冒出一种言论,道是江南等地这次之所以会经受灾荒,是因为当今皇上执政不仁,所以上苍特地降下警示以诫万民。
许是有人操控着,这种言论经由读书人的嘴迅速往外传,没用多久,竟然就形成了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
若只是在读书人之间私下流传也就罢了,但尤为可恨的是,如今这种言论已经传到了大武朝的普通百姓耳里。
这个年代的人,敬鬼神,惧君王。
但若真把鬼神与君王放在一起比较,最让他们害怕的,当然还是鬼神。
如果这次江南等地的灾荒真的是上苍对当今皇上没能治理好天下的警示,那可要怎么办?
就在百姓们心里存着这个问题时,很快,就有人为百姓们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
上苍仁慈,若当今皇上能认识到己身的失误,然后下罪己诏以供天下万民传阅,必定会让上苍接收到当今皇上的诚意,从而换回接下来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江南等地的灾荒让几乎半个大武朝的百姓都深受其害,这些百姓的生活从原来的平静安宁变成了现在的颠沛流离,那些艰难困苦早已让他们变得麻木,但再怎么麻木,他们心底深处到底都存了一丝丝的希望。
如今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便无疑是将百姓们心底的希望放大了。
不过是让当今皇上下一纸罪己诏罢了,又不会给皇上带来什么损失,若是这样就能让这次灾荒安然度过,即使那是当今皇上,为了天下万千子民,做点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可以的吧?
于是,当天下万民的期望汇聚到一起时,便形成了一股足以冲击皇权的力量。
这股力量,叫民心。
当百姓汇聚的这股洪流汇向京城时,凤鸣阁那些读书人,也没有闲着。
细数历朝历代,君王在国家遭遇天灾时下罪己诏,本就是极为寻常的事,所以在这些读书人眼中,这本也算不得什么开了先河的事,再有百姓们的呼声,这些以传达民声为己任的读书人顿时如打了鸡血般,自然而然的就开始自发奔走,然后联名上书,恳请当今皇上为了平息上苍的怒火而下罪己诏,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若只是少部分读书人的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偏偏这次是许许多多读书人拧成了一股绳,爆发出来的力量,即使是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
各地读书人的联名上书,这些天已经陆陆续续的送达京城,因事关重大,自然是交到了内阁,最终到了身为内阁首辅的寒老爷子手里。
那时的寒老爷子正为了赵天南只随便把顺妃推出来作为“交代”而冷笑不已,看到那一本本联名上书,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当时他为了流言之事去安国公府时,凤止歌从容的对他说,早已经想好了要怎样还击。
凤鸣阁,寒老爷子自然不会忘了其幕后的主人到底是谁。
想必,这些,就该是素素为赵天南精心准备的一道大餐吧。
有了这个认知,寒老爷子心情舒畅之下,在内阁其他几位阁老的摇摆不定之中,决定将这些汇聚到一起的各地读书人联名上书全部送到了赵天南手里。
于是,也就有了林公公进来时看到的那一幕。
听林公公问及自己动怒的原因,赵天南好不容易平复下的怒火又有了抬头的趋势,他将手中的汤盅重重一搁,指着那散落满地的折子怒道:“这些个胆大的贱民和穷酸书生,也敢放言要朕下什么罪己诏!看来,朕这些年还是对百姓太过宽容了……”
话说到后面,赵天南面目之间已经带了些狰狞。
林公公心里在笑,但表面上仍是一副担忧的模样,他来到那一地的奏折面前,一本本的将那些奏折归整好又重新放回御案之上。
待将一地的狼藉收拾妥当,林公公才低垂着头站回他站了二十几年的位置,轻声劝慰道:“皇上,不过是些无足轻重之人的狂言罢了,皇上又何必为了这些人而动怒,如今大武朝正是需要皇上的时候,皇上当以保重龙体为重。”
赵天南并未因林公公的劝慰而放松心情,一张脸更是因愤怒而变得扭曲。
就如同那些读书人所想一般,历代帝王在遇到天灾时下罪己诏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赵天南看来,这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
大武朝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他能有今天,靠的是他在战场上留下的无数鲜血,靠的是他的以命相搏,而不是靠的什么上苍或者天意。
登基二十几年,他自认自己身为帝王,做到了他能做的极致,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武朝日渐强大,百姓安居乐业。
可如今,因为一场干旱,那些原本只能仰望畏惧于他的百姓,就敢要求他下什么罪己诏?
他是大武朝的主宰,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这些靠仰他鼻息生活的蝼蚁,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那些贱民,那些酸儒,莫非他们以为什么联名上书就能逼迫他低头?
他无错,自然不会下什么罪己诏!
如果心里的想法能化作声音,那赵天南心里的这些话,必定是铿锵有力的。
至于他不理会百姓的心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天南遥遥记得,当年的素素,在大武朝初建时,曾说过一句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这就是来自于素素的反击吗?
赵天南一时之间有些神思恍惚。
事实上,在让人将那流言传出去之后,赵天南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不是后悔要置凤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