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神圣罗马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受农业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的农民日子都不好过了。有积蓄的家庭还好,没有积蓄的家庭就只能举债了。
粮食是自家种的,生活上的花销不大,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政府税收,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税收都不重,想办法凑凑也就有了,实在是没钱还可以欠着。
部分国家还减免了税收,或者是接受实物冲抵税收。破产的农民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如果农业危机在1873年结束,那么这只是相当于一年农产品丰收,导致价格下跌的小插曲,还动摇不了欧洲的小农经济。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1873年开春,大家再次满怀热情的投入生产中。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外,还有很很多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反升。
这不是农民不知道粮食价格不好,种粮的收益不高,主要是祖祖辈辈都习惯了这样的种植方式,要是不种植粮食,他们不知道该种些什么。
奥地利算是削减粮食产能力度较大的国家,国有农业公司旗下的农场都被弗朗茨勒令停止种植粮食,统一改种经济作物。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的话,光这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让奥地利度过农业危机。
遗憾的是今非昔比,很多民众都加入到了土地赎买中,这么多年下来,维也纳政府手中持有的国有耕地面积已经不足全国耕地面积的3%。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农业公司实际上也很少种植粮食,除了种植少量自己食用的口粮外,大都是种植经济作物。
这些经济作物也不用外卖,农业公司本身就有加工厂,玩儿的是生产+加工,一体化农业。
不光国有农业公司,很多大贵族也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利益面前,大家的学习能力都很强。
大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第一时间调整种植模式,相对而言这种一体化农业,受农业危机冲击较小。
农业部原本计划今年粮食生产量会下跌5.2%~8.6%,结果现实非常的打脸。即便是政府已经大肆宣传,号召民众们削减粮食种植面积,结果春耕结束的大数据告诉他们想得太美了。
1873年春耕,奥地利粮食种植面积仅仅只下跌了1.3%,这就是维也纳政府微调的结果。
数据未必准确,在这么短时间内,维也纳政府还做不到全面统计,这只是抽样调查的结果。
弗朗茨不认为这个误差会有多大,即便是误差高达一倍,那也才2.6%,距离预订目标还相差一倍以上。
奥地利都是这种结果,别的国家可想而知。不要说减产了,弗朗茨觉得他们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算是政府调控力度大了。
农业危机还会持续下去,弗朗茨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也是维也纳政府计划好的。
利用农业危机冲击欧洲各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各国的土地兼并运动,制造大量的破产农民。
殖民部都做好了准备,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内,共计接受欧洲大陆移民一千万,为奥地利殖民地开发提供劳动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德意志地区想移民的早就被忽悠走了,奥地利本土也差不多是如此。
从巅峰时期每年移民数十万人,到了现在奥地利本土每年产生的移民就那么四五万,德意志联邦每年大概还能够提供五六千移民,欧洲其它国家地区大概会贡献两三万移民。
当然,整个欧洲大陆每年的移民不只这么点儿,问题是这些人不可能都去奥地利的殖民地,英法荷普西都在欧洲忽悠移民。还有美洲那一帮国家,也是移民的选择。
每年七八万移民,要分散奥地利那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上,连一朵浪花都击不起来。
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忽悠德意志联邦和普鲁士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在和自己抢移民。
纵观欧洲各国,目前最有潜力成为移民输出大国的就剩下俄罗斯了,德意志地区的潜力已经基本上被榨干了。
农业危机是最佳的手段,亚历山大二世的大开荒,确实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但是沙皇政府解放农奴时间太短,这些人没有来得及积累财富,就遇到了农业危机。
在抗风险能力上,这些刚刚获得土地的俄国农民,还欠了政府一屁股债,无疑是最低的。
土地是新开垦的,产量相对降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又不好,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粮食种植成本较高;受制于交通,粮食运输困难,很难创造经济价值。
初步估计,1872年的农业危机,就给俄罗斯帝国制造了数万破产农民。这么点儿人,自然掀不起风浪,刚出来就被俄国工商业给吸收了。
想要吸收移民,那还早着呢?只有出现了大规模破产潮,超过了俄国工业的吸收极限,才有可能大量外流。
要不然去俄罗斯,和俄国本土资本家们抢劳动力,那不是脑残么?人家可是地头蛇,保管让人重新学会做人。
这项计划可不包括奥地利本土。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土地兼并是最佳的选择,弗朗茨也不准备在本土这么干。
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面前,别的都要往后靠。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佳选择。直接让农民破产增加移民,那是下下之策。... -->>
受农业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的农民日子都不好过了。有积蓄的家庭还好,没有积蓄的家庭就只能举债了。
粮食是自家种的,生活上的花销不大,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政府税收,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税收都不重,想办法凑凑也就有了,实在是没钱还可以欠着。
部分国家还减免了税收,或者是接受实物冲抵税收。破产的农民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如果农业危机在1873年结束,那么这只是相当于一年农产品丰收,导致价格下跌的小插曲,还动摇不了欧洲的小农经济。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1873年开春,大家再次满怀热情的投入生产中。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外,还有很很多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反升。
这不是农民不知道粮食价格不好,种粮的收益不高,主要是祖祖辈辈都习惯了这样的种植方式,要是不种植粮食,他们不知道该种些什么。
奥地利算是削减粮食产能力度较大的国家,国有农业公司旗下的农场都被弗朗茨勒令停止种植粮食,统一改种经济作物。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的话,光这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让奥地利度过农业危机。
遗憾的是今非昔比,很多民众都加入到了土地赎买中,这么多年下来,维也纳政府手中持有的国有耕地面积已经不足全国耕地面积的3%。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农业公司实际上也很少种植粮食,除了种植少量自己食用的口粮外,大都是种植经济作物。
这些经济作物也不用外卖,农业公司本身就有加工厂,玩儿的是生产+加工,一体化农业。
不光国有农业公司,很多大贵族也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利益面前,大家的学习能力都很强。
大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第一时间调整种植模式,相对而言这种一体化农业,受农业危机冲击较小。
农业部原本计划今年粮食生产量会下跌5.2%~8.6%,结果现实非常的打脸。即便是政府已经大肆宣传,号召民众们削减粮食种植面积,结果春耕结束的大数据告诉他们想得太美了。
1873年春耕,奥地利粮食种植面积仅仅只下跌了1.3%,这就是维也纳政府微调的结果。
数据未必准确,在这么短时间内,维也纳政府还做不到全面统计,这只是抽样调查的结果。
弗朗茨不认为这个误差会有多大,即便是误差高达一倍,那也才2.6%,距离预订目标还相差一倍以上。
奥地利都是这种结果,别的国家可想而知。不要说减产了,弗朗茨觉得他们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算是政府调控力度大了。
农业危机还会持续下去,弗朗茨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也是维也纳政府计划好的。
利用农业危机冲击欧洲各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各国的土地兼并运动,制造大量的破产农民。
殖民部都做好了准备,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内,共计接受欧洲大陆移民一千万,为奥地利殖民地开发提供劳动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德意志地区想移民的早就被忽悠走了,奥地利本土也差不多是如此。
从巅峰时期每年移民数十万人,到了现在奥地利本土每年产生的移民就那么四五万,德意志联邦每年大概还能够提供五六千移民,欧洲其它国家地区大概会贡献两三万移民。
当然,整个欧洲大陆每年的移民不只这么点儿,问题是这些人不可能都去奥地利的殖民地,英法荷普西都在欧洲忽悠移民。还有美洲那一帮国家,也是移民的选择。
每年七八万移民,要分散奥地利那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上,连一朵浪花都击不起来。
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忽悠德意志联邦和普鲁士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在和自己抢移民。
纵观欧洲各国,目前最有潜力成为移民输出大国的就剩下俄罗斯了,德意志地区的潜力已经基本上被榨干了。
农业危机是最佳的手段,亚历山大二世的大开荒,确实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但是沙皇政府解放农奴时间太短,这些人没有来得及积累财富,就遇到了农业危机。
在抗风险能力上,这些刚刚获得土地的俄国农民,还欠了政府一屁股债,无疑是最低的。
土地是新开垦的,产量相对降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又不好,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粮食种植成本较高;受制于交通,粮食运输困难,很难创造经济价值。
初步估计,1872年的农业危机,就给俄罗斯帝国制造了数万破产农民。这么点儿人,自然掀不起风浪,刚出来就被俄国工商业给吸收了。
想要吸收移民,那还早着呢?只有出现了大规模破产潮,超过了俄国工业的吸收极限,才有可能大量外流。
要不然去俄罗斯,和俄国本土资本家们抢劳动力,那不是脑残么?人家可是地头蛇,保管让人重新学会做人。
这项计划可不包括奥地利本土。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土地兼并是最佳的选择,弗朗茨也不准备在本土这么干。
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面前,别的都要往后靠。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佳选择。直接让农民破产增加移民,那是下下之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