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抗战之钢铁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23年虽然与日本的形势相对平静,但民国内部一直烽烟四起,在江西扎根多年的红色政权由于王明,博古,还有苏联故问的瞎指挥,终于在军事上遭受了大败,迅速膨胀的势头嘎然而止。开始进行战略西迁,蒋委员长的部队一路撵着红*军的尾巴向西追赶,南京嫡系的军事力量也迅速漫延至西南。
四川由于连年兵灾,再加上干旱,天灾人祸导致的饥荒超过后世人的想象,数百万人口陷入饥不择食的窘境。陕西的情况稍好一点,河南的灾情仅次于四川,无数的难民涌进太平了几年的西北。姜立原本用于储备粮食的资金被消耗殆尽,不得不动用原本用在建设上的大笔资金用来买进粮食,赈济灾民,西北地域辽阔,虽然人口密度未出现太大的增长,但这些流动人口却是极为廉价的劳动力,只要有活命的粮食,便能让这些人贡献出自己一身力气。
为了满足西北发展的动力需要,姜立一口气在黄河建了五座大型,中型的水电站,兰州,银川各地二十余座规模不一的火电站。另外两套分别约三万吨,六万吨不等的两座钢铁厂设备纷纷在川北新发现的规模不大的铁矿附近落户。以原来的陇海路,兰西路,兰州至迪化,银川段铁路衍生出大量的支线,公路的修建也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那些涌进西北的饥民在得到充饥口粮的同时。大规模的饥荒是对西北粮食储备的重大考验,姜立不得不从东南亚,美国等数千里之外的地方买进粮食。从各地涌向西北的运粮队绵延不息,也正是这些低廉到极点的劳动力为为西北的基础建设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让平时需要花费巨大代价才能推动的大工程,因为这些饥民的加入得以迅速铺开。整个西北地面四处可见那些白人设计师,工程师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周边,总会有一些年轻的民国工程师,学徒,学生。还有一片忙得热火朝天的劳工。
与这些轰动的建设场景相比。15路军在军事上的改革与扩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依仗着源源不断从美国各地汇过来的资金,原本混成旅被直接改编成师,暂编旅被编成正式旅。加上直接扩编的两个师。到民国23年底,15路军一口气扩编到了16个步兵师,5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装甲兵,特种兵。航空兵均有一定程度的扩编。各支部队都充斥了大量的新兵,15路军战半力由于新兵的填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并且火炮的配备严重不足。但一口气将总兵力扩充到接近三十万人,这样的规模哪怕就是窝在西北不动,也是一只庞然巨物。仅管南京,日本派到西北的细作为数不少,但也绝没料到姜立在短时间内将部队扩充到如此地步。
“你自从进入西北以来,都是步步为营,很少看到有这么激进的时候呢。”黄显声与姜立等人一起漫步在青葱的黄河堤上,俯瞰在修整码头的人群说道。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军事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自从犬养毅遇刺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对于军事上的投入也与日俱增。这次一口气将军队扩充至如此规模,也是趁着这日本现在没有大动作,一两年的时间,进入部队的新兵蛋子差不多也能训成老兵了。日本现在也在蓄力,我不能让一群新兵蛋子去跟日本人拼命,后面两年扩军的步伐也不会小。”姜立点头道,“虽然力度未必会有今年这么大。但相比之前却要高出不少,明后两年至少还要扩充七个师左右。”
“这次扩军的力度比较大,兵工厂那边的生产速度也能跟得上来,眼下15路军羽翼已成。坐拥西北,已经不惧南京,现在红色政权危在旦夕,受到中央军围追堵截,一个不慎,就有全军覆没之忧。还请司令伸出援手。”刘澜波此时几乎用哀求的语气道。
“从文,现在红*军的形势确实危急,你看这个时候是否提供一些帮助。”此时黄显声也皱着眉头道。
“此时正是西北建设的高峰,上亿美元的机械不断从东面西运,若是犯了南京的忌讳,直接派兵一截,这上亿美元可就打了水漂,后面抗战就没办法保证。”姜立感觉有些棘手,“这样吧,你派人给红军送去一笔经费,我这边派人带钱去打通些关系,让红军西撤得顺利一些。”
“红*军一路西撤,距离15路军遥远,跋山涉水,还要穿过这么多人的地盘,直接派兵相助是不现实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也算是稳妥之举了。”黄显声点头,对于姜立的办法表示认同。在民国,钱有时候比刀枪来得更好使。
姜立本身对红色政权没什么反感,能历经艰难险阻完成长征的红军无疑都是精锐,若是有西北武器的装备也是一支抗战劲旅,不过在姜立的眼里,红军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之前由于要大规模引进技术与设备,西北一直与美国与德国走得比较近,合作上的不密切导致与苏联的关系始终提升不上去,而与红军的来到一是可以顺道控制四川,另外与西北与红军的合并也有了一定的苏维埃基因,在苏联阴影的笼罩下,才能在抗战时期得到苏联的更多支持,否则以苏联的强势,绝对无法坐视在远东成长起一个强大的亲美或者是亲德政权,若是西北在战场上表现得足够强势,恐怕苏联甚至会暗中在远东与关东军达成协议,扯西北的后腿。使得抗战的路更加举步维艰,相反的,若是在民国成长起来的是一个亲苏政权,至少可以为中华赢得一口喘息的时间。红色政权也并不是想找一个苏联的爹,历史上与苏联的关系走得近,也确实是源自于苏联的强大,还有国内国防工业的薄弱。事实上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最后因为利益,还不是跟苏联分道扬镳了?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根出同源,最终也会走上陌路,若是实力足够,把持了国内的话语权,又有谁愿意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放弃外蒙?(未完待续。)
民国23年虽然与日本的形势相对平静,但民国内部一直烽烟四起,在江西扎根多年的红色政权由于王明,博古,还有苏联故问的瞎指挥,终于在军事上遭受了大败,迅速膨胀的势头嘎然而止。开始进行战略西迁,蒋委员长的部队一路撵着红*军的尾巴向西追赶,南京嫡系的军事力量也迅速漫延至西南。
四川由于连年兵灾,再加上干旱,天灾人祸导致的饥荒超过后世人的想象,数百万人口陷入饥不择食的窘境。陕西的情况稍好一点,河南的灾情仅次于四川,无数的难民涌进太平了几年的西北。姜立原本用于储备粮食的资金被消耗殆尽,不得不动用原本用在建设上的大笔资金用来买进粮食,赈济灾民,西北地域辽阔,虽然人口密度未出现太大的增长,但这些流动人口却是极为廉价的劳动力,只要有活命的粮食,便能让这些人贡献出自己一身力气。
为了满足西北发展的动力需要,姜立一口气在黄河建了五座大型,中型的水电站,兰州,银川各地二十余座规模不一的火电站。另外两套分别约三万吨,六万吨不等的两座钢铁厂设备纷纷在川北新发现的规模不大的铁矿附近落户。以原来的陇海路,兰西路,兰州至迪化,银川段铁路衍生出大量的支线,公路的修建也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那些涌进西北的饥民在得到充饥口粮的同时。大规模的饥荒是对西北粮食储备的重大考验,姜立不得不从东南亚,美国等数千里之外的地方买进粮食。从各地涌向西北的运粮队绵延不息,也正是这些低廉到极点的劳动力为为西北的基础建设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让平时需要花费巨大代价才能推动的大工程,因为这些饥民的加入得以迅速铺开。整个西北地面四处可见那些白人设计师,工程师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周边,总会有一些年轻的民国工程师,学徒,学生。还有一片忙得热火朝天的劳工。
与这些轰动的建设场景相比。15路军在军事上的改革与扩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依仗着源源不断从美国各地汇过来的资金,原本混成旅被直接改编成师,暂编旅被编成正式旅。加上直接扩编的两个师。到民国23年底,15路军一口气扩编到了16个步兵师,5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装甲兵,特种兵。航空兵均有一定程度的扩编。各支部队都充斥了大量的新兵,15路军战半力由于新兵的填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并且火炮的配备严重不足。但一口气将总兵力扩充到接近三十万人,这样的规模哪怕就是窝在西北不动,也是一只庞然巨物。仅管南京,日本派到西北的细作为数不少,但也绝没料到姜立在短时间内将部队扩充到如此地步。
“你自从进入西北以来,都是步步为营,很少看到有这么激进的时候呢。”黄显声与姜立等人一起漫步在青葱的黄河堤上,俯瞰在修整码头的人群说道。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军事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自从犬养毅遇刺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对于军事上的投入也与日俱增。这次一口气将军队扩充至如此规模,也是趁着这日本现在没有大动作,一两年的时间,进入部队的新兵蛋子差不多也能训成老兵了。日本现在也在蓄力,我不能让一群新兵蛋子去跟日本人拼命,后面两年扩军的步伐也不会小。”姜立点头道,“虽然力度未必会有今年这么大。但相比之前却要高出不少,明后两年至少还要扩充七个师左右。”
“这次扩军的力度比较大,兵工厂那边的生产速度也能跟得上来,眼下15路军羽翼已成。坐拥西北,已经不惧南京,现在红色政权危在旦夕,受到中央军围追堵截,一个不慎,就有全军覆没之忧。还请司令伸出援手。”刘澜波此时几乎用哀求的语气道。
“从文,现在红*军的形势确实危急,你看这个时候是否提供一些帮助。”此时黄显声也皱着眉头道。
“此时正是西北建设的高峰,上亿美元的机械不断从东面西运,若是犯了南京的忌讳,直接派兵一截,这上亿美元可就打了水漂,后面抗战就没办法保证。”姜立感觉有些棘手,“这样吧,你派人给红军送去一笔经费,我这边派人带钱去打通些关系,让红军西撤得顺利一些。”
“红*军一路西撤,距离15路军遥远,跋山涉水,还要穿过这么多人的地盘,直接派兵相助是不现实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也算是稳妥之举了。”黄显声点头,对于姜立的办法表示认同。在民国,钱有时候比刀枪来得更好使。
姜立本身对红色政权没什么反感,能历经艰难险阻完成长征的红军无疑都是精锐,若是有西北武器的装备也是一支抗战劲旅,不过在姜立的眼里,红军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之前由于要大规模引进技术与设备,西北一直与美国与德国走得比较近,合作上的不密切导致与苏联的关系始终提升不上去,而与红军的来到一是可以顺道控制四川,另外与西北与红军的合并也有了一定的苏维埃基因,在苏联阴影的笼罩下,才能在抗战时期得到苏联的更多支持,否则以苏联的强势,绝对无法坐视在远东成长起一个强大的亲美或者是亲德政权,若是西北在战场上表现得足够强势,恐怕苏联甚至会暗中在远东与关东军达成协议,扯西北的后腿。使得抗战的路更加举步维艰,相反的,若是在民国成长起来的是一个亲苏政权,至少可以为中华赢得一口喘息的时间。红色政权也并不是想找一个苏联的爹,历史上与苏联的关系走得近,也确实是源自于苏联的强大,还有国内国防工业的薄弱。事实上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最后因为利益,还不是跟苏联分道扬镳了?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根出同源,最终也会走上陌路,若是实力足够,把持了国内的话语权,又有谁愿意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放弃外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