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超过15万人,分出三分之一守全国各处,能集中在汉中的顶多10万人。这10万人马其实也无法同时全部调用,因为士兵有轮休制,一般情况下五分之四在军,五分之一轮休,“在岗”的士兵总数只有8万人上下了。
如果有充足的兵力,诸葛亮当然可以分兵两处,根据对手的反应相机确定主攻方向,但现在却不能,要么把主力拉到陇右,要么兵出秦岭栈道,二者不可兼得,而将希望寄托在秦岭山中的那几条栈道,这一直都不是诸葛亮看好的方案。
此前诸葛亮和司马懿从未有过直接交锋,听说曹魏新任的这位大将军亲自来了,诸葛亮立即调整部署,命王平率部屯扎在祁山附近的南围,继续攻击祁山堡,自己率蜀军主力去迎战魏军。但诸葛亮没有直奔司马懿本人而来,而是向上邽发起了攻击,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郭淮、费曜被打败,蜀军占领了上邽,司马懿随即率主力赶来,在上邽以东扎营。
蜀军求战,魏军却避战不出,这是司马懿的策略,他认为蜀军的弱项一是人数不占优势,二是后勤保障不足,所以经不起耗,司马懿命令魏军凭借各自险要地势加强防守。雍州总体上还是曹魏的地盘,陇右与关中的交通还算通畅,蜀军难以获得补给而对魏军来说则不是大问题,司马懿耗得起。
在求战不能的情况下,诸葛亮决定撤退。
蜀军后退,魏军就往前移,始终保持一段距离,仍不进攻。就这样,蜀军一直退到祁山跟前,魏军索性进到尚未被蜀军攻克的祁山堡,司马懿命令军士在山上抓紧修筑工事,摆出一副凭借高山深谷长期据守的姿态。
对大多数魏军将领来说,过去跟着曹真和张郃时还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敌人在面前不停地叫阵,自己却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出来,多让人丧气!
贾栩、魏平等将领多次请战,司马懿一律拒绝,他们实在想不通,觉得堂堂大魏的军队还不至于这么胆怯吧,他们对司马懿说:“您畏惧蜀军就像见到老虎,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敢直接叫板顶头上司,如果这不是一时的激愤之语,那只能说明司马懿在这里还无法服众。的确,这里的大部分将领对司马懿还都比较陌生,之前有人可能会认为曹真的接班人应该是张郃,司马懿这个不速之客横插一道,怎能让人服气?
司马懿不怕天下人耻笑,因为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王道,他认真研究过蜀军的战法,知道其优劣所在,在当前情况下守而不战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这些道理要让每个人都懂也是一件难事。又过了几天,魏军将领都来请战,司马懿知道再不打就要出问题了。
5月10日司马懿下令出击,他让张郃率一支人马进攻南围的蜀将王平所部,自己率主力进攻诸葛亮。魏军放弃有利地势发起主动进攻,这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事,他立即指挥蜀军全面应战,结果魏军大败,被蜀军斩杀3000人,蜀军同时缴获玄铁打造的铠甲5000副,弓弩3100张。
张郃在南围方面的进攻也受阻,别看蜀军攻坚不行,防守却是一流的,尤其是他们的弓弩很厉害,对付骑兵相当有效,再凌厉的攻势也穿不透如蝗的箭雨,南围攻击无果。事实证明一退再退的蜀军不是纸老虎,它的爪子和牙齿都锋利得很,对付它只能小心翼翼,这一仗让那些对司马懿不服的人暂时消停了下来。
双方继续对峙,对蜀军来说越来越不利。
此时已到了夏秋之交,开始下起了连阴雨,蜀军本来就很脆弱的运输线终于出了问题,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突然来到前线,向诸葛亮报告说,由于阴雨连绵粮食实在无法供应,李严报告了后主,后主诏令诸葛亮回师。
诸葛亮让李严留守在汉中,让他负责丞相府里的事,遇到问题李严应该先向自己汇报,是否撤兵应该由自己来定,李严不打招呼直接向后主做了汇报,这让诸葛亮十分不快。现在双方对垒,拼的是意志和决心,蜀军有困难,魏军也一样,这就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轻易撤军,那前面的所有付出岂不是白费了?如果要撤,干吗还要等到现在呢?
但现在诸葛亮没有别的选择,粮草供应不上,的确难以再支撑下去,更重要的是,一向不太管事的后主居然下诏让他回师,他只能服从。
于是诸葛亮下令撤退,这一回不是佯退而是全面撤退,在祁山堡的司马懿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下令追击,张郃对此又表示反对:“兵法说,围城一定要给个出口,撤退的敌人不要追击。”然而司马懿仍然坚持追击,并且点名张郃率队。
张郃不理解,也很无奈,但他是军人,懂得服从,于是领兵去追。张郃率部沿着蜀军主力撤退的方向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了木门道这个地方,这是一条古道,东西两面雄山壁立千仞,中间一线空谷,宛若门户,当地百姓称其为峡门,具体位置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40公里的木门村附近。
这样的地势是打伏击最理想之处,诸葛亮果然在此设下了伏兵,魏军到时,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弓弩手万箭齐发,魏军将士纷纷落马。有的史书说,一支冷箭射中了张郃的右膝。还有的史书说,射中的是张郃的髀骨,总之张郃中了箭。还有一部史书记载得更详细,说张郃一路追到木门道,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树被削了皮,上面题写着“张郃死此树下”几个字,张郃正迟疑间,蜀军埋伏在两侧的数千张强弩便一齐向魏军射来,张郃死于乱箭。
细节上尽管略有些出入,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魏军大败,损失惨重,堂堂的曹魏车骑将军也被射死了。
这一仗让魏军充分领教了蜀军弓弩手的厉害,这是一支在当时最为强悍的弓弩兵,他们手中持有一种特制的武器——诸葛连弩,这是诸葛亮革新兵器的一项发明。
对张郃的死历来有不少人认为是司马懿的阴谋,张郃的地位仅次于司马懿,在军中素有威望,在一些问题上又多与司马懿存在分歧,被司马懿视为眼中钉,所以故意逼死了张郃。但这只能是猜测,蜀军败退,司马懿下令去追,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张郃战死,那只能说是个意外,或者是他自己不小心,司马懿又有什么责任呢?如果真是借刀杀人,也只能说司马懿做得实在太高明了,高明得让谁都挑不出理来。
张郃的死让魏明帝最伤心,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正与司空陈群谈事,魏明帝悲伤地对陈群说:“蜀国未平,张将军却死了,你说该怎么办啊?”魏明帝的心情陈群也许最能体会,但他也只能应道:“张将军确实是一代良将,是国家的依靠啊!”魏明帝下诏谥张郃为壮侯,爵位由其长子张雄继承,其余五个儿子中有四人被封为列侯,一人被封为关内侯。
超过15万人,分出三分之一守全国各处,能集中在汉中的顶多10万人。这10万人马其实也无法同时全部调用,因为士兵有轮休制,一般情况下五分之四在军,五分之一轮休,“在岗”的士兵总数只有8万人上下了。
如果有充足的兵力,诸葛亮当然可以分兵两处,根据对手的反应相机确定主攻方向,但现在却不能,要么把主力拉到陇右,要么兵出秦岭栈道,二者不可兼得,而将希望寄托在秦岭山中的那几条栈道,这一直都不是诸葛亮看好的方案。
此前诸葛亮和司马懿从未有过直接交锋,听说曹魏新任的这位大将军亲自来了,诸葛亮立即调整部署,命王平率部屯扎在祁山附近的南围,继续攻击祁山堡,自己率蜀军主力去迎战魏军。但诸葛亮没有直奔司马懿本人而来,而是向上邽发起了攻击,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郭淮、费曜被打败,蜀军占领了上邽,司马懿随即率主力赶来,在上邽以东扎营。
蜀军求战,魏军却避战不出,这是司马懿的策略,他认为蜀军的弱项一是人数不占优势,二是后勤保障不足,所以经不起耗,司马懿命令魏军凭借各自险要地势加强防守。雍州总体上还是曹魏的地盘,陇右与关中的交通还算通畅,蜀军难以获得补给而对魏军来说则不是大问题,司马懿耗得起。
在求战不能的情况下,诸葛亮决定撤退。
蜀军后退,魏军就往前移,始终保持一段距离,仍不进攻。就这样,蜀军一直退到祁山跟前,魏军索性进到尚未被蜀军攻克的祁山堡,司马懿命令军士在山上抓紧修筑工事,摆出一副凭借高山深谷长期据守的姿态。
对大多数魏军将领来说,过去跟着曹真和张郃时还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敌人在面前不停地叫阵,自己却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出来,多让人丧气!
贾栩、魏平等将领多次请战,司马懿一律拒绝,他们实在想不通,觉得堂堂大魏的军队还不至于这么胆怯吧,他们对司马懿说:“您畏惧蜀军就像见到老虎,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敢直接叫板顶头上司,如果这不是一时的激愤之语,那只能说明司马懿在这里还无法服众。的确,这里的大部分将领对司马懿还都比较陌生,之前有人可能会认为曹真的接班人应该是张郃,司马懿这个不速之客横插一道,怎能让人服气?
司马懿不怕天下人耻笑,因为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王道,他认真研究过蜀军的战法,知道其优劣所在,在当前情况下守而不战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这些道理要让每个人都懂也是一件难事。又过了几天,魏军将领都来请战,司马懿知道再不打就要出问题了。
5月10日司马懿下令出击,他让张郃率一支人马进攻南围的蜀将王平所部,自己率主力进攻诸葛亮。魏军放弃有利地势发起主动进攻,这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事,他立即指挥蜀军全面应战,结果魏军大败,被蜀军斩杀3000人,蜀军同时缴获玄铁打造的铠甲5000副,弓弩3100张。
张郃在南围方面的进攻也受阻,别看蜀军攻坚不行,防守却是一流的,尤其是他们的弓弩很厉害,对付骑兵相当有效,再凌厉的攻势也穿不透如蝗的箭雨,南围攻击无果。事实证明一退再退的蜀军不是纸老虎,它的爪子和牙齿都锋利得很,对付它只能小心翼翼,这一仗让那些对司马懿不服的人暂时消停了下来。
双方继续对峙,对蜀军来说越来越不利。
此时已到了夏秋之交,开始下起了连阴雨,蜀军本来就很脆弱的运输线终于出了问题,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突然来到前线,向诸葛亮报告说,由于阴雨连绵粮食实在无法供应,李严报告了后主,后主诏令诸葛亮回师。
诸葛亮让李严留守在汉中,让他负责丞相府里的事,遇到问题李严应该先向自己汇报,是否撤兵应该由自己来定,李严不打招呼直接向后主做了汇报,这让诸葛亮十分不快。现在双方对垒,拼的是意志和决心,蜀军有困难,魏军也一样,这就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轻易撤军,那前面的所有付出岂不是白费了?如果要撤,干吗还要等到现在呢?
但现在诸葛亮没有别的选择,粮草供应不上,的确难以再支撑下去,更重要的是,一向不太管事的后主居然下诏让他回师,他只能服从。
于是诸葛亮下令撤退,这一回不是佯退而是全面撤退,在祁山堡的司马懿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下令追击,张郃对此又表示反对:“兵法说,围城一定要给个出口,撤退的敌人不要追击。”然而司马懿仍然坚持追击,并且点名张郃率队。
张郃不理解,也很无奈,但他是军人,懂得服从,于是领兵去追。张郃率部沿着蜀军主力撤退的方向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了木门道这个地方,这是一条古道,东西两面雄山壁立千仞,中间一线空谷,宛若门户,当地百姓称其为峡门,具体位置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40公里的木门村附近。
这样的地势是打伏击最理想之处,诸葛亮果然在此设下了伏兵,魏军到时,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弓弩手万箭齐发,魏军将士纷纷落马。有的史书说,一支冷箭射中了张郃的右膝。还有的史书说,射中的是张郃的髀骨,总之张郃中了箭。还有一部史书记载得更详细,说张郃一路追到木门道,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树被削了皮,上面题写着“张郃死此树下”几个字,张郃正迟疑间,蜀军埋伏在两侧的数千张强弩便一齐向魏军射来,张郃死于乱箭。
细节上尽管略有些出入,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魏军大败,损失惨重,堂堂的曹魏车骑将军也被射死了。
这一仗让魏军充分领教了蜀军弓弩手的厉害,这是一支在当时最为强悍的弓弩兵,他们手中持有一种特制的武器——诸葛连弩,这是诸葛亮革新兵器的一项发明。
对张郃的死历来有不少人认为是司马懿的阴谋,张郃的地位仅次于司马懿,在军中素有威望,在一些问题上又多与司马懿存在分歧,被司马懿视为眼中钉,所以故意逼死了张郃。但这只能是猜测,蜀军败退,司马懿下令去追,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张郃战死,那只能说是个意外,或者是他自己不小心,司马懿又有什么责任呢?如果真是借刀杀人,也只能说司马懿做得实在太高明了,高明得让谁都挑不出理来。
张郃的死让魏明帝最伤心,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正与司空陈群谈事,魏明帝悲伤地对陈群说:“蜀国未平,张将军却死了,你说该怎么办啊?”魏明帝的心情陈群也许最能体会,但他也只能应道:“张将军确实是一代良将,是国家的依靠啊!”魏明帝下诏谥张郃为壮侯,爵位由其长子张雄继承,其余五个儿子中有四人被封为列侯,一人被封为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