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把目光转向益州,说说蜀汉。
刘备在白帝城驾崩前对他的丧事也做了专门交代,刘备要求凡事要以国事为重,因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大局,所以丧事一律从简,丧期不能超过三天,三天之后一切都要恢复常态,各郡国的太守、国相、都尉以及县令也照此执行。刘备之所以强调丧期,是因为古制有服丧三年的说法,后来虽然服不了三年的丧,但对丧事也会看得极重,程序烦琐,时间拖得很长,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诏,要求葬礼结束便脱去丧服,丧期缩得更短。
被刘备生前任命为尚书令的李严也赶到了永安,之后李严出任中都护,留镇永安,诸葛亮奉刘备的灵柩返回成都。
李严的这个官职很重要,中都护相当于总护军,护军一职设于汉光武帝时,与直接带兵的将军不同,他们的职责是对将军进行监督,职权也很大。李严作为蜀汉各级护军的总统领,这项重要的人事安排可能是两位托孤大臣碰面后商定的,也可能和尚书令一样都是刘备生前的安排。
章武三年(223)5月,诸葛亮一行回到成都。
成都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不久前发生的黄元叛乱事件一度攻击到了离成都仅百余里的地方,人心扰攘、谣言纷纷,在此情况下诸葛亮认为太子必须马上登基,以稳定局面。
拜见完太子后,诸葛亮以托孤大臣的身份立刻安排登基典礼。就在本月,刘禅在成都继皇帝位,后世习惯将刘备称为先主,而将刘禅称为后主。后主下诏,大赦,改年号为建兴,三个月后先帝刘备被安葬于惠陵。
后主登基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此前诸葛亮并无爵位,这次受封的武乡侯有人认为是乡侯,但其实在诸葛亮故乡琅邪国有一个武乡县,古人封爵习惯以在其家乡地或附近选择食邑,符合这种情况,所以这个爵位是个县侯,后世称诸葛亮为武侯。
后主刘禅下诏,命诸葛亮仍任丞相,同时兼任益州牧、司隶校尉,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和诸葛亮一样都假节,仍担任中都护,驻扎在永安,同时兼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卿。赵云升任为征南将军,兼任中护军,掌管中央禁军,此前禁军一直由吴太后的哥哥吴壹掌握,同时封赵云为永昌亭侯。向宠担任中部督,协助赵云典宿卫兵,被封为都亭侯。镇北将军魏延职务未变,只是封爵位为都亭侯。
封固陵郡太守刘琰为都乡侯,升任九卿之一的卫尉,班位仅次于李严。刘琰在后世名气并不大,他是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就开始追随的老人,有他这样资历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和刘备同姓,经刘备亲自考证还是同宗,所以格外亲待。在平息黄元叛乱中杨洪立下大功,被赐爵为关内侯,任命他为忠节将军,鉴于他的才干,为加强蜀郡的管理,重新让他兼任蜀郡太守。
职务有变动的还有:向朗升任步兵校尉,尹默、杜琼被拜为谏议大夫,杜琼后来还担任大鸿胪卿、太常卿,来敏担任虎贲中郎将。
以上是蜀汉主要人事变动情况,此轮人事调整涉及的人员并不多,诸葛亮的想法可能是先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因为先帝驾崩之后蜀汉内外的环境一点都不容乐观,当务之急还是处理好这些麻烦事,人事安排尽量往后放一放。
对蜀汉来说,当时最大的麻烦来自益州南部几个郡的叛乱。
益州南部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其中的牂牁郡、益州郡、越巂郡和永昌郡又称南中,这四个郡范围很大,大体相当于今云南、贵州两省以及四川省西南的一部分,这里远离成都,遍布高山大河,杂居着各少数民族部落,统治相对薄弱。
刘备在时曾派邓方前往南中,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力图巩固那里的统治基础。邓方很有本事,他以少御多,震慑有方,确保了南中一带没有发生大的祸乱。
章武二年(222)邓方去世,刘备问时任益州别驾的李恢谁可以接任邓方,李恢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刘备嘉许,派他接任邓方。当时,夷陵之战已经开打,刘备无力增兵南中,全靠李恢维持。李恢也很有本事,虽然兵力单薄,境内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叛乱,但都被他平定了。
刘备兵败驾崩的消息传来,南中沸腾,平时就有二心的人纷纷跃跃欲试。先是越巂郡叟人头领高定元起兵反叛,杀了蜀汉任命的郡将焦璜,举郡称王。
紧接着,益州郡有人闹事,杀了太守正昂,公然反叛。
诸葛亮接到报告后十分忧虑,现在大规模用兵南中条件并不成熟,因为南中问题由来已久,而且问题十分复杂,如果不做好准备仓促用兵,要么失利,要么虽有小胜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司金中郎将张裔对益州本地事务很熟悉,遇到棘手的事情诸葛亮常征询他的意见,对益州郡的叛乱张裔也认为应该安抚,诸葛亮便上报后主同意,任命张裔为益州郡太守,去南中稳定局势。
正昂被杀后,益州郡的大姓雍闿在当地很有势力和威望,益州郡的事务都由他在周旋,张裔到达后,不知道雍闿其实已暗中投靠了孙吴,还找他协助自己。雍闿把张裔抓了起来,送到孙吴,公开叛蜀。
雍闿一伙编造谣言说,朝廷向南中征要贡品,其中有乌黑的狗300只,连胸前的毛都得是黑的;蟒蛇的脑汁3斗;长3丈以上的斫木3000根。纯黑色的狗还能办好,蟒蛇的脑袋一向很小,3斗脑汁得多少条蛇?斫木很少有能长到2丈高的,3丈的木头极罕见,要3000根哪里弄去?
这些谣言水平并不高,但很有煽动性,南中到处人心惶惶。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又发生了越巂郡太守朱褒举郡响应雍闿的事件。记载,益州从事常房按规定到下面检查工作,常房早就听说朱褒将有异志,就把朱褒的主簿抓起来审问,后来把他杀了。朱褒大怒,攻杀常房,诬其谋反。
诸葛亮当然知道谁是谁非,但常房做事也太鲁莽,不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激起了朱褒的反叛。为了安抚朱褒,诸葛亮不惜下令诛杀常房之子,并把他四 个弟弟流放到越巂郡。
有史学家对诸葛亮的做法很有意见,他认为常房是冤枉的,诸葛亮应有所觉察,哪里有妄杀无辜来安抚奸人的道理?但发议论是容易的,而面对现实需要的是更周全的考虑,但鉴于当时的局势,诸葛亮需... -->>
再把目光转向益州,说说蜀汉。
刘备在白帝城驾崩前对他的丧事也做了专门交代,刘备要求凡事要以国事为重,因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大局,所以丧事一律从简,丧期不能超过三天,三天之后一切都要恢复常态,各郡国的太守、国相、都尉以及县令也照此执行。刘备之所以强调丧期,是因为古制有服丧三年的说法,后来虽然服不了三年的丧,但对丧事也会看得极重,程序烦琐,时间拖得很长,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诏,要求葬礼结束便脱去丧服,丧期缩得更短。
被刘备生前任命为尚书令的李严也赶到了永安,之后李严出任中都护,留镇永安,诸葛亮奉刘备的灵柩返回成都。
李严的这个官职很重要,中都护相当于总护军,护军一职设于汉光武帝时,与直接带兵的将军不同,他们的职责是对将军进行监督,职权也很大。李严作为蜀汉各级护军的总统领,这项重要的人事安排可能是两位托孤大臣碰面后商定的,也可能和尚书令一样都是刘备生前的安排。
章武三年(223)5月,诸葛亮一行回到成都。
成都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不久前发生的黄元叛乱事件一度攻击到了离成都仅百余里的地方,人心扰攘、谣言纷纷,在此情况下诸葛亮认为太子必须马上登基,以稳定局面。
拜见完太子后,诸葛亮以托孤大臣的身份立刻安排登基典礼。就在本月,刘禅在成都继皇帝位,后世习惯将刘备称为先主,而将刘禅称为后主。后主下诏,大赦,改年号为建兴,三个月后先帝刘备被安葬于惠陵。
后主登基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此前诸葛亮并无爵位,这次受封的武乡侯有人认为是乡侯,但其实在诸葛亮故乡琅邪国有一个武乡县,古人封爵习惯以在其家乡地或附近选择食邑,符合这种情况,所以这个爵位是个县侯,后世称诸葛亮为武侯。
后主刘禅下诏,命诸葛亮仍任丞相,同时兼任益州牧、司隶校尉,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和诸葛亮一样都假节,仍担任中都护,驻扎在永安,同时兼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卿。赵云升任为征南将军,兼任中护军,掌管中央禁军,此前禁军一直由吴太后的哥哥吴壹掌握,同时封赵云为永昌亭侯。向宠担任中部督,协助赵云典宿卫兵,被封为都亭侯。镇北将军魏延职务未变,只是封爵位为都亭侯。
封固陵郡太守刘琰为都乡侯,升任九卿之一的卫尉,班位仅次于李严。刘琰在后世名气并不大,他是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就开始追随的老人,有他这样资历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和刘备同姓,经刘备亲自考证还是同宗,所以格外亲待。在平息黄元叛乱中杨洪立下大功,被赐爵为关内侯,任命他为忠节将军,鉴于他的才干,为加强蜀郡的管理,重新让他兼任蜀郡太守。
职务有变动的还有:向朗升任步兵校尉,尹默、杜琼被拜为谏议大夫,杜琼后来还担任大鸿胪卿、太常卿,来敏担任虎贲中郎将。
以上是蜀汉主要人事变动情况,此轮人事调整涉及的人员并不多,诸葛亮的想法可能是先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因为先帝驾崩之后蜀汉内外的环境一点都不容乐观,当务之急还是处理好这些麻烦事,人事安排尽量往后放一放。
对蜀汉来说,当时最大的麻烦来自益州南部几个郡的叛乱。
益州南部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其中的牂牁郡、益州郡、越巂郡和永昌郡又称南中,这四个郡范围很大,大体相当于今云南、贵州两省以及四川省西南的一部分,这里远离成都,遍布高山大河,杂居着各少数民族部落,统治相对薄弱。
刘备在时曾派邓方前往南中,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力图巩固那里的统治基础。邓方很有本事,他以少御多,震慑有方,确保了南中一带没有发生大的祸乱。
章武二年(222)邓方去世,刘备问时任益州别驾的李恢谁可以接任邓方,李恢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刘备嘉许,派他接任邓方。当时,夷陵之战已经开打,刘备无力增兵南中,全靠李恢维持。李恢也很有本事,虽然兵力单薄,境内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叛乱,但都被他平定了。
刘备兵败驾崩的消息传来,南中沸腾,平时就有二心的人纷纷跃跃欲试。先是越巂郡叟人头领高定元起兵反叛,杀了蜀汉任命的郡将焦璜,举郡称王。
紧接着,益州郡有人闹事,杀了太守正昂,公然反叛。
诸葛亮接到报告后十分忧虑,现在大规模用兵南中条件并不成熟,因为南中问题由来已久,而且问题十分复杂,如果不做好准备仓促用兵,要么失利,要么虽有小胜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司金中郎将张裔对益州本地事务很熟悉,遇到棘手的事情诸葛亮常征询他的意见,对益州郡的叛乱张裔也认为应该安抚,诸葛亮便上报后主同意,任命张裔为益州郡太守,去南中稳定局势。
正昂被杀后,益州郡的大姓雍闿在当地很有势力和威望,益州郡的事务都由他在周旋,张裔到达后,不知道雍闿其实已暗中投靠了孙吴,还找他协助自己。雍闿把张裔抓了起来,送到孙吴,公开叛蜀。
雍闿一伙编造谣言说,朝廷向南中征要贡品,其中有乌黑的狗300只,连胸前的毛都得是黑的;蟒蛇的脑汁3斗;长3丈以上的斫木3000根。纯黑色的狗还能办好,蟒蛇的脑袋一向很小,3斗脑汁得多少条蛇?斫木很少有能长到2丈高的,3丈的木头极罕见,要3000根哪里弄去?
这些谣言水平并不高,但很有煽动性,南中到处人心惶惶。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又发生了越巂郡太守朱褒举郡响应雍闿的事件。记载,益州从事常房按规定到下面检查工作,常房早就听说朱褒将有异志,就把朱褒的主簿抓起来审问,后来把他杀了。朱褒大怒,攻杀常房,诬其谋反。
诸葛亮当然知道谁是谁非,但常房做事也太鲁莽,不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激起了朱褒的反叛。为了安抚朱褒,诸葛亮不惜下令诛杀常房之子,并把他四 个弟弟流放到越巂郡。
有史学家对诸葛亮的做法很有意见,他认为常房是冤枉的,诸葛亮应有所觉察,哪里有妄杀无辜来安抚奸人的道理?但发议论是容易的,而面对现实需要的是更周全的考虑,但鉴于当时的局势,诸葛亮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