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奋斗在洪武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高燧哭得那叫一个惨,朱棣琢磨着哪怕自己死了,这小子都未必会这么伤心。
“你跟我滚起来!”
朱棣狠狠踹了他一脚,正好踢在了朱高燧的肩头,这小子打了个滚,好不容易爬起来,脸上还都是委屈。
“父皇,要不你下旨辟谣,宣布不迁都算了。”
“滚!”
朱棣啐骂道:“竖子安敢乱政!”朱棣起来就要揍他,吓得朱高燧连忙躲在师父的身后,“救命,救命啊”
徒弟不停哀求,柳淳也没有办法,“陛下,稍安勿躁,这事还有商量。”
一看到柳淳,朱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咬着后槽牙,微微颔首。
“柳淳,你行,你真行!朕稍微不留意,就让你挖了个大坑。你给朕说清楚,这个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你处心积虑,又一个杰作?说!”
柳淳这个冤枉啊!
“陛下,有得必有失,这在情理之中啊!股市卖得是预期,预期好了,人们自然乐观起来,可预期不好,下跌难免啊!”
朱棣才不听呢!
“柳淳,别给我说鬼话,你的意思莫不是大明要完吗?”
“不不不!”柳淳慌忙摆手,“臣可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迁都之后,应天地位下降,必然会对股市造成冲击。当股价跌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稳住的。”
朱棣眼珠转了转,思索片刻,又喘着粗气问道:“你说,这个一定程度是多少钱?”
“这个……臣也说不准啊!”
“你!”朱棣真想连儿子和柳淳一起打,把他们俩都打成孙子算了!
“陛下,稍安勿躁,咱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推演一下,绝对能想出办法的。”柳淳好劝歹劝,算是把朱棣安抚住了。
他们到了书房旁边的房间,在这里早就安放了一个沙盘,应天和北平,一目了然。
柳淳还准备了一些小旗子,上面标注了许多文字,南北的优劣,一目了然。
先说北平。
这里距离九边重镇非常近,定都北平之后,能够方便控制百万大军。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兵马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唯有牢牢抓住兵权,才能坐稳龙椅,这也是靖难之役给朱棣最大的教训。
相反,应天太过繁华,对于将士兵卒,都不是好事情。而且应天距离马场太远,又缺乏组建强大骑兵的条件。
朱棣本身就是最杰出的骑兵将领,他能看不住军中的问题所在吗?
“只要五年!如果没有战斗,五年之内,靖难精锐的战力就会削弱一半,十年太平,这支人马就废了!”
朱棣的话,让柳淳为之一惊,这位永乐大帝的眼光的确非比寻常,也难怪他在位期间,不断用兵,除了打击敌人之外,也是锻炼自己啊!
有人要问,即便不迁都,对外用兵难道不行吗?
这个当然可以,但是结果就是像朱元璋那样,单独节制几十万大军的将领,远在几千里之外,哪个皇帝能放心?
要吗就是大杀功臣,要吗就是扶持藩王宗室……很显然,这两路在朱元璋的手上,都已经证明了不会有好结果。
“如果朕不迁都,边军和禁军战力差距会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会酿成安史之乱一般的苦果。”朱棣咬了咬牙,“柳淳,你说这一步朕能不走吗?”
柳淳微微颔首,朱棣从军力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其实从经济的角度也能说得通,如果按现在的趋势,东南持续发展,北方衰败严重,军户逃亡,贫苦的北方和富庶的东南,也会出现尖锐对立,甚至四分五裂都有可能。
要知道自从永乐朝之后,大明在北方就不断损失领土,哈密卫丢了,就连河套平原都丢了。
这还是在迁都北平之后,如果继续留在应天,没准连北平都丢了,那就彻底变成了弱宋,救都救不了。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柳淳才赞同朱棣迁都。
可与此同时,如果迁都北平,大明的经济中心是带不走的,东南的经济繁荣,海贸发达,在推行科学教育之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统治的中心,跟经济中心长期脱离,又会严重削弱大明的统治。
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个问题。
士大夫们为了蒙蔽天子,将朱皇帝圈禁在北平,针对东南的发展一无所知,坐视海量的税赋流失,最后财源枯竭,王朝不得不走到了尽头。
“这世上从来没有双全法,臣也是左右为难。”
柳淳说了实话,“陛下乃是江山社稷之主,这最后的家,还要请陛下来当。”
朱棣凝望着沙盘,看着红蓝小旗,... -->>
朱高燧哭得那叫一个惨,朱棣琢磨着哪怕自己死了,这小子都未必会这么伤心。
“你跟我滚起来!”
朱棣狠狠踹了他一脚,正好踢在了朱高燧的肩头,这小子打了个滚,好不容易爬起来,脸上还都是委屈。
“父皇,要不你下旨辟谣,宣布不迁都算了。”
“滚!”
朱棣啐骂道:“竖子安敢乱政!”朱棣起来就要揍他,吓得朱高燧连忙躲在师父的身后,“救命,救命啊”
徒弟不停哀求,柳淳也没有办法,“陛下,稍安勿躁,这事还有商量。”
一看到柳淳,朱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咬着后槽牙,微微颔首。
“柳淳,你行,你真行!朕稍微不留意,就让你挖了个大坑。你给朕说清楚,这个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你处心积虑,又一个杰作?说!”
柳淳这个冤枉啊!
“陛下,有得必有失,这在情理之中啊!股市卖得是预期,预期好了,人们自然乐观起来,可预期不好,下跌难免啊!”
朱棣才不听呢!
“柳淳,别给我说鬼话,你的意思莫不是大明要完吗?”
“不不不!”柳淳慌忙摆手,“臣可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迁都之后,应天地位下降,必然会对股市造成冲击。当股价跌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稳住的。”
朱棣眼珠转了转,思索片刻,又喘着粗气问道:“你说,这个一定程度是多少钱?”
“这个……臣也说不准啊!”
“你!”朱棣真想连儿子和柳淳一起打,把他们俩都打成孙子算了!
“陛下,稍安勿躁,咱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推演一下,绝对能想出办法的。”柳淳好劝歹劝,算是把朱棣安抚住了。
他们到了书房旁边的房间,在这里早就安放了一个沙盘,应天和北平,一目了然。
柳淳还准备了一些小旗子,上面标注了许多文字,南北的优劣,一目了然。
先说北平。
这里距离九边重镇非常近,定都北平之后,能够方便控制百万大军。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兵马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唯有牢牢抓住兵权,才能坐稳龙椅,这也是靖难之役给朱棣最大的教训。
相反,应天太过繁华,对于将士兵卒,都不是好事情。而且应天距离马场太远,又缺乏组建强大骑兵的条件。
朱棣本身就是最杰出的骑兵将领,他能看不住军中的问题所在吗?
“只要五年!如果没有战斗,五年之内,靖难精锐的战力就会削弱一半,十年太平,这支人马就废了!”
朱棣的话,让柳淳为之一惊,这位永乐大帝的眼光的确非比寻常,也难怪他在位期间,不断用兵,除了打击敌人之外,也是锻炼自己啊!
有人要问,即便不迁都,对外用兵难道不行吗?
这个当然可以,但是结果就是像朱元璋那样,单独节制几十万大军的将领,远在几千里之外,哪个皇帝能放心?
要吗就是大杀功臣,要吗就是扶持藩王宗室……很显然,这两路在朱元璋的手上,都已经证明了不会有好结果。
“如果朕不迁都,边军和禁军战力差距会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会酿成安史之乱一般的苦果。”朱棣咬了咬牙,“柳淳,你说这一步朕能不走吗?”
柳淳微微颔首,朱棣从军力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其实从经济的角度也能说得通,如果按现在的趋势,东南持续发展,北方衰败严重,军户逃亡,贫苦的北方和富庶的东南,也会出现尖锐对立,甚至四分五裂都有可能。
要知道自从永乐朝之后,大明在北方就不断损失领土,哈密卫丢了,就连河套平原都丢了。
这还是在迁都北平之后,如果继续留在应天,没准连北平都丢了,那就彻底变成了弱宋,救都救不了。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柳淳才赞同朱棣迁都。
可与此同时,如果迁都北平,大明的经济中心是带不走的,东南的经济繁荣,海贸发达,在推行科学教育之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统治的中心,跟经济中心长期脱离,又会严重削弱大明的统治。
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个问题。
士大夫们为了蒙蔽天子,将朱皇帝圈禁在北平,针对东南的发展一无所知,坐视海量的税赋流失,最后财源枯竭,王朝不得不走到了尽头。
“这世上从来没有双全法,臣也是左右为难。”
柳淳说了实话,“陛下乃是江山社稷之主,这最后的家,还要请陛下来当。”
朱棣凝望着沙盘,看着红蓝小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