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穿成奔五渣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打破什么,比起魔幻风的侯府,这样标准的侯府总比以前要好,至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晚上的时候,聂冬又将日记拿出来反复的看。只有关于情感方面的句子消失了,而他记录的一些例如时疫之类的正事都安安静静的躺在纸上。聂冬设想了无数的可能,越想越心焦,恨不得第二天就能得到答案,黎明前的黑暗永远都是最煎熬的。
“明明,好歹……让我见你一面吧。”
这一次他不敢落笔,害怕出什么岔子,只能在心中反复默念着。
到了四月初,吴国边界告急之事最终还是瞒不住朝廷,皇帝大怒,下旨命吴王抗击北疆蛮夷。吴王上奏希望望博陵能提供粮草支援,被皇帝否了。
聂冬隐约猜到皇帝的心思,这位登基没几年的小皇帝应该想消耗吴国,毕竟诸侯国势力太大,当皇帝就不开森了,正好让吴国和北疆相互消耗,斗得两败俱伤,等到吴国退无可退,他在派中央军前去摘走胜利的果实。
计划很美好,朝中主公皆认为皇帝这次的想法绝对会实现。吴王是谁啊,和博陵侯一样是个荒唐人物,一肚子的吃喝玩乐,加上儿子一向坑爹,能力又不及霍文钟的一半,在享乐上更胜他老子,这样的父子能扛得住北疆那才出鬼了。
谁料……
“真的出鬼了!”霍文钟看着手中的捷报,不可置信的念了三遍,吴国真的扛住了北疆!
前线军情不断传向后方,吴王打了个大胜仗!
博陵府衙诸人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县令张义鸿知道吴王和老侯爷交情好,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就跑去侯府当报喜鸟。
聂冬一听,半天都回不过神:“真的?!”
张义鸿笑得合不拢嘴:“是真的大捷,吴王已取敌人首级三百,不日就要送到京城了。吴王真是好计谋,原来当初连失三城只是诈败,诱敌深入后对待那些个蛮子简直就是瓮中捉鳖。”
聂冬一把抢过捷报,略过吴国自己大段大段的吹嘘,其中一行却写道:“北疆人善骑,可骑兵入城内巷中无法施展,任由埋伏在两侧屋内的吴国士兵砍杀而无法还击……”
这是巷战!
吴王那个酒囊饭袋什么时候得到高人指点了?!
聂冬突然意识到,吴王世子那坑爹的事迹没人提起,朝中诸人现在只知道北疆犯边,但那个可笑的理由吴王并未上报,可奇怪的是,竟然也没有人发现。吴王肯定是有心隐瞒,可皇帝在各诸侯国内也派了监视的官员,怎么他们也没上折子,难道都被吴王攻略了吗?
随着捷报而来的依旧是吴王请求粮草支援的折子,可这本折子写的特别高明。它首先阐明了吴国和博陵的地理位置,二者是相依相存的,一旦吴国被破,北疆骑兵便会如蝗虫一样的进入粮仓博陵;其次写明了北疆人骑兵的危害,他们都是只懂得放牧的野蛮人啊,一旦被骑兵践踏良田,春耕播下去的种子几乎不会存活,到了秋天则会颗粒无收,以博陵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饥荒必不可免;第三,依托这次大捷说明了吴国有抵抗的能力,我们都出人头流血了,你们总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饿着肚子上战场吧;第四,我吴王是你的亲叔叔,一直安分守己,年纪也大了,实在不想折腾。可这一次是北疆主动犯边,我不守着能行吗?如果皇帝不派支援,这很明显就是提防我,当年我跟着你老爹混的时候,你爹那么信任我,如今你登基了,你这样做实在是寒了亲戚的心,我不知道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忠心,唯有吴国国破的那一天,让我的家人将我的尸体挂在城楼上,告诉吴国百姓们,我这个做人亲叔叔的为皇帝守疆土,不曾有任何退缩!
能有资格看到这份折子内容的人不多,聂冬恰好是其中一个。
“这是吴国丞相的手笔?”聂冬啧啧赞叹,这份折子写的实在是太全面了,最后竟然还打了亲情牌,重点不在诸侯王上,只是一个为自己侄子守边的老叔叔罢了。
霍文钟却摇摇头:“禹东白以文采见长,若他主笔想来辞藻会比这篇更丰富。”
“也对。”聂冬又看了一遍那折子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浅显,基本上都是大白话,其他地方只是普通润色。
霍文钟想了想又道:“倒像是武将所言。您看这一段其中关于博陵的分析,还有那些北疆人的特点……儿子以为,这应该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且对北疆人非常熟悉的将领所写。”
结合捷报的那一段关于巷战的描写,聂冬也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看来吴王真的得了一名良将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想来陛下也会准了吴王所奏,儿子先准备些粮草如何?”
“可。”聂冬点头,又嘱咐道,“此事博陵侯府不要直接插手,你也不要过问此事,交给府衙等人便是。”霍文钟正要询问,却听聂冬道,“当心魏刺史。”
赵县的事皇帝还没下最后的旨意,魏君廷等人的大招还没出,聂冬不想在此刻给他们把柄。霍文钟会意,当下决定请沈江卓出门喝茶,虽然对方是县尉,但又有一层亲戚的身份放在那里,亲戚在一起吃饭,谁也管不着。
打破什么,比起魔幻风的侯府,这样标准的侯府总比以前要好,至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晚上的时候,聂冬又将日记拿出来反复的看。只有关于情感方面的句子消失了,而他记录的一些例如时疫之类的正事都安安静静的躺在纸上。聂冬设想了无数的可能,越想越心焦,恨不得第二天就能得到答案,黎明前的黑暗永远都是最煎熬的。
“明明,好歹……让我见你一面吧。”
这一次他不敢落笔,害怕出什么岔子,只能在心中反复默念着。
到了四月初,吴国边界告急之事最终还是瞒不住朝廷,皇帝大怒,下旨命吴王抗击北疆蛮夷。吴王上奏希望望博陵能提供粮草支援,被皇帝否了。
聂冬隐约猜到皇帝的心思,这位登基没几年的小皇帝应该想消耗吴国,毕竟诸侯国势力太大,当皇帝就不开森了,正好让吴国和北疆相互消耗,斗得两败俱伤,等到吴国退无可退,他在派中央军前去摘走胜利的果实。
计划很美好,朝中主公皆认为皇帝这次的想法绝对会实现。吴王是谁啊,和博陵侯一样是个荒唐人物,一肚子的吃喝玩乐,加上儿子一向坑爹,能力又不及霍文钟的一半,在享乐上更胜他老子,这样的父子能扛得住北疆那才出鬼了。
谁料……
“真的出鬼了!”霍文钟看着手中的捷报,不可置信的念了三遍,吴国真的扛住了北疆!
前线军情不断传向后方,吴王打了个大胜仗!
博陵府衙诸人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县令张义鸿知道吴王和老侯爷交情好,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就跑去侯府当报喜鸟。
聂冬一听,半天都回不过神:“真的?!”
张义鸿笑得合不拢嘴:“是真的大捷,吴王已取敌人首级三百,不日就要送到京城了。吴王真是好计谋,原来当初连失三城只是诈败,诱敌深入后对待那些个蛮子简直就是瓮中捉鳖。”
聂冬一把抢过捷报,略过吴国自己大段大段的吹嘘,其中一行却写道:“北疆人善骑,可骑兵入城内巷中无法施展,任由埋伏在两侧屋内的吴国士兵砍杀而无法还击……”
这是巷战!
吴王那个酒囊饭袋什么时候得到高人指点了?!
聂冬突然意识到,吴王世子那坑爹的事迹没人提起,朝中诸人现在只知道北疆犯边,但那个可笑的理由吴王并未上报,可奇怪的是,竟然也没有人发现。吴王肯定是有心隐瞒,可皇帝在各诸侯国内也派了监视的官员,怎么他们也没上折子,难道都被吴王攻略了吗?
随着捷报而来的依旧是吴王请求粮草支援的折子,可这本折子写的特别高明。它首先阐明了吴国和博陵的地理位置,二者是相依相存的,一旦吴国被破,北疆骑兵便会如蝗虫一样的进入粮仓博陵;其次写明了北疆人骑兵的危害,他们都是只懂得放牧的野蛮人啊,一旦被骑兵践踏良田,春耕播下去的种子几乎不会存活,到了秋天则会颗粒无收,以博陵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饥荒必不可免;第三,依托这次大捷说明了吴国有抵抗的能力,我们都出人头流血了,你们总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饿着肚子上战场吧;第四,我吴王是你的亲叔叔,一直安分守己,年纪也大了,实在不想折腾。可这一次是北疆主动犯边,我不守着能行吗?如果皇帝不派支援,这很明显就是提防我,当年我跟着你老爹混的时候,你爹那么信任我,如今你登基了,你这样做实在是寒了亲戚的心,我不知道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忠心,唯有吴国国破的那一天,让我的家人将我的尸体挂在城楼上,告诉吴国百姓们,我这个做人亲叔叔的为皇帝守疆土,不曾有任何退缩!
能有资格看到这份折子内容的人不多,聂冬恰好是其中一个。
“这是吴国丞相的手笔?”聂冬啧啧赞叹,这份折子写的实在是太全面了,最后竟然还打了亲情牌,重点不在诸侯王上,只是一个为自己侄子守边的老叔叔罢了。
霍文钟却摇摇头:“禹东白以文采见长,若他主笔想来辞藻会比这篇更丰富。”
“也对。”聂冬又看了一遍那折子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浅显,基本上都是大白话,其他地方只是普通润色。
霍文钟想了想又道:“倒像是武将所言。您看这一段其中关于博陵的分析,还有那些北疆人的特点……儿子以为,这应该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且对北疆人非常熟悉的将领所写。”
结合捷报的那一段关于巷战的描写,聂冬也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看来吴王真的得了一名良将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想来陛下也会准了吴王所奏,儿子先准备些粮草如何?”
“可。”聂冬点头,又嘱咐道,“此事博陵侯府不要直接插手,你也不要过问此事,交给府衙等人便是。”霍文钟正要询问,却听聂冬道,“当心魏刺史。”
赵县的事皇帝还没下最后的旨意,魏君廷等人的大招还没出,聂冬不想在此刻给他们把柄。霍文钟会意,当下决定请沈江卓出门喝茶,虽然对方是县尉,但又有一层亲戚的身份放在那里,亲戚在一起吃饭,谁也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