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二十四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城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听说后,都在传诵着盖州大捷和忠义伯。
刘兴祚的夸官游街,更是受到了百姓的追捧。几万人跟随着他,一起到了前门,在那里代君骂汉奸李永芳。骂的内容当然是找人提前写好了的,百姓们听的是大赞其口,广为传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忠义之辈。
如今刘兴祚在北京表演完毕,已经回到了袁可立身边,准备好去朝鲜。
而且无论是从北方俘获的蒙古奴,还是从东北俘获的建州女真奴,在京城都受到了热捧,价格相当的高。满城的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谈论此事。
从朱由校让每个官员写效忠书时,就是为了让大明的官员有一颗忠义之心,让他们首先在‘言’上面,不断的重复着自己是大明的一员,要誓死忠于大明。到了如今的忠义伯,国土地沦丧,成为亡国奴后,仍然不忘自己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一心想着自拔以报大明,这种忠义,是值得大讲特讲,广为宣传的。
前门之上一个反正的为人称颂的忠义之仕,指骂一个现形的汉奸、走狗,这是何等的快意,如此景象,朱由校恨不能亲临。
而这些俘虏或者是被抢来的女真百姓,也让大明的百姓有了一种自豪感。这是朱由校乐意看到的,一个民族傲立东方,有文明、有经济、有文化、有历史等等其它国家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当然应该骄傲,面对着野蛮人,抬起自己骄傲的头颅。而不是被野蛮人去野蛮化了,甘为奴才。
第二封信就是卢象升的兵匪事宜了,看到有纵兵抢掠百姓的兵,还是那左良玉这样的将看带领的,朱由校就不由的拍案动怒。不能保国安民不说,还要如此的以强凌弱,欺压百姓,天理何在?!
待看到卢象升与之比武,朱由校还真是期待,从孙承宗的奏折里得知了卢象升兵部演武之事,人家肯定是能打,首先力气在那里摆着呢。他就知道左良玉要悲剧了。果不其然,二招败北。到了最后,左良玉竟然知道了是皇上口喻,以及亲军,竟然还敢攻打,这还真是反了。如此将领,要他做甚至?
传旨,革去左良玉的官职,抄没所有家产永不叙用,所有参与抢掠者,罚修路十年。
对于这样的兵匪没有什么好说的,特别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以后这些编制通通的要取消干净,打仗一个个比谁跑的都快,逃的都干净,抢百姓东西的时候,一个个可是显出了本事,如此的废物养来何用?
第三封信是辽东祖大寿的,信很长很长,所以山海关负责光报的驿站根本没办法一天传完,而每个站点的翻译也是个大事。这样浪费的时间恐怕比跑着送还长,所以只能是送实体的信了。
大体的意思就是代表辽东将士负荆请罪,愿意把五百万两白银吐出来。然后表达了只要能保留性命,愿意卸甲归田,回到大明中原,做一商人或者农夫均可,总之是皇上只要信任,怎么吩咐做都可以。但如今建奴进攻在际,凭着如此战略准备尚不足以守好几关,如何守,还请皇上拿个章程。
看了长长的奏折,朱由校没想到,辽东那边竟然妥协了。五百万两白银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不过很明显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这十几年下来,辽饷可是年年的收着,他们捞的可不止这个数,按每年一层算,也有二千万了。
到于怎么守,朱由校还真是不愿意出了山海关去守,到样一个沿着海的地方去防守那几个军堡有什么意义?连盖州那样的地方拿下了都不要,那些地方要了又有什么用?北有蒙古、东有建奴,没有强悍的野战军,扔在那里浪费着粮食窝在堡里,算的了什么保家卫国?要打就彻底的打到沈阳,把建州女真一口气的消灭那才叫个本事。
如果没有了汉八旗,那建奴更没有什么依仗了,还怕他们什么呢?且不说辽将们的真实想法,但这些辽将能做什么呢?继续留在那里,仍然是人吃马嚼的,还得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吗?十万人马每年的花销怎么也得在二百万左右。虽然打仗不能太把钱看重了,但主要是要他们打的那是什么仗啊?继续用他们能带来效益吗?你不能指望他们去守城,不能指望他们去野战,放在辽东那块地上,还得不断的供吃供喝的。无论怎么算,反正是不能留在那里的。(未完待续。。)
城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听说后,都在传诵着盖州大捷和忠义伯。
刘兴祚的夸官游街,更是受到了百姓的追捧。几万人跟随着他,一起到了前门,在那里代君骂汉奸李永芳。骂的内容当然是找人提前写好了的,百姓们听的是大赞其口,广为传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忠义之辈。
如今刘兴祚在北京表演完毕,已经回到了袁可立身边,准备好去朝鲜。
而且无论是从北方俘获的蒙古奴,还是从东北俘获的建州女真奴,在京城都受到了热捧,价格相当的高。满城的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谈论此事。
从朱由校让每个官员写效忠书时,就是为了让大明的官员有一颗忠义之心,让他们首先在‘言’上面,不断的重复着自己是大明的一员,要誓死忠于大明。到了如今的忠义伯,国土地沦丧,成为亡国奴后,仍然不忘自己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一心想着自拔以报大明,这种忠义,是值得大讲特讲,广为宣传的。
前门之上一个反正的为人称颂的忠义之仕,指骂一个现形的汉奸、走狗,这是何等的快意,如此景象,朱由校恨不能亲临。
而这些俘虏或者是被抢来的女真百姓,也让大明的百姓有了一种自豪感。这是朱由校乐意看到的,一个民族傲立东方,有文明、有经济、有文化、有历史等等其它国家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当然应该骄傲,面对着野蛮人,抬起自己骄傲的头颅。而不是被野蛮人去野蛮化了,甘为奴才。
第二封信就是卢象升的兵匪事宜了,看到有纵兵抢掠百姓的兵,还是那左良玉这样的将看带领的,朱由校就不由的拍案动怒。不能保国安民不说,还要如此的以强凌弱,欺压百姓,天理何在?!
待看到卢象升与之比武,朱由校还真是期待,从孙承宗的奏折里得知了卢象升兵部演武之事,人家肯定是能打,首先力气在那里摆着呢。他就知道左良玉要悲剧了。果不其然,二招败北。到了最后,左良玉竟然知道了是皇上口喻,以及亲军,竟然还敢攻打,这还真是反了。如此将领,要他做甚至?
传旨,革去左良玉的官职,抄没所有家产永不叙用,所有参与抢掠者,罚修路十年。
对于这样的兵匪没有什么好说的,特别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以后这些编制通通的要取消干净,打仗一个个比谁跑的都快,逃的都干净,抢百姓东西的时候,一个个可是显出了本事,如此的废物养来何用?
第三封信是辽东祖大寿的,信很长很长,所以山海关负责光报的驿站根本没办法一天传完,而每个站点的翻译也是个大事。这样浪费的时间恐怕比跑着送还长,所以只能是送实体的信了。
大体的意思就是代表辽东将士负荆请罪,愿意把五百万两白银吐出来。然后表达了只要能保留性命,愿意卸甲归田,回到大明中原,做一商人或者农夫均可,总之是皇上只要信任,怎么吩咐做都可以。但如今建奴进攻在际,凭着如此战略准备尚不足以守好几关,如何守,还请皇上拿个章程。
看了长长的奏折,朱由校没想到,辽东那边竟然妥协了。五百万两白银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不过很明显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这十几年下来,辽饷可是年年的收着,他们捞的可不止这个数,按每年一层算,也有二千万了。
到于怎么守,朱由校还真是不愿意出了山海关去守,到样一个沿着海的地方去防守那几个军堡有什么意义?连盖州那样的地方拿下了都不要,那些地方要了又有什么用?北有蒙古、东有建奴,没有强悍的野战军,扔在那里浪费着粮食窝在堡里,算的了什么保家卫国?要打就彻底的打到沈阳,把建州女真一口气的消灭那才叫个本事。
如果没有了汉八旗,那建奴更没有什么依仗了,还怕他们什么呢?且不说辽将们的真实想法,但这些辽将能做什么呢?继续留在那里,仍然是人吃马嚼的,还得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吗?十万人马每年的花销怎么也得在二百万左右。虽然打仗不能太把钱看重了,但主要是要他们打的那是什么仗啊?继续用他们能带来效益吗?你不能指望他们去守城,不能指望他们去野战,放在辽东那块地上,还得不断的供吃供喝的。无论怎么算,反正是不能留在那里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