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唐不良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治在看苏大为,隔着紫宸殿中香料燃起的烟雾。
武媚娘的手握着李治一只手,眼波温柔。
殿内安静到极点。
苏大为不能让李治等待太久。
他不能只说些老生常谈。
因为这次入宫,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叙职报告”。
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才能让李治满意。
“回陛下,要想高句丽减少叛乱,乃至彻底融入大唐,臣倒是有些浅见。”
李治没有说话,但腰身好像略微挺直了一些。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苏大为继续说下去:“首先一点,要将原本的势力铲除,若有叛逆则,须斩草除根。
第二条,是扶持亲唐之人,使高句丽之民不能凝聚一体,分而化之。
第三点,须用我大唐优势的文化,技艺,不断渗透,改造高句丽人的思想,令其慕我大唐文化,以加入大唐为荣。”
苏大为说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算新鲜,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对这种手段都十分熟练。
打掉顽抗者,扶持投降派代理人。
最后是文化渗透,教育改造。
苏大为说的这些,李治虽然没出言反对,但明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
就在这时,苏大为又说出一番话。
“铲除叛逆,扶持亲唐之人,这些我相信大总管他们都已经在做。
这些能解除一时,却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有用的,还是文化渗透,虽然耗时较久,但却是治本之法。
臣以为,可以给高句丽及百济之人,一个向上的梯子。”
“梯子?”
“就是晋身之阶,我们打破了高句丽和百济原有的阶层,打乱了他们原本的秩序,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只靠杀,是杀不出稳定局面的。
必须要有晋升的阶梯,将高句丽和百济中的精英吸纳入我大唐。
以臣之见,可效仿大唐制度,以都督府在辖区设力选拔机构,以对大唐立功,或本地有才名,得推荐,可入都督府设立的机构,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制度,其中优秀者,可再送入大唐深造,甚至入国子监深入学习我们的文化。
通过考核,其中优异者,赐其入大唐为官的机会。
相信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手段,可以令半岛的人才,为我大唐所用,同时扶立起亲大唐的阶层,稳固高句丽和百济。”
李治一直认真听着,直到苏大为说完,他细细思索了一番,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这代表他对苏大为说的这番话认可了。
其实大唐做为天下共主,一直有吸纳各蕃国人才为己用的习惯。
在唐廷一直有大量的蕃将,甚至是外国官员。
比如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过去都是被大唐征服的部族,最后举族内附归降。
从此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这种武力的吸纳,毕竟与半岛情况不同。
草原这些部落,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谁强大就跟谁,千百年来都习惯了。
反观高句丽和百济,都属扶余别种。
这两国都存在了数百年,其正统和民族观念,对当地人来说,是深入人心的。
想要同化,殊为不易。
但是苏大为所提的,确实给了李治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从打击顽抗的叛逆。
到扶持亲唐的代理人。
到文化教育,缓慢渗透,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不足为奇。
但是苏大为最后将这些散招串了起来,提出建立新的秩序,培植和吸纳当地人才,进入大唐的内循环,加入大唐官僚机构。
由此,双方在精英层面,可以实现共融。
具体的执行,当然还需要无数的细节和章程,但至少听起来,确实是可行的。
有苏大为提出的这个框架,李治对治理和消化高句丽及百济,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仔细咀嚼一番,他的脸上终于多了丝笑容:“阿弥你不错,这几年,熊津都督任上历练得不错。”
听了李治的话,苏大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感觉自己的“叙职报告”算是通过了大半。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开口道:“倭国那边,是怎么回事?”
咯噔!
苏大为心里一震,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前面的部份,只是暖场。
李治真正在意的,只怕是苏大为征倭之事。
这事虽然后来给李治上过奏折,但却是先斩后奏。
以李治的精明,不可能不在意。
甚至他对大将掌兵上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
苏大为在入宫之前,就知道李治肯定会拿这个话来质问。
第一次李治召他入宫,他是借着被刺之事给回了。
&nb... -->>
李治在看苏大为,隔着紫宸殿中香料燃起的烟雾。
武媚娘的手握着李治一只手,眼波温柔。
殿内安静到极点。
苏大为不能让李治等待太久。
他不能只说些老生常谈。
因为这次入宫,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叙职报告”。
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才能让李治满意。
“回陛下,要想高句丽减少叛乱,乃至彻底融入大唐,臣倒是有些浅见。”
李治没有说话,但腰身好像略微挺直了一些。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苏大为继续说下去:“首先一点,要将原本的势力铲除,若有叛逆则,须斩草除根。
第二条,是扶持亲唐之人,使高句丽之民不能凝聚一体,分而化之。
第三点,须用我大唐优势的文化,技艺,不断渗透,改造高句丽人的思想,令其慕我大唐文化,以加入大唐为荣。”
苏大为说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算新鲜,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对这种手段都十分熟练。
打掉顽抗者,扶持投降派代理人。
最后是文化渗透,教育改造。
苏大为说的这些,李治虽然没出言反对,但明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
就在这时,苏大为又说出一番话。
“铲除叛逆,扶持亲唐之人,这些我相信大总管他们都已经在做。
这些能解除一时,却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有用的,还是文化渗透,虽然耗时较久,但却是治本之法。
臣以为,可以给高句丽及百济之人,一个向上的梯子。”
“梯子?”
“就是晋身之阶,我们打破了高句丽和百济原有的阶层,打乱了他们原本的秩序,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只靠杀,是杀不出稳定局面的。
必须要有晋升的阶梯,将高句丽和百济中的精英吸纳入我大唐。
以臣之见,可效仿大唐制度,以都督府在辖区设力选拔机构,以对大唐立功,或本地有才名,得推荐,可入都督府设立的机构,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制度,其中优秀者,可再送入大唐深造,甚至入国子监深入学习我们的文化。
通过考核,其中优异者,赐其入大唐为官的机会。
相信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手段,可以令半岛的人才,为我大唐所用,同时扶立起亲大唐的阶层,稳固高句丽和百济。”
李治一直认真听着,直到苏大为说完,他细细思索了一番,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这代表他对苏大为说的这番话认可了。
其实大唐做为天下共主,一直有吸纳各蕃国人才为己用的习惯。
在唐廷一直有大量的蕃将,甚至是外国官员。
比如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过去都是被大唐征服的部族,最后举族内附归降。
从此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这种武力的吸纳,毕竟与半岛情况不同。
草原这些部落,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谁强大就跟谁,千百年来都习惯了。
反观高句丽和百济,都属扶余别种。
这两国都存在了数百年,其正统和民族观念,对当地人来说,是深入人心的。
想要同化,殊为不易。
但是苏大为所提的,确实给了李治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从打击顽抗的叛逆。
到扶持亲唐的代理人。
到文化教育,缓慢渗透,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不足为奇。
但是苏大为最后将这些散招串了起来,提出建立新的秩序,培植和吸纳当地人才,进入大唐的内循环,加入大唐官僚机构。
由此,双方在精英层面,可以实现共融。
具体的执行,当然还需要无数的细节和章程,但至少听起来,确实是可行的。
有苏大为提出的这个框架,李治对治理和消化高句丽及百济,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仔细咀嚼一番,他的脸上终于多了丝笑容:“阿弥你不错,这几年,熊津都督任上历练得不错。”
听了李治的话,苏大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感觉自己的“叙职报告”算是通过了大半。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开口道:“倭国那边,是怎么回事?”
咯噔!
苏大为心里一震,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前面的部份,只是暖场。
李治真正在意的,只怕是苏大为征倭之事。
这事虽然后来给李治上过奏折,但却是先斩后奏。
以李治的精明,不可能不在意。
甚至他对大将掌兵上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
苏大为在入宫之前,就知道李治肯定会拿这个话来质问。
第一次李治召他入宫,他是借着被刺之事给回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