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唐不良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守卫故百济寂北城的人,名孙元谋。
其祖上是从辽东逃难至此的汉人,在百济落户已经超过三代,长达六十年。
据孙氏自己说,他家祖上原为旧隋将军,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中原混乱,天下英雄揭竿而起。
孙氏为避祸而来。
总之孙氏本为外来之将,但三代人都为百济效命,在孙元谋这一代,终于获得百济的信任,积功至城主一职。
在苏定方率大唐主力,水陆并进,半月内击破泗沘城,吞并百济后,许多城池望风而降。
这孙元谋祖上本为中原汉人,没想到别的城都降了,它却屹立如故。
甚至当时扶余义慈和道琛都逃亡至北境,得到寂北城的收留。
只是后来随着扶余义慈向苏定方投降,寂北城迫于大势,不得已才表示归顺大唐。
可等苏定方率军退走,寂北城这里,又是第一个砍了唐使,并诱骗驻守寂北的一队唐军,大约百人。
先以酒灌之,趁醉将这些唐军悉数斩杀,人头于城外垒成小型的京观,以示与大唐誓不两立。
黑齿常之带着人,来到寂北城的护城河前,看着前方城门脚下,那一堆早已高度腐烂,甚至露出白骨的骷髅,心情颇有些复杂。
但他是聪明人,很快调整好内心情绪。
以大唐之之强,若垂天之云,如鲲鹏万里。
在寂北城损失的这点人不算什么。
以自己亲眼所见,苏大为、刘仁愿、刘伯英等,都是一时良将。
而身边娄师德、王孝杰、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气度不凡,有名将的潜力。
大唐之人如此,小小的百济,如果一味去抵抗,那是以卵击石。
扶余义慈等自己都投降大唐了,难道指望百姓与唐顽抗到底,玉石俱焚吗?
大唐本身就是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儒的发源地。
半岛文化都受其影响。
被一个更先进的文明兼并,对半岛来说,是更光明的前景,而不是破坏。
原本大唐收百济做属国,只要百济承认其天可汗的地位,安心遵守朝贡体系即可。
结果因为扶余义慈的短视,无数次触怒大唐,不听天可汗之劝,致有今日之祸。
最可恶的,便是那道琛,还有扶余福信。
他们俩一个仗着和高句丽的关系,一个仗着倭国关系,自以为能挑衅大唐,简直是不自量力。
黑齿常之带着四名亲兵来到寂北城下,隔河与城头守将喊话。
守在城头的,自然不是孙元谋本人,而是他手下大将。
一个长得豹头环眼,身材高大,面容沉毅的守将立于城头,在城兵的拱卫下,以扶余语向黑齿常之喝问。
“你是谁?来寂北城做什么?”
“我是黑齿家的黑齿常之,奉王命前往高句丽。”
“你奉的王命,是哪个王?”
“自然是扶余丰王。”
“王现在何处?”
“在周留城。”
“何时去的?”
“上月。”
一问一答,很快便打消了城头守将的疑虑。
一来口音对,黑齿常之是本地人,口音带着百济国上层贵族的语调,一些贵族专用字词,做不得假。
城头的守将过去接待过不少大人物,之前还接待过扶余义慈和道琛,自然清楚这些。
一听黑齿常之的口音便信了六七分。
再则内容对。
许多埋坑的问题,黑齿常之都一口说出来,丝毫不差,这绝不是外人可以假冒的。
因此守城的城将令人放下吊桥,又令一队兵出城,帮忙架设浮桥。
原本护城河上有桥,在战事起后,为了安全已经被焚毁了。
现在城内往来,都通过浮桥过河。
守城的城将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堂堂百济国的贵族官员,达率黑齿氏会投靠了大唐。
以黑齿常之的身份和见识,要想忽悠一个小小的城将,简直是手到擒来。
唐军沿着浮桥,两千余人都过了护城河。
在跟着黑齿常之要进寂北城时,突然出了点意外。
城头那位守将,不知是哪根筋不对,说不能让这么多外军进来,只许少部份人进城,大部必须留在城外。
寂北城可以提供粮草和热汤。
黑齿常之目光投向苏大为。
见骑在马上的苏大为,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黑齿常之转头向城头的守将道:“那就如此吧。”
黑齿常之是明面上,这支“百济义军”的领袖。
而苏大为是实际上真正的首领。
幸好黑齿常之本身即为大将,而且生性沉毅,遇到突发事件,也能举止从容有度,毫不慌张。
当下,从两千余唐军中,挑选了两百人要进城。
结果守将还是说太多,黑齿常之作色发怒,这才勉强答应进来百五十人。
吩咐剩下的唐军就在城脚下安心驻守,等待食物。
黑齿常之连同苏大为、... -->>
守卫故百济寂北城的人,名孙元谋。
其祖上是从辽东逃难至此的汉人,在百济落户已经超过三代,长达六十年。
据孙氏自己说,他家祖上原为旧隋将军,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中原混乱,天下英雄揭竿而起。
孙氏为避祸而来。
总之孙氏本为外来之将,但三代人都为百济效命,在孙元谋这一代,终于获得百济的信任,积功至城主一职。
在苏定方率大唐主力,水陆并进,半月内击破泗沘城,吞并百济后,许多城池望风而降。
这孙元谋祖上本为中原汉人,没想到别的城都降了,它却屹立如故。
甚至当时扶余义慈和道琛都逃亡至北境,得到寂北城的收留。
只是后来随着扶余义慈向苏定方投降,寂北城迫于大势,不得已才表示归顺大唐。
可等苏定方率军退走,寂北城这里,又是第一个砍了唐使,并诱骗驻守寂北的一队唐军,大约百人。
先以酒灌之,趁醉将这些唐军悉数斩杀,人头于城外垒成小型的京观,以示与大唐誓不两立。
黑齿常之带着人,来到寂北城的护城河前,看着前方城门脚下,那一堆早已高度腐烂,甚至露出白骨的骷髅,心情颇有些复杂。
但他是聪明人,很快调整好内心情绪。
以大唐之之强,若垂天之云,如鲲鹏万里。
在寂北城损失的这点人不算什么。
以自己亲眼所见,苏大为、刘仁愿、刘伯英等,都是一时良将。
而身边娄师德、王孝杰、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气度不凡,有名将的潜力。
大唐之人如此,小小的百济,如果一味去抵抗,那是以卵击石。
扶余义慈等自己都投降大唐了,难道指望百姓与唐顽抗到底,玉石俱焚吗?
大唐本身就是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儒的发源地。
半岛文化都受其影响。
被一个更先进的文明兼并,对半岛来说,是更光明的前景,而不是破坏。
原本大唐收百济做属国,只要百济承认其天可汗的地位,安心遵守朝贡体系即可。
结果因为扶余义慈的短视,无数次触怒大唐,不听天可汗之劝,致有今日之祸。
最可恶的,便是那道琛,还有扶余福信。
他们俩一个仗着和高句丽的关系,一个仗着倭国关系,自以为能挑衅大唐,简直是不自量力。
黑齿常之带着四名亲兵来到寂北城下,隔河与城头守将喊话。
守在城头的,自然不是孙元谋本人,而是他手下大将。
一个长得豹头环眼,身材高大,面容沉毅的守将立于城头,在城兵的拱卫下,以扶余语向黑齿常之喝问。
“你是谁?来寂北城做什么?”
“我是黑齿家的黑齿常之,奉王命前往高句丽。”
“你奉的王命,是哪个王?”
“自然是扶余丰王。”
“王现在何处?”
“在周留城。”
“何时去的?”
“上月。”
一问一答,很快便打消了城头守将的疑虑。
一来口音对,黑齿常之是本地人,口音带着百济国上层贵族的语调,一些贵族专用字词,做不得假。
城头的守将过去接待过不少大人物,之前还接待过扶余义慈和道琛,自然清楚这些。
一听黑齿常之的口音便信了六七分。
再则内容对。
许多埋坑的问题,黑齿常之都一口说出来,丝毫不差,这绝不是外人可以假冒的。
因此守城的城将令人放下吊桥,又令一队兵出城,帮忙架设浮桥。
原本护城河上有桥,在战事起后,为了安全已经被焚毁了。
现在城内往来,都通过浮桥过河。
守城的城将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堂堂百济国的贵族官员,达率黑齿氏会投靠了大唐。
以黑齿常之的身份和见识,要想忽悠一个小小的城将,简直是手到擒来。
唐军沿着浮桥,两千余人都过了护城河。
在跟着黑齿常之要进寂北城时,突然出了点意外。
城头那位守将,不知是哪根筋不对,说不能让这么多外军进来,只许少部份人进城,大部必须留在城外。
寂北城可以提供粮草和热汤。
黑齿常之目光投向苏大为。
见骑在马上的苏大为,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黑齿常之转头向城头的守将道:“那就如此吧。”
黑齿常之是明面上,这支“百济义军”的领袖。
而苏大为是实际上真正的首领。
幸好黑齿常之本身即为大将,而且生性沉毅,遇到突发事件,也能举止从容有度,毫不慌张。
当下,从两千余唐军中,挑选了两百人要进城。
结果守将还是说太多,黑齿常之作色发怒,这才勉强答应进来百五十人。
吩咐剩下的唐军就在城脚下安心驻守,等待食物。
黑齿常之连同苏大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