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国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14米,全重150千克,装有一台推力2940牛顿、可工作16秒的火箭发动机,但未安装稳定尾翼和火箭首部配重,因而在实际发射中,这枚火箭依然以天折告终。
这次火箭发射的失败并未标志着德国在军事用途的火箭上正式放弃,反而jī发了德国人的雄心壮志随后不久,位于柏林地区的海兰德工厂,在奥地利籍火箭先驱麦克瓦里尔、瓦尔特,瑞德尔和阿函鲁道夫等人的努力下,利用工厂先进的技术为弹道学委帮助不过很快,瓦里尔就在酒精爆炸事故中不幸丧生该企业也很快停止了与弹道学委员会的研究合作。
无奈之下,经费始终有限的弹道学委员会不得不屡屡要求陆军装备局增加科研经费投入,而恰恰在同一时期,德国“钠俱乐部”也在因为过于零散的研究而让陆军军械局深感浪费经费,冯布劳恩等人想要弹道学委员会获得更多的经费,显然就需要拿出一点成绩出来证明自己,咬牙跺脚之下,这群德国科学家们愣是在1940年年初将A2火箭于德国北海沿岸的博库姆岛发射成功。
从那时候起,德国陆军装备局开始更为重视弹道学委员会起来,重要体现标志便是经费上涨了,然而火箭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到1940年为止,精心设计和制造的A3火箭才被正式送入发射场开战实验,这次他们所发射的A3火箭全长76米、重740千克,有精心设计的弹体的稳定尾翼,而且还首次加装了由陀螺仪控制的可以调整后喷气体方向的燃气舵,弹体中安装的温度计、气压计和用于回收弹体的降落伞和导航设备也都事先经过反复测试。
这次测试虽然遭受而来失败,但却产生了一个有意问题,那就是之前冯布劳恩等火箭科学家的前期火箭的导航与空气动力学设计被彻底否定了,于是乎为了以后的火箭发射之后能够精确命中目标,围绕着这一目的德国火箭学家们不得不开始全新的A4火箭设计,并在194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实验,不是电力供应失败便是电子元器件故障,不是燃料意外泄漏就是不知原因的升空爆炸,失败,不断的失败始终萦绕在德国火箭研究的道路上迟迟不散去。
更加令希特勒等德国政府和军方高层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德国前后两次的从共和国购买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之中,德国人竟然意外的买到了火箭炮这一武器装备,大喜过望的德国人很快将共和国第一批交付的车载火箭炮运回了国内,压根儿就没有装备给陆军部队的意思,而是全部交给了冯布劳恩领导下的德国火箭弹道学委员会拆解研究。
第一批交付给德国的十管300毫米轮式火箭炮一共也只有三套,每一套发射系统由1辆指挥车、4国内发射车和4辆运弹车组成,这也是后来德国在入侵英国之前组建三个远程火箭炮师一个火箭炮连的基本组成,而这价格不菲的三套远程火箭炮发射系统全部被拆解研究,研究结果震惊了所有德国火箭专家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军政领导人也都吃惊不已惊讶得可谓是摔碎一地眼镜。
原本以为共和国最热衷的是实用xìng很高的常规技术,就像他们卖给德国的各种军事技术一样,无论是航空发动机技术还是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在德国人看来,共和国在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上面都追求实用所出售给德国的各种军事技术无不是追求常规武器的巅峰可火箭炮的到来,却让德国人内心深处最后一丝骄傲也dàng然无存,该型火箭炮非常先进而且火力强大,至于德国购进的107、122、130
等口径的火箭炮,则与300毫米口径的一起,构成了射程8公里至100公里的强大火力覆盖网,作为德国火箭弹道学委员会重点研究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仅仅是火箭炮的八乘八卡车底盘就让德国人非常认真的进行了技术研究,车上的大型液压稳定器有助于火箭炮发射之时抵消后坐力而反复被研究的便是火箭弹,令德国火箭科学家们赶到经验的是,共和国并未在火箭弹上使用什么先进的导航技术,而是采用〖自〗由旋转模式来限定散步的稳定xìng,并安装有稳定蜡通过射击指挥车对发射之后的火箭弹进行无线电指令控制,进而调整火箭弹的飞行轨迹提高命中率。
当然,冯布劳恩等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是共和国的火箭弹内部构成,战斗部、推进系统、制导系统中尤其是位于火箭尾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机体构成和所使用的固体燃料都让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能得到共和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并且能够让德国也能自行生产固定燃料剂,那么德国自己的火箭将有着更强的运载力、更远的射程和更为精确的导航控制……
可惜的是,共和国始终不愿意向德国出售这些技术连同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在内,共和国都不肯向德国出售半点但并不拒绝向德国出售成品的火箭弹、航空发动机乃至喷气式战斗机等尖端武器,无奈之下德国人也只能自力更生,总不能去主动找到共和国声称要在远程火箭展开合作吧。
德国陆军一方面大规模的装备从共和国购进的各型火箭炮,而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陆军弹道学委员会能够早日取得突破xìng进展,而德国人也的确很快在中小口径火箭炮方面取得了进展,德国人开始列装他们国产的车载式火箭炮,但是在一直寄予厚望的远程火箭方面德国人也开始在哈茨山区诺德豪森,将一个原本战略存储燃油的地下隧道进行改扩建,试图建立一个机密的导弹工厂,其对外掩饰名称是米特维克国有公司,而担负工程修建的却是来自德国各大集中营里挑选出来的青壮,在党卫军的监督下,数以万计的青壮被迫参与繁重的体力劳动,当这座机密的工厂完工之时,差不多有两万名劳工牺牲在了各自的岗位上,尸体也自然被建设工地外的一个焚尸炉直接焚烧处理掉。
可以说德国的导弹工厂是伴随着罪恶的焚尸焰火而来的,在定型生产的V-1导弹基础之上,德国人很快又拿出了更好的v2导弹,而且该型导弹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德国人创新xìng的在超音速飞行的空气动力学上展开大规模研究,为此还建造了欧洲第一个超音速风洞和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然而被德国人看作是具备实战意义的v-2导其实也并不优秀。
v-2导弹采用了泵压式推进剂供应系统以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钙溶液为燃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下进入涡轮机燃烧室进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从而推动涡轮风机高速运行,涡轮产生的巨大压力促使导弹携带的的酒精和氧气通过管路进入到发动机主燃烧室顶部预混和室进行初步混合,随即便注入主燃烧室燃烧,所产生的后冲气体将成为导弹在主动段飞行的直接动力,发动机可正常工作寿命已经延长到了65秒,在其320千米的最大射程状态下,其主动飞行段最高飞行高度历史xìng的达到了三万五千米而当推进剂和催化剂都耗尽之后,导弹可以在惯xìng作用下它将继续升至近十万千米的最高点,已经接近大气层热层下界,而后导弹才会在重力作用下以无控状态下落入目标区,其落地的最终速度竟然高达每小时3240公里。
惯xìng制导系统主要由两个二〖自〗由度陀螺仪(和一个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组成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弹体上测出弹体在三维空间中偏离预定弹道的角度,然后飞行控制系统根据反馈的控制信号,利用安装在喷气发动机尾部的两对燃气舵和安装在尾翼上的飞行控制舵可对弹道进行实时修正,即调整导弹方位角、俯仰角、滚转角等以确保导弹在预定轨迹上飞行。
比较遗憾的是,安装在弹体纵轴上的加速度计,利用偏心陀螺的进动xìng原理,使陀螺设备的不平衡质量在加速度作用下所产生的力矩与陀螺力矩相平衡,最终使陀螺转动的角度正比于加速度的积分将这个线速度与发射前输入的预定值比较,预定值达到后即发出控制信号关闭发动机,之后导弹将在惯xìng作用下继续飞行,因而v2导弹是完全没有末端制导的,其理论命中精度误差也达到了5千米。
精度误差竟然高达5千米如果是用该型导弹来打击一个小镇,估计就算瞄准小镇的镇中心,由于小镇面积有限,指不定导弹就打到小镇郊外去了,用昂贵的导弹来轰炸敌人的乡村,显然非常不划算但是在当时看来,该型导弹并不可能在攻击英国本土中发挥作用了,因为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连共和国的多管火箭炮都能轻而易举发射过去被希特勒给予了厚望的v型导弹,是要作为一种战略武器来发展其存在的意义直接等同于一张战争王牌,希特勒自然希望自己随时掌握着毁灭敌人的终极王牌。
v型导弹加核弹头的模式让德国人看到了远程火箭的伟大应用前途,不过最大射程都才只有320公里的v-2导弹已经比德国陆军的多拉火炮凶猛许多倍,可在希特勒眼里,如果能够将毁天灭地的原子弹送到数千公里之外,即在德国本土之内,就可以对欧洲乃至世界任何地区展开核武器攻击,这才叫做真正的战略核打击力量。
于是乎,原本计划…在1944年年底就大规模列装的v2导弹再次成为了试验品,德国人在同年的11月份成立了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就是要加快原子弹的研究进度,而作为重要发射平台的远程火箭岂能继续〖自〗由散漫的慢吞吞的研究?于是乎,同样由德国陆海空三军提供大力支持的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诞生了,它只比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晚一个月。
雄心勃勃的德国陆军提出了要拥有300公里至1200公里战术级导弹、
3200公里至5000公里战略导弹、8000公里至13000公里洲际战略导弹的宏伟目标,这三个级别的导弹都可以装载常规和核弹头,具备超高的飞行速度和较高的命中精度,而德国空军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上装备机载的火箭弹,不管是何种制导方式,反正希望飞行速度更快的喷气式战斗机能够拥有与之匹配的空战导弹,但究竟空战所用的导弹应有什么样的射程、应该如何搜索、跟踪并命中目标等等,德国空军都并未提出明确的研制目标,仅仅是希望能够在视距之外,拥有可以对空能打击敌战斗机和轰炸机、对陆打击敌固定目标、对海能打击战舰等。
而德国海军提出的研制目标就有些超前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装备一种可以直接在战舰上发射的远程火箭弹,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利用雷达设备等探测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远程打击,继大口径舰炮、舰载机之后拥有第三种海战武器,如果能装在德国海军的潜艇上,让本来就装备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的潜艇,秘密潜入至敌意想不到的位置,然后直接在海里潜射出导弹出来,向敌人腹地或重要目标实施核打击。
可以说,德国陆海空三军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和崇高,德国陆军梦想着拥有强大的陆基核打击力量、空军希望拥有多样化的空战导弹当然也包括远程战略轰炸机实施的核打击、海军也希望得到海基核打击力量,由此一来,德国人便不得不一边展开原子弹的技术集中攻关,一边对远程火箭展开研究。
在德国核物理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德国的远程火箭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战术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空空导弹、空对地导弹、舰载导弹、潜射导弹等等,德国人的火箭利器也似乎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
,长14米,全重150千克,装有一台推力2940牛顿、可工作16秒的火箭发动机,但未安装稳定尾翼和火箭首部配重,因而在实际发射中,这枚火箭依然以天折告终。
这次火箭发射的失败并未标志着德国在军事用途的火箭上正式放弃,反而jī发了德国人的雄心壮志随后不久,位于柏林地区的海兰德工厂,在奥地利籍火箭先驱麦克瓦里尔、瓦尔特,瑞德尔和阿函鲁道夫等人的努力下,利用工厂先进的技术为弹道学委帮助不过很快,瓦里尔就在酒精爆炸事故中不幸丧生该企业也很快停止了与弹道学委员会的研究合作。
无奈之下,经费始终有限的弹道学委员会不得不屡屡要求陆军装备局增加科研经费投入,而恰恰在同一时期,德国“钠俱乐部”也在因为过于零散的研究而让陆军军械局深感浪费经费,冯布劳恩等人想要弹道学委员会获得更多的经费,显然就需要拿出一点成绩出来证明自己,咬牙跺脚之下,这群德国科学家们愣是在1940年年初将A2火箭于德国北海沿岸的博库姆岛发射成功。
从那时候起,德国陆军装备局开始更为重视弹道学委员会起来,重要体现标志便是经费上涨了,然而火箭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到1940年为止,精心设计和制造的A3火箭才被正式送入发射场开战实验,这次他们所发射的A3火箭全长76米、重740千克,有精心设计的弹体的稳定尾翼,而且还首次加装了由陀螺仪控制的可以调整后喷气体方向的燃气舵,弹体中安装的温度计、气压计和用于回收弹体的降落伞和导航设备也都事先经过反复测试。
这次测试虽然遭受而来失败,但却产生了一个有意问题,那就是之前冯布劳恩等火箭科学家的前期火箭的导航与空气动力学设计被彻底否定了,于是乎为了以后的火箭发射之后能够精确命中目标,围绕着这一目的德国火箭学家们不得不开始全新的A4火箭设计,并在194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实验,不是电力供应失败便是电子元器件故障,不是燃料意外泄漏就是不知原因的升空爆炸,失败,不断的失败始终萦绕在德国火箭研究的道路上迟迟不散去。
更加令希特勒等德国政府和军方高层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德国前后两次的从共和国购买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之中,德国人竟然意外的买到了火箭炮这一武器装备,大喜过望的德国人很快将共和国第一批交付的车载火箭炮运回了国内,压根儿就没有装备给陆军部队的意思,而是全部交给了冯布劳恩领导下的德国火箭弹道学委员会拆解研究。
第一批交付给德国的十管300毫米轮式火箭炮一共也只有三套,每一套发射系统由1辆指挥车、4国内发射车和4辆运弹车组成,这也是后来德国在入侵英国之前组建三个远程火箭炮师一个火箭炮连的基本组成,而这价格不菲的三套远程火箭炮发射系统全部被拆解研究,研究结果震惊了所有德国火箭专家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军政领导人也都吃惊不已惊讶得可谓是摔碎一地眼镜。
原本以为共和国最热衷的是实用xìng很高的常规技术,就像他们卖给德国的各种军事技术一样,无论是航空发动机技术还是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在德国人看来,共和国在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上面都追求实用所出售给德国的各种军事技术无不是追求常规武器的巅峰可火箭炮的到来,却让德国人内心深处最后一丝骄傲也dàng然无存,该型火箭炮非常先进而且火力强大,至于德国购进的107、122、130
等口径的火箭炮,则与300毫米口径的一起,构成了射程8公里至100公里的强大火力覆盖网,作为德国火箭弹道学委员会重点研究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仅仅是火箭炮的八乘八卡车底盘就让德国人非常认真的进行了技术研究,车上的大型液压稳定器有助于火箭炮发射之时抵消后坐力而反复被研究的便是火箭弹,令德国火箭科学家们赶到经验的是,共和国并未在火箭弹上使用什么先进的导航技术,而是采用〖自〗由旋转模式来限定散步的稳定xìng,并安装有稳定蜡通过射击指挥车对发射之后的火箭弹进行无线电指令控制,进而调整火箭弹的飞行轨迹提高命中率。
当然,冯布劳恩等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是共和国的火箭弹内部构成,战斗部、推进系统、制导系统中尤其是位于火箭尾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机体构成和所使用的固体燃料都让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能得到共和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并且能够让德国也能自行生产固定燃料剂,那么德国自己的火箭将有着更强的运载力、更远的射程和更为精确的导航控制……
可惜的是,共和国始终不愿意向德国出售这些技术连同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在内,共和国都不肯向德国出售半点但并不拒绝向德国出售成品的火箭弹、航空发动机乃至喷气式战斗机等尖端武器,无奈之下德国人也只能自力更生,总不能去主动找到共和国声称要在远程火箭展开合作吧。
德国陆军一方面大规模的装备从共和国购进的各型火箭炮,而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陆军弹道学委员会能够早日取得突破xìng进展,而德国人也的确很快在中小口径火箭炮方面取得了进展,德国人开始列装他们国产的车载式火箭炮,但是在一直寄予厚望的远程火箭方面德国人也开始在哈茨山区诺德豪森,将一个原本战略存储燃油的地下隧道进行改扩建,试图建立一个机密的导弹工厂,其对外掩饰名称是米特维克国有公司,而担负工程修建的却是来自德国各大集中营里挑选出来的青壮,在党卫军的监督下,数以万计的青壮被迫参与繁重的体力劳动,当这座机密的工厂完工之时,差不多有两万名劳工牺牲在了各自的岗位上,尸体也自然被建设工地外的一个焚尸炉直接焚烧处理掉。
可以说德国的导弹工厂是伴随着罪恶的焚尸焰火而来的,在定型生产的V-1导弹基础之上,德国人很快又拿出了更好的v2导弹,而且该型导弹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德国人创新xìng的在超音速飞行的空气动力学上展开大规模研究,为此还建造了欧洲第一个超音速风洞和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然而被德国人看作是具备实战意义的v-2导其实也并不优秀。
v-2导弹采用了泵压式推进剂供应系统以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钙溶液为燃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下进入涡轮机燃烧室进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从而推动涡轮风机高速运行,涡轮产生的巨大压力促使导弹携带的的酒精和氧气通过管路进入到发动机主燃烧室顶部预混和室进行初步混合,随即便注入主燃烧室燃烧,所产生的后冲气体将成为导弹在主动段飞行的直接动力,发动机可正常工作寿命已经延长到了65秒,在其320千米的最大射程状态下,其主动飞行段最高飞行高度历史xìng的达到了三万五千米而当推进剂和催化剂都耗尽之后,导弹可以在惯xìng作用下它将继续升至近十万千米的最高点,已经接近大气层热层下界,而后导弹才会在重力作用下以无控状态下落入目标区,其落地的最终速度竟然高达每小时3240公里。
惯xìng制导系统主要由两个二〖自〗由度陀螺仪(和一个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组成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弹体上测出弹体在三维空间中偏离预定弹道的角度,然后飞行控制系统根据反馈的控制信号,利用安装在喷气发动机尾部的两对燃气舵和安装在尾翼上的飞行控制舵可对弹道进行实时修正,即调整导弹方位角、俯仰角、滚转角等以确保导弹在预定轨迹上飞行。
比较遗憾的是,安装在弹体纵轴上的加速度计,利用偏心陀螺的进动xìng原理,使陀螺设备的不平衡质量在加速度作用下所产生的力矩与陀螺力矩相平衡,最终使陀螺转动的角度正比于加速度的积分将这个线速度与发射前输入的预定值比较,预定值达到后即发出控制信号关闭发动机,之后导弹将在惯xìng作用下继续飞行,因而v2导弹是完全没有末端制导的,其理论命中精度误差也达到了5千米。
精度误差竟然高达5千米如果是用该型导弹来打击一个小镇,估计就算瞄准小镇的镇中心,由于小镇面积有限,指不定导弹就打到小镇郊外去了,用昂贵的导弹来轰炸敌人的乡村,显然非常不划算但是在当时看来,该型导弹并不可能在攻击英国本土中发挥作用了,因为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连共和国的多管火箭炮都能轻而易举发射过去被希特勒给予了厚望的v型导弹,是要作为一种战略武器来发展其存在的意义直接等同于一张战争王牌,希特勒自然希望自己随时掌握着毁灭敌人的终极王牌。
v型导弹加核弹头的模式让德国人看到了远程火箭的伟大应用前途,不过最大射程都才只有320公里的v-2导弹已经比德国陆军的多拉火炮凶猛许多倍,可在希特勒眼里,如果能够将毁天灭地的原子弹送到数千公里之外,即在德国本土之内,就可以对欧洲乃至世界任何地区展开核武器攻击,这才叫做真正的战略核打击力量。
于是乎,原本计划…在1944年年底就大规模列装的v2导弹再次成为了试验品,德国人在同年的11月份成立了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就是要加快原子弹的研究进度,而作为重要发射平台的远程火箭岂能继续〖自〗由散漫的慢吞吞的研究?于是乎,同样由德国陆海空三军提供大力支持的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诞生了,它只比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晚一个月。
雄心勃勃的德国陆军提出了要拥有300公里至1200公里战术级导弹、
3200公里至5000公里战略导弹、8000公里至13000公里洲际战略导弹的宏伟目标,这三个级别的导弹都可以装载常规和核弹头,具备超高的飞行速度和较高的命中精度,而德国空军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上装备机载的火箭弹,不管是何种制导方式,反正希望飞行速度更快的喷气式战斗机能够拥有与之匹配的空战导弹,但究竟空战所用的导弹应有什么样的射程、应该如何搜索、跟踪并命中目标等等,德国空军都并未提出明确的研制目标,仅仅是希望能够在视距之外,拥有可以对空能打击敌战斗机和轰炸机、对陆打击敌固定目标、对海能打击战舰等。
而德国海军提出的研制目标就有些超前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装备一种可以直接在战舰上发射的远程火箭弹,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利用雷达设备等探测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远程打击,继大口径舰炮、舰载机之后拥有第三种海战武器,如果能装在德国海军的潜艇上,让本来就装备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的潜艇,秘密潜入至敌意想不到的位置,然后直接在海里潜射出导弹出来,向敌人腹地或重要目标实施核打击。
可以说,德国陆海空三军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和崇高,德国陆军梦想着拥有强大的陆基核打击力量、空军希望拥有多样化的空战导弹当然也包括远程战略轰炸机实施的核打击、海军也希望得到海基核打击力量,由此一来,德国人便不得不一边展开原子弹的技术集中攻关,一边对远程火箭展开研究。
在德国核物理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德国的远程火箭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战术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空空导弹、空对地导弹、舰载导弹、潜射导弹等等,德国人的火箭利器也似乎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