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古代农家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家的时候,大丫已经将饭做好了,吃饭的时候,周颐看着几个姐姐身上的旧衣,“爹,娘,现在家里好过了,姐姐们也该穿好一点了,你看看大姐,衣服都短了一大截。
”自从分家出来后,他们自己做饭,吃的不再那么苛刻,几个女儿的脸色也不再蜡黄,大丫三丫脸上也有了女儿家的红晕,但是因为一直忙忙碌碌的,倒没想到这上面来,
王艳笑了笑:“你倒是操的心多,是,咱现在日子好过了,是得给她们好好打扮一下,明天都跟我去县里逛逛,每人都买些衣服首饰。”几个丫头闻言都笑开了花,长这么大,她们还没出过村里呢,而且还要买新衣服,想想就觉得激动,五丫六丫恨不得早早睡了,一睁眼就是明天了,大丫最懂事,她知道
家里挣了钱,也不推辞,“好的,娘。”一夜无话,一家子早早的起来,吃了早饭后,王元照例去作坊充当监工,其他人都向县城走去,周老二将周颐送到书院后,自己去临县办契约的事情,怕上当,周老二还
专门请了一个识字的族兄同去。
在周颐上课的时候,王艳带着四个女儿在街上逛起来。她们先去了成衣铺,几个丫头看着那花花绿绿的衣服,眼睛都看直了。选来选去,每人才万般不舍的从众多衣服中选中自己看好的。王艳给她们买的都是细布衣裳,绸缎
的一个女家女孩儿穿不上。就这,也把几个丫头高兴了,她们从小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尤其五丫六丫,从小就是穿的两个姐姐的旧衣服。现在还是头一次有了自己的新衣服,摸
着柔软的布料,五丫六丫乐的红了脸。买了衣服,王艳又去布店买了些细布,也准备给周老二和自己做一身,毕竟成衣相对自己买布来说,还是贵了许多,而给周颐买的则是绸缎,现在有了钱,两口子都恨不
得将最好的给他。逛完了布店,王艳又按照周颐叮嘱的去首饰铺子看了看,最后给大丫三丫各买了一对银耳环和手镯,五丫六丫毕竟还小,则只有手镯,不过这样也让两个丫头开心的找不
着了北。买完了这些,王艳又去买了些柴米油盐和菜,准备去铺子后面准备午饭等周老二回来,母女几个高高兴兴的,经过一个茶铺子的时候,五丫忽然拉了拉王艳:“娘,你看那
不是大伯母和大郎哥吗?”王艳顺着五丫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李二妹和大郎,她们对面还坐了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眉飞色舞的对着母子俩说着什么,然后那妇女向外指着对面,大郎两母子随着她指的方向看的眼睛眨也不眨。王艳心里一阵怪异,也顺着她们的视线望去,这才发现对面正站着一对母女,那女儿大概十四五岁,长得娇娇悄悄的,正在一个摊子上看荷
包,旁边的妇女应该是她娘。
但王艳明显感到母女两个的心思并不在荷包上,而是时不时隐晦的向大郎这边投来目光。
平心而论,大郎的壳子是不错的,被周家养的好,一副白面书生模样。这样子很得一些小女孩儿的欢心。
果然那姑娘看了大郎的模样后,便羞的红了脸。而大郎则是看着女孩儿眼睛都不眨,差点直了。
王艳明悟,这是在相看啊!然后果断的带着几个丫头走了,上房的事她还是少招惹为妙。
周颐下午下学的时候,来接他的周老二一脸喜色,周颐知道这是买地的事成了。父子俩先去了铺子,直接在那边吃了饭这才回到村里。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王艳拿着田契手直哆嗦:“他爹,这就是田契,那一百亩地是我们的了?”“是啊,那地是我们的了。”周老二一脸感概,几个月前,他还在担心周颐的束脩,谁能想到峰回路转,眨眼间就挣了这么多银子呢,现在有了一百亩地,也算是个小地主
了。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都能笑醒,而这一切,都是六郎带来的,周老二越发相信周颐是上天送给他的福星。
“只是去衙门打点又花了四十两银子。”这让周老二有些接受不了,四十两啊,什么都没干,就这么白白没了。
王艳一听也有些心疼,不过这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那是官府呢,他们一介小老百姓哪惹得起官府。
王艳收好了地契,突然想到什么,对周老二说道:“对了,我今天在县里看见大嫂和大郎在和人相看呢,看样子好事将近了。”
周老二面不改色:“他们的事我们少招惹。”“我知道,在街上看见的时候,我就带着几个丫头走开了。”王艳说道,他们也是怕了上房了,这离他们远远的,都恨不得扑上来,要是自己上去招惹,还不得被狠狠黏上
。
周颐看着夫妻两个一副躲洪水猛兽的样子,也是好笑。
地买好了,周老二就打算着盖房子的事情了。
他们一家七口缩在这逼仄的屋子里,现在又加上了一个王元,更住不开了,所以这房子必须要盖。而且周老二也憋着一口气,他盖得房子一定要比周家院子更大更好。
其实要不是作坊在村子里,他们去县里住也行,但现在为了照看作坊,周老二和王艳也在村里住惯了,还是决定将房子盖在村里。
只是好的地方都被人家占完了,周老二连着看了几天都不太满意,周颐却看中了一处地方,那就是作坊旁边一处竹林。
这里邻近官道,重要的是和作坊也挨得近,把这片地买下,到时候好好修整一番,这竹林就是天然的景色。
周老二对周颐的话那是深信不疑,没过多久,周老二就去村长家里买下了这块地,又立了地契,便张罗着修房子的事情了。
周老二真是挣了大钱了哈!
由于周老二去买地的时候带了一位族兄,这买地的事就这么宣扬了出去,周老二也没想隐瞒,这又是买地又是盖房子的,几个月的时间周老二到底挣了多少钱啊!村里的人纷纷猜测不已,一开始看周老二鼓捣这个啥作坊,都抱着不看好的心态,觉得他一个木匠,每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这在下湾村绝对算好收入,够好些人家几个
月的嚼用了,挣这么多钱还不满足,竟然荒唐的想做这样的事情,心太大了。
可眼见着,作坊开起来了,铺子也开起张了,那个啥新式衣柜在县里卖的极好,就是村里有家底的人都忍不住买了一架。
看着红红火火的,可到底挣了多少钱,大家都摸不清楚,只隐约猜测约莫有几百两银子,也觉得三百两顶天了,再往上他们都不敢想。
可是前几天据说周老二光买地就花了七百两银子,这又要盖房子,他到底赚了多少钱?难不成上千了?
这样一想,村里人只觉得呼吸都急促起来,上千两银子啊,这是啥概念,那银子堆起来怕是能填满一间屋子了吧。贫人乍富,总会引得人眼红,有些人就会在背地里说些酸话。但下湾村的人历来淳朴,特别是周家族内还算团结,当即直接怼了回去:“自己没本事就会酸别人,你要是有
那个能耐,挣个万儿八千的也行。”周老二知道后没说什么,只是在盖房子的时候,尽量请周家族内的人,工钱也开的高。二叔公和三叔公的家里都有孙子在作坊里做工,他们本来就对周老二抱有好感,现
在见周老二这么做,便觉得这孩子有人味,想着族人。两个走路都颤巍巍的老头儿一起杀上了村长家:“我们周家祖祖辈辈在这个村子里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孙,这就有人眼红了,桩子,这事你可不能
不管,莫非以为我们周家没人了不成?”听的村长汗颜,这俩老头都七十几岁了,在下湾村辈分高的出奇,至少能喊他桩子这个小名儿的人在下湾村还真没多少。就像他说的,周家祖祖辈辈都在这个村里,是大
姓,族人占了村子一半以上,就他们老李家,还是迁来的外来户呢。“二爷,三爷,你们这是说的哪里话,周二哥是啥样的人我们又不是不知道,你们放心,这事我一定办的好好的。”村长家里的小儿子也在作坊里,一个月二两的工钱,一倒时间就准时发放了,这么好的差事上哪儿找。就算二叔公和三叔公不说,这事他也要管管,败坏下湾村的风气是小事,要是让周老二觉得他懈怠了,把家里的二儿子撵
出来才是大事。这也是周颐第一次清楚的感受到宗族的意义,一个族内的人,平时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一旦发生了大事,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族内有谁受到了外人的欺负,其他人是要嗷嗷叫着向前冲的,当然,周家上房那些人除外。同时,族内要是有一个人出息了,对于整个宗族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要不官员犯了大事,皇帝怎么还要砍九
族呢!
在周家忙着盖房子的时候,大郎的亲事定下来了,女方叫金叶,家里是在县里开杂货铺子的。
周颐不明白他们县里的人家为什么会看上大郎,女儿竟然会嫁到村里来。想不通也就耸了耸肩,反正不管他的事。
但这件事上周颐却想差了,人家肯把闺女嫁给大郎,除了看重大郎是读书人,有童生的身份外,他们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我打听了,周家二房今年分出去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大郎是他的亲侄子,二房挣了大钱,就算他们从指头缝里漏一点儿,也够他们用了,要是大郎再考上秀才,那二房还不得依仗大郎?到时候他们无论挣多少钱都是大郎的,金叶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这是广安县一条比较偏僻的街道,住的多是县里的中下层阶级,家里除了房子没有
产业,靠在县里接活为生。一家名为金记杂货的铺子就开在这条街上,说是铺子,其实也就是从堂屋里在前面隔出的隔间,铺子里多是卖些油盐,针线碎布头这些小货,一个月挣得钱刚刚够一家人
的嚼用。说话的是金叶的爹,叫金鑫,可见他爹娘有多想这个儿子多金,可惜金鑫似乎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虽然在县里有一套房子,开的铺子也就够一家人花销,多金实在算不上
。
他的话让金叶眼里满是憧憬,是啊,大郎长得那样俊俏,以后一定能金榜题名,有这样的郎君日日伴在左右,这日子想必很快活吧。周颐要是知道这女孩儿的心思,肯定会想,妹子,你真的想多了,这长得好看不代表就一定有大出息,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要是在颜值即正义的现代,
这话就... -->>
到家的时候,大丫已经将饭做好了,吃饭的时候,周颐看着几个姐姐身上的旧衣,“爹,娘,现在家里好过了,姐姐们也该穿好一点了,你看看大姐,衣服都短了一大截。
”自从分家出来后,他们自己做饭,吃的不再那么苛刻,几个女儿的脸色也不再蜡黄,大丫三丫脸上也有了女儿家的红晕,但是因为一直忙忙碌碌的,倒没想到这上面来,
王艳笑了笑:“你倒是操的心多,是,咱现在日子好过了,是得给她们好好打扮一下,明天都跟我去县里逛逛,每人都买些衣服首饰。”几个丫头闻言都笑开了花,长这么大,她们还没出过村里呢,而且还要买新衣服,想想就觉得激动,五丫六丫恨不得早早睡了,一睁眼就是明天了,大丫最懂事,她知道
家里挣了钱,也不推辞,“好的,娘。”一夜无话,一家子早早的起来,吃了早饭后,王元照例去作坊充当监工,其他人都向县城走去,周老二将周颐送到书院后,自己去临县办契约的事情,怕上当,周老二还
专门请了一个识字的族兄同去。
在周颐上课的时候,王艳带着四个女儿在街上逛起来。她们先去了成衣铺,几个丫头看着那花花绿绿的衣服,眼睛都看直了。选来选去,每人才万般不舍的从众多衣服中选中自己看好的。王艳给她们买的都是细布衣裳,绸缎
的一个女家女孩儿穿不上。就这,也把几个丫头高兴了,她们从小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尤其五丫六丫,从小就是穿的两个姐姐的旧衣服。现在还是头一次有了自己的新衣服,摸
着柔软的布料,五丫六丫乐的红了脸。买了衣服,王艳又去布店买了些细布,也准备给周老二和自己做一身,毕竟成衣相对自己买布来说,还是贵了许多,而给周颐买的则是绸缎,现在有了钱,两口子都恨不
得将最好的给他。逛完了布店,王艳又按照周颐叮嘱的去首饰铺子看了看,最后给大丫三丫各买了一对银耳环和手镯,五丫六丫毕竟还小,则只有手镯,不过这样也让两个丫头开心的找不
着了北。买完了这些,王艳又去买了些柴米油盐和菜,准备去铺子后面准备午饭等周老二回来,母女几个高高兴兴的,经过一个茶铺子的时候,五丫忽然拉了拉王艳:“娘,你看那
不是大伯母和大郎哥吗?”王艳顺着五丫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李二妹和大郎,她们对面还坐了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眉飞色舞的对着母子俩说着什么,然后那妇女向外指着对面,大郎两母子随着她指的方向看的眼睛眨也不眨。王艳心里一阵怪异,也顺着她们的视线望去,这才发现对面正站着一对母女,那女儿大概十四五岁,长得娇娇悄悄的,正在一个摊子上看荷
包,旁边的妇女应该是她娘。
但王艳明显感到母女两个的心思并不在荷包上,而是时不时隐晦的向大郎这边投来目光。
平心而论,大郎的壳子是不错的,被周家养的好,一副白面书生模样。这样子很得一些小女孩儿的欢心。
果然那姑娘看了大郎的模样后,便羞的红了脸。而大郎则是看着女孩儿眼睛都不眨,差点直了。
王艳明悟,这是在相看啊!然后果断的带着几个丫头走了,上房的事她还是少招惹为妙。
周颐下午下学的时候,来接他的周老二一脸喜色,周颐知道这是买地的事成了。父子俩先去了铺子,直接在那边吃了饭这才回到村里。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王艳拿着田契手直哆嗦:“他爹,这就是田契,那一百亩地是我们的了?”“是啊,那地是我们的了。”周老二一脸感概,几个月前,他还在担心周颐的束脩,谁能想到峰回路转,眨眼间就挣了这么多银子呢,现在有了一百亩地,也算是个小地主
了。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都能笑醒,而这一切,都是六郎带来的,周老二越发相信周颐是上天送给他的福星。
“只是去衙门打点又花了四十两银子。”这让周老二有些接受不了,四十两啊,什么都没干,就这么白白没了。
王艳一听也有些心疼,不过这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那是官府呢,他们一介小老百姓哪惹得起官府。
王艳收好了地契,突然想到什么,对周老二说道:“对了,我今天在县里看见大嫂和大郎在和人相看呢,看样子好事将近了。”
周老二面不改色:“他们的事我们少招惹。”“我知道,在街上看见的时候,我就带着几个丫头走开了。”王艳说道,他们也是怕了上房了,这离他们远远的,都恨不得扑上来,要是自己上去招惹,还不得被狠狠黏上
。
周颐看着夫妻两个一副躲洪水猛兽的样子,也是好笑。
地买好了,周老二就打算着盖房子的事情了。
他们一家七口缩在这逼仄的屋子里,现在又加上了一个王元,更住不开了,所以这房子必须要盖。而且周老二也憋着一口气,他盖得房子一定要比周家院子更大更好。
其实要不是作坊在村子里,他们去县里住也行,但现在为了照看作坊,周老二和王艳也在村里住惯了,还是决定将房子盖在村里。
只是好的地方都被人家占完了,周老二连着看了几天都不太满意,周颐却看中了一处地方,那就是作坊旁边一处竹林。
这里邻近官道,重要的是和作坊也挨得近,把这片地买下,到时候好好修整一番,这竹林就是天然的景色。
周老二对周颐的话那是深信不疑,没过多久,周老二就去村长家里买下了这块地,又立了地契,便张罗着修房子的事情了。
周老二真是挣了大钱了哈!
由于周老二去买地的时候带了一位族兄,这买地的事就这么宣扬了出去,周老二也没想隐瞒,这又是买地又是盖房子的,几个月的时间周老二到底挣了多少钱啊!村里的人纷纷猜测不已,一开始看周老二鼓捣这个啥作坊,都抱着不看好的心态,觉得他一个木匠,每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这在下湾村绝对算好收入,够好些人家几个
月的嚼用了,挣这么多钱还不满足,竟然荒唐的想做这样的事情,心太大了。
可眼见着,作坊开起来了,铺子也开起张了,那个啥新式衣柜在县里卖的极好,就是村里有家底的人都忍不住买了一架。
看着红红火火的,可到底挣了多少钱,大家都摸不清楚,只隐约猜测约莫有几百两银子,也觉得三百两顶天了,再往上他们都不敢想。
可是前几天据说周老二光买地就花了七百两银子,这又要盖房子,他到底赚了多少钱?难不成上千了?
这样一想,村里人只觉得呼吸都急促起来,上千两银子啊,这是啥概念,那银子堆起来怕是能填满一间屋子了吧。贫人乍富,总会引得人眼红,有些人就会在背地里说些酸话。但下湾村的人历来淳朴,特别是周家族内还算团结,当即直接怼了回去:“自己没本事就会酸别人,你要是有
那个能耐,挣个万儿八千的也行。”周老二知道后没说什么,只是在盖房子的时候,尽量请周家族内的人,工钱也开的高。二叔公和三叔公的家里都有孙子在作坊里做工,他们本来就对周老二抱有好感,现
在见周老二这么做,便觉得这孩子有人味,想着族人。两个走路都颤巍巍的老头儿一起杀上了村长家:“我们周家祖祖辈辈在这个村子里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孙,这就有人眼红了,桩子,这事你可不能
不管,莫非以为我们周家没人了不成?”听的村长汗颜,这俩老头都七十几岁了,在下湾村辈分高的出奇,至少能喊他桩子这个小名儿的人在下湾村还真没多少。就像他说的,周家祖祖辈辈都在这个村里,是大
姓,族人占了村子一半以上,就他们老李家,还是迁来的外来户呢。“二爷,三爷,你们这是说的哪里话,周二哥是啥样的人我们又不是不知道,你们放心,这事我一定办的好好的。”村长家里的小儿子也在作坊里,一个月二两的工钱,一倒时间就准时发放了,这么好的差事上哪儿找。就算二叔公和三叔公不说,这事他也要管管,败坏下湾村的风气是小事,要是让周老二觉得他懈怠了,把家里的二儿子撵
出来才是大事。这也是周颐第一次清楚的感受到宗族的意义,一个族内的人,平时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一旦发生了大事,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族内有谁受到了外人的欺负,其他人是要嗷嗷叫着向前冲的,当然,周家上房那些人除外。同时,族内要是有一个人出息了,对于整个宗族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要不官员犯了大事,皇帝怎么还要砍九
族呢!
在周家忙着盖房子的时候,大郎的亲事定下来了,女方叫金叶,家里是在县里开杂货铺子的。
周颐不明白他们县里的人家为什么会看上大郎,女儿竟然会嫁到村里来。想不通也就耸了耸肩,反正不管他的事。
但这件事上周颐却想差了,人家肯把闺女嫁给大郎,除了看重大郎是读书人,有童生的身份外,他们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我打听了,周家二房今年分出去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大郎是他的亲侄子,二房挣了大钱,就算他们从指头缝里漏一点儿,也够他们用了,要是大郎再考上秀才,那二房还不得依仗大郎?到时候他们无论挣多少钱都是大郎的,金叶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这是广安县一条比较偏僻的街道,住的多是县里的中下层阶级,家里除了房子没有
产业,靠在县里接活为生。一家名为金记杂货的铺子就开在这条街上,说是铺子,其实也就是从堂屋里在前面隔出的隔间,铺子里多是卖些油盐,针线碎布头这些小货,一个月挣得钱刚刚够一家人
的嚼用。说话的是金叶的爹,叫金鑫,可见他爹娘有多想这个儿子多金,可惜金鑫似乎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虽然在县里有一套房子,开的铺子也就够一家人花销,多金实在算不上
。
他的话让金叶眼里满是憧憬,是啊,大郎长得那样俊俏,以后一定能金榜题名,有这样的郎君日日伴在左右,这日子想必很快活吧。周颐要是知道这女孩儿的心思,肯定会想,妹子,你真的想多了,这长得好看不代表就一定有大出息,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要是在颜值即正义的现代,
这话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