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量薄弱,还多次想让文安之帮忙给找些教授来。
文安之对朱之瑜没有太多的看法,不过此人就算辅佐邓名不成,帮陈佐才教书还是没问题的;而如何在推荐信里介绍蒙正发让文安之稍微迟疑了一下。当初巡抚章旷病故的时候,蒙正发希望永历天子让他接任巡抚一职,但永历天子把这个职务给了蒙正发中举时的老师吴晋锡。蒙正发大怒之下和吴晋锡断绝了师徒情谊,从此再不承认有这个老师——在文安之这种重视师徒恩义的士人心中,辱骂老师和殴打父母也差不多了。
而且事后蒙正发和王夫之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痛骂吴晋锡——王夫之是一个绝对够格的朋友,在叙述历史的时候从来只问亲疏,不问是非。王夫之把蒙正发曾经的老师吴晋锡骂了个狗血喷头,简直就是一头名符其实的畜生——因为吴晋锡没有为大明殉节。看王夫之、蒙正发骂吴晋锡的文章,有时真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王夫之和蒙正发为大明殉节了似的。
不过最后文安之还是没有把这件事写在给陈佐才的信中,因为他知道陈佐才也是个尊师重道的人,若是知道蒙正发有这样“欺师灭祖”的行为,估计就很难合作了。
君子隐恶扬善,文安之觉得眼下是用人之际,既然蒙正发都拖家带口来四川了,那这些事就不必再提了。
……
正如文安之所料,等朱之瑜和蒙正发赶到叙州,邓名果然已经离开了,峨眉山那边没有居民点,只有军队,所以也不会有去嘉定州的民船。而没有邓名的指示,叙州也不好安排战舰把他们送去嘉定州,再说就是去了也未必能找到进山的邓名。
叙州知府袁象建议二人去成都暂住,等邓名处理完了嘉定州的事情自然会回成都,无论如何,邓名都要在年前去成都参加帝国议会的会议。二人商议了一通,就采纳了袁象的建议,拿着文安之的另一封推荐信去拜访陈佐才。
陈佐才是云南的缙绅,可朱之瑜、蒙正发是名满天下的士人,见到文安之的推荐信后,陈佐才哪敢怠慢,连忙请两位入书院休息,马上让人给他们整理房间。
朱之瑜还好办,就是单身一人,而蒙正发又是家眷、又是仆人、家奴,还有这些奴仆的家小,一共百余来口。陈佐才折腾了半天才算腾出足够的房子让蒙正发和他的家人挤下,又给他的奴仆搭了几个棚子,让他们先住在书院外面。
看着这一大群妇女和哭闹不休的儿童,陈佐才也是由衷地钦佩:“能带着这么多人脱离险境,蒙崇阳真是大才。”
出逃的时候朱之瑜始终提心吊胆,但现在既然平安脱险,他也忍不住替蒙正发吹嘘几句:“那是自然,蒙崇阳昔日为章巡抚(章旷)参军时,于新墙督师,与鞑子大战,以八千步卒力克数万鞑骑,伏尸数十里。弘光南渡以来,敢战自此始,自蒙崇阳始。”
既然蒙正发能指挥几千人打败数万清军铁骑,一扫南渡以来的颓势,那全家脱逃的事情还不是牛刀小试嘛。
陈佐才微微愣了一下,听朱之瑜的口气,蒙正发好像有过很有名的一场大胜,不过他对蒙正发的了解只是知道对方出过书,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了隆武、永历这些年明清两军在湖广的争夺。邓名在书院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求教授们向学生介绍明清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这些战役陈佐才心里都有数,但肯定没有朱之瑜说的这场。
朱之瑜说的就是王夫之替蒙正发吹嘘的故事。在故事里,王夫之一笔就把南明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都抹杀了,而以八千克数万更是王夫之的杜撰。不过既然朱之瑜信以为真地说出来了,蒙正发也不好出言纠正,更没法说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是老朋友王夫之瞎编的。
无论如何,蒙正发也是一个够朋友的人,在他的书里从来都竭力把亲友的责任摘干净;比如这次朱之瑜来自己家,蒙正发就是再不情愿也要护得朋友周全,因此蒙正发也就硬着头皮认下来,对陈佐才微微一笑,表示朱之瑜说得一点没错。
“保国公太不尊重读书人了。”陈佐才对邓名的成见依旧,顿时心里就有了主意:“崇阳先生如此丰功伟绩,他竟然提也不提!哼,还不是因为他见不惯我们读书人出将入相?不行,我明天就把此战编入教材,为崇阳先生正名,也让大家好好看看保国公到底是如何抹黑士人的。”
出于对蒙正发的尊敬,陈佐才就向他询问起对四川书院的看法来。
“要想正本清源,就需要让百姓知晓闯贼到底是如何误国的。”蒙正发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要好好利用书院这个宣传阵地,让大家知道士人如何舍死忘生地为朝廷奋战,而闯贼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从中添乱,致使士人的努力都化为泡影的:“如果没有闯贼,那么多忠臣义士的心血又何至于白费?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要让保国公和百姓都看得分明,这天下就是闯贼败坏的。大家都看清闯贼的祸害后,就会惊醒过来,不再受闯贼迷惑、不再与闯贼共事,这样国事也就有救了。”
虽然陈佐才暗暗欣赏邓名的气量,但一想起对方对士人的轻视就气不打一处来,用有力的事实来反击当然再好不过。陈佐才当即就请蒙正发来主持编写这段历史课本。而对蒙正发来说,这也是轻而易举的工作,他的《三湘从事录》早就写得,只要把它变成白话文就能胜任需要。
向保国公和全体川西父老揭露闯贼的罪恶,让大家厌之、弃之、伐之……蒙正发发现成都果然是大有可为之地。他急忙修书一封去湖广给老友王夫之,信中盛情邀请王夫之同赴成都,共襄讨闯大业。
量薄弱,还多次想让文安之帮忙给找些教授来。
文安之对朱之瑜没有太多的看法,不过此人就算辅佐邓名不成,帮陈佐才教书还是没问题的;而如何在推荐信里介绍蒙正发让文安之稍微迟疑了一下。当初巡抚章旷病故的时候,蒙正发希望永历天子让他接任巡抚一职,但永历天子把这个职务给了蒙正发中举时的老师吴晋锡。蒙正发大怒之下和吴晋锡断绝了师徒情谊,从此再不承认有这个老师——在文安之这种重视师徒恩义的士人心中,辱骂老师和殴打父母也差不多了。
而且事后蒙正发和王夫之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痛骂吴晋锡——王夫之是一个绝对够格的朋友,在叙述历史的时候从来只问亲疏,不问是非。王夫之把蒙正发曾经的老师吴晋锡骂了个狗血喷头,简直就是一头名符其实的畜生——因为吴晋锡没有为大明殉节。看王夫之、蒙正发骂吴晋锡的文章,有时真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王夫之和蒙正发为大明殉节了似的。
不过最后文安之还是没有把这件事写在给陈佐才的信中,因为他知道陈佐才也是个尊师重道的人,若是知道蒙正发有这样“欺师灭祖”的行为,估计就很难合作了。
君子隐恶扬善,文安之觉得眼下是用人之际,既然蒙正发都拖家带口来四川了,那这些事就不必再提了。
……
正如文安之所料,等朱之瑜和蒙正发赶到叙州,邓名果然已经离开了,峨眉山那边没有居民点,只有军队,所以也不会有去嘉定州的民船。而没有邓名的指示,叙州也不好安排战舰把他们送去嘉定州,再说就是去了也未必能找到进山的邓名。
叙州知府袁象建议二人去成都暂住,等邓名处理完了嘉定州的事情自然会回成都,无论如何,邓名都要在年前去成都参加帝国议会的会议。二人商议了一通,就采纳了袁象的建议,拿着文安之的另一封推荐信去拜访陈佐才。
陈佐才是云南的缙绅,可朱之瑜、蒙正发是名满天下的士人,见到文安之的推荐信后,陈佐才哪敢怠慢,连忙请两位入书院休息,马上让人给他们整理房间。
朱之瑜还好办,就是单身一人,而蒙正发又是家眷、又是仆人、家奴,还有这些奴仆的家小,一共百余来口。陈佐才折腾了半天才算腾出足够的房子让蒙正发和他的家人挤下,又给他的奴仆搭了几个棚子,让他们先住在书院外面。
看着这一大群妇女和哭闹不休的儿童,陈佐才也是由衷地钦佩:“能带着这么多人脱离险境,蒙崇阳真是大才。”
出逃的时候朱之瑜始终提心吊胆,但现在既然平安脱险,他也忍不住替蒙正发吹嘘几句:“那是自然,蒙崇阳昔日为章巡抚(章旷)参军时,于新墙督师,与鞑子大战,以八千步卒力克数万鞑骑,伏尸数十里。弘光南渡以来,敢战自此始,自蒙崇阳始。”
既然蒙正发能指挥几千人打败数万清军铁骑,一扫南渡以来的颓势,那全家脱逃的事情还不是牛刀小试嘛。
陈佐才微微愣了一下,听朱之瑜的口气,蒙正发好像有过很有名的一场大胜,不过他对蒙正发的了解只是知道对方出过书,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了隆武、永历这些年明清两军在湖广的争夺。邓名在书院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求教授们向学生介绍明清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这些战役陈佐才心里都有数,但肯定没有朱之瑜说的这场。
朱之瑜说的就是王夫之替蒙正发吹嘘的故事。在故事里,王夫之一笔就把南明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都抹杀了,而以八千克数万更是王夫之的杜撰。不过既然朱之瑜信以为真地说出来了,蒙正发也不好出言纠正,更没法说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是老朋友王夫之瞎编的。
无论如何,蒙正发也是一个够朋友的人,在他的书里从来都竭力把亲友的责任摘干净;比如这次朱之瑜来自己家,蒙正发就是再不情愿也要护得朋友周全,因此蒙正发也就硬着头皮认下来,对陈佐才微微一笑,表示朱之瑜说得一点没错。
“保国公太不尊重读书人了。”陈佐才对邓名的成见依旧,顿时心里就有了主意:“崇阳先生如此丰功伟绩,他竟然提也不提!哼,还不是因为他见不惯我们读书人出将入相?不行,我明天就把此战编入教材,为崇阳先生正名,也让大家好好看看保国公到底是如何抹黑士人的。”
出于对蒙正发的尊敬,陈佐才就向他询问起对四川书院的看法来。
“要想正本清源,就需要让百姓知晓闯贼到底是如何误国的。”蒙正发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要好好利用书院这个宣传阵地,让大家知道士人如何舍死忘生地为朝廷奋战,而闯贼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从中添乱,致使士人的努力都化为泡影的:“如果没有闯贼,那么多忠臣义士的心血又何至于白费?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要让保国公和百姓都看得分明,这天下就是闯贼败坏的。大家都看清闯贼的祸害后,就会惊醒过来,不再受闯贼迷惑、不再与闯贼共事,这样国事也就有救了。”
虽然陈佐才暗暗欣赏邓名的气量,但一想起对方对士人的轻视就气不打一处来,用有力的事实来反击当然再好不过。陈佐才当即就请蒙正发来主持编写这段历史课本。而对蒙正发来说,这也是轻而易举的工作,他的《三湘从事录》早就写得,只要把它变成白话文就能胜任需要。
向保国公和全体川西父老揭露闯贼的罪恶,让大家厌之、弃之、伐之……蒙正发发现成都果然是大有可为之地。他急忙修书一封去湖广给老友王夫之,信中盛情邀请王夫之同赴成都,共襄讨闯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