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派回武昌的分舰队并没有让邓名在九江等太久,进入湖广境内前明军就已经向张长庚打过了招呼,告知对方自己的目的与意图。主要由新兵组成的部队带着那些用不到船只通过武昌前往江陵,而剩下的明军则与武昌方面取得联系,将带去的货物出售给了陆尘音介绍的商家,然后携带着武昌方面支付的白银返回九江。
这次明军依旧留下三分之一的货物,指定只能由拥有的欠条的人收购,这是邓名第二次提出这种要求,开始引起了一些掌柜的好奇心,开始四下打听到底什么是欠条,该如何获得?不过属于机密,大部分明军也不会知道邓名和周培公的协议,而清军那边知道内情的人更是不会说出来。
前去武昌的明军带去的货物在江西的市价是十五万两白银,三分之二用来交换白银,结果为邓名换回了三十万两银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明军第二次出现在长江江面上,这让很多湖广商家都对未来长江的航运能力感到悲观,江西土产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次明{ 军虽然是用批发将带去的货物出售,但价格却与郑成功进攻南京前的零售价相当。
这笔银子大大充实了邓名的口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需担心军费问题,向武昌售出这批货物后,邓名手中还有在江西价值三十多万的货物——物以稀为贵,若是一次向武昌输出太多货物,就可能让对方抓住划价的机会,而且这样动静也可以小一些;等过上几个月,武昌消化了这批货物后,邓名可以再向他们提供一批。
“不知道张尚书有没有收到我的消息。“邓名还要考虑如何补偿张煌言出兵的军费,而他的计划就是把一部分从江西收来的货物交给张煌言。穆谭不是说郑成功很难收到大宗的江西货物么?邓名就计划由张煌言来中转一批江西货物,若是能分享海贸的利润,张煌言就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上次南京城下的会议上,邓名就极力建议张煌言要积极参加海贸,并成功地引起他的兴趣。
这些收益可以进一步加强舟山明军的力量,邓名估计随着马逢知帅军出海,张煌言的物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急需补充,这样就算张煌言发现邓名的计划不是收复土地而是sāo扰漕运(邓名觉得这个理由比为川盐商人开道要容易被人理解一些),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不满。
而且若是舟山成为海贸中的一环,张煌言和郑成功也就会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邓名很乐意帮他们加上这样一条新的纽带,以保证浙军和闽军能够充分合作下去,给满清东南造成更大的压力。满清这条战线上的压力越大,对四川和云南的威胁就越小。
邓名还没有离开武昌的时候,就已经向舟山派出了秘使,算算时间,舟山应该早就得到消息,不过邓名也知道张煌言仓促之间未必能组织起军队,刚刚率部离开大陆的马逢知也会需要一些时间安抚军心,整顿部队。因此邓名打算多等几天,以提高行动的成功率。
在邓名等到张煌言的消息前,董卫国就已经带着一批绿营士兵和水手再次路过九江,在清军顺利通过后,董卫国安排好部队的扎营问题,就再次领着几个心腹,趁夜潜来与邓名会面。
这已经是邓名第三次见到江西布政使了,在邓名所有的合作伙伴中,董卫国的态度绝对是名列前茅。其中一部分原因和周培公相同,后者在两次被俘后也放心大胆地来与邓名会谈,董卫国和周培公一样,因为前两次经历而渐渐地失去对进入邓名营地的畏惧感,
这次董卫国见到邓名时,没有向上次那样那纳头就拜,也不等明军卫士抽刀威胁就主动地坐在了长桌另一侧、邓名对面的位置上。邓名首先向江西布政使表达了他的谢意,之前董卫国送来的货物质量很不错,让邓名感到很满意,曾经让清军使者带回他的表演,今天邓名又亲口对董卫国称赞了一番。
“正如提督所言,兵不厌诈、在商言商,”董卫国大方地答道:“既然是言商,那当然要讲究诚实了嘛。”
“董布政司说的好。”对方进入角sè之快让邓名也有些惊讶,双方打教交道的时间并不长,他没有想到董卫国这么快就能把官员和生意伙伴的不同身份区别开:“董布政使的胆量也是非比常人,对我的信任更是让我非常感到,换了我,可是绝对不敢孤身进入董布政使的大营的。”
“提督谬赞了。”董卫国心里苦笑了一声,他和周培公不同,和邓名这样面对面的会谈让他感动很不习惯,只是现在董卫国前途、命运都岌岌可危,虽然完成了部分漕运工作,但清廷到底会如何处置他还是未知数,因此董卫国必须亲身前来,争取说服邓名,以免江西的明军发动进一步的进攻。
很快两人就聊起了江南的情况,一开始邓名还遮遮掩掩地没有明确提出问题,但董卫国一听明白邓名的问题后,就一股脑地把他在南直隶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邓名。董卫国不但告诉了邓名各地守将的兵力数字,还把能回忆起来的每一个将领向邓名做了简要的说明——虽然董卫国和邓名一直用闲谈的形势,口气好像也是在说着有趣的旅途见闻,但很显然董卫国暗示江南可攻,甚至可以袭而有之。
董卫国首先从南京兵力空虚谈起,经过南京一战,南京上下游都被明军占领,这几个月来清军虽然努力但也无法把兵力恢复到战败前的规模,至于质量更是远远无法同一年前的两江官兵相比。于是在董卫国的描述里,南京周围到处都可以被轻易地攻破,只要邓名肯去江南一趟,就他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不过邓名对攻城略地兴趣并不是很大,临时招募来的兵力基本都已经返回四川,虽然军队稍微扩大了一些规模,剩下部队中绝大部分都是跟着邓名从四川出来的人吗,这种兵力若是握紧成拳,足以让张长庚、张朝这两人提心吊胆,不敢出来挑战明军;但这一万多人若是分散驻守,那清军多半不会再害怕明军,而是尝试进攻明军领地,夺回失去的土地向顺治报功来。
邓名心里对董卫国的建议不敢,言语里也就显得不太积极,很快董卫国就察觉到了邓名的心思。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董卫国并没有气馁,很快又说起一则见闻,还有一些街头巷尾的留言,中心内容就是南京城内的蒋国柱和梁化凤有些不和——这些耳闻邓名也曾从其他渠道听说过。
对于那场南京内讧的结局,邓名同样有些惊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蒋国柱会和梁化凤联手,一举除掉他们各自原先的盟友。不过若是听说这两人不和,邓名倒是不会感到奇怪,他就在撤兵并且释放郎廷佐的一天前,蒋国柱和梁化凤还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关系。更不用说蒋国柱还曾策划过借刀杀人的yīn谋,想让自己伏击回师援助南京的梁部,把梁化凤置于死地——邓名相信这点郎廷佐一定通知过梁化凤了。这两个人现在虽然因为互相掩护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而不得不结成同盟,不过邓名觉得他们私下里互相防备也不无可能。
尽管邓名倾向于相信董卫国带来的这份情报,但他对董卫国新的暗示也心知肚明,那就是董卫国试图告诉自己,再次耀武扬威于南京城前是可能的,如果机缘巧合,夺取南京也不是完全不是没有机会。
关闭<广告>
相比攻占一些南京周围的城市,邓名对夺取南京这件事更没有丝毫的兴趣,在经过仔细观察后,邓名觉得刘体纯的新装备对南京城不够成威胁,要想攻下南京还是需要采用地道爆破,或是拥有一些超级攻城大炮。
“看起来董卫国就是想让我给南京那里制造一些麻烦,嗯,如果时隔不到一年,南... -->>
被派回武昌的分舰队并没有让邓名在九江等太久,进入湖广境内前明军就已经向张长庚打过了招呼,告知对方自己的目的与意图。主要由新兵组成的部队带着那些用不到船只通过武昌前往江陵,而剩下的明军则与武昌方面取得联系,将带去的货物出售给了陆尘音介绍的商家,然后携带着武昌方面支付的白银返回九江。
这次明军依旧留下三分之一的货物,指定只能由拥有的欠条的人收购,这是邓名第二次提出这种要求,开始引起了一些掌柜的好奇心,开始四下打听到底什么是欠条,该如何获得?不过属于机密,大部分明军也不会知道邓名和周培公的协议,而清军那边知道内情的人更是不会说出来。
前去武昌的明军带去的货物在江西的市价是十五万两白银,三分之二用来交换白银,结果为邓名换回了三十万两银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明军第二次出现在长江江面上,这让很多湖广商家都对未来长江的航运能力感到悲观,江西土产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次明{ 军虽然是用批发将带去的货物出售,但价格却与郑成功进攻南京前的零售价相当。
这笔银子大大充实了邓名的口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需担心军费问题,向武昌售出这批货物后,邓名手中还有在江西价值三十多万的货物——物以稀为贵,若是一次向武昌输出太多货物,就可能让对方抓住划价的机会,而且这样动静也可以小一些;等过上几个月,武昌消化了这批货物后,邓名可以再向他们提供一批。
“不知道张尚书有没有收到我的消息。“邓名还要考虑如何补偿张煌言出兵的军费,而他的计划就是把一部分从江西收来的货物交给张煌言。穆谭不是说郑成功很难收到大宗的江西货物么?邓名就计划由张煌言来中转一批江西货物,若是能分享海贸的利润,张煌言就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上次南京城下的会议上,邓名就极力建议张煌言要积极参加海贸,并成功地引起他的兴趣。
这些收益可以进一步加强舟山明军的力量,邓名估计随着马逢知帅军出海,张煌言的物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急需补充,这样就算张煌言发现邓名的计划不是收复土地而是sāo扰漕运(邓名觉得这个理由比为川盐商人开道要容易被人理解一些),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不满。
而且若是舟山成为海贸中的一环,张煌言和郑成功也就会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邓名很乐意帮他们加上这样一条新的纽带,以保证浙军和闽军能够充分合作下去,给满清东南造成更大的压力。满清这条战线上的压力越大,对四川和云南的威胁就越小。
邓名还没有离开武昌的时候,就已经向舟山派出了秘使,算算时间,舟山应该早就得到消息,不过邓名也知道张煌言仓促之间未必能组织起军队,刚刚率部离开大陆的马逢知也会需要一些时间安抚军心,整顿部队。因此邓名打算多等几天,以提高行动的成功率。
在邓名等到张煌言的消息前,董卫国就已经带着一批绿营士兵和水手再次路过九江,在清军顺利通过后,董卫国安排好部队的扎营问题,就再次领着几个心腹,趁夜潜来与邓名会面。
这已经是邓名第三次见到江西布政使了,在邓名所有的合作伙伴中,董卫国的态度绝对是名列前茅。其中一部分原因和周培公相同,后者在两次被俘后也放心大胆地来与邓名会谈,董卫国和周培公一样,因为前两次经历而渐渐地失去对进入邓名营地的畏惧感,
这次董卫国见到邓名时,没有向上次那样那纳头就拜,也不等明军卫士抽刀威胁就主动地坐在了长桌另一侧、邓名对面的位置上。邓名首先向江西布政使表达了他的谢意,之前董卫国送来的货物质量很不错,让邓名感到很满意,曾经让清军使者带回他的表演,今天邓名又亲口对董卫国称赞了一番。
“正如提督所言,兵不厌诈、在商言商,”董卫国大方地答道:“既然是言商,那当然要讲究诚实了嘛。”
“董布政司说的好。”对方进入角sè之快让邓名也有些惊讶,双方打教交道的时间并不长,他没有想到董卫国这么快就能把官员和生意伙伴的不同身份区别开:“董布政使的胆量也是非比常人,对我的信任更是让我非常感到,换了我,可是绝对不敢孤身进入董布政使的大营的。”
“提督谬赞了。”董卫国心里苦笑了一声,他和周培公不同,和邓名这样面对面的会谈让他感动很不习惯,只是现在董卫国前途、命运都岌岌可危,虽然完成了部分漕运工作,但清廷到底会如何处置他还是未知数,因此董卫国必须亲身前来,争取说服邓名,以免江西的明军发动进一步的进攻。
很快两人就聊起了江南的情况,一开始邓名还遮遮掩掩地没有明确提出问题,但董卫国一听明白邓名的问题后,就一股脑地把他在南直隶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邓名。董卫国不但告诉了邓名各地守将的兵力数字,还把能回忆起来的每一个将领向邓名做了简要的说明——虽然董卫国和邓名一直用闲谈的形势,口气好像也是在说着有趣的旅途见闻,但很显然董卫国暗示江南可攻,甚至可以袭而有之。
董卫国首先从南京兵力空虚谈起,经过南京一战,南京上下游都被明军占领,这几个月来清军虽然努力但也无法把兵力恢复到战败前的规模,至于质量更是远远无法同一年前的两江官兵相比。于是在董卫国的描述里,南京周围到处都可以被轻易地攻破,只要邓名肯去江南一趟,就他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不过邓名对攻城略地兴趣并不是很大,临时招募来的兵力基本都已经返回四川,虽然军队稍微扩大了一些规模,剩下部队中绝大部分都是跟着邓名从四川出来的人吗,这种兵力若是握紧成拳,足以让张长庚、张朝这两人提心吊胆,不敢出来挑战明军;但这一万多人若是分散驻守,那清军多半不会再害怕明军,而是尝试进攻明军领地,夺回失去的土地向顺治报功来。
邓名心里对董卫国的建议不敢,言语里也就显得不太积极,很快董卫国就察觉到了邓名的心思。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董卫国并没有气馁,很快又说起一则见闻,还有一些街头巷尾的留言,中心内容就是南京城内的蒋国柱和梁化凤有些不和——这些耳闻邓名也曾从其他渠道听说过。
对于那场南京内讧的结局,邓名同样有些惊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蒋国柱会和梁化凤联手,一举除掉他们各自原先的盟友。不过若是听说这两人不和,邓名倒是不会感到奇怪,他就在撤兵并且释放郎廷佐的一天前,蒋国柱和梁化凤还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关系。更不用说蒋国柱还曾策划过借刀杀人的yīn谋,想让自己伏击回师援助南京的梁部,把梁化凤置于死地——邓名相信这点郎廷佐一定通知过梁化凤了。这两个人现在虽然因为互相掩护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而不得不结成同盟,不过邓名觉得他们私下里互相防备也不无可能。
尽管邓名倾向于相信董卫国带来的这份情报,但他对董卫国新的暗示也心知肚明,那就是董卫国试图告诉自己,再次耀武扬威于南京城前是可能的,如果机缘巧合,夺取南京也不是完全不是没有机会。
关闭<广告>
相比攻占一些南京周围的城市,邓名对夺取南京这件事更没有丝毫的兴趣,在经过仔细观察后,邓名觉得刘体纯的新装备对南京城不够成威胁,要想攻下南京还是需要采用地道爆破,或是拥有一些超级攻城大炮。
“看起来董卫国就是想让我给南京那里制造一些麻烦,嗯,如果时隔不到一年,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