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金鳞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之后,吴家父子回到关城。oM.只是片刻光阴,两人再次出来,头顶已然光光,只在脑后留了铜钱大小一圈头发,一虎口长短,末端系了一条黑色线绳。
非但在规制上完全符合满清要求——金钱鼠尾,就连这线绳的颜色也是精心思量,既不敢用红——那是朱明的国色,也不敢用黄——表示不敢僭越王爵。
这一历史姓的场面自然被人记录下来,从多尔衮的大帐传出。
所谓流言如风,这消息如同长了腿一般,紧跟着撤退的大顺军残部进了燕京城。在这流言之后的,是阿济格和多铎的满洲铁骑,以及吴三桂的辽镇降兵。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李自成回到燕京城,在牛金星等一干文臣撺掇下,匆匆行了登极大典,硬是要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旋即又以祭天为由带着大顺军西撤,临走时还不忘放火焚烧宫殿和各门城楼。
当时燕京风言风语极多,流传最广的竟然是吴三桂从海道迎回了崇祯帝并一干宗亲。这消息甚至连宋弘业都有些吃不准真假,特意让密探去山东打探,看皇太子是否真的跟吴三桂一起从东边来。
因为这个谣言,许多自认为没有犯投贼重罪的官员,纷纷备下皇帝卤簿法驾,出城迎接。
谁知昂然而来的竟然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并非崇祯帝。当场便有许多官员悄悄溜走,剩下一些人却将错就错,把多尔衮迎入了劫后仅存的武英殿。
京师再告易手。
……
渤海,无风尚且三尺浪。
朱慈烺脚下是一艘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的福船,可载百余人,在渤海海面凭风而行,十分平稳。这是沈廷扬特意为朱慈烺准备的海上行宫,这也是因为大福船实在不适于在渤海海域航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用了二号福船。
朱慈烺前世也乘过游轮,但是见到这艘“小”福船,仍免不得感慨明代的造船业的发达。
后世常见人说大明也有海禁,却不深入分析大明的海禁与满清海禁的区别。大明禁的只是民间海贸,以防止倭寇借机扰乱,海防却是从来没有撤过,更不曾做过“迁海”这等愚昧的恶政。所以,即便造不了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要造其他大小船只却没问题。
沈廷扬站在朱慈烺身后,隐隐护住这位年轻的皇太子,目光投在波涛浩淼的海面上。
“华夷大防还是深入人心的。”朱慈烺突然感叹道。
沈廷扬知道皇太子的感触从何而来:五月二十三,天津港有数条船出海,所载不下百余人,遇到大浪,尽数翻没。
若是知道皇太子在南渡时如何搜罗水手、船工、海船的,便不会为之奇怪。因为能够用的海船、熟练的水手,早就已经在山东了。剩下那些不适合出海的小船,在缺乏技术水准的船工艹作下,碰到大浪而翻覆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些船上都是南逃的官员。
走海路者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陆路南下,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跟着李闯西去。真正留下仕清的官员,终究还是极少数。
这也算是给了朱慈烺些许安慰。
“漂没了有七十余船吧?”朱慈烺问道。
沈廷扬当即对道:“截止昨曰,有七十三艘了。我山东水师救回的官员及其家人,共有二百十六人。”
朱慈烺点头,又叹道:“东虏进了燕京,竟然没有大肆劫掠,看来这回是铁了心不肯走了。江南诸臣竟然还有人说吴三桂借虏平寇,有大功于朝廷,要予以褒奖,真是愚昧得让我笑都笑不出来了。”
沈廷扬这几曰跟在朱慈烺身边,知道皇太子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似官似民,又不是锦衣卫,实在让人看不明白。不过他... -->>
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之后,吴家父子回到关城。oM.只是片刻光阴,两人再次出来,头顶已然光光,只在脑后留了铜钱大小一圈头发,一虎口长短,末端系了一条黑色线绳。
非但在规制上完全符合满清要求——金钱鼠尾,就连这线绳的颜色也是精心思量,既不敢用红——那是朱明的国色,也不敢用黄——表示不敢僭越王爵。
这一历史姓的场面自然被人记录下来,从多尔衮的大帐传出。
所谓流言如风,这消息如同长了腿一般,紧跟着撤退的大顺军残部进了燕京城。在这流言之后的,是阿济格和多铎的满洲铁骑,以及吴三桂的辽镇降兵。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李自成回到燕京城,在牛金星等一干文臣撺掇下,匆匆行了登极大典,硬是要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旋即又以祭天为由带着大顺军西撤,临走时还不忘放火焚烧宫殿和各门城楼。
当时燕京风言风语极多,流传最广的竟然是吴三桂从海道迎回了崇祯帝并一干宗亲。这消息甚至连宋弘业都有些吃不准真假,特意让密探去山东打探,看皇太子是否真的跟吴三桂一起从东边来。
因为这个谣言,许多自认为没有犯投贼重罪的官员,纷纷备下皇帝卤簿法驾,出城迎接。
谁知昂然而来的竟然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并非崇祯帝。当场便有许多官员悄悄溜走,剩下一些人却将错就错,把多尔衮迎入了劫后仅存的武英殿。
京师再告易手。
……
渤海,无风尚且三尺浪。
朱慈烺脚下是一艘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的福船,可载百余人,在渤海海面凭风而行,十分平稳。这是沈廷扬特意为朱慈烺准备的海上行宫,这也是因为大福船实在不适于在渤海海域航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用了二号福船。
朱慈烺前世也乘过游轮,但是见到这艘“小”福船,仍免不得感慨明代的造船业的发达。
后世常见人说大明也有海禁,却不深入分析大明的海禁与满清海禁的区别。大明禁的只是民间海贸,以防止倭寇借机扰乱,海防却是从来没有撤过,更不曾做过“迁海”这等愚昧的恶政。所以,即便造不了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要造其他大小船只却没问题。
沈廷扬站在朱慈烺身后,隐隐护住这位年轻的皇太子,目光投在波涛浩淼的海面上。
“华夷大防还是深入人心的。”朱慈烺突然感叹道。
沈廷扬知道皇太子的感触从何而来:五月二十三,天津港有数条船出海,所载不下百余人,遇到大浪,尽数翻没。
若是知道皇太子在南渡时如何搜罗水手、船工、海船的,便不会为之奇怪。因为能够用的海船、熟练的水手,早就已经在山东了。剩下那些不适合出海的小船,在缺乏技术水准的船工艹作下,碰到大浪而翻覆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些船上都是南逃的官员。
走海路者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陆路南下,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跟着李闯西去。真正留下仕清的官员,终究还是极少数。
这也算是给了朱慈烺些许安慰。
“漂没了有七十余船吧?”朱慈烺问道。
沈廷扬当即对道:“截止昨曰,有七十三艘了。我山东水师救回的官员及其家人,共有二百十六人。”
朱慈烺点头,又叹道:“东虏进了燕京,竟然没有大肆劫掠,看来这回是铁了心不肯走了。江南诸臣竟然还有人说吴三桂借虏平寇,有大功于朝廷,要予以褒奖,真是愚昧得让我笑都笑不出来了。”
沈廷扬这几曰跟在朱慈烺身边,知道皇太子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似官似民,又不是锦衣卫,实在让人看不明白。不过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