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第一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比起复杂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高启明显更适合从事辩经工作。他走街串巷,搜罗各位硕儒文章,渐渐的摸清楚了关于岳飞冤案的看法。
其实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只是背后牵连到了君臣纲常,才变得很难说清楚。。。
比如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就把秦桧的行径都拿出来,痛骂一顿,都是他干的,如果牵连到赵构的部分,那也是被奸佞蒙蔽了,轻信了谗言。
高宗赵构固然有些错误,但绝对不能让他跪在岳飞的墓前,以君父之躯,跪下向臣子请罪,这是何等无君无父之举?
天人公愤,天地厌之!
断然不可为!
这篇文章基本代表了当下主流的意见,文章的署名也很有趣,“安敬老人”。
陶安,字主敬。
很显然,这篇文章出自这位宿儒的之手,某种程度也是李善长在跟麾下文官商议之后,放出来的风声。
毕竟在反复权衡之后,李善长还是不那么相信张希孟的话……毕竟老朱迟早要坐上那个位置,事实上现在的朱元璋,就是个准皇帝。
虽然同行是冤家,怎么骂赵宋天子都没问题,但是让赵构下跪,等于是否定了整个皇帝行业,属于掀桌子行为,断然不可为的。
不过老李也学聪明了,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要直接掺和,让陶安出面,甚至还把这篇文章的草稿递给了张希孟过目。
这就是观点之争了,可不是党争,不要误会,咱老李从来不结党营私。
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甚至他也希望展开一场彻彻底底的讨论,把这个事情说透。
果不其然,在短暂的酝酿之后,就有人出来反驳,首先写文章的竟然是余尧臣,他归附朱元璋这边有些时日,了解了不少情况,加上他本身比较激昂耿介,因此毫不客气指出,以岳飞之身份地位,断然不是一个丞相可以谋害的。
诚然高宗被欺骗一时,难不成还被欺骗一世?
过去是大家不敢把窗户纸捅破而已,十二道金牌,难道是秦桧背着天子发的不成?
赵宋已经灭亡了一百年,大元朝都走到了尽头儿。
正该万象更新,一扫颓唐的时候,难不成还要替前前朝的昏君涂脂抹粉?
说这话的人,根本不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真意!
余尧臣的这篇文章谈不上多深入,但是非常契合当下的民心……许多百姓虽然没法写文章,发表什么宏论,但是总能去岳爷爷的坟前,表达一下心意。
因此每日前往岳飞坟前的人,络绎不绝,而余尧臣,还有几个年轻的书生,就在外面弄了个台子,不断讲述靖康之耻,讲述岳飞的数次北伐。
每每说到屈辱之处,台上台下,一片切齿痛恨,骂声不绝于耳。
如此昏君,难道不该跪在岳爷爷的坟前谢罪吗?
很快,就有百姓联名上书,向朱元璋请命,要求给赵构立跪像。
这时候张羽有适时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立论清奇,角度刁钻。
张羽认为高宗赵构在给金国的国书中,用了“臣构言”开头,这就表明赵构已经向金人屈膝称臣,是地地道道的儿皇帝。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三百年的赵宋江山,应该切开,前半段是赵宋,后半段是完颜宋。
称呼赵构为完颜构,是最合适不过的。
既然完颜构已经是金国臣子,如何能以中原皇帝视之?
既然不是中原天子,让他跪下又如何?
这篇文章一出,倒是没有别的效果,反而坐实了完颜构的绰号,顺带着还创造出了完颜宋,杭州百姓听完大呼过瘾儿。
而就在这时候,高启也出手了,他没有直接讨论此事,而是从史实出发,秦桧从金国返回之后,就兜售宋金议和。
由于得到了赵构的支持,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帮结派,排挤了吕颐浩,掌握大权。
这时候秦桧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简言之八个字“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彼时宋朝的将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儿,他们手下的士兵,也多是北方汉子。
所谓北人归北,就是自废武功,自掘坟墓。
秦桧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宋朝这边看来,君臣急于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这么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着恢复中原,杀回老家,光复故土,那就必须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议和根本成功不了。
而金国那边也深知这一点,他要要求宋廷放归北方之人,一来是瓦解宋军,二来是补充人口,恢复两河的经济民生。
这才是岳飞冤案的实情,至于其他的解释,都偏离了真相。
坦白讲,赵构也曾经挣扎过,比如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赵构自诩北人,将安归?
所以在最初赵构也曾经大力提拔岳飞,让他年纪轻轻,就掌握重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北方出身的将领,也在南方圈占土地,有了安逸的生活。
就犹如当初衣冠南渡的晋人一般,忘记了亡国之仇,只想着乐享江南,提出北伐的人,被视作异类,遭到排挤,祖逖、桓温,皆是如此。制大... -->>
相比起复杂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高启明显更适合从事辩经工作。他走街串巷,搜罗各位硕儒文章,渐渐的摸清楚了关于岳飞冤案的看法。
其实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只是背后牵连到了君臣纲常,才变得很难说清楚。。。
比如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就把秦桧的行径都拿出来,痛骂一顿,都是他干的,如果牵连到赵构的部分,那也是被奸佞蒙蔽了,轻信了谗言。
高宗赵构固然有些错误,但绝对不能让他跪在岳飞的墓前,以君父之躯,跪下向臣子请罪,这是何等无君无父之举?
天人公愤,天地厌之!
断然不可为!
这篇文章基本代表了当下主流的意见,文章的署名也很有趣,“安敬老人”。
陶安,字主敬。
很显然,这篇文章出自这位宿儒的之手,某种程度也是李善长在跟麾下文官商议之后,放出来的风声。
毕竟在反复权衡之后,李善长还是不那么相信张希孟的话……毕竟老朱迟早要坐上那个位置,事实上现在的朱元璋,就是个准皇帝。
虽然同行是冤家,怎么骂赵宋天子都没问题,但是让赵构下跪,等于是否定了整个皇帝行业,属于掀桌子行为,断然不可为的。
不过老李也学聪明了,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要直接掺和,让陶安出面,甚至还把这篇文章的草稿递给了张希孟过目。
这就是观点之争了,可不是党争,不要误会,咱老李从来不结党营私。
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甚至他也希望展开一场彻彻底底的讨论,把这个事情说透。
果不其然,在短暂的酝酿之后,就有人出来反驳,首先写文章的竟然是余尧臣,他归附朱元璋这边有些时日,了解了不少情况,加上他本身比较激昂耿介,因此毫不客气指出,以岳飞之身份地位,断然不是一个丞相可以谋害的。
诚然高宗被欺骗一时,难不成还被欺骗一世?
过去是大家不敢把窗户纸捅破而已,十二道金牌,难道是秦桧背着天子发的不成?
赵宋已经灭亡了一百年,大元朝都走到了尽头儿。
正该万象更新,一扫颓唐的时候,难不成还要替前前朝的昏君涂脂抹粉?
说这话的人,根本不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真意!
余尧臣的这篇文章谈不上多深入,但是非常契合当下的民心……许多百姓虽然没法写文章,发表什么宏论,但是总能去岳爷爷的坟前,表达一下心意。
因此每日前往岳飞坟前的人,络绎不绝,而余尧臣,还有几个年轻的书生,就在外面弄了个台子,不断讲述靖康之耻,讲述岳飞的数次北伐。
每每说到屈辱之处,台上台下,一片切齿痛恨,骂声不绝于耳。
如此昏君,难道不该跪在岳爷爷的坟前谢罪吗?
很快,就有百姓联名上书,向朱元璋请命,要求给赵构立跪像。
这时候张羽有适时写了一篇文章,他的立论清奇,角度刁钻。
张羽认为高宗赵构在给金国的国书中,用了“臣构言”开头,这就表明赵构已经向金人屈膝称臣,是地地道道的儿皇帝。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三百年的赵宋江山,应该切开,前半段是赵宋,后半段是完颜宋。
称呼赵构为完颜构,是最合适不过的。
既然完颜构已经是金国臣子,如何能以中原皇帝视之?
既然不是中原天子,让他跪下又如何?
这篇文章一出,倒是没有别的效果,反而坐实了完颜构的绰号,顺带着还创造出了完颜宋,杭州百姓听完大呼过瘾儿。
而就在这时候,高启也出手了,他没有直接讨论此事,而是从史实出发,秦桧从金国返回之后,就兜售宋金议和。
由于得到了赵构的支持,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帮结派,排挤了吕颐浩,掌握大权。
这时候秦桧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简言之八个字“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彼时宋朝的将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儿,他们手下的士兵,也多是北方汉子。
所谓北人归北,就是自废武功,自掘坟墓。
秦桧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宋朝这边看来,君臣急于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这么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着恢复中原,杀回老家,光复故土,那就必须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议和根本成功不了。
而金国那边也深知这一点,他要要求宋廷放归北方之人,一来是瓦解宋军,二来是补充人口,恢复两河的经济民生。
这才是岳飞冤案的实情,至于其他的解释,都偏离了真相。
坦白讲,赵构也曾经挣扎过,比如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赵构自诩北人,将安归?
所以在最初赵构也曾经大力提拔岳飞,让他年纪轻轻,就掌握重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北方出身的将领,也在南方圈占土地,有了安逸的生活。
就犹如当初衣冠南渡的晋人一般,忘记了亡国之仇,只想着乐享江南,提出北伐的人,被视作异类,遭到排挤,祖逖、桓温,皆是如此。制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