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天朝大阅兵 下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水浒有天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两件铜钺,一件刃宽达37.3厘米,重达8.5公斤;另一件刃宽38.5厘米,重9公斤。器身均铸有“妇好”铭文,应是权威的象征,但也可用于刑杀。
剑:以前刺为主,也可用侧刃劈砍的卫体和格斗兵器。西周时的铜剑很短,不过20~30厘米,仅能充卫体兵器之用。东周时铜剑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长度超过50厘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两度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
最著名的如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55.7厘米,上有8个鸟篆体错金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是东周名剑中的精品。这时期的铜剑,已成为近战中的重要格斗兵器。
刀:单面侧刃的劈砍兵器。商周时使用不多,商代晚期的一种柄饰马头等的短刀,只能充卫体兵器之用。另有一种直体翘首的青铜大刀,但出土数量极少,当不是主要的格斗兵器。西周时有一种可装长柄的背上有銎孔的青铜刀,数量也很少。
弩:已发现的青铜弩机都是东周时期的,由望山、悬刀(扳机)和牛(钩心)构成。
用铜枢(穿钉)结合在一起,无铜郭,直接安在木弩臂的槽中,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有保存大致完好的木弩臂,上安铜弩机。
此外,还有其他青铜兵器,如带有星状凸刺的铜锤头、铜锤斧,以及缚在弓上保护弓干的弓(弓形器)等。
陨铁刃青铜兵器数量很少,是先将陨铁锻成器刃,然后嵌铸在青铜兵器上,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铁刃铜钺。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也出土过陨铁刃铜钺。此外,传出河南浚县的两件西周铁刃铜兵器,刃部也是用陨铁锻打而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钢铁兵器出现于东周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标本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是由含碳量为0.5%左右的中碳钢反复锻打而成,长仅38.4厘米。
战国晚期钢铁兵器始广泛装备部队,钢铁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制成,有的刃部经过淬火,主要器形有戟、矛、剑。
铁戟与青铜戟不同,前有尖刺,一侧垂直旁伸刺状戟枝,形似“卜”字,端位于刺、枝相交处,并常套有青铜銎帽。
铁矛与铜矛相比体扁而修长,后接较长的杆,銎孔不达于中脊。
钢铁剑与铜剑相比,形体有较大改变,剑体窄长,两侧刃无弧曲度,平直前伸,前锋尖锐。以燕下都44号墓出土较完整的标本测量,最长的达100.4厘米,平均长度约为88厘米。
防护装具主要有甲胄和盾。甲多为皮质髹漆,少数用青铜铸造。胄则多为青铜,也有皮胄。盾以皮、木等材料制造,常附加青铜质的盾饰。
商周时代的青铜胄和皮甲,在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有发现。铜胄面上铸出虎纹、牛纹、葵纹及目纹等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
西周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过青铜胄,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马坑中发现过青铜质的大圆甲泡及可能是胸甲的青铜兽面。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等处也出土过青铜甲泡。
但皮甲一直盛行到东周时期,在河南、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出土,以曾侯乙墓出土数量最多且制工最为精美。曾侯乙墓出土皮甲已复原出十几套,都用髹漆皮甲片以丝带编缀而成,整领皮甲由甲领、甲身、甲袖、甲裙等部分构成。
皮胄也用髹漆皮甲片编成,全胄共用18片甲片,上有胄脊梁,下有垂缘护颈。此外,还有髹漆的皮马甲,但尚难复原其全貌。
战国晚期尖利的钢铁兵器增多,刺激了防护装具的发展,铁铠甲和兜鍪开始出现,易县燕下都遗址发掘出数量较多的铁甲片,并发现一顶由89片铁甲片编成的兜鍪。
盾的形体多呈长方形或梯形,有中脊,背后设握持的把手。殷墟发现的盾牌残迹呈上缘略短于下底的梯形,盾面绘虎纹等图案纹饰。
已发现的西周时期的盾也是近于长方形的梯形,多为皮质,常嵌有青铜盾饰。青铜盾饰多呈狰狞的兽面状,也有作圆形人面或仅为大圆铜泡的,这种盾饰既能加强盾的防护效能又可逞威吓人。东
周时期盾面有中脊,顶部作双重弧曲的花状,有的髹漆木盾表面绘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这种盾一直沿用到秦汉时期。
商周兵器的组合,一般是由远射兵器弓矢、格斗兵器铜戈、卫体兵器青铜短刀及磨砥锋刃的砺石构成,以安阳小屯20号车马坑出土的三组兵器为代表。
&... -->>
如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两件铜钺,一件刃宽达37.3厘米,重达8.5公斤;另一件刃宽38.5厘米,重9公斤。器身均铸有“妇好”铭文,应是权威的象征,但也可用于刑杀。
剑:以前刺为主,也可用侧刃劈砍的卫体和格斗兵器。西周时的铜剑很短,不过20~30厘米,仅能充卫体兵器之用。东周时铜剑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长度超过50厘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两度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
最著名的如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55.7厘米,上有8个鸟篆体错金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是东周名剑中的精品。这时期的铜剑,已成为近战中的重要格斗兵器。
刀:单面侧刃的劈砍兵器。商周时使用不多,商代晚期的一种柄饰马头等的短刀,只能充卫体兵器之用。另有一种直体翘首的青铜大刀,但出土数量极少,当不是主要的格斗兵器。西周时有一种可装长柄的背上有銎孔的青铜刀,数量也很少。
弩:已发现的青铜弩机都是东周时期的,由望山、悬刀(扳机)和牛(钩心)构成。
用铜枢(穿钉)结合在一起,无铜郭,直接安在木弩臂的槽中,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有保存大致完好的木弩臂,上安铜弩机。
此外,还有其他青铜兵器,如带有星状凸刺的铜锤头、铜锤斧,以及缚在弓上保护弓干的弓(弓形器)等。
陨铁刃青铜兵器数量很少,是先将陨铁锻成器刃,然后嵌铸在青铜兵器上,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铁刃铜钺。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也出土过陨铁刃铜钺。此外,传出河南浚县的两件西周铁刃铜兵器,刃部也是用陨铁锻打而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钢铁兵器出现于东周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标本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是由含碳量为0.5%左右的中碳钢反复锻打而成,长仅38.4厘米。
战国晚期钢铁兵器始广泛装备部队,钢铁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制成,有的刃部经过淬火,主要器形有戟、矛、剑。
铁戟与青铜戟不同,前有尖刺,一侧垂直旁伸刺状戟枝,形似“卜”字,端位于刺、枝相交处,并常套有青铜銎帽。
铁矛与铜矛相比体扁而修长,后接较长的杆,銎孔不达于中脊。
钢铁剑与铜剑相比,形体有较大改变,剑体窄长,两侧刃无弧曲度,平直前伸,前锋尖锐。以燕下都44号墓出土较完整的标本测量,最长的达100.4厘米,平均长度约为88厘米。
防护装具主要有甲胄和盾。甲多为皮质髹漆,少数用青铜铸造。胄则多为青铜,也有皮胄。盾以皮、木等材料制造,常附加青铜质的盾饰。
商周时代的青铜胄和皮甲,在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有发现。铜胄面上铸出虎纹、牛纹、葵纹及目纹等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
西周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过青铜胄,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马坑中发现过青铜质的大圆甲泡及可能是胸甲的青铜兽面。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等处也出土过青铜甲泡。
但皮甲一直盛行到东周时期,在河南、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出土,以曾侯乙墓出土数量最多且制工最为精美。曾侯乙墓出土皮甲已复原出十几套,都用髹漆皮甲片以丝带编缀而成,整领皮甲由甲领、甲身、甲袖、甲裙等部分构成。
皮胄也用髹漆皮甲片编成,全胄共用18片甲片,上有胄脊梁,下有垂缘护颈。此外,还有髹漆的皮马甲,但尚难复原其全貌。
战国晚期尖利的钢铁兵器增多,刺激了防护装具的发展,铁铠甲和兜鍪开始出现,易县燕下都遗址发掘出数量较多的铁甲片,并发现一顶由89片铁甲片编成的兜鍪。
盾的形体多呈长方形或梯形,有中脊,背后设握持的把手。殷墟发现的盾牌残迹呈上缘略短于下底的梯形,盾面绘虎纹等图案纹饰。
已发现的西周时期的盾也是近于长方形的梯形,多为皮质,常嵌有青铜盾饰。青铜盾饰多呈狰狞的兽面状,也有作圆形人面或仅为大圆铜泡的,这种盾饰既能加强盾的防护效能又可逞威吓人。东
周时期盾面有中脊,顶部作双重弧曲的花状,有的髹漆木盾表面绘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这种盾一直沿用到秦汉时期。
商周兵器的组合,一般是由远射兵器弓矢、格斗兵器铜戈、卫体兵器青铜短刀及磨砥锋刃的砺石构成,以安阳小屯20号车马坑出土的三组兵器为代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