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洲带回来了大量金银,除了有少部分奖赏将士,农师,内侍,其他的大部分都被收入内库。
这也是有讲究的,国库与内库是分开核算,船只的制造,舰队的开销,当初都是内库出的银子,收获大部分自然也要入内库。
但是内库不能将所有便宜占完,所以即便外廷没有出力,也要分国库一部分,然后用之于民。
不过,如今的内库除了实物,基本上所有的金银,全部都存入了大明银行,记入了皇家的账户。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大明,内库一直都是比国库富裕。
哪怕前些年贸易规模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内库也比国库富裕的多。
下西洋,北征蒙元,包括哪里有了天灾人祸,每一次内库都是要出大部分银子的。
因为大明的国库,从来没有充实过。
也就这几年,朱瞻基出海带回来的大批金银,通过银行调节金银,减少了贪腐,国库的资金才从入不敷出变的略有盈余。
要问现在全大明权势最大的大臣是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蹇义。
蹇义身为吏部尚书,管理天下官员,身为宗人令,管理天下宗室,身为议长,主持朝廷会议。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一个大臣能比得上他。
但是若是要问,全大明最有权的大臣是谁,则所有人都会说出另一个名字:陈瑄。
陈瑄算不上朱棣的近臣,靖难之役时,他是建文帝的人。在朱棣打到长江之时,才投降,然后获封平江伯。
等于说,他虽然抓住了从龙之功的尾巴,却因为排位较低,一直被排除在近臣之外。
而且他的运气也算不上好,他能力出众,曾经统率天下大半水师,要是一直留在水师,朱瞻基改制海军的时候,他是当仁不让的海军总督。
但是,他在永乐十年被调到淮安,治理黄河,淮河,总督天下漕运。
漕运总督在原本的历史上,算得上一个紧要官职。可是这一世,朱瞻基大力发展海运,运河虽然疏浚通了,却因为不必往北方运粮,导致了漕运并不兴旺。
永乐十四年,朱瞻基想起了他,将他从漕运总督调到京城担任大明银行总督。
当时的大明银行初建,这个职位一点也不起眼,陈瑄当时还认为这是贬谛,都有辞官的念头了。
他是灰心丧气地接任了大明银行总督一职,在他看来,大明银行不管运营,虽然管着户部发展银行,皇家商业银行,那两家却不必听他的,没有半点实权。
但是,大明银行虽然不管运营,只管金银币转运,以及在全国建立的二十个金库,但是这可是管着全天下的钱财啊!
银行发展越好,发展的越大,他手里的权力也就越大。
永乐十八年,朱瞻基出海归来,开始清查银行旧账,禁止民间金银转运。
从那以后,天下各处设卡,查收金银,而且锦衣卫,內监,咨情司同时出动,调查各地交易情况。
也就是说,超过一百银币的交易,就要提供银行金银票存根。想做生意,可以,你只能通过银行交易,以银行的金银票为证。
任何人,都不能携带超过一千银币的现金出门。天下商业尽归银行来负责金银流通,任何人也不能逃税。
对于这个举措,老百姓拍手叫好,因为他们手里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金银。
对那些地主的影响也不大,反正他们大部分金银都埋在地下。
对商人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他们要跟內监做生意,想要参与海外贸易,就只能乖乖听话。
官员们因为一开始增加了许多工作,比较抱怨,但是朝廷的国库因为商税迅速充实起来了,他们的反对之声也就逐渐平息了。
而且,金银都存进银行了,银行的财富越来越惊人。朝廷做什么事,都能通过户部发展银行来调集银子,不仅不怕没钱,还省了许多麻烦。
银行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银行的威力,无数商人也慢慢地学会了从银行借款来给付货款,并且百分之十二的年息,比起民间借贷来低了好几倍。
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羡慕起陈瑄来,甚至不少人还将他称作财神爷。
蹇义官职虽然最大,但是他做错事的时候,其他的官员也敢指着他的鼻子骂,还不止一次。一些清高之人,甚至还以此为荣。
而陈瑄呢?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不管是商人,还是地方官员,在他面前都要低声下气。
在某些方面,他比户部尚书夏元吉,还要让那些官员害怕。
如今朝廷实行财政支出预算方案,夏元吉虽然掌管财物分配,但是却也不敢卡着不给。
但是银行这边独立运行,任何大臣都管不到大明银行,金银通过银行调运,全部都是陈瑄说了算,所有人只能巴结着他。
当然,他这些年遭受的弹劾也是最多的,是个人就想把他弄下台。
因为他可是武将,不是文臣。
陈瑄原本是漕运总督,如今这个银行总督掌管天下内陆河道金银转运,驿站,转运司的独立衙门,还有一支专门的押运队伍。
随着银行的扩大,网点的增多,金银转运的工作越来越多,这个队伍也就越来越大。
永乐二十年春节之前统计,银行官员现在已经超过一万,职员超过五万,而直属的押运队伍有六百多条河船,人员超过五万。
现在全大明,就属银行的职员最多,直接管辖押运队人数最多,权力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官员和将领。
所以,文臣们想要把陈瑄弄下去,就连武将勋贵们也都冷眼旁观,因为一个个都对他嫉妒不已。
沐昕这个原本的银行副总督,跟随朱棣出征的时候,开心不已,因为战功,他这个驸马都尉如今还获封了一个侯爵,可以传给后代。
回到大明之后,他可是颇为得意,但是现实却让他傻眼了。
他根本没有想到,银行现在发展成为了仅次于內监的天下第二大衙门。陈瑄这个平江伯,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甚至要把这个之一去掉。
最近一段时间,他顾不得享受,一心投入到了对银行的运作了解之中,想要从众分一部分权过来。
他这个侯爵,驸马都尉不过是虚名,没几个人会在乎他,可是银行副总督这个位置,却是人人巴结啊!
陈瑄倒也不敢设什么障碍,因为沐昕本来就是专门负责陆路的金银转运,同时也负责全国巡视查账的。
而且他跟自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想跟自己争,还是先把权力从接替他任务的广恩伯刘才手里要回来再说。
刘才这个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口吃,显得孤言寡语,跟谁都没有太深的交际。他是那种一根筋的人,作战勇猛,获封广恩伯。
因为嘴笨,第一次北征的时候,还被朱棣怪罪,削去了爵位。
不过后来朱棣自己都过意不去,又把爵位赏给了他,却一直没有重用了。
沐昕出征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太孙将他找了出来,负责银行查账和陆运金银。
但是,陈瑄后来看明白了,太孙看重的就是刘才这个人不会营私结党,也就不敢贪腐。
从那以后,陈瑄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对。
他不仅不能贪,还要做一个孤臣。只有这样,他这个位置才会坐的稳,只要太孙殿下看重他,任谁也弹劾不了自己。
他在朝中本来就盟友不多,只有丰城侯李彬与他关系莫逆。
他们两人是一同上阵杀敌,出生入死,一同治理海疆,后又结为儿女亲家的扯不开的紧密关系。
但是除了李彬,他与其他同袍都逐渐疏远,向孤臣的方向发展。
朱瞻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当初回来大明以后,虽然银行的发展不尽人意,但是他也没有想过换了陈瑄这个银行总督。
想要坐这个位置,就必须要当一个孤臣。
而且,陈瑄能力出众,虽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管理才能,交给他的工作,他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
这以后,再多的人弹劾陈瑄,朱瞻基都留中不发,其他人逐渐也就知道了朱瞻基要保陈瑄的态度。
陈瑄的权力虽然大,但是他现在当了孤臣。而且他手下的那些押运军原本许多都是驿卒,经过训练也没有上过战场。
他们都是听命行事,跟陈瑄这个高高在上的银行总督不可能有太深的感情,指望这些人跟他造反,是不可能的。
再多人弹劾,只要他不贪,不徇私,朱瞻基就会保他一辈子。
因为种种原因,陈瑄现在成为了大明最为特殊的官员,除了受朱瞻基直接管理,没有任何人能约束他。
论势力,他的管辖范围比任何人都大,管的人比任何人都多。
整个大明,也就內监的人数比三家银行多,但是內监系统是个庞大系统,光是首领大太监都有二十四个,哪像陈瑄独掌大权。
他... -->>
东洲带回来了大量金银,除了有少部分奖赏将士,农师,内侍,其他的大部分都被收入内库。
这也是有讲究的,国库与内库是分开核算,船只的制造,舰队的开销,当初都是内库出的银子,收获大部分自然也要入内库。
但是内库不能将所有便宜占完,所以即便外廷没有出力,也要分国库一部分,然后用之于民。
不过,如今的内库除了实物,基本上所有的金银,全部都存入了大明银行,记入了皇家的账户。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大明,内库一直都是比国库富裕。
哪怕前些年贸易规模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内库也比国库富裕的多。
下西洋,北征蒙元,包括哪里有了天灾人祸,每一次内库都是要出大部分银子的。
因为大明的国库,从来没有充实过。
也就这几年,朱瞻基出海带回来的大批金银,通过银行调节金银,减少了贪腐,国库的资金才从入不敷出变的略有盈余。
要问现在全大明权势最大的大臣是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蹇义。
蹇义身为吏部尚书,管理天下官员,身为宗人令,管理天下宗室,身为议长,主持朝廷会议。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一个大臣能比得上他。
但是若是要问,全大明最有权的大臣是谁,则所有人都会说出另一个名字:陈瑄。
陈瑄算不上朱棣的近臣,靖难之役时,他是建文帝的人。在朱棣打到长江之时,才投降,然后获封平江伯。
等于说,他虽然抓住了从龙之功的尾巴,却因为排位较低,一直被排除在近臣之外。
而且他的运气也算不上好,他能力出众,曾经统率天下大半水师,要是一直留在水师,朱瞻基改制海军的时候,他是当仁不让的海军总督。
但是,他在永乐十年被调到淮安,治理黄河,淮河,总督天下漕运。
漕运总督在原本的历史上,算得上一个紧要官职。可是这一世,朱瞻基大力发展海运,运河虽然疏浚通了,却因为不必往北方运粮,导致了漕运并不兴旺。
永乐十四年,朱瞻基想起了他,将他从漕运总督调到京城担任大明银行总督。
当时的大明银行初建,这个职位一点也不起眼,陈瑄当时还认为这是贬谛,都有辞官的念头了。
他是灰心丧气地接任了大明银行总督一职,在他看来,大明银行不管运营,虽然管着户部发展银行,皇家商业银行,那两家却不必听他的,没有半点实权。
但是,大明银行虽然不管运营,只管金银币转运,以及在全国建立的二十个金库,但是这可是管着全天下的钱财啊!
银行发展越好,发展的越大,他手里的权力也就越大。
永乐十八年,朱瞻基出海归来,开始清查银行旧账,禁止民间金银转运。
从那以后,天下各处设卡,查收金银,而且锦衣卫,內监,咨情司同时出动,调查各地交易情况。
也就是说,超过一百银币的交易,就要提供银行金银票存根。想做生意,可以,你只能通过银行交易,以银行的金银票为证。
任何人,都不能携带超过一千银币的现金出门。天下商业尽归银行来负责金银流通,任何人也不能逃税。
对于这个举措,老百姓拍手叫好,因为他们手里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金银。
对那些地主的影响也不大,反正他们大部分金银都埋在地下。
对商人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他们要跟內监做生意,想要参与海外贸易,就只能乖乖听话。
官员们因为一开始增加了许多工作,比较抱怨,但是朝廷的国库因为商税迅速充实起来了,他们的反对之声也就逐渐平息了。
而且,金银都存进银行了,银行的财富越来越惊人。朝廷做什么事,都能通过户部发展银行来调集银子,不仅不怕没钱,还省了许多麻烦。
银行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银行的威力,无数商人也慢慢地学会了从银行借款来给付货款,并且百分之十二的年息,比起民间借贷来低了好几倍。
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羡慕起陈瑄来,甚至不少人还将他称作财神爷。
蹇义官职虽然最大,但是他做错事的时候,其他的官员也敢指着他的鼻子骂,还不止一次。一些清高之人,甚至还以此为荣。
而陈瑄呢?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不管是商人,还是地方官员,在他面前都要低声下气。
在某些方面,他比户部尚书夏元吉,还要让那些官员害怕。
如今朝廷实行财政支出预算方案,夏元吉虽然掌管财物分配,但是却也不敢卡着不给。
但是银行这边独立运行,任何大臣都管不到大明银行,金银通过银行调运,全部都是陈瑄说了算,所有人只能巴结着他。
当然,他这些年遭受的弹劾也是最多的,是个人就想把他弄下台。
因为他可是武将,不是文臣。
陈瑄原本是漕运总督,如今这个银行总督掌管天下内陆河道金银转运,驿站,转运司的独立衙门,还有一支专门的押运队伍。
随着银行的扩大,网点的增多,金银转运的工作越来越多,这个队伍也就越来越大。
永乐二十年春节之前统计,银行官员现在已经超过一万,职员超过五万,而直属的押运队伍有六百多条河船,人员超过五万。
现在全大明,就属银行的职员最多,直接管辖押运队人数最多,权力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官员和将领。
所以,文臣们想要把陈瑄弄下去,就连武将勋贵们也都冷眼旁观,因为一个个都对他嫉妒不已。
沐昕这个原本的银行副总督,跟随朱棣出征的时候,开心不已,因为战功,他这个驸马都尉如今还获封了一个侯爵,可以传给后代。
回到大明之后,他可是颇为得意,但是现实却让他傻眼了。
他根本没有想到,银行现在发展成为了仅次于內监的天下第二大衙门。陈瑄这个平江伯,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甚至要把这个之一去掉。
最近一段时间,他顾不得享受,一心投入到了对银行的运作了解之中,想要从众分一部分权过来。
他这个侯爵,驸马都尉不过是虚名,没几个人会在乎他,可是银行副总督这个位置,却是人人巴结啊!
陈瑄倒也不敢设什么障碍,因为沐昕本来就是专门负责陆路的金银转运,同时也负责全国巡视查账的。
而且他跟自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想跟自己争,还是先把权力从接替他任务的广恩伯刘才手里要回来再说。
刘才这个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口吃,显得孤言寡语,跟谁都没有太深的交际。他是那种一根筋的人,作战勇猛,获封广恩伯。
因为嘴笨,第一次北征的时候,还被朱棣怪罪,削去了爵位。
不过后来朱棣自己都过意不去,又把爵位赏给了他,却一直没有重用了。
沐昕出征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太孙将他找了出来,负责银行查账和陆运金银。
但是,陈瑄后来看明白了,太孙看重的就是刘才这个人不会营私结党,也就不敢贪腐。
从那以后,陈瑄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对。
他不仅不能贪,还要做一个孤臣。只有这样,他这个位置才会坐的稳,只要太孙殿下看重他,任谁也弹劾不了自己。
他在朝中本来就盟友不多,只有丰城侯李彬与他关系莫逆。
他们两人是一同上阵杀敌,出生入死,一同治理海疆,后又结为儿女亲家的扯不开的紧密关系。
但是除了李彬,他与其他同袍都逐渐疏远,向孤臣的方向发展。
朱瞻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当初回来大明以后,虽然银行的发展不尽人意,但是他也没有想过换了陈瑄这个银行总督。
想要坐这个位置,就必须要当一个孤臣。
而且,陈瑄能力出众,虽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管理才能,交给他的工作,他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
这以后,再多的人弹劾陈瑄,朱瞻基都留中不发,其他人逐渐也就知道了朱瞻基要保陈瑄的态度。
陈瑄的权力虽然大,但是他现在当了孤臣。而且他手下的那些押运军原本许多都是驿卒,经过训练也没有上过战场。
他们都是听命行事,跟陈瑄这个高高在上的银行总督不可能有太深的感情,指望这些人跟他造反,是不可能的。
再多人弹劾,只要他不贪,不徇私,朱瞻基就会保他一辈子。
因为种种原因,陈瑄现在成为了大明最为特殊的官员,除了受朱瞻基直接管理,没有任何人能约束他。
论势力,他的管辖范围比任何人都大,管的人比任何人都多。
整个大明,也就內监的人数比三家银行多,但是內监系统是个庞大系统,光是首领大太监都有二十四个,哪像陈瑄独掌大权。
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