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垄断了一部分香料。
十几年前,帖木儿国为了将香料卖到欧洲去,甚至不惜发动了一场大战,直接攻占了奥斯曼帝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巴耶塞特一世。
而当时,帖木儿国并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是救了整个欧洲。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几乎快要灭了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洪武二十九年,奥斯曼帝国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欧洲人除了用巨款赎回三百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
但是,帖木儿国却一下子将奥斯曼打败了。
相当于帖木儿国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因为巴耶塞特死在监狱里,他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
而他们在欧洲占领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让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如今的香料,基本就控制在了大明和帖木儿国以及奥斯曼帝国手里。
奥斯曼帝国其实比较苦逼,他们现在根本得不到亚洲的香料,只能从非洲获取香料。
但是非洲的黑人太懒,香料的产量低的可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欧洲对香料的渴求和巨大消费。
欧洲的土地其实不适合种农作物的,从古至今,他们的粮食产量就不够。不过,欧洲的土地却是天然的牧场,所以适合牲畜生长。
在如今这个时代,欧洲的中心还是南亚,西欧和北欧还是蛮夷之地,就是因为在南欧的土地能供应充足的粮食。
欧洲人以肉食为生,在古代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一头牲畜不可能一顿吃完,肉就很容易泛滥变质,所以古代欧洲人常吃臭肉而不是鲜肉。
为了解决食物变味的问题,加上浓郁的香味,香料就被引入了欧洲,因此香料也成为了需求极大的食物。
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罗马人食用香料并把这看成是文明饮食的标志。
而在罗马人的葬礼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罗马人热衷于火葬,他们的葬礼上肉桂是主角,罗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所以无论罗马帝国的国势如何变化,罗马人对香料的热爱始终如一。
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罗马就是称王的前提。
欧洲人食用香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就导致了需求量的节节攀升。
再过几十年,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最初的原因不是为了瓷器,不是为了茶叶,也不是为了黄金和丝绸,而是为了香料。
因为瓷器可以用锡器代替,茶叶可以用草汁代替,丝绸可以用麻布代替,但是香料无可替代。
香料在近代以前绝不仅仅是保存肉类的调料,因为它的价值要比肉类要高的的多,这么做好比在廉价布鞋上镶嵌钻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朱瞻基前世就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一个德国的科隆大主教,能推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七大选帝侯之一,这七大选帝侯是四个俗人加三个大主教,比如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们能直接选举罗马帝国皇帝。
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朝见罗马教宗。结果行至半途大主教病逝了。
死在半山腰上了,没有香料啊,没法儿给涂抹香料防腐啊,怎么办?不然过几天这尸体就烂了臭了,没法带回去。
他的随从也真有招说,干脆给他煮熟了得了,煮熟了他就不烂了。但是这些随从的手艺太糟糕了,火候掌握不到位,最后把大主教煮成了一锅肉汤,就剩一副骨头架子在里头了。那没办法了,只好把这个汤倒了,把这骨头架子带回主教座堂。
别的主教都是全尸下葬的,这位主教就是一副骨头下葬。所以只是从这一点,就能说明欧洲人对于这个香料的那种渴望是多么强烈。
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
香料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与欧洲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从出生洗礼到死亡棺材的陪葬,都离不开香料。
进入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东西方贸易断绝,让欧洲人得到香料越来越困难了。
所以欧洲人才开始跟这个阿拉伯人做买卖,阿拉伯人是很精明的商人,把东方的香料去运到威尼斯,阿拉伯人是头道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发商再在欧洲各地批发。那么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的五十倍。
虽然这个价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储了这么多的香料,其实也是一个麻烦事。宁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为了存储这些香料,现在市舶司预算一直在超支,因为光是为了盖仓库就耗费不少。
因为大明的香料产量也不少,肉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几乎都有,销量不大。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能存在仓库里。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些都是划算的,压制下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次下西洋,他就准备打开海上航线,将这些香料卖给欧洲各国。
当然,想要顺利占领欧洲的贸易市场,不仅仅只能商业,还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慑甚至是镇压。
那些不听话的欧洲城邦主,还有垄断了此时欧洲香料贸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经济征服欧洲的绊脚石。
在另一个世界里,那被欧洲用枪炮敲开国门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贸易,他都想重新实施一遍。
不过,如何去欧洲,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走海路耗费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远,最不安全。
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只有古运河。因为着这里他曾经杀了不少人,还闹出了一场国际纠纷,所以他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纪,古埃及的法老就在这里借用尼罗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条古运河。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疏浚了运河,但是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军进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对这条运河进行了改进。人工操作的水闸与水库,帮助运河具有了蓄水调节能力。
这条运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纪。
只是古代的运河毕竟在各方面,还是不如近现代的同类产品。尼罗河日渐不稳定的水位与高昂的维护费,让埃及人最终放弃了运河。
很多商队会选择从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再从尼罗河岸登陆,用驼队将货物送到红海边的港口转船。
所以大明舰队想要前往欧洲,不能利用这条运河,只能绕过整个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为了香料,想要开挖苏伊士运河,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计划。
朱瞻基别的都不担心,他对全世界的水文条件都很很熟悉,绝对不会迷路,也会带足蔬菜,干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但是这个时代的台风,却是远洋的最大困难。
即便是后世的钢铁巨舰,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无助,何况是现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还好办,只要避开台风期,问题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条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险的,那里不仅仅有台风的威胁,还有全世界最危险的暗流和巨浪,这个根本就不是避开台风期能解决的。
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了温暖的气候,却也让这片大洋显得危险无比。
朱瞻基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做下了许多个记号,这些据点,都是大明需要占领的据点。
现在,他在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画了一个圈,打了一个问号。
可以说,这是未来几百年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领,朱瞻基心里也没有拿定主意。
打败马上就要倒台的马穆鲁克王朝,对大明来说轻而易举。帖木儿当初就打到了大马士革,洗劫了大马士革以后才离开,更别说有了火器的大明军队了。
打下来之后开挖运河对大明来说也轻而易举,几个威尼斯商人都有这个财力,更别说大明了。
但是,开挖运河之后的维护,包括周边复杂的局势,都将牵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几百年,这里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划算。所以在接触到马穆鲁克国王之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时候贸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润多了,也许他不开挖这条运河,也会有人督促他挖。
这一次,还是从南非绕过去吧,顺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设两个据点,为以后占领那里做准备。
(今天要去郑州出差,明天的更新稍晚一点。请大家见谅)
垄断了一部分香料。
十几年前,帖木儿国为了将香料卖到欧洲去,甚至不惜发动了一场大战,直接攻占了奥斯曼帝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巴耶塞特一世。
而当时,帖木儿国并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是救了整个欧洲。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几乎快要灭了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洪武二十九年,奥斯曼帝国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欧洲人除了用巨款赎回三百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
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
但是,帖木儿国却一下子将奥斯曼打败了。
相当于帖木儿国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因为巴耶塞特死在监狱里,他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
而他们在欧洲占领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让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如今的香料,基本就控制在了大明和帖木儿国以及奥斯曼帝国手里。
奥斯曼帝国其实比较苦逼,他们现在根本得不到亚洲的香料,只能从非洲获取香料。
但是非洲的黑人太懒,香料的产量低的可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欧洲对香料的渴求和巨大消费。
欧洲的土地其实不适合种农作物的,从古至今,他们的粮食产量就不够。不过,欧洲的土地却是天然的牧场,所以适合牲畜生长。
在如今这个时代,欧洲的中心还是南亚,西欧和北欧还是蛮夷之地,就是因为在南欧的土地能供应充足的粮食。
欧洲人以肉食为生,在古代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一头牲畜不可能一顿吃完,肉就很容易泛滥变质,所以古代欧洲人常吃臭肉而不是鲜肉。
为了解决食物变味的问题,加上浓郁的香味,香料就被引入了欧洲,因此香料也成为了需求极大的食物。
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罗马人食用香料并把这看成是文明饮食的标志。
而在罗马人的葬礼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罗马人热衷于火葬,他们的葬礼上肉桂是主角,罗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所以无论罗马帝国的国势如何变化,罗马人对香料的热爱始终如一。
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罗马就是称王的前提。
欧洲人食用香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就导致了需求量的节节攀升。
再过几十年,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最初的原因不是为了瓷器,不是为了茶叶,也不是为了黄金和丝绸,而是为了香料。
因为瓷器可以用锡器代替,茶叶可以用草汁代替,丝绸可以用麻布代替,但是香料无可替代。
香料在近代以前绝不仅仅是保存肉类的调料,因为它的价值要比肉类要高的的多,这么做好比在廉价布鞋上镶嵌钻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朱瞻基前世就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一个德国的科隆大主教,能推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七大选帝侯之一,这七大选帝侯是四个俗人加三个大主教,比如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们能直接选举罗马帝国皇帝。
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朝见罗马教宗。结果行至半途大主教病逝了。
死在半山腰上了,没有香料啊,没法儿给涂抹香料防腐啊,怎么办?不然过几天这尸体就烂了臭了,没法带回去。
他的随从也真有招说,干脆给他煮熟了得了,煮熟了他就不烂了。但是这些随从的手艺太糟糕了,火候掌握不到位,最后把大主教煮成了一锅肉汤,就剩一副骨头架子在里头了。那没办法了,只好把这个汤倒了,把这骨头架子带回主教座堂。
别的主教都是全尸下葬的,这位主教就是一副骨头下葬。所以只是从这一点,就能说明欧洲人对于这个香料的那种渴望是多么强烈。
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
香料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与欧洲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从出生洗礼到死亡棺材的陪葬,都离不开香料。
进入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东西方贸易断绝,让欧洲人得到香料越来越困难了。
所以欧洲人才开始跟这个阿拉伯人做买卖,阿拉伯人是很精明的商人,把东方的香料去运到威尼斯,阿拉伯人是头道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发商再在欧洲各地批发。那么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的五十倍。
虽然这个价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储了这么多的香料,其实也是一个麻烦事。宁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为了存储这些香料,现在市舶司预算一直在超支,因为光是为了盖仓库就耗费不少。
因为大明的香料产量也不少,肉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几乎都有,销量不大。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能存在仓库里。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些都是划算的,压制下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次下西洋,他就准备打开海上航线,将这些香料卖给欧洲各国。
当然,想要顺利占领欧洲的贸易市场,不仅仅只能商业,还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慑甚至是镇压。
那些不听话的欧洲城邦主,还有垄断了此时欧洲香料贸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经济征服欧洲的绊脚石。
在另一个世界里,那被欧洲用枪炮敲开国门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贸易,他都想重新实施一遍。
不过,如何去欧洲,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走海路耗费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远,最不安全。
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只有古运河。因为着这里他曾经杀了不少人,还闹出了一场国际纠纷,所以他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纪,古埃及的法老就在这里借用尼罗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条古运河。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疏浚了运河,但是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军进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对这条运河进行了改进。人工操作的水闸与水库,帮助运河具有了蓄水调节能力。
这条运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纪。
只是古代的运河毕竟在各方面,还是不如近现代的同类产品。尼罗河日渐不稳定的水位与高昂的维护费,让埃及人最终放弃了运河。
很多商队会选择从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再从尼罗河岸登陆,用驼队将货物送到红海边的港口转船。
所以大明舰队想要前往欧洲,不能利用这条运河,只能绕过整个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为了香料,想要开挖苏伊士运河,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计划。
朱瞻基别的都不担心,他对全世界的水文条件都很很熟悉,绝对不会迷路,也会带足蔬菜,干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但是这个时代的台风,却是远洋的最大困难。
即便是后世的钢铁巨舰,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无助,何况是现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还好办,只要避开台风期,问题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条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险的,那里不仅仅有台风的威胁,还有全世界最危险的暗流和巨浪,这个根本就不是避开台风期能解决的。
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了温暖的气候,却也让这片大洋显得危险无比。
朱瞻基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做下了许多个记号,这些据点,都是大明需要占领的据点。
现在,他在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画了一个圈,打了一个问号。
可以说,这是未来几百年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领,朱瞻基心里也没有拿定主意。
打败马上就要倒台的马穆鲁克王朝,对大明来说轻而易举。帖木儿当初就打到了大马士革,洗劫了大马士革以后才离开,更别说有了火器的大明军队了。
打下来之后开挖运河对大明来说也轻而易举,几个威尼斯商人都有这个财力,更别说大明了。
但是,开挖运河之后的维护,包括周边复杂的局势,都将牵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几百年,这里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划算。所以在接触到马穆鲁克国王之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时候贸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润多了,也许他不开挖这条运河,也会有人督促他挖。
这一次,还是从南非绕过去吧,顺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设两个据点,为以后占领那里做准备。
(今天要去郑州出差,明天的更新稍晚一点。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