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靠例银生活,许多习惯了各种奢华的成员,都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朱瞻基却不管这么多,他恨不得幕府一两银子都不给他们,让他们在大明天天吃糠咽菜。
当然,这是不实际的。最少在目前,大部分东瀛人还是认可王室的统治,没有几十年,想要让大明取代王室的地位,几乎不可能。
他们现在都已经成了自己锅里的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想吃,当垃圾丢了都可以。
他现在考虑的是还没有成为自己锅里菜的南琉球,也就是湾湾。
湾湾这个名字现在还没有,官方对湾湾的定位也很模糊,有时候称南琉球,有时候称东番。
自元代以来,这里设置了澎湖巡检司,隶属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
朱元璋时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一直到洪武二十年,因为朱元璋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岛上的汉族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
如今海禁虽然还没有取消,但是已经形同虚设,所以朱瞻基决定趁热打铁,将东番问题给解决了。
朱元璋时期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的汉人迁回大陆,不管这些人在东番已经有了大片的产业。
一直到现在,漳州,泉州一带迁回来的汉民,每年都还有向东番那边跑的。
福建山多地少,人口密集,东番虽然只有西部有少数平原,但是人更少啊。
汉人迁回来之后,那里就只有一些少数民族,总人口恐怕也不到十万。相比后世的几千万人,现在的人口少的可怜。
所以,他这次名义上是到琉球,主要还是为了东番。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他这个太孙出面,才推动的更快。
建立巡检司就不用说了,第三舰队肯定要在台北和台南建立水寨,即使不为占领,也能作为以后大航海时代的中继点。
当然,移民这件事也不能忽视,福建人多地少,那里是个天然的移民地,还没有半点抵触。
而且,移民东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樟脑。
在后世,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樟脑。
就连朱瞻基,也只是小时候每次在家里的大衣柜里,见过气味熏人的白色樟脑丸,到了后来几乎不可见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樟脑却是神药,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樟脑的应用非常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入药。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
如今征战西南的军队,每个士兵发放的药包里面,就有樟脑成分的药物,能够预防瘴气。
东番能够被成为“樟脑王国”,是因为这里的北部山林几乎全部都是樟树林,其中不乏千年以上的老树。
大明军对想要攻略全球,樟脑是必不可少的物资。何况,如今因为樟脑贵重,许多人买不起,家中衣物也常被鼠虫咬烂。
所以,提前几百年开发樟脑经济,并不会因为时间而不合时宜。
船行两日,就抵达了琉球中山国的首都首里。这个时候,第三舰队已经完成了护航任务,要返回水寨的舰队,就转向西北方向航行。
不过即便如此,在首里滞留的舰队仍然超过了十万人,这已经超过了琉球如今的人口数量。
中山国国王尚巴志今年也不过四十五岁,他少年时即有才名,取代其父出任佐敷按司。永乐四年年,他起兵击败中山国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执掌国政。
今年年初,他遵从朱瞻基的意思,攻击不太听话的北山国。
北山国大臣与尚巴志里应外合,攻入北山国都城今归仁城。北山国国王攀安知在城中自刎身死,北山灭亡,北山王族祖传的宝刀千代金丸也落入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琉球已经没有了北山国,但是还有南山国。
去年的时候,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因其父遇害,遣人入明进贡并请袭爵。这是南山国首次向大明提出册封的请求。
同年五月,朱棣遣行人陈继芳等,前往南山国颁诏,封他鲁每为琉球山南王。
因为这层关系,朱瞻基没有同意尚巴志进攻山南的请求,朱棣去年才封了山南王,哪能今年就灭了他。
何况,朱瞻基也不想让尚巴志一统琉球,虽然他们一直奉大明为主,但是朱瞻基也不想他太独立,失去了制约。
为了恐吓山南王,尚巴志提出了想要贡献千代金丸宝刀给朱瞻基。其实就是想让朱瞻基回国的时候来给他撑腰,警告山南王不要在后面给他添麻烦。
对于这样的要求,朱瞻基当然没有拒绝。笼络各国的国王,是他这个未来皇帝必须要做的功课,这才有了在台风季节还要往这里跑的安排。
不过朱瞻基在这里只是停留了半日,舰队根本都没有下船,因为琉球这个国家的人口才跟舰队的人数差不多,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
朱瞻基也怕时间停留太长,遇到台风来了就苦逼了。
抵达了首里,这里的位置大约就是后世的那霸稍微偏北一点,朱瞻基也接受了尚巴志的请求,到他的王宫吃了一顿饭。
说是王宫,不过还不如大明豪族的宅院大,这国王当的苦逼无比。
在这里他也见到了山南王他鲁每,这是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壮实年轻人,看起来十分勇猛。
不过这种壮实只是相对普通人而言,对朱瞻基来说,他就不够看了。
面对如此漫无边际的大军,他跟尚巴志一样,根本没有半点不服的表现。
听到他们说全国只有三千多军人,朱瞻基更是觉得有些无语,他也在怀疑,自己如此看得起他们,是不是受后世影响太大了。
现在这样的国家,实在是一无所有啊!
两个国家,不到三千人打来打去的,这不是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他本来还兴致冲冲地想要给他们调解一番,这个时候也泄气了。
只是在临上船的时候,他才跟二人说道:“你们就这么一点人,以后就别打了。以后都给我老老实实地种甘蔗,然后运到大明去,你这里产多少,我就要多少。多赚点银子,给老百姓买点布料做衣服。”
现在是夏季,首里城里还好一点,好歹还有一些穿衣服的贵族。而城外不管男女老幼,几乎都只是在腰间围一块布,就当衣服了。
有些甚至连布都没有,就那样光着身子在路边走。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一个个身体丑陋无比,没有一点美感。
看着那些黝黑的身体,干瘪的**,朱瞻基怀疑自己看多了,会不会变成萎哥。
船只抵达鸡笼的时候,好运气用完了,他们遇到了今年的第二次台风。
第一次在大阪,因为早有准备,加上是在海湾里,有和歌山的阻挡,风势并不很大。
但是这一次,郑和与司天监的人预测有台风之后,急匆匆地赶到鸡笼湾,然后将一百多艘船落帆,连接,捆绑在一起抵挡暴风雨。
有十几艘船海湾里面停不下,停在了海湾的外面,结果十几艘船,一半都被倾覆,剩下的几艘桅杆也断了几根。
在这个时代,遇到了台风,就只能靠运气了。木制的船只吃水浅,船体也没有钢铁的牢固,面对大自然,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台风一直刮了三天,也下了三天的暴雨,不过幸好的是,船只在台风降临之前进了海湾,只有不到十个人的伤亡。
本来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的柳升这个时候才知道,以前的大海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本来都不晕船的他,这几天又吐的天昏地暗。
等到台风过去,他才面对朱瞻基自我安慰地说:“老臣以前只觉年岁大了,常有脾肉之叹,这次出征,肚子也小了,腿也瘦了,还当再为殿下效力二十年。”
朱瞻基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安远侯不服老,志向可嘉,但是大明要是一直离不开你,岂不是我等的失职?”
柳升大手一拍,惊道:“此诗可是殿下所写?以后谁敢再说殿下文采略逊,看我不大耳光子伺候!”
黄渊也是一愣,叹道:“殿下,微臣闻听此诗像是下阙,可曾有全诗?”
朱瞻基也是一愣,他可从来没有想要做一个文抄公,难道这首诗现在还没有出来?
他自己也不敢确定了……
他只能掩饰说道:“此乃有感而发,倒没有特别构思,就当残句吧……”
郑和接着说道:“虽然是残句,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大气磅礴,显得殿下胸中自有丘壑……”
朱瞻基大惭,连忙说道:“打住,打住。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当不得如此夸赞。我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何况,诗词本是小道,在我眼里,还不如一篇好的策论有用。”
几人都熟知他的为人,都摇头笑了起来,却又偏偏不放过他,非要让他给他们一人写了一张楹联,这才心满意足地收了起来。
朱瞻基却是真的惭愧啊,从来不知道羞耻的他,竟然也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前天爆发一万二,然后一下子就废了,我还在调整……争取再爆发一次。)
只靠例银生活,许多习惯了各种奢华的成员,都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朱瞻基却不管这么多,他恨不得幕府一两银子都不给他们,让他们在大明天天吃糠咽菜。
当然,这是不实际的。最少在目前,大部分东瀛人还是认可王室的统治,没有几十年,想要让大明取代王室的地位,几乎不可能。
他们现在都已经成了自己锅里的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想吃,当垃圾丢了都可以。
他现在考虑的是还没有成为自己锅里菜的南琉球,也就是湾湾。
湾湾这个名字现在还没有,官方对湾湾的定位也很模糊,有时候称南琉球,有时候称东番。
自元代以来,这里设置了澎湖巡检司,隶属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
朱元璋时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一直到洪武二十年,因为朱元璋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岛上的汉族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
如今海禁虽然还没有取消,但是已经形同虚设,所以朱瞻基决定趁热打铁,将东番问题给解决了。
朱元璋时期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的汉人迁回大陆,不管这些人在东番已经有了大片的产业。
一直到现在,漳州,泉州一带迁回来的汉民,每年都还有向东番那边跑的。
福建山多地少,人口密集,东番虽然只有西部有少数平原,但是人更少啊。
汉人迁回来之后,那里就只有一些少数民族,总人口恐怕也不到十万。相比后世的几千万人,现在的人口少的可怜。
所以,他这次名义上是到琉球,主要还是为了东番。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他这个太孙出面,才推动的更快。
建立巡检司就不用说了,第三舰队肯定要在台北和台南建立水寨,即使不为占领,也能作为以后大航海时代的中继点。
当然,移民这件事也不能忽视,福建人多地少,那里是个天然的移民地,还没有半点抵触。
而且,移民东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樟脑。
在后世,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樟脑。
就连朱瞻基,也只是小时候每次在家里的大衣柜里,见过气味熏人的白色樟脑丸,到了后来几乎不可见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樟脑却是神药,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樟脑的应用非常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入药。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
如今征战西南的军队,每个士兵发放的药包里面,就有樟脑成分的药物,能够预防瘴气。
东番能够被成为“樟脑王国”,是因为这里的北部山林几乎全部都是樟树林,其中不乏千年以上的老树。
大明军对想要攻略全球,樟脑是必不可少的物资。何况,如今因为樟脑贵重,许多人买不起,家中衣物也常被鼠虫咬烂。
所以,提前几百年开发樟脑经济,并不会因为时间而不合时宜。
船行两日,就抵达了琉球中山国的首都首里。这个时候,第三舰队已经完成了护航任务,要返回水寨的舰队,就转向西北方向航行。
不过即便如此,在首里滞留的舰队仍然超过了十万人,这已经超过了琉球如今的人口数量。
中山国国王尚巴志今年也不过四十五岁,他少年时即有才名,取代其父出任佐敷按司。永乐四年年,他起兵击败中山国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执掌国政。
今年年初,他遵从朱瞻基的意思,攻击不太听话的北山国。
北山国大臣与尚巴志里应外合,攻入北山国都城今归仁城。北山国国王攀安知在城中自刎身死,北山灭亡,北山王族祖传的宝刀千代金丸也落入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琉球已经没有了北山国,但是还有南山国。
去年的时候,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因其父遇害,遣人入明进贡并请袭爵。这是南山国首次向大明提出册封的请求。
同年五月,朱棣遣行人陈继芳等,前往南山国颁诏,封他鲁每为琉球山南王。
因为这层关系,朱瞻基没有同意尚巴志进攻山南的请求,朱棣去年才封了山南王,哪能今年就灭了他。
何况,朱瞻基也不想让尚巴志一统琉球,虽然他们一直奉大明为主,但是朱瞻基也不想他太独立,失去了制约。
为了恐吓山南王,尚巴志提出了想要贡献千代金丸宝刀给朱瞻基。其实就是想让朱瞻基回国的时候来给他撑腰,警告山南王不要在后面给他添麻烦。
对于这样的要求,朱瞻基当然没有拒绝。笼络各国的国王,是他这个未来皇帝必须要做的功课,这才有了在台风季节还要往这里跑的安排。
不过朱瞻基在这里只是停留了半日,舰队根本都没有下船,因为琉球这个国家的人口才跟舰队的人数差不多,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
朱瞻基也怕时间停留太长,遇到台风来了就苦逼了。
抵达了首里,这里的位置大约就是后世的那霸稍微偏北一点,朱瞻基也接受了尚巴志的请求,到他的王宫吃了一顿饭。
说是王宫,不过还不如大明豪族的宅院大,这国王当的苦逼无比。
在这里他也见到了山南王他鲁每,这是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壮实年轻人,看起来十分勇猛。
不过这种壮实只是相对普通人而言,对朱瞻基来说,他就不够看了。
面对如此漫无边际的大军,他跟尚巴志一样,根本没有半点不服的表现。
听到他们说全国只有三千多军人,朱瞻基更是觉得有些无语,他也在怀疑,自己如此看得起他们,是不是受后世影响太大了。
现在这样的国家,实在是一无所有啊!
两个国家,不到三千人打来打去的,这不是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他本来还兴致冲冲地想要给他们调解一番,这个时候也泄气了。
只是在临上船的时候,他才跟二人说道:“你们就这么一点人,以后就别打了。以后都给我老老实实地种甘蔗,然后运到大明去,你这里产多少,我就要多少。多赚点银子,给老百姓买点布料做衣服。”
现在是夏季,首里城里还好一点,好歹还有一些穿衣服的贵族。而城外不管男女老幼,几乎都只是在腰间围一块布,就当衣服了。
有些甚至连布都没有,就那样光着身子在路边走。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一个个身体丑陋无比,没有一点美感。
看着那些黝黑的身体,干瘪的**,朱瞻基怀疑自己看多了,会不会变成萎哥。
船只抵达鸡笼的时候,好运气用完了,他们遇到了今年的第二次台风。
第一次在大阪,因为早有准备,加上是在海湾里,有和歌山的阻挡,风势并不很大。
但是这一次,郑和与司天监的人预测有台风之后,急匆匆地赶到鸡笼湾,然后将一百多艘船落帆,连接,捆绑在一起抵挡暴风雨。
有十几艘船海湾里面停不下,停在了海湾的外面,结果十几艘船,一半都被倾覆,剩下的几艘桅杆也断了几根。
在这个时代,遇到了台风,就只能靠运气了。木制的船只吃水浅,船体也没有钢铁的牢固,面对大自然,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台风一直刮了三天,也下了三天的暴雨,不过幸好的是,船只在台风降临之前进了海湾,只有不到十个人的伤亡。
本来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的柳升这个时候才知道,以前的大海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本来都不晕船的他,这几天又吐的天昏地暗。
等到台风过去,他才面对朱瞻基自我安慰地说:“老臣以前只觉年岁大了,常有脾肉之叹,这次出征,肚子也小了,腿也瘦了,还当再为殿下效力二十年。”
朱瞻基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安远侯不服老,志向可嘉,但是大明要是一直离不开你,岂不是我等的失职?”
柳升大手一拍,惊道:“此诗可是殿下所写?以后谁敢再说殿下文采略逊,看我不大耳光子伺候!”
黄渊也是一愣,叹道:“殿下,微臣闻听此诗像是下阙,可曾有全诗?”
朱瞻基也是一愣,他可从来没有想要做一个文抄公,难道这首诗现在还没有出来?
他自己也不敢确定了……
他只能掩饰说道:“此乃有感而发,倒没有特别构思,就当残句吧……”
郑和接着说道:“虽然是残句,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大气磅礴,显得殿下胸中自有丘壑……”
朱瞻基大惭,连忙说道:“打住,打住。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当不得如此夸赞。我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何况,诗词本是小道,在我眼里,还不如一篇好的策论有用。”
几人都熟知他的为人,都摇头笑了起来,却又偏偏不放过他,非要让他给他们一人写了一张楹联,这才心满意足地收了起来。
朱瞻基却是真的惭愧啊,从来不知道羞耻的他,竟然也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前天爆发一万二,然后一下子就废了,我还在调整……争取再爆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