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历史反对派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平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平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平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
历史上的朱瞻基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平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原因。
对于永乐迁都,如果不是今天恰逢其会,朱瞻基根本就不会想起这件事,所以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这件事关系太大,甚至影响了到了今后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想要让一心迁都的朱棣改变主意,朱瞻基必须要拿出合适的理由。
他如果是个大人,可以随便夸夸其谈,但是他现在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想要说服朱棣,难度就倍增了。
朱棣笑着看着自己的孙子,想听听这个六岁的小家伙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朱瞻基也感觉自己亚历山大了,这件事不该是他应该掺和的。但是既然适逢其会了,自己如果不改变历史,那算什么穿越者呢!
所以他只是想了一下,就说道:“孙儿在北平冬天需要穿五层衣裳,到了应天,只需要四层。北平亩产不到三石,但是应天却亩产四石以上,北平粮食不足。还有,修建新的皇宫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让百姓生活更苦。”
朱棣笑问:“没有其他理由了吗?”
如果自己是二十六岁,哪怕只有十六岁,也能有理有据地讲道理摆事实,但是这个年龄,实在太尴尬了。
他只能摇了摇头。
朱棣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但是国都在北方,就能靠近草原,打败蒙人啊!”
朱瞻基叫道:“那更不能了。谁打架会先把脖子伸出去让别人抓住了再打啊!”
众大臣开始没有敢插话,但是听到朱瞻基这么说,就有大臣忍不住跪下说道:“世子殿下英明,此话虽然粗俗,却也是正理,请陛下三思。”
朱棣是个战争狂,迁都为的就是能靠近草原,跟蒙人一决高下。
但是他也是一个战略大家,听了朱瞻基的话心里也被触动到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臣,淡然说道:“苏爱卿平身,迁都之议本就未决,现在只是考虑在北方建立陪都,方便我大明对草原用兵。此事……再议吧,众爱卿请回……解爱卿请留步。”
众大臣纷纷鞠躬长揖。“是!”
不应该是说喏?怎么就说是。
朱瞻基有些纳闷,自己也有些不明白这个时候大臣们应该怎么说。
他却不知道,自己在几个主要大臣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已经在众大臣的心中已经留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印象。
年方六岁,就能跟皇帝侃侃而谈,还说的有理有据。
当着几十个人的面前,他也没有丝毫畏惧,敢跟暴躁的朱棣讲道理。
这个世子,在这一帮大臣面前绝对是称职的啊!
大堂内,朱棣问起了朱瞻基的功课,看到今天的课堂作业,直接问道:“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朱瞻基用小孩子的语气说道:“老师告诉我说梁唐晋汉周是唐朝灭亡以后,五个新的势力,他们被称作先五代,因为他们历史不长,也不具备称作朝的基础,所以以五代相称。”
朱棣嗯了一声,收起了他写的作业问解缙:“解侍读,世子学习进度如何?”
“回陛下,世子聪慧,三字经已学三二。为了不让他觉得枯燥,臣也同时在跟他讲百家姓和千家诗,千字文。”
朱棣温言说道:“世子年岁尚小,有些东西还不宜过早接触,以后也不要让不相干的人接近世子。”
“臣不敢,除了蒙学三百千千,不得陛下许可,臣不敢妄作主张。”
“地图是怎么回事?”
朱瞻基明白了过来,立刻拉着朱棣的衣角说道:“皇爷爷,地图不是老师找的,是我让余先从天一阁找出来看的。”
“为何要看?”
“我要知道九州是哪里啊!要不然怎么算通了三字经呢!”
朱棣这才抱起了他,哈哈笑道:“那今天跟我说的话,也没有人教你?”
“孙儿不让人教,孙儿自己想的明白。”
“那就好!基儿聪明,可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了。解侍读退下吧。狗儿,摆驾。”
(继续弱弱地求票票……)
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历史反对派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平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平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平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
历史上的朱瞻基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平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原因。
对于永乐迁都,如果不是今天恰逢其会,朱瞻基根本就不会想起这件事,所以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这件事关系太大,甚至影响了到了今后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想要让一心迁都的朱棣改变主意,朱瞻基必须要拿出合适的理由。
他如果是个大人,可以随便夸夸其谈,但是他现在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想要说服朱棣,难度就倍增了。
朱棣笑着看着自己的孙子,想听听这个六岁的小家伙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朱瞻基也感觉自己亚历山大了,这件事不该是他应该掺和的。但是既然适逢其会了,自己如果不改变历史,那算什么穿越者呢!
所以他只是想了一下,就说道:“孙儿在北平冬天需要穿五层衣裳,到了应天,只需要四层。北平亩产不到三石,但是应天却亩产四石以上,北平粮食不足。还有,修建新的皇宫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让百姓生活更苦。”
朱棣笑问:“没有其他理由了吗?”
如果自己是二十六岁,哪怕只有十六岁,也能有理有据地讲道理摆事实,但是这个年龄,实在太尴尬了。
他只能摇了摇头。
朱棣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但是国都在北方,就能靠近草原,打败蒙人啊!”
朱瞻基叫道:“那更不能了。谁打架会先把脖子伸出去让别人抓住了再打啊!”
众大臣开始没有敢插话,但是听到朱瞻基这么说,就有大臣忍不住跪下说道:“世子殿下英明,此话虽然粗俗,却也是正理,请陛下三思。”
朱棣是个战争狂,迁都为的就是能靠近草原,跟蒙人一决高下。
但是他也是一个战略大家,听了朱瞻基的话心里也被触动到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臣,淡然说道:“苏爱卿平身,迁都之议本就未决,现在只是考虑在北方建立陪都,方便我大明对草原用兵。此事……再议吧,众爱卿请回……解爱卿请留步。”
众大臣纷纷鞠躬长揖。“是!”
不应该是说喏?怎么就说是。
朱瞻基有些纳闷,自己也有些不明白这个时候大臣们应该怎么说。
他却不知道,自己在几个主要大臣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已经在众大臣的心中已经留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印象。
年方六岁,就能跟皇帝侃侃而谈,还说的有理有据。
当着几十个人的面前,他也没有丝毫畏惧,敢跟暴躁的朱棣讲道理。
这个世子,在这一帮大臣面前绝对是称职的啊!
大堂内,朱棣问起了朱瞻基的功课,看到今天的课堂作业,直接问道:“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朱瞻基用小孩子的语气说道:“老师告诉我说梁唐晋汉周是唐朝灭亡以后,五个新的势力,他们被称作先五代,因为他们历史不长,也不具备称作朝的基础,所以以五代相称。”
朱棣嗯了一声,收起了他写的作业问解缙:“解侍读,世子学习进度如何?”
“回陛下,世子聪慧,三字经已学三二。为了不让他觉得枯燥,臣也同时在跟他讲百家姓和千家诗,千字文。”
朱棣温言说道:“世子年岁尚小,有些东西还不宜过早接触,以后也不要让不相干的人接近世子。”
“臣不敢,除了蒙学三百千千,不得陛下许可,臣不敢妄作主张。”
“地图是怎么回事?”
朱瞻基明白了过来,立刻拉着朱棣的衣角说道:“皇爷爷,地图不是老师找的,是我让余先从天一阁找出来看的。”
“为何要看?”
“我要知道九州是哪里啊!要不然怎么算通了三字经呢!”
朱棣这才抱起了他,哈哈笑道:“那今天跟我说的话,也没有人教你?”
“孙儿不让人教,孙儿自己想的明白。”
“那就好!基儿聪明,可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了。解侍读退下吧。狗儿,摆驾。”
(继续弱弱地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