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开启直播混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易,接还是不接?
接啊!
这还有什么要想的!
这个交易,不是接这个少年人的,而是接颜家的,甚至可以直接说是接颜真卿的。
不管交易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出了颜家大门,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大家都会想,这么看来,刘晏是不是得到了颜真卿的全力支撑?
等到年后颜真卿出任户部尚书,那就更好了。
一尚书一侍郎,都在推动盐法改革!
不管真的假的,只要有这样的传言出现,盐法改革的阻力就会再小一点。
何乐而不为!?
一念至此,刘晏在颜老爷子的怒目而视下悠然一笑。
“但不知这位小郎有何高见?”
可惜徐镇川仅仅当了半年的官,还是一个小小的台州参军事,对朝堂之上的高等级争斗还真弄不明白,他哪里知道这简单的几句话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弯弯绕?
一听刘晏开口,他根本没注意颜老爷子的表情,直接开口:
“第五琦前辈的盐法改革,也就是现行的盐法,虽然实现了食盐的国家专卖,为我大唐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支撑了整个安史之乱的朝廷平乱,可谓功莫大焉。
不过,具体到盐法本身,在徐某看来,未免有些贪全求大。
按照第五琦前辈的盐法,简单来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民制、官收、官运、官卖。
如此一来,从食盐被制造出来,到卖到百姓手中,除了制作食盐之外,大部分环节都被归入朝廷管理。
在徐某看来,没必要。
朝廷从食盐中赚取的利润,仅仅是专卖过程的加价。
如今每斗食盐加价一百文,却要负担如此多的试验销售环节,何必呢?
相同的加价,朝廷的动作成本、人员成本越低,朝廷赚取的利润就越高。
所以,在徐某看来,除了“官收”这样还个环节需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其他环节,完全可以分派出去。”
刘晏一听,眼神一亮,他刚开始还不以为然,让徐镇川说他的想法,只不过憋着坑颜老爷子一把而已,就本心来讲,他根本对徐镇川不以为然,从来都没有想过,从这个少年人的嘴里能够听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结果这么一听,顿时大惊,我去,人才啊,这思路很清晰啊!
越想越有道理,也不由得他不认真对待徐镇川。
“但不知该把哪个环节派发出去?又该派发给谁?”
徐镇川既然开口,自然想把事情说明白,不过他说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了颜老爷子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等到刘晏动问,他却没有接茬,只是看着颜老爷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应该说下去。
三人之中的沉默很是诡异,最后还是颜老爷子轻轻一叹。
“说吧……
毕竟是有利于朝廷百姓,说不定听了你的说法,刘侍郎能搞早日确定如何改革盐法,早一日实行,便能早一日为朝廷增加赋税,如今战乱渐平,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朝廷正是用钱之时,哪怕多增加一些赋税,也是好的……
至于其他,你且不必去管!”
徐镇川听了就是一愣,他也意识到不对了,要不然颜老爷子也不会提及“其他”二字,正待说什么的时候,只见颜老爷子傲然一笑。
“颜某五十有三,为我大唐殚精竭虑,多年以来,也算是薄有威名,只要你说的这些对我大唐有利,颜某就算是豁出这张老脸,也要护佑你的周全,老夫倒要看看,些许魑魅魍魉,谁敢近前!”
刘晏听了,心神激荡,深深一礼。
颜真卿坦然受了他一礼,对着徐镇川就说了一个字。
“说!”
徐镇川也有点激动了,我去,不管了,有啥说啥,到底看看最后能怎么着!
“除了“民制、官收”两个环节不变,可以把运输和贩卖拿出来,分派给商人即可。
贩卖此事,本就是商人的本行,我大唐朝廷何必全做?
至于运输,只要有利可图,商人自会想尽办法,把食盐运输到朝廷规定的地点。
如此一来,整个盐法的流程,就变成了“民制、官收、商运、商卖”了。
不但可以保证朝廷的利润,还把无用的环节甩掉,最关键的是,这样改革,可以减少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只要派出官署管理食盐产地即可,不用再如同现行盐法一样,还要安排人运输、贩卖。”
刘晏听了,缓缓掉头,一时之间没有说话,只是口中不断叨念这“民制、官收、商运、商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半晌之后,突然开口。
“商人重利轻离别,如果把贩卖之事全部委派给他们,如果他们嫌弃路途遥远,都在同一地点贩卖,又当如何?”
“颁发食盐贩卖官凭,在官凭上明确贩卖地点,地方官吏负责查验官凭。”
“无良商人坐地起价,盐价过高,又当如何?”
“设立常平盐仓,运作方式类比常平粮仓,丰年高价收粮,避免谷贱伤农,灾年地价出粮,打击囤货居奇!”
刘晏听了,得,人家都想明白了,不是一时起意而已,这个一整套的系统,如果把少年人所说的都落在实处,盐法改革岂不是就成功过了?
一念至此,刘晏正色言道:
“小郎大才!请问小郎的名讳如何称呼?”
徐镇川看了颜老爷子一眼,这才开口。
“不敢当刘使君谬赞,小子徐山,字镇川。”
刘晏一听,脸色顿时变得古怪。
“可是宣城徐山?”
“不错,正是在下!”
颜老爷子在旁边纳闷了。
“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台州参军事,怎么,刘侍郎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刘晏一声苦笑。
“想必二位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段时间了,实不相瞒,宣城徐山,如今在长安可是大大有名啊……”
颜老爷子和徐镇川对视一眼,咋回事?
交易,接还是不接?
接啊!
这还有什么要想的!
这个交易,不是接这个少年人的,而是接颜家的,甚至可以直接说是接颜真卿的。
不管交易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出了颜家大门,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大家都会想,这么看来,刘晏是不是得到了颜真卿的全力支撑?
等到年后颜真卿出任户部尚书,那就更好了。
一尚书一侍郎,都在推动盐法改革!
不管真的假的,只要有这样的传言出现,盐法改革的阻力就会再小一点。
何乐而不为!?
一念至此,刘晏在颜老爷子的怒目而视下悠然一笑。
“但不知这位小郎有何高见?”
可惜徐镇川仅仅当了半年的官,还是一个小小的台州参军事,对朝堂之上的高等级争斗还真弄不明白,他哪里知道这简单的几句话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弯弯绕?
一听刘晏开口,他根本没注意颜老爷子的表情,直接开口:
“第五琦前辈的盐法改革,也就是现行的盐法,虽然实现了食盐的国家专卖,为我大唐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支撑了整个安史之乱的朝廷平乱,可谓功莫大焉。
不过,具体到盐法本身,在徐某看来,未免有些贪全求大。
按照第五琦前辈的盐法,简单来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民制、官收、官运、官卖。
如此一来,从食盐被制造出来,到卖到百姓手中,除了制作食盐之外,大部分环节都被归入朝廷管理。
在徐某看来,没必要。
朝廷从食盐中赚取的利润,仅仅是专卖过程的加价。
如今每斗食盐加价一百文,却要负担如此多的试验销售环节,何必呢?
相同的加价,朝廷的动作成本、人员成本越低,朝廷赚取的利润就越高。
所以,在徐某看来,除了“官收”这样还个环节需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其他环节,完全可以分派出去。”
刘晏一听,眼神一亮,他刚开始还不以为然,让徐镇川说他的想法,只不过憋着坑颜老爷子一把而已,就本心来讲,他根本对徐镇川不以为然,从来都没有想过,从这个少年人的嘴里能够听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结果这么一听,顿时大惊,我去,人才啊,这思路很清晰啊!
越想越有道理,也不由得他不认真对待徐镇川。
“但不知该把哪个环节派发出去?又该派发给谁?”
徐镇川既然开口,自然想把事情说明白,不过他说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了颜老爷子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等到刘晏动问,他却没有接茬,只是看着颜老爷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应该说下去。
三人之中的沉默很是诡异,最后还是颜老爷子轻轻一叹。
“说吧……
毕竟是有利于朝廷百姓,说不定听了你的说法,刘侍郎能搞早日确定如何改革盐法,早一日实行,便能早一日为朝廷增加赋税,如今战乱渐平,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朝廷正是用钱之时,哪怕多增加一些赋税,也是好的……
至于其他,你且不必去管!”
徐镇川听了就是一愣,他也意识到不对了,要不然颜老爷子也不会提及“其他”二字,正待说什么的时候,只见颜老爷子傲然一笑。
“颜某五十有三,为我大唐殚精竭虑,多年以来,也算是薄有威名,只要你说的这些对我大唐有利,颜某就算是豁出这张老脸,也要护佑你的周全,老夫倒要看看,些许魑魅魍魉,谁敢近前!”
刘晏听了,心神激荡,深深一礼。
颜真卿坦然受了他一礼,对着徐镇川就说了一个字。
“说!”
徐镇川也有点激动了,我去,不管了,有啥说啥,到底看看最后能怎么着!
“除了“民制、官收”两个环节不变,可以把运输和贩卖拿出来,分派给商人即可。
贩卖此事,本就是商人的本行,我大唐朝廷何必全做?
至于运输,只要有利可图,商人自会想尽办法,把食盐运输到朝廷规定的地点。
如此一来,整个盐法的流程,就变成了“民制、官收、商运、商卖”了。
不但可以保证朝廷的利润,还把无用的环节甩掉,最关键的是,这样改革,可以减少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只要派出官署管理食盐产地即可,不用再如同现行盐法一样,还要安排人运输、贩卖。”
刘晏听了,缓缓掉头,一时之间没有说话,只是口中不断叨念这“民制、官收、商运、商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半晌之后,突然开口。
“商人重利轻离别,如果把贩卖之事全部委派给他们,如果他们嫌弃路途遥远,都在同一地点贩卖,又当如何?”
“颁发食盐贩卖官凭,在官凭上明确贩卖地点,地方官吏负责查验官凭。”
“无良商人坐地起价,盐价过高,又当如何?”
“设立常平盐仓,运作方式类比常平粮仓,丰年高价收粮,避免谷贱伤农,灾年地价出粮,打击囤货居奇!”
刘晏听了,得,人家都想明白了,不是一时起意而已,这个一整套的系统,如果把少年人所说的都落在实处,盐法改革岂不是就成功过了?
一念至此,刘晏正色言道:
“小郎大才!请问小郎的名讳如何称呼?”
徐镇川看了颜老爷子一眼,这才开口。
“不敢当刘使君谬赞,小子徐山,字镇川。”
刘晏一听,脸色顿时变得古怪。
“可是宣城徐山?”
“不错,正是在下!”
颜老爷子在旁边纳闷了。
“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台州参军事,怎么,刘侍郎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刘晏一声苦笑。
“想必二位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段时间了,实不相瞒,宣城徐山,如今在长安可是大大有名啊……”
颜老爷子和徐镇川对视一眼,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