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三国志之大白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昭宁元年八月,帝称因身无德于天下,故失传国玉玺。九月,禅位于有德之皇弟陈留王协,命太傅袁隗、相国董卓共辅之,改元永汉。十一月,帝东巡于青州,就食于东莱。并以卢植为相,罢帝位,降称东莱义王。《后汉书》蔡邕
何白领兵至北海,走的是陈留-梁-沛-东海-琅琊-北海的道路,明着是因为这条路太平好走,暗着却是为将来南下徐扬考察一番沿途的道路地形。
此时徐州的北面青州、兖州黄巾此起彼伏,徐州却相对太平无事。自去年陶谦击败徐州黄巾贼后,以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短短时间内,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州内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
何白感觉此时在天下未乱之前,与徐州文武相友善的话,这对将来自已在青州的统治极有好处。于是何白在路过徐州之时,不但命令下军全体官兵严整军纪,遵守后世军队的八项纪律,还将自身最威武又平宜近人的一面展露给徐州人看。徐州人在见过下军的军容军纪之后,无不为下军的威武之姿而深感敬服。
之后何白又请求暂留徐州整军,刻意的与徐州刺史陶谦相结交,与徐州别驾富豪糜竺相亲善,与徐州丹扬兵大将曹豹、许耽、吕由等论交情。又向陈登、王朗、赵昱等徐州名士请教治郡见解,更向泰山流民将领臧霸、孙观等请教与黄巾作战的战术问题。
如今的何白可算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在刻意的折节下士、屈已待人的交往之中,徐州文武皆对何白大为亲近。陶谦认为何白是天然的盟友之选;糜竺等官员认为何白有英主之相。他名士们亦认为何白的才学与见解别具一格,品性与德行都令人赞赏不已。特别是对百姓的态度,有若人之父母,将来的北海国必定大治。
看来何白到京师洛阳养望半年,还是大有所得啊。特别是下邳陈氏可是与袁氏平起交游的汉朝三公门第,当时陈氏一族的刺史郡守一大把。陈珪、陈登父子能够与何白平等而交,趟若何白日后主政徐州,必不会引起徐州士族的反感。
在徐州相对独立的骑都尉臧霸也认为何白的能力不输于已,又因何白的官位略高,早已名满天下,更年长一岁,于是率泰山诸将以兄事白。有如此众多的势力认同何白,将来陶谦有事,何白只怕能够轻易的将徐州收归囊中。
在没有与陶谦相交时,何白还按三国演义中那般认为陶谦是个老好人。相交一阵之后,何白便就知晓,陶谦为人性格刚强霸道,治理徐州颇有些严酷的意味。但还好不是苛政型的,只是手段强硬与徐州士族称不上友善,与徐州士人们的关系比较紧张,有些独裁的意味。
因为其自身拥有极强的军力,有三军一万五千人的丹杨精卒为私兵。加上朝庭原有的刺史部大军,以及其个人的威望、官途、战绩、还有极强的整合能力,方能将徐州所有的势力整合在一起,隐隐的有割据一方的态势。
说来以州牧、刺史之身于暗中割据一方的先行者,不正是益州的刘焉与徐州的陶谦么。就算是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等人,也还要迟上两年才成。
也正是因为陶谦的霸道,与徐州士人的关系紧张,所以在前不久察举张昭为茂才时,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恰好何白刚刚到来,又与张昭好友赵昱相互援救,这才被释放出来。
何白又大力的邀请张昭前往北海暂避,张昭也想看看以何白的观念治郡成效如何,于是决意前往北海暂居。至此,何白才满意的领军向北海国而去。
路经琅琊,又向驻军于琅琊国的臧霸告别。一路行到阳都,何白突然想到诸葛亮似乎就是阳都人。虽然其现在还正年幼,上门打好关系也不错。
于是命人询问阳都诸葛氏的府邸何在,不想却得知到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已于前年时就不幸逝世了。母亲章氏则更早一步去逝,如今诸葛氏一家的成年人只有继母一人。小辈中年纪最大的诸葛瑾也才刚满十五周岁,而诸葛亮更才只有八周岁而已。
诸葛亮的亲叔叔诸葛玄如今正在四方游学,不知所踪,无人可以关照到他们。此时的诸葛亮一家六口人正是坐吃山空,无人依靠的境地。何白大喜,如此不正是天助... -->>
昭宁元年八月,帝称因身无德于天下,故失传国玉玺。九月,禅位于有德之皇弟陈留王协,命太傅袁隗、相国董卓共辅之,改元永汉。十一月,帝东巡于青州,就食于东莱。并以卢植为相,罢帝位,降称东莱义王。《后汉书》蔡邕
何白领兵至北海,走的是陈留-梁-沛-东海-琅琊-北海的道路,明着是因为这条路太平好走,暗着却是为将来南下徐扬考察一番沿途的道路地形。
此时徐州的北面青州、兖州黄巾此起彼伏,徐州却相对太平无事。自去年陶谦击败徐州黄巾贼后,以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短短时间内,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州内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
何白感觉此时在天下未乱之前,与徐州文武相友善的话,这对将来自已在青州的统治极有好处。于是何白在路过徐州之时,不但命令下军全体官兵严整军纪,遵守后世军队的八项纪律,还将自身最威武又平宜近人的一面展露给徐州人看。徐州人在见过下军的军容军纪之后,无不为下军的威武之姿而深感敬服。
之后何白又请求暂留徐州整军,刻意的与徐州刺史陶谦相结交,与徐州别驾富豪糜竺相亲善,与徐州丹扬兵大将曹豹、许耽、吕由等论交情。又向陈登、王朗、赵昱等徐州名士请教治郡见解,更向泰山流民将领臧霸、孙观等请教与黄巾作战的战术问题。
如今的何白可算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在刻意的折节下士、屈已待人的交往之中,徐州文武皆对何白大为亲近。陶谦认为何白是天然的盟友之选;糜竺等官员认为何白有英主之相。他名士们亦认为何白的才学与见解别具一格,品性与德行都令人赞赏不已。特别是对百姓的态度,有若人之父母,将来的北海国必定大治。
看来何白到京师洛阳养望半年,还是大有所得啊。特别是下邳陈氏可是与袁氏平起交游的汉朝三公门第,当时陈氏一族的刺史郡守一大把。陈珪、陈登父子能够与何白平等而交,趟若何白日后主政徐州,必不会引起徐州士族的反感。
在徐州相对独立的骑都尉臧霸也认为何白的能力不输于已,又因何白的官位略高,早已名满天下,更年长一岁,于是率泰山诸将以兄事白。有如此众多的势力认同何白,将来陶谦有事,何白只怕能够轻易的将徐州收归囊中。
在没有与陶谦相交时,何白还按三国演义中那般认为陶谦是个老好人。相交一阵之后,何白便就知晓,陶谦为人性格刚强霸道,治理徐州颇有些严酷的意味。但还好不是苛政型的,只是手段强硬与徐州士族称不上友善,与徐州士人们的关系比较紧张,有些独裁的意味。
因为其自身拥有极强的军力,有三军一万五千人的丹杨精卒为私兵。加上朝庭原有的刺史部大军,以及其个人的威望、官途、战绩、还有极强的整合能力,方能将徐州所有的势力整合在一起,隐隐的有割据一方的态势。
说来以州牧、刺史之身于暗中割据一方的先行者,不正是益州的刘焉与徐州的陶谦么。就算是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等人,也还要迟上两年才成。
也正是因为陶谦的霸道,与徐州士人的关系紧张,所以在前不久察举张昭为茂才时,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恰好何白刚刚到来,又与张昭好友赵昱相互援救,这才被释放出来。
何白又大力的邀请张昭前往北海暂避,张昭也想看看以何白的观念治郡成效如何,于是决意前往北海暂居。至此,何白才满意的领军向北海国而去。
路经琅琊,又向驻军于琅琊国的臧霸告别。一路行到阳都,何白突然想到诸葛亮似乎就是阳都人。虽然其现在还正年幼,上门打好关系也不错。
于是命人询问阳都诸葛氏的府邸何在,不想却得知到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已于前年时就不幸逝世了。母亲章氏则更早一步去逝,如今诸葛氏一家的成年人只有继母一人。小辈中年纪最大的诸葛瑾也才刚满十五周岁,而诸葛亮更才只有八周岁而已。
诸葛亮的亲叔叔诸葛玄如今正在四方游学,不知所踪,无人可以关照到他们。此时的诸葛亮一家六口人正是坐吃山空,无人依靠的境地。何白大喜,如此不正是天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